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专修学校循环教育综合推进项目的行动框架与保障措施
作者: 祁占勇 刘旭旭[摘要]日本政府于2019年发起专修学校循环教育综合推进项目,旨在充实社会成人的学习机会,满足其多样化发展需要。专修学校循环教育综合推进项目立足继续教育,依托专修学校,建构了基于跨学科的教育内容、倡导线上讲座学习的教育方式、构建产学官连携的实施主体、实施运营检验模式的学校管理的行动框架,并借助规范化的法律制度、丰富化的援助政策、多元化的实施主体、社会化的服务定位等保障措施来进行综合推广。当前我国继续教育还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与人民多样化需求,深化对日本专修学校循环教育综合推进项目的研究,对推进我国高质量继续教育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日本专修学校;循环教育;继续教育;社会人再教育
[作者简介]祁占勇(1978- ),男,宁夏彭阳人,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刘旭旭(1996- ),女,河北邢台人,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在读硕士。(陕西 西安 71006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点课题“国际比较视野下职业教育社会认同的提升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AJA220023)
[中图分类号]G719.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3)13-0075-09
继续教育是指面向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为提高素质、适应职业需要而进行的一种扩展知识和提高技能的教育活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继续教育发展迅速,承担学历补偿、文化素质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等多种职能,为我国实现从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强国做出了重要贡献,也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的战略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均要求加快构建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制度体系,完善继续教育制度。随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发展新理念、经济新常态、社会新转型、人口新战略、群众新期盼都对我国继续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现有继续教育体系粗放式、规模化发展已无法满足人们对个性化、适切性继续教育的美好需求。
以终身教育为指导思想,关注社会人再教育是日本教育理念的一个亮点。2019年,日本文部科学省与厚生劳动省、经济产业省联合开展了专修学校循环教育综合推进项目,依托专修学校,不断强化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的继续教育与社会培训服务功能,开展多类型多形式的社会人继续教育,构建了比较完善的循环教育制度体系。项目以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办学主体、学校管理等方面为视点,在专修学校教育中综合推进面向社会成人的继续教育。深化对日本继续教育的研究,以循环教育为关注对象,明确专修学校循环教育综合推进项目的现实诉求、行动框架与保障措施,对推进我国高质量继续教育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专修学校循环教育综合推进项目的现实诉求
循环教育最早是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于1973年倡导的终身学习战略。如同血液在人体内循环一般,教育在个人的一生中也在不断循环进行。循环教育作为继续教育的一种制度形式,也被称为“回归教育”或“循环教育”。循环教育主要由高等教育机构的专业人员进行,系统教育占有很大比重。职业学校在提高人才质量、推进社会发展方面具有最直接最有效的促进作用,承担着推进循环教育发展普及的重任。专修学校作为日本办学数量多、影响范围广的高等职业学校,以培养职业或实际生活所必要的能力以及提高教养为目的得到了社会成人的青睐。专修学校作为促进循环教育的高等教育机构的期望越来越高,由此催生出了专修学校循环教育综合推进项目。
(一)人生百年阶段和超智能社会5.0的时代诉求
