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21年我国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研究现状考察与思考

作者: 薛利晨 米靖

[摘要]以中文核心期刊文献为研究对象,借助文献计量从整体上考察了2011—2021年我国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的研究情况。通过关键词共现的历时分析与各阶段主要研究内容占比统计发现,近十年来我国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研究经历了自身建构、发展探寻及运行发展三个阶段,目前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是产教融合视域下第三方评价。通过关键词共现的聚类分析发现:2011—2021年,我国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的研究内容主要聚焦在评价机构构成、制度建设、立法保障、发展路径、工作机制、指标体系六个方面。未来我国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研究还需不断加强,以“管办评分离”为支撑,通过案例研究分析、示范效应解读、结合产教融合发展等途径,系统推动其向内涵阶段发展。

[关键词]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研究现状;文献计量

[作者简介]薛利晨(1987- ),男,内蒙古化德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在读博士,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米靖(1975- ),男,内蒙古固阳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业教育学院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天津  30022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度天津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重点课题“高职同类院校专业水平评价指标研究——以机电专业为例”(项目编号:2021-2-1012,项目主持人:薛利晨)和2021年度天津市教委社会科学重大项目“新时代天津职业教育产教城融合标杆城市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21JWZD25,项目主持人:米靖)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3)07-0090-08

一、引言

在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教育评价作为对教育活动或现象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备受关注。开展教育评价有利于探索、开发、实践教育价值,使教育活动在追寻目的的过程中符合规律性。在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教育“管办评分离”是具有长期效益的实践措施,而第三方评价是源于西方第四代评价理论的一种社会参评教育的重要形式。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要求构建社会多元参与的教育评价体系。第三方评价的主体特性与社会多元高度吻合,所以近年来第三方评价一直是教育评价的研究热点。尤其是职业教育所凸显的“职业”属性与社会经济关联甚是密切,并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更加需要这种客观、中立的评价方法辅以质量与方向的把控。本研究透过文献计量法,以中国知网核心期刊文献为研究对象,对我国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与反思,以期明晰当下并为后续研究提供有用参考。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数据来源

本研究以“主题:职业教育 and 篇关摘:‘第三方评价+第三方评估’”在CNKI数据库中精确检索,手动剔除重复论文、报导7篇。截至2021年12月,共搜集到82篇核心期刊文献(以下所指文献均来自核心期刊),其中CSSCI期刊文献10篇。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BibExcel和VOSviewer两款文献计量软件进行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的文献信息统计处理。BibExcel是瑞典于默奥大学皮尔逊教授开发的文献分析软件,利用其文本统计功能实现对文献发表机构、文献期刊刊文数量、文献作者、关键词词频等信息的统计。荷兰雷登大学开发的VOSviewer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软件输出的分析结果包括标签视图(Overlay visualization)和聚类视图(Network visualization)。前者通过统计关键词及其出现的时间得出某个时间的研究点是什么,再将聚类算法加入,即可知晓某个时间段的研究点的集合,可用于获取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研究文献的历时情况,也就是研究趋势。后者反映研究文献中关键词之间的共现关系,将关联耦合的关键词聚合为一类并以可视化的方式显示,用以整体了解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的研究内容。

三、研究分析

(一)我国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研究文献的数据统计

我国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研究的最早发文时间是2011年,之后小幅增长。在2016-2017年发文数量达到顶峰,分别为10篇、14篇,占比约29%。近几年发文数量年均9篇左右,研究趋于稳定。整体上,我国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研究呈上升态势。

在BibExcel中,分别统计发文机构名称、期刊文献名称、第一作者名称、关键词频次。发表机构发文数量前三名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8篇、天津大学7篇、天津职业大学5篇。期刊刊文数量排名前四的分别为《职业技术教育》19篇、《教育与职业》18篇、《中国职业技术教育》12篇、《职教论坛》9篇,总计占比超过70%。第一作者发文量位列前三的分别是梁卿6篇、申瑞杰3篇、张宏亮3篇。关键词(剔除检索词)词频不小于3的有产教融合、质量评价、校企合作、职业教育质量、高职教育、第三方、管办评分离、启示、教育评价、教育质量、日本、混合所有制、第三方评价机构、职业院校。

