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普职融通研究热点与发展态势的可视化分析
作者: 朱长江 陈鹏
[摘要]“普职融通”作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构的重要路径,长期以来受到学术界的高度关注。采用内容分析法中的共词分析法,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Bicomb、SPSS、Ucinet以及Netdraw等分析工具为辅,梳理我国普职融通研究的主要热点发现,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职业启蒙教育、高中阶段普职融通以及普职融通课程体系建设三个方面。展望未来,应在进一步加强职业启蒙教育研究、高度重视高中阶段普职融通研究、不断深化普职融通课程研究的基础上,继续延伸普职融通的教育层次,推进高等教育、继续教育阶段的普职融通发展。
[关键词]普职融通;可视化;研究热点;发展态势
[作者简介]朱长江(1999- ),男,江苏连云港人,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在读硕士;陈鹏(1982- ),男,山东单县人,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江苏 徐州 221116)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职教高考’背景下中职生教育期望特征及其反馈机制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KYCX22_2702)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3)15-0028-08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应“支持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指出“国家建立健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通……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有关教育行政部门应当“鼓励和支持普通中小学、普通高等学校,根据实际需要增加职业教育相关教学内容”。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进一步指出,要拓宽学生成长成才通道,“推动职普协调发展、相互融通,让不同禀赋和需要的学生能够多次选择、多样化成才”,“探索综合高中”,“完善本科学校招收具有工作经历的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办法……支持高水平本科学校参与职业教育改革”。可见,普职融通已成为赋能学生多样化成长成才、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路径。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相关文献发现,目前对于普职融通研究热点以及趋向的研究较少,并且部分成果研究方法较为传统。因此,本研究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采用内容分析法中的共词分析法,并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法,借助Bicomb、SPSS、Ucinet以及Netdraw等分析工具,梳理我国普职融通研究热点与发展态势,以期丰富相关研究成果。
一、研究方法与过程
共词分析法属于内容分析法的一种,主要是通过分析某一学科领域相关文献的代表性术语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得出该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在教育学研究中,研究者多混合使用共词分析法以及社会网络分析法来研究某学科领域的历史脉络、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借鉴这一做法,本文也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中的共词分析法并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法进行研究,具体过程如下:
(一) 研究对象选取
在中国知网(CNKI)高级检索页面,分别以“普职融通”“职普融通”“普职融合”“普职衔接”“普职渗透”“职业启蒙教育”等为关键词,来源类别选定为“北大核心”和“CSSCI”,以此检索普职融通领域相关文献262篇,在初步了解文献内容的基础上,经过人工筛查,剔除会议综述和新闻、期刊导读、领导讲话、个人传记及广告等非学术性文献,最后得到符合研究标准的有效文献217篇,以此作为研究对象。
(二) 高频关键词提取
从知网(CNKI)中选取符合条件的217篇文献以“Notefirst”格式导入Bicomb2.0软件进行关键词统计,由于部分关键词表述不够准确或表述不够规范,因此需要对关键词进行清洗,将内涵或意义相同或相似的关键词进行替换处理或者同值修改处理后作为最终的分析数据,最后共计提取出435个关键词。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根据实际情况,以3为阈值,将词汇词频≥3的关键词作为高频关键词,随后使用Bicomb2.0软件生成词篇矩阵和共现矩阵,便于接下来的聚类以及多维尺度分析。根据结果显示,我国关于普职融通研究的前10个高频关键词分别为普职融通(100)、普通教育(54)、职业教育(43)、职业启蒙教育(40)、课程(35)、高中阶段教育(18)、现代职业教育体系(15)、普通高中(15)、普职协调发展(13)、综合高中(13)。为了更深入探究41个高频关键词之间的关系,本文结合聚类分析、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对关键词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研究。
(三) 聚类分析
1.相似矩阵和相异矩阵。使用Bicomb2.0软件将词频≥3的关键词生成词篇矩阵,词篇矩阵主要为了考察高频关键词之间的亲密度,数值越大,表示两个关键词之间的关系越密切。同时,为了更好更真实地揭示关键词之间的共现关系,还需要构造两阶段的相似矩阵来消除频次悬殊所造成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将词篇矩阵导入SPSS27.0软件中进行系统聚类,度量标准选择Ochiai系数,将原始的高频关键词词篇矩阵转换成高频关键词相似矩阵,相似矩阵中的相关系数表明关键词之间的相似性,系数越接近1,表示关键词之间相似度越大;反之,系数越接近0,则相似度越小。由于相似矩阵中Ochiai系数值为0的数量过多,因此需要在相似矩阵的基础上建立相异矩阵。在Excel表中使用运算(1-相似矩阵)得到高频关键词的相异矩阵(参见下页表1)。相异矩阵中Ochiai系数值越接近1,表明关键词之间的关系越疏远;反之,数值越接近0,则表明关键词之间的关系越接近。结果显示,各高频关键词之间与普职融通关系并不紧密,相对较疏远。其中,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个关键词与普职融通关系相对于其他关键词来说较为紧密,对于其他关键词之间的关系,需要进行进一步探究。
