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 高等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校地命运共同体构建探索 [摘要]基于乡村振兴内涵化要求、类型教育特征化彰显、产教融合高质量实践,高等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校地命运共同体的应然价值为经济影响向综合影响转变、单向扶助向双向共生转变、当前效益向长远效益转变。
专题 |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政策的变迁与展望 [摘要]文章借助历史制度主义的理论框架,从纵向历史序列与横向历史节点两个维度分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政策的变迁历程及发展趋势。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政策经历了四个阶段:探索以中等职业教育
研究与探索 | 西部地区“双高计划”高职院校国际化的内涵、热点、困境及路径 [摘要]对《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报告》的研究发现,西部地区“双高计划”高职院校的留学生规模、国际化师资队伍、国际标准建设、国际技能大赛、中外合作办学五个方面受到普遍关注。但西部地区“双高计划”高职院校
研究与探索 | 高职院校适应性:内涵、特征与优化路径 [摘要]增强高职院校适应性对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适应性的实质是办学行为对求真、育人、职业三个本质属性的适应程度,具有内部性与外部性、价值性与工具性、顺应性与
研究与探索 | 博弈与平衡:产教融合型企业主体责任的差序格局与困境超越 [摘要]产教融合型企业涉及经济、教育、法治、社会等多个领域,通过构建“由内而外”渐进的圈层式差序格局,有助于明晰其在各领域的责任担当。产教融合型企业具有“产”与“教”双重属性,在履行主体责任的过程中存
教育管理 | 职业院校传统手工艺人才多样化培养的逻辑起点、模式构建与推进策略 [摘要]文章提出了三种职业院校传统手工艺人才培养模式:学历教育、职业培训、学历教育+职业培训。为了推进传统手工艺人才多样化培养,还需进行相应的教学管理改革:加强生源情况的调查研究,凸显学情分析的重要性
教育管理 | 共同富裕视角下旅游职业教育与乡村旅游耦合发展研究 [摘要]共同富裕,要求的不仅是物质富裕,更强调精神富裕;要求的不仅是城市繁荣,更强调乡村振兴。在外动力和内驱力的共同作用下,旅游职业教育与乡村旅游之间相辅相成、同频共振的协同关系促成了两个系统耦合的必
教育管理 | 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动因、内涵和路径 [摘要]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现阶段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已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管理、应用和制度问题。探究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工作的现实驱动,应从政府、产业、院校和师生等不同利益相关主体来分析。职业院校数字校园
比较教育 | 美国学徒制运行机制与改革动态研究 [摘要]美国学徒制具备完善的体制机制和法律政策制度保障。在重振制造业,强化产业工人培养和扩大就业的目标驱动与国际宏观经济环境压力下,美国政府积极探索和开展学徒制改革,修订法律,出台新政,加强投资,扩大
比较教育 | 英国学位学徒制标准制定、质量保障措施及对我国的启示 [摘要]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士学位授予是推动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学徒制是英国职业教育的主要形式。英国学位学徒制主要通过利益相关者参与课程开发、引入“终点评估计划”评判标准与加强教师专业化培
比较教育 | 融合·根植·坚守:德国应用技术大学专业建设特征研究 [摘要]德国应用技术大学为社会输送了大批技术技能人才,对增强德国经济创收有着重大贡献。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及其专业发展经历了“产生—雏形—发展—稳定”四个阶段,其专业建设在定位、制度与资源三个方面呈现出融
比较教育 | 澳大利亚资历框架的衔接模式与启示 [摘要]随着终身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构建国家资历框架已经成为全球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澳大利亚资历框架的衔接具有衔接路径整体性与局部性相统一、衔接过程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衔接内容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以
教育评估 | 2011—2021年我国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研究现状考察与思考 [摘要]以中文核心期刊文献为研究对象,借助文献计量从整体上考察了2011—2021年我国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的研究情况。通过关键词共现的历时分析与各阶段主要研究内容占比统计发现,近十年来我国职业教育第三
教育评估 | 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下职业本科教学质量评价机制研究 [摘要]借鉴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建立职业本科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契合我国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要,能够促进职业本科院校培养更多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当前,职业本科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在评价体系和评价指标等方面
交流平台 |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 [摘要]黄炎培先生作为著名教育家,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理论的创立和实践做出了卓越贡献。他提倡敬业乐群、劳工神圣的职业教育道德规范,社会化、科学化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职业教育教学原则。
交流平台 | 我国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实施路径 [摘要]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是提高职业教育适应性、完善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体系、赋能职业教育产科教融合质量升级的重要举措。面对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所面临的顶层设计缺失、校企资源未有效匹配、培养质量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