(二)我国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研究趋势的阶段划分

在VOSviewer软件中设置关键词词频阈值为2并合并同义词后,有34个关键词呈共现关系,可得到反映研究趋势的标签视图。

以标签视图为参照,并手动统计各个阶段中关键研究内容占比,可将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研究趋势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11—2015年,共计21篇文献。这个阶段的主要研究内容是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体系(指标体系)和第三方评价机构,其中论及前者的占比约33%、后者约24%,可定义为自身建构阶段。第二阶段为2016—2018年,共计31篇。这个阶段的研究重点是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的路径、机制,应属于发展探寻阶段。统计分析得知,路径研究占比约30%、机制研究约16%。第三阶段为2019—2021年,共计30篇。其中,围绕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研究占比约27%、制度研究约14%、机制研究约20%,可总结为运行发展阶段。从三个研究阶段来看,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研究趋势是从自身建构到发展探寻再到运行发展。

此外,需加以说明的有:一是国外经验启示的研究在每个阶段占比都在10%~15%,是我国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研究发展的重要外部信息来源,研究内容比较分散;二是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机制研究一直是重点,并呈现出愈加重视的趋势;三是当前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是产教融合视域下第三方评价的发展以及为产教融合开展第三方评价。

(三)我国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研究内容的聚类分布

通过VOSviewer软件分析还可得到关于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研究内容的聚类视图,共有六个聚类。

1.聚类一: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的立法保障研究以及国外成熟经验的启示。部分国家的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立法较为完善。例如,日本《学校教育法》规定了合法的第三方评价机构以及职业院校要接受第三方评价。德国《联邦教育法》规定了行业协会与企业的评价主体地位、评价机构内部组成等,并且虽然各州对职业教育评价的细则规定有所差异,但立法强制所有院校参与评价活动。英国通过立法成立了专门的第三方评价机构,定期对职业教育开展质量评价,并通过立法确立了企业参与评价的主导性。美国职业教育评价主要是采取教育认证制度,并由政府委托第三方评价机构来进行,还在法律规定下成立了专门认证监管机构。美国职业教育修正案对评价过程和评价内容做了顶层规定,各州再根据联邦法律制定契合自身情况的评价细则。

而我国还没有专门针对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的法律规定,学习、借鉴他国的成熟经验是推进我国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实践的着力点之一。总结立法保障方面的研究观点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对职业院校实施第三方评价的法律规定。第三方评价作为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一环是客观反映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监测手段,职业院校需接受或主动申请以期服务自身质量发展,因此第三方评价应常态化。第二,对第三方评价机构的合法性规定。评价机构的合法化是行使评价权力的首要保障,准入等监管规定是评价机构依法办事的规范化要求,对评价机构的责任、权力等界定清晰是法律保障也是责任明确。第三,对第三方评价细则的法规要求。从评价的人员、原则、程序、内容、方法、结果等方面进行法律权威性的规定是评价实践的长期保障。当前,研究者普遍呼吁在相关行政法律法规中要同时考虑这三个方面,尤其对确定第三方评价机构法律地位的呼声最高。理性来看,法律出台的时间周期较长,完全通过法律落实不切实际,法律条文和政策制度文件应相互结合以共同建立第三方评价保障体系。