一方面,日本迈入了人生百年时代。一是少子老龄化社会带来的劳动人口短缺的冲击。随着年轻劳动力减少,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呼声越来越高,社会对退休后希望重新就业的老年人期望明显提高,这让原本“退休一代”的工作热情也显著提升。大力发展专修学校循环教育,成为当前再就业老年人群根据生活方式灵活做出职业选择、获取新阶段所需知识和技能、提高工作待遇、长期在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应有之义。二是人生模式由传统的教育、雇佣、退休三阶段向多阶段的模式转变。平均寿命的延长、信息技术的进步、工作方式的改革等改变了以往学校毕业后进入公司工作直至退休的单轨职业生涯,而是形成了通过重新学习来转换职业或创业等多种职业晋升和转换方式。今后的时代,更加需要社会成人适应生活方式和生活阶段变化,重新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以增加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的选择,拓宽人生的宽度。另一方面,日本即将进入超智能社会5.0(Society5.0)。随着第四次产业革命的进展,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进一步革新,人类预计在2030年进入超智能社会。这是一个网络空间和物理空间高度融合的系统,是兼顾经济发展和社会问题的解决,以人为中心的全新的社会形态。随着创新步伐的加快,传统的工作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是产业结构发生变化,产生附加值的竞争力源泉从“物质”和“金钱”转移至“人才”和“数据”的经济体系,“数字鸿沟”不断加深。二是产业与就业构造急速转换,技术革新急速进展,造成职业兴衰周期短期化、预测困难化。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未来的就业结构很可能会出现两极分化,技术转向趋势越来越明显。在软件化趋势强化、知识迅速过时的知识基盘社会,社会成人仅用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与技术很难与社会需求相匹配,不得不为实现进路选择和职业转换而进行技能学习与培训。由此,能够为社会成人提供贯穿职业生涯的、便捷多样的学习机会和弹性课程的专修学校循环教育综合推进项目显得尤为重要。
(二)扩大工作群体和打造亿人活跃社会的政府诉求
随着工作方式的不断改革,社会成员类型走向多样化,处于少子老龄化的大背景下,支援高龄者和女性就业,扩大工作群体,打造亿人活跃社会,成为政府重点保障劳动力、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一方面,老龄劳动力的作用日益凸显。一是高龄者成为工作人口的有益补充,填补了部分劳动力不足的缺口。二是高龄者学习和就业需求强烈。超长寿社会导致退休年龄延长,为了增加生命厚度,老年人的学习与退休后的再就业需求越发强烈,循环教育成为大趋势。为此,亟须建立适应时代转变的、易于接受、即效性强的循环教育制度,满足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和延迟退休的要求。另一方面,离职女性的再就业问题备受期待。一是女性群体是庞大的潜在就业人群。日本总务省统计局《平成24年就业构造基本调查》显示,共有283万的女性因育儿而失业,目前育儿女性的就业率仅占50%~60%,所有年龄段女性的潜在就业率均在70%以上。二是女性群体对循环教育需求强烈。以658名职业女性为对象进行的“想要重新学习吗?”调查中,近七成的人回答“想要重新学习”。对于在雇佣环境严峻时期进行就业活动的广大女性群体,强化专修学校作为人力资源培训机构的功能,利用循环教育综合推进项目营造便于女性复职或再就业的社会环境,旨在建设一个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人生阶段选择适合工作方式的“一亿人总活跃社会”,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参与率。
(三)提高商业竞争力和生产力的企业诉求
从国际上来看,日本企业因为国际背景的变化而苦苦挣扎,如何提升商业竞争力,保障人力资源发展质量成为企业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循环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越来越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满足员工需求的、多样化的工作方式是提高生产力的关键。由此,Off-JT项目受到企业关注,即特指集体培训、研讨班、函授教育等依托外部教育机构开展的脱离职场外的教育培训。Off-JT也与OJT(职场内培训)、自我启发成为企业培训员工的三大法宝。在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越来越多的企业依托专修学校正在推广循环教育综合推进项目,专修学校在Off-JT实施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接受循环教育的是个人,但也给企业带来巨大收益。一是改善企业业务。随着现有员工获得新的专业技能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性,企业内部业务改进的动力也将增加。同时,与招聘新员工相比,现有员工事先了解公司氛围,更易顺利推进与业务改善相关的各种事务。二是抑制人才外流。循环教育促进了国民意识变更,员工即使留在原公司也能获得很大的成长空间,不断提升工作价值,带动个人事业发展。三是提高企业利润。随着商业环境和商业模式的变化,员工所需的知识与技能也会随之转变。企业借助专修学校循环教育确保人力资源适应上述变化,这对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力有很大帮助,也对企业管理与创收至关重要。
