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科研视角下职教博士与高职院校之间的关系审思
作者: 吴秋晨 徐国庆[摘要]近年来,众多高职院校开始在高层次人才引进中招聘职教博士,职教博士进入高职院校工作能否发挥职教科研工作者的价值,成为学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在明确职教博士的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从职教科研这一视角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对高职院校中职教科研机构和岗位的特征进行分析;其次,理清高职院校开展职教科研的主要任务和现实困境,从而明确职教科研岗位和职教博士之间的对应关系;最后,对职教博士在高职院校从事科研工作的适应性进行分析,以期实现职教博士群体在就业选择中做到适合自身科研发展以及有利于科研平台发展的双重目的。
[关键词]职教博士;职教科研;高职院校;职教科研机构
[作者简介]吴秋晨(1989- ),男,江苏徐州人,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在读博士;徐国庆(1971- ),男,江西高安人,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教授。(上海 20006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大课题“技能型社会测度模型、驱动因素及路径优化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VJA220006,项目主持人:徐国庆)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3)05-0044-07
随着我国博士研究生扩招和高校教师岗位趋向饱和,尤其是在科研竞争压力和就业压力逐渐增加的情况下,部分博士群体在就业选择中逐渐从本科院校转向高职院校。实际上,高职院校引进博士并非新鲜事,但在其职教科研岗位中开始招聘职教博士是近年来的一个新动向。高职院校引进职教博士和其他专业博士有较大区别:一方面,职教科研岗位通常设立在高职院校的党政管理部门,职教博士主要承担行政和科研工作,而教学部门的博士师资则主要承担教学和科研工作。因此,职教博士的招聘数量相对较少,与教学部门大量引进其他专业博士师资形成鲜明对比。另一方面,职教科研岗位开设和相关招聘要求取决于高职院校对于职教科研和自身整体发展的诉求,而非其他科研岗位只聚焦于某个专业的发展。换句话说,职教博士比其他专业博士要更关注高职院校的整体发展。
职教博士是当前我国部分高校培养的一种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其专业定义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从狭义的职教博士来看,职教博士专业名称是以教育学的二级学科,即职业技术教育学来命名的。从广义的职教博士来看,职教博士的专业名称并不一定是职业技术教育学,但研究内容需要和职业教育相关。通过职教博士的定义来看,职教研究的领域主要呈现两个特征:第一,职业技术教育学作为教育学下属的二级学科,使得职教研究和教育学研究的范式保持一致。同时,职业技术教育学和教育学下属的其他二级学科,如教育学原理、教育史、比较教育学等有着紧密的关系,因此,职教研究还分为具体的研究方向,包括职业技术教育原理、职业技术教育课程与教学、比较职业技术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教育管理与政策等。第二,职教研究也要体现自身的特征。职教研究关注的是职业教育中出现的各种现实问题,尤其是人才培养问题。职业教育主要培养的是技术技能型人才,其人才主要流向的是企业。这就使得职教研究的覆盖面很大,涉及企业生产、技能人才就业等相关问题都可以纳入职教研究中。因此,职教研究要充分结合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如与企业生产管理相关的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
我国高职院校对科研的重视程度,随着“双高计划”、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本科、新职业教育法等关键词的出现而逐渐加强。高等职业教育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也需要借助高质量的职业教育科研活动和高水平的职业教育研究者。为了理性看待职教博士进入高职院校从事职教科研工作,发掘职教博士作为职教科研工作者的价值和意义,本研究从职教科研视角出发来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一、职教博士就业单位的比较分析
