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市场化的校企共建产业学院:逻辑、价值及路径

作者: 李雪 蒋芝英

[摘要]市场化视角下校企共建产业学院蕴含着深层次的逻辑源流,其不仅是校企合作共生关系建立的客观需要,也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的内在使然,更是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现实要求。同时,校企共建产业学院还具有多元化的功能价值,主要表现在能够为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为提升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水平增值,为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提效,为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制度体系助力。面向市场化发展方向,推动校企合作共建产业学院,应从以下方面着手实施:以顶层设计为中心,完善法律制度保障;以政府职能发挥为依托,加强政策指导和监督管理;以学校主体责任落实为重点,创新市场化运作的办学和育人模式;以现代治理体系构建为抓手,增强产业学院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市场化;产业学院;产教融合;逻辑源流;功能价值

[作者简介]李雪(1985- ),女,湖北随州人,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蒋芝英(1973- ),女,浙江义乌人,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硕士。(浙江  义乌  322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基于‘双高计划’的高职院校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0JYTYB06)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2)03-0035-07

校企共建产业学院,是近年来我国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的重要探索。在全面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大背景下,很大一部分职业学校坚持市场需求导向,以校企合作为主线,以培养产业发展所需的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建产业学院。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产业学院建设已取得了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我国职业教育的行业影响力和社会吸引力。但是,作为一种新型办学模式,校企共建产业学院也面临着市场化运行不成熟的问题,严重影响到产业学院的良性运转。为此,本文基于市场化视角,深入分析研究了校企共建产业学院的逻辑源流和功能价值,提出了产业学院市场化的路径,为保障产业学院的有序稳定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一、基于市场化的校企共建产业学院的逻辑源流

(一)校企合作共生关系建立的客观需要

一方面,职业学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企业合作办学。现代职业教育主要承担着为行业企业培养技术技能人才,面向企业开展专业服务、提供技术支持的职能。从人才培养角度看,职业学校为了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使人才培养的规格和结构符合行业产业的用人需求。因此,职业学校只有走市场化办学的道路,与行业企业建立深入广泛的合作共生关系,才能充分掌握行业企业的用人需求,实现教育供给端与消费端的无缝衔接,从而最大化职业教育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从专业服务和技术支持的角度看,行业企业是职业学校专业服务能力与技术服务能力的应用场景,职业学校不仅需要了解行业企业的专业服务需求与技术升级需求,同样需要了解行业企业的运作机制和行为方式,才能使自身提供的专业服务与技术支持赢得行业企业主体的认可,进而增强自身的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也需要与行业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

另一方面,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需要积极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在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加速兴起的时代背景下,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强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占有的人才资源和技术资源。企业为了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需要拥有优质的人才资源和技术资源,形成自身的竞争优势。在现代社会经济体系中,行业企业所需的人才资源和技术资源,往往来源于各类学校和科研机构。职业学校作为直接面向行业企业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主体,既聚集了丰富的人才资源和技术资源,同时又在不间断地培育和输出人才与技术。因此,企业只有通过积极参与举办职业教育,与各类职业学校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才能保障自身获得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和技术资源。

(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的内在使然

一方面,理实一体化教学规律要求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办学,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专业理论知识教育与实践知识教育有机统一的主要表现。职业学校的学生在毕业后要胜任某种职业岗位,不仅需要掌握包括技术技能基本原理、逻辑、要点等专业理论知识,也需要具备适应复杂多变作业环境的动手能力,即需要综合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理论知识可以通过课堂讲授的方式进行传授,而与技术技能应用直接相关的经验、技巧以及创新能力,需要在实际工作情境中才能习得。因此,理实一体化教学是职业学校实施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需要职业学校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办学。

另一方面,德技并修的培养目标要求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办学。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遵循德才兼备基本规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德”与“技”之所以不可分割,一是因为任何一项职业技术技能在形成和应用的过程中,始终与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习惯“相伴相生”。二是因为任何一项职业技术技能的提升,都高度依赖技术技能人才本身的主观能动性。以“技”为代表的显性知识可以通过课堂学习获得,而以“德”为代表的隐性知识,需要在实际工作情境中培养。因此,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德技并修规律,客观上要求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办学。