2.聚类树状图分析。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是统计学中研究“物以类聚”问题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本研究使用SPSS27.0软件系统绘制高频关键词的聚类树状图,得出我国普职融通高频关键词大体分为六个领域:一是国内外普职融通体系研究,包含的关键词为普通教育、职业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普职融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产教融合、德国、衔接、高中、模式、英国;二是教育政策背景下类型教育研究,包含的关键词为教育公平、职教高考、类型教育、普职协调发展、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措施;三是普职教育分流研究,包含的关键词为普职分流、教育分流、中等职业教育;四是中小学职业启蒙教育研究,包含的关键词为劳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职业启蒙教育、中小学、职业体验、职业院校;五是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研究,包含的关键词为综合高中、日本、职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上海市、普通高中、办学模式;六是普职教育一体化发展研究,包含的关键词为职业学校、教育一体化、毕业生、职业技术教育、内涵、路径。
(四) 社会网络分析
1.中心度计算。中心度作为社会网络分析的重要指标之一,表示点的中心度,常用的有点度中心度、中间中心度和接近中心度三种。本研究主要通过计算点度中心度和中间中心度来绘制高频关键词的共词网络图,其中点度中心度采用多值矩阵计算而来,中间中心度采用二值矩阵计算而来。计算结果显示,关键词普职融通(162)、普通教育(103)、职业教育(84)、课程(62)、职业启蒙教育(44)、高中阶段教育(38)、普通高中(36)、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8)、综合高中(25)、中等职业学校(23)的点度中心度排在前10位,说明它们在该研究领域中比较重要;关键词普职融通(216.910)、普通教育(101.566)、职业教育(74.129)、课程(61.680)、职业启蒙教育(56.537)、普通高中(43.149)、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4.392)、综合高中(20.190)、中等职业学校(14.617)、内涵(14.226)的中间中心度排在前10位,说明它们在该研究领域中控制程度较高。由此可见,关键词普职融通、普通教育、职业教育、课程、职业启蒙教育、普通高中、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综合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在研究领域中不仅处于重要的位置,而且在研究领域中控制程度较高。而关键词路径、德国的中间中心度为0,说明它们处在研究网络中心的边缘,重要性较小。
2.社会网络分析。为了更加清晰、直观地展现节点中心度的情况,在Ucinet6.0软件中采用Netdraw绘图工具绘制高频关键词的社会网络图。结果发现,共词网络主要围绕“普职融通”“职业教育”“普通教育”三个主要关键词展开,主要集中于“课程”“普通高中”“综合高中”“职业启蒙教育”“高中阶段教育”等方面。其中,围绕“职业启蒙教育”形成了职业启蒙教育相关研究热点,包括职业体验、劳动教育以及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等内容;围绕“普通高中”形成了高中阶段教育、综合高中、中等职业学校等领域的普职融通研究热点,可以称为“高中阶段普职融通”;围绕“课程”形成了现代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相关研究热点,包括职业启蒙课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课程架构、高中阶段普职融通课程模式等内容。
二、研究热点分析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我国普职融通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聚焦于职业启蒙教育研究、高中阶段普职融通研究和普职融通课程体系研究三个方面,这与基于Bicomb2.0软件提取的高频关键词、通过中心度指标计算得出的高频关键词以及通过聚类树状图提取的六个领域均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因此,本研究也主要从这三个方面来系统梳理普职融通的相关研究成果。
(一)职业启蒙教育研究
基于大职教观的视野,职业启蒙教育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根基已经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职业启蒙教育不仅仅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对中小学生的职业认知、职业规划以及职业认同有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2009年上海教育局在上海普陀区成立了职业启蒙教育活动基地,四年间取得了卓越的效果,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看、学、做”,感受职业的魅力,树立正确的职业认知,思考自己的职业生涯。上海市关于职业启蒙教育的领头工作使得国家开始重视中小学生的职业启蒙教育,不仅仅鼓励中小学开展职业体验课程,还鼓励中职学校和中小学联合起来,有效贯彻落实职业启蒙教育。2017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就已经明确指出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展职业启蒙教育。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以及2020年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都指出将劳动教育融入中小学课程,在中小学阶段开展职业启蒙或职业体验教育,引导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形成良好的职业认同,思考职业规划。由上可见,国家近年来对职业启蒙教育十分重视。
为了响应国家的政策号召,学者们扎根于职业启蒙教育研究,不断推动职业启蒙教育向纵深发展。有学者基于“家族相似性”理论视角研究了建党百年我国职业启蒙教育的历史演进和现代启示,吴楠指出经过百年文化传承与发展,职业启蒙教育的发展方向已经明了,在认知方面以及实践探索方面均显示出对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推动作用。有学者对职业启蒙教育的内涵与价值进行阐释,陈鹏通过对职业启蒙教育词源的追溯提出职业启蒙教育是对儿童实施的关于神圣职业的入门教育,帮助儿童获得基本认知,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刘晓认为职业启蒙教育旨在帮助个体探索自我与职业的关系,改善个体与职业关系的发展,促进个体职业生涯发展。有学者探讨了职业启蒙教育的价值,陈鹏从政治、教育以及个体价值三个方面阐述职业启蒙教育的价值意蕴;刘慧娟在此基础上认为职业启蒙教育还具有经济、社会和发展等价值。有学者指出当前我国职业启蒙教育的困境以及解决路径,李彦儒、刘慧娟、邵文琪等提出当前我国职业启蒙教育的困境主要有理念认知存在偏差、内部动力缺乏、体系和保障不完善等,并从理念传达、机制建设以及保障制度等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也有的学者致力于职业启蒙教育的课程开发,刘海霞提倡借助互联网技术,打破职业启蒙教育时间以及空间上的壁垒,推进职业启蒙教育课程建设创新;梁晨从政策、社会资源以及家庭启蒙三个层面推进建设职业启蒙教育课程体系,实现学生的全面成长。由此可见,职业启蒙教育方面的研究已然成为研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