职教博士在就业中可以流向各种类型的单位,包括学校、企业和事业单位等。但从职教科研工作的就业方向来看,职教博士主要会进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中的职教科研岗位,从事职业教育相关研究工作。在高等院校中,由于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在职教科研方面的差距较为明显,故对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和科研院所三种类型的就业单位进行分析。
1.本科院校。进入本科院校从事职教科研工作是当前我国职教博士就业的主要流向之一。职教博士能够进入本科院校从事职教科研工作,通常取决于该学校是否具有职教科研的专门机构。由于职业技术教育学是教育学下属的二级学科,因此职教科研机构和学校的教育学一级学科研究平台有关。有些本科院校会把职教科研机构列为整个教育学研究平台的下属机构,如在教育学院下设职业教育研究所这种形式的职教科研机构。需要明确的是,尽管本科院校建立职教科研机构和教育学研究平台有很大的关系,但是具有教育学一级学科研究平台的本科院校并非一定会设置职教科研机构。本科院校开设职教科研机构取决于该学校职教学科的开设情况,由于职教学科在很多本科院校的教育学院中并没有开设,所以也不会存在专门的职教科研机构。还有一些本科院校重视职教学科发展,建立职业技术教育学院之类的二级学院,在其内部设立职教科研机构。
2.高职院校。从科研平台的总体水平来看,高职院校要普遍低于本科院校,尤其是研究型大学。但需要明确的是,职教博士从事的科研主要集中在职业教育等相关领域。高职院校在职教科研方面最大的特点是在职教科研中会重点关注本校的发展,乃至整个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让自身的科研服务应用于自身的实践,这是高职院校从事职教科研所呈现的主要特征。在职教科研机构的设置上,大部分高职院校没有像本科院校那样在二级学院层面或二级学院下属机构中设立职教科研的专门机构。由于高职院校本身是职业教育属性的高等院校,职教科研位于学校整体发展规划的层次,因此高职院校通常会把职教科研机构设立在党政管理部门而非教学部门。在职教科研机构的独立性方面,有些高职院校会设置专门的职教科研机构,如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与质量评估办公室、职业教育研究所等;而有些会把职教科研机构和其他行政机构合并,如发展研究中心、发展规划处等。
3.科研院所。除了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还有专门从事职教科研工作的机构,如科研院所。我国当前从事职教科研的科研院所包括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地方教育科学研究院以及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等。在教育科学研究院中,通常会设置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在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还会进一步细分为战略发展处、教学教材处,产教合作处、教师发展处等。这些职教科研机构主要的工作任务是研究职业教育,为国家和地方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服务,包括向教育部等有关部门提供职业教育政策咨询,推广职业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同各个行业的企业、国内外各类学校开展合作,协调多方开展职教科研工作等。
二、高职院校引进职教博士的需求性分析
职教博士适合进入高职院校从事职教科研工作吗?这个问题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证,一是高职院校引进职教博士的需求性,二是职教博士进入高职院校的适应性。研究高职院校引进职教博士的需求性,主要通过高职院校职教科研的主要任务、高职院校发展职教科研的现实困境、职教科研岗位和职教博士的对应关系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高职院校职教科研的主要任务。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教育部、财政部发布《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简称“双高计划”),意味着我国开始探索高水平高职院校和高水平专业的建设,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职院校职教科研事业的发展。在我国,高职院校是职业教育研究论文的主要贡献机构,是职业教育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的科研内容主要包括:第一,高等职业教育理论研究;第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相关的规律探索,包括教学、实习、校企合作等方面;第三,如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开展技术成果转化研究。
