研究与探索 | 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学“三大体系”建设:困境审视与发展前瞻 [摘要]构建完善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文与社会科学的基本要求。当前作为一种类型教育的职业教育学科的“三大体系”建设还比较滞后,远远不能满足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对职
研究与探索 | 县域中等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起点、任务与理路 [摘要]乡村振兴需要一支强大的本土人才队伍,与乡村社会联系紧密的县域中等职业教育应抓住机遇,协同育人以化解生存和发展危机,明确培养扎根乡土的技术技能人才助力人才振兴、传承和孵化先进技术助力产业振兴、继
研究与探索 | 多中心治理理论视域下高职院校校企双元育人保障机制研究 [摘要]校企双元育人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系统工程,需要政行校企等多元主体为其提供内外部保障。多中心治理理论强调通过多主体间的协同共治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与高职院校校企双元育人的保障机制构建有高度切合性。
研究与探索 | 粤澳资格标准体系高质量发展研究:合作现状、框架和路径 [摘要]资格标准体系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实践路径。在“一国两制”、《粤澳合作协议框架》等政策背景下,粤澳在资格标准领域已合作产出澳门职业技能认可基准、“一试多证”、粤澳合作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站及职
教育管理 | 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制度变革:目标、问题与路径 [摘要]高技能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新时代,新的政策体系、经济格局和教育治理推动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制度变革,高技能人才培养走向融合扩张、使用转向体面就业、评价迈向
教育管理 |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机理、表征、症结及策略 [摘要]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实质是产业与职业教育的多维链接而实现深度融合,以知识势差机理、资源集成机理为基础,提出了技术研发合作模式、实体共建合作模式、人才培养合作模式三种产教融合表征形式。基于此,文章从
教育管理 | 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高质量培养价值、问题与改革策略研究 [摘要]文章界定了现场工程师的内涵,分析了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高质量培养的时代价值,指出了现场工程师高质量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现场工程师高质量培养的改革策略:组建现场工程师学院,完善校企“双主体”
职业指导 | 适应数字经济发展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和体面劳动 [摘要]为适应我国数字经济的崛起、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社会职业分工的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标定了97个数字职业。劳动力市场对数字技能的需求随着数字新职业的产生和传统职业的数
职业指导 | 职业偏好视角下大学生就业结构失衡的破解路径 [摘要]当前研究表明,我国大学生劳动力规模增长快,毕业生能力与市场需求仍有差距,毕业生与对口岗位发生错位,市场期望与供给能力存在冲突。就业结构失衡具体表现在学历、专业、知识和技能、认知四个层面。大学生
课程与教学 | 从新世纪到新时代:二十年职业教育课程发展回溯与展望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新世纪以来职业教育课程发展的历史进程,然后指出了职业教育课程发展遇到了职业教育课程的内在价值的缺失、行业企业参与课程建设的热情有限、职业教育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有脱节等问题,最后提
课程与教学 | 基于职业伦理视角论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的思政意蕴 [摘要]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将职业伦理作为推进课程思政改革的立足点是彰显职业教育类型特征、回应职业教育育人本质、构建职业教育思政体系的需要。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内容的价值负载性、课程结构的成果导向性、课程实施
交流平台 | 高等教育扩张进程下德国职业教育的类型坚守与功能延展 [摘要]德国职业教育在以高校教育为主体的全球性高等教育扩张过程中并未落于下风,仍体现出其强大的体系功能,一方面根据社会发展需求持续升级教育内容、完善职业进修教育层次,坚持以授予职业型资格为本体任务,形
交流平台 | 西南地区中职学生隐性辍学的发生机制与防控策略研究 [摘要]隐性辍学现象制约着西南地区中职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这种从常态学习向隐性辍学的转变主要经历了推力作用与拉力作用相互博弈的过程。防控中职学生隐性辍学需要从外控保障逻辑向内生治理逻辑转变,即注重情感
交流平台 | 政府设立基金会举办:国有民办型独立学院转设新路径 [摘要]推动独立学院转设是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重大方略和重要任务,但由于独立学院类型多样、情况复杂,转设进程并不顺利,特别是国有民办型独立学院整体转设进程缓慢,成为独立学院转设的难点。造成其转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