2.聚类二:以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建立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职业教育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是服务人的发展,对人才培养目标的适应、发展、个性等方面的要求是开展评价的方向。以往传统评价指标设计主要是围绕教育教学并以教育主管部门实施为主导,反映了当时高职高专教育改革的基本经验与发展趋势。例如,2004年教育部依据《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开展的评估工作,其评估指标体系仅涵盖办学指导思想、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与利用、教学建设与改革、教学管理、教学效果等方面。但在当前多元需求背景下,第三方评价主体反映多元价值取向,评价内容应重点凸显行业、企业需要和就业、岗位标准等。研究中多以资源、过程、绩效为思路设计评价指标,如“目标与方案、资源开发与利用、过程与控制、成绩与效率”“专业筹建与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资源配置、人才培养过程管理、人才培养质量”等。而在“双高”建设视域下,职业教育质量发展还关注治理水平、育人理念、培养模式、社会服务与信息化水平、国际化水平等。此外,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持续改进理念也逐渐被职业教育所关注,体现为动态发展。总之,先进的评价指标设计对学生中心、人的发展、多元需求考量、产出导向、持续改进更为关注。

3.聚类三:职业教育外部质量评价的第三方评价机构研究。围绕第三方评价机构进行的研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第三方评价机构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特征。研究者的普遍观点是第三方评价机构应该具有公正、透明、独立、专业、权威和多元构成的特征。第二,应该为第三方评价机构提供什么样的保障。研究中的主流观点是赋予第三方评价机构法律地位与评价权、给予培育政策、营造市场环境、明确权力与责任。第三,第三方评价机构应该做什么。提供优质评价服务无疑是核心观点,而前提是要稳步提升第三方评价机构的专业能力。第四,谁可以成为第三方评价机构。主要研究观点有:自学考试机构是成为第三方评价机构的可行选择,其优势体现在遍及全国的办公点、多元化的人员构成、成熟的运行机制以及丰富的评价经验;将专门教育考试机构向第三方评价机构转型,拓展专门教育考试机构原本单纯的考试业务到评价服务领域,逐步淡化其教育行政所属机构的管理职责并转变只考不评的价值理念,在提升专业评价能力的基础上提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多元评价服务;从第三方评价机构的特征出发,中华职业教育社具有开展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第三方评价的可行性,且具有成为第三方评价机构的政治文化、工作实施、组织结构和人才保障的基础;教育部遴选的服务于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培训评价组织,基于企业法人适度营利属性、校企合作基础、行业把控力、社会公信力等方面的判断,有成为第三方评价机构的可能性。

不难发现,理论研究中研究者的主要观点是将现有机构经过专业化改造升级以满足第三方评价机构的专业要求,好处是可充分借助原有机构的现实基础优势,继而再集中力量提升评价专业能力。但专业的评价水平才是第三方评价机构的核心价值所在,并不意味着可能就是符合。有研究者报道了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机构的实践做法,如计算机学会等行业协会作为第三方评价机构开展了北滘职业技术学校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由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教专家等组成的评价组织作为第三方评价机构实施了湖南省中职办学水平的评价、麦克思公司完成了天津职业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作为第三方评价机构完成了福建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的评审、由研究院所和评价中心等组成的评价组织作为第三方评价机构进行了我国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绩效的评价等。在实践上,第三方评价机构更多是由不同专业机构组成的临时评价组织,好处是可在短时间内整合各专业机构特长以协同提供评价服务,但弊端也十分明显,协同主要是服从牵头机构或人员的命令而不是遵循工作机制或制度,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随机性,且这样的临时组织向规模化推广还有一定距离。对此,日本成熟的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机构对我国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其具有以下四个特征:第一,强制性。国家通过法律规定强制性地对第三方评价机构进行监管和约束,第三方评价机构制定完评价标准后需通过教育主管部门的审核方可实施。第二,灵活性。第三方评价机构可对不同类型职业院校开展外部评价,职业院校也可灵活自主地选择第三方评价机构。第三,流程化。第三方评价机构具有健全的运行流程,体现在完善的组织架构、清晰的责任分工、明确的时间节点和严格的人员选用。第四,动态化。第三方评价机构制定的评价标准是渐进提升、动态发展的,以引导职业院校稳步发展。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