2.高职院校发展职教科研的现实困境。高职院校开展职教科研并非易事,主要体现在课题申报难、成果推广难、科研队伍建设难三个方面。一是在课题申报过程中,高职院校很难与本科院校尤其是研究型大学竞争,导致其在各种级别的课题申报中处于劣势地位。二是在成果推广过程中,尽管高职院校是职业教育研究论文的主要贡献机构,但高职院校教师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较为困难。和研究型大学相比,高职院校在职教科研成果推广方面和课题申报一样困难。更为严重的是,高职院校往往没有明晰自身科研的类型定位,忽视应用性研究,使得其科研成果很难转化为企业的实际需求。可以说,高职院校职教科研成果一方面没有在学术层面达到研究型大学的水准,另一方面也没有实现从理论层面向应用层面转化进而服务于企业,最终导致其推广困难。三是科研队伍建设面临困境。首先,很多高职院校缺少能够承担职教科研的核心人物。传统意义上的高职院校职教科研负责人要么是党政管理部门的相关领导以兼职身份担任,要么是教学部门中的高级教师担任,而这些负责人通常缺少职业教育研究的专业背景及实践经历。其次,职教科研队伍中的其他成员大多是来自教学部门的一线教学工作者,日常教学任务和学生管理任务较重,很难将大量的精力投入到职教科研工作中,对职教科研的兴趣也不大。最后,高职院校对于职教科研队伍建设的引导和帮扶较少,导致很多科研工作人员都是“单打独斗”,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科研团队。
3.职教科研岗位和职教博士的对应关系。尽管高职院校发展职教科研面临许多挑战,但同时也采取了多项措施来改变其职教科研的现状,其中就包含引进职教博士来助力其职教科研发展。近年来,很多高职院校都在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中加入了职教博士招聘项目,但职教博士和高职院校职教科研岗位的对应程度如何,还要进一步分析。如果高职院校职教科研岗位招聘的对象并不仅仅针对职教博士,或者说二者之间的对应程度很低,职教博士就很有可能成为高职院校在高层次人才引进中的“噱头”,是为了引进博士人才而制造的“假象”。在这种情况下,职教博士在高职院校会被当成“通用型”或者“全能型”人才来看待,对于高职院校开展职教科研工作来说收效甚微。通过高职院校的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可以看出,职教科研岗位的招聘要求相差较大。从学历层次上看,有的职教科研岗位需要硕士研究生,有的则需要博士研究生。还有一些高职院校会列出两种层次的岗位招聘,即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都需要,但二者对应的岗位级别不同。从专业领域来看,有的高职院校明确需要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背景,有的则要求教育学大类,还有的涉及教育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多种一级学科。显然,很多高职院校对于需要何种学历层次、专业背景的科研工作者来从事职业教育研究这个问题并没有搞清楚,这也是很多高职院校面临职教科研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尽管高职院校中职教科研岗位并非一定要和职教博士做到完全对应,但是高职院校需要在人才引进和后期的职业发展中,明确职教博士和职教科研岗位之间的对应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职教科研人才的合理布局,同时有利于自身职教科研工作的长期发展。
三、职教博士在高职院校从事职教科研工作的适应性分析
对职教博士在高职院校从事职教科研工作的适应性进行分析,主要体现在人才引进的科研压力、职称晋升的科研压力、科研成果转化问题以及其他压力来源四个方面。
1.人才引进的科研压力。当前高等院校在引进博士研究生时都会有科研成果的要求,包括学术期刊、学术专著、学术会议等方面。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通常对引进人才的科研成果要求较低。在职教博士引进方面,本科院校通常会有SSCI期刊或者CSSCI期刊的科研成果要求,而高职院校通常没有类似的要求。那么,高职院校对职教博士引进的科研成果要求相对较低,是否能成为职教博士适合进入高职院校工作的一个因素呢?从表面上来看,高职院校的科研要求更低,应当更有利于职教博士的就业,但问题在于,高职院校在引进职教博士计划中没有科研成果要求,并不代表职教博士在读期间可以降低自身的科研成果要求。很多本科院校对引进职教博士的科研成果要求,与不少高校职教博士毕业要符合的科研成果要求接近甚至相同。这就意味着在很多情况下,职教博士毕业后进入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其科研成果的要求是相同的,即都要先符合博士毕业的科研成果要求。所以,高职院校在职教博士引进计划中有没有具体的科研成果要求,对于职教博士而言意义并不大。高职院校对职教博士引进的科研成果要求并不是绝对意义上的降低,而是相对于本科院校在职教博士人才引进中的优势竞争地位而采取的一种吸引人才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