(四)终身雇佣制瓦解下追求自我价值的个人诉求
日本企业的终身雇佣制与年功序列制受经济不景气影响逐渐解体,开始向非正式雇佣过渡,就业步入冰河期。加之受新冠感染疫情的影响,整个社会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经济波动性强,破产倒闭企业众多。基于这一就业形势,日本传统的就业观念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一方面,重视自身生存价值的就业价值观逐步扩大化。一是在职业观念上,比起对公司的忠诚心,更加专注于提高技能和增加社会价值,重视职业和自身感受,更换工作显得司空见惯。二是在职业选择上,不隶属于企业而选择自由职业或创业的人在增加。专修学校循环教育综合推进项目成为社会成人提高自身价值、拓宽进路选择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注重自我实现和人性的提升。一是重新规划自己的生活,开始改变以工作为中心的生活方式,增加家庭和社区生活的分量,进一步丰富生活。二是追求高质量生活水准,更倾向于根据个人的生活方式进行职业规划。而要掌握新阶段所需的知识与技能,需要从根本上扩充循环教育。专修学校将众多优质教育资源配置在以社会成人为中心的循环课程上,可以满足社会成人高质量的教育需求。
二、专修学校循环教育综合推进项目的行动框架
2019年专修学校承接了发展循环教育的使命,专修学校循环教育综合推进项目应运而生。2019—2022年,日本政府累计投入117.9亿日元的预算额,联动多所专修学校,实行一系列的补助政策,旨在为社会成人提供循环教育援助,以培养职业或实际生活所需的能力,促进其更好地发展与就业。课程定位于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的专业课程和多样化的高中教育课程,分为高级课程和一般课程,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经过四年多的不断发展完善,专修学校循环教育综合推进项目已经形成系统的行动框架,并且通过综合推广增加了社会成人的学习机会。
(一)发展基于跨学科的教育内容
着眼于人生百年时代,面临着职业兴衰周期短期化、工作岗位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培养具有复合型的知识结构,拥有宽阔的专业知识和广泛的文化教养,具备多种能力和发展潜能的复合型人才显得尤为重要。2019年开始文部科学省共委托11个机关单位开发跨学科循环教育项目,涉及多学科多领域。一是围绕护理领域的项目开发。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日益加深,护理人才的缺口越来越大,对护理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该类项目主要利用专修学校跨学科跨领域的循环教育,在护理服务的基础上叠加其他技能,培养能够以不同领域知识为现有领域创造新附加值的人才,应对少子老龄化社会带来的劳动力短缺的危机,进一步提高社会生产力。例如,“护理+理发”的上门美容师计划、“护理+保育”的异文化异世代跨领域交流教育计划、“护理+轮椅安装”的跨领域学习教育计划、“护理+团队管理”的人才培养计划等,多方位提高生产效率,缓解人手不足。二是与大数据相联系的项目开发。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在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同时,也改变着职业结构和人才技能结构,人员流、信息流、数据流川流不息,培养掌握大数据技术人才成为应对超智能社会5.0时代的迫切需求。例如,“旅游业+大数据开发”的旅游人才培养计划、“医疗事务技能+IT”的医疗人才培养计划、“旅游业+设计”的跨界人才培养计划、“服装零售+在线接待、电子商务网站运营”的服装零售业跨领域教育计划、“金融+科技”的金融从业人员FinTech实践教育计划等,借助大数据技术丰富了循环教育的跨学科教育项目,取得了卓越成效。三是更加关注住宅环境的项目开发。人生百年时代,随着生命长度的增加,人们也更关注生命的深度,重视社区与家庭生活,对住宅环境也越发关注。例如,“建筑+环境健康考察”的建筑系人才培养计划、“住宅设计+育儿居住环境考察”的技术人员培养计划等,对于住宅的设计与选择不仅看硬实力,更将目光转移到环境等软实力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