(三)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现实要求

首先,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需要校企合作办学。职业教育本身具有跨界性、技术性、职业性和社会性等特征,走产教融合的发展道路是现代职业教育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根本性举措。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社会系统中,实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落脚点在于校企合作,而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办学,以市场化导向共建产业学院,是现阶段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校企一体化发展的典型代表。

其次,职业教育多元办学需要校企合作办学。构建社会多元办学格局,是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2019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经过5~10年时间,职业教育要求基本完成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社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主要是企业参与举办职业教育,而企业参与举办职业教育的主要方式,就是校企合作办学。

最后,职业教育书证融通需要校企合作办学。书证融通是我国职业教育建设发展过程中持续实施的重点工作。以往职业教育书证融通主要是指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融通,《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颁布以后,广大职业学校逐步开始启动1+X证书制度,书证融通增加了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融通的新内涵,蕴含着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的要求。在我国社会系统中,职业培训资源主要聚集在企业以及职业培训机构,职业学校需要与企业合作开展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

二、基于市场化的校企共建产业学院的功能价值

(一)为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

校企共建产业学院,作为产教融合下校企一体化发展的典型代表,对于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以市场化为导向的校企共建产业学院,很好地解决了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难以深入的问题。

首先,产业学院本身是面向特定行业或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使得产业学院能够更加贴近行业、企业和市场的需求来办学,并依据外部需求来深化“三教”改革,强化了自身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企业创造经济价值的能力,为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奠定了现实基础。

其次,校企共建产业学院,具有定向办学的性质,是在企业的技术需求、用人需求与职业学校的人才供给、技术供给体系之间寻找到了一个平衡点,逐步形成校企文化、管理、人才、资源共建共享的利益共同体,构建起了牢固的校企合作纽带,有利于校企合作关系走向深入。

最后,校企共建产业学院,职业学校与企业共同投资办学的模式,使得企业获得了对产业学院的部分所有权,企业真正参与到产业学院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过程,从制度层面强化了校企合作关系。

(二)为提升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水平增值

以市场为导向的校企共建产业学院,对于提高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水平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首先,校企共建产业学院有利于增强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适应性。2020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要“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这是党中央立足当前国内外发展形势,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而增强专业建设的适应性,是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重要方面。以市场化为导向的校企共建产业学院,有着明确的服务面向,专业设置直接面向特定行业、产业的需求,有力促进了职业教育专业链与产业链对接,使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更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其次,校企共建产业学院有利于增强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开放性。传统职业学校在独立办学的体制下,企业参与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的程度不深,不仅限制了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的资源利用范围,也限制了职业学校专业的服务能力。以市场化为导向的校企共建产业学院,在专业建设上强化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职业学校的专业更加灵活地适应市场,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跨领域办专业的优势,还能够在更高程度上满足企业在职业培训、技术研发等方面的综合性需求,吸引行业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专业建设。

最后,校企共建产业学院有利于增强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系统性。专业建设涉及专业结构、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师资队伍等多方面要素,在传统的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模式下,职业学校的专业建设资源和能力有限,很难兼顾两者,造成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系统性不强,影响专业建设水平和质量。校企共建产业学院,可以依托企业的资源和能力,企业参与职业学校进行专业建设,推动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系统性提升。

(三)为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提效

以市场化为导向的校企共建产业学院,突破了过去的校企合作形式,构建了校企一体化发展的新模式,搭建起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实践平台,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更多可能。

一方面,校企共建产业学院深化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内涵。以市场化为导向的产业学院,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上突显了两大特征:一是瞄准市场需求规划人才培养目标、标准和规格;二是贴近市场需求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模式和路径。产业学院通过近距离的行业调研以及企业的深度参与,可以形成更适应产业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建立更科学的技术技能人才能力标准,构建更完备的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更贴近企业岗位工作实际的学习任务,使整个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结构更加合理、运作更加高效。此外,行业企业直接参与产业学院建设及人才培养各项工作,可以有效根据行业标准和企业需求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能力提出要求,依托企业的资源和能力对原有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进一步丰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内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另一方面,校企共建产业学院有效落实了校企“双元”育人模式。在传统校企合作模式中,由于学校和企业分属不同部门,各自拥有独立的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校企协同育人往往面临着诸多障碍。而由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共同出资共建产业学院,共享教育教学资源,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协同推进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了校企互惠共赢、一体化发展的新办学格局,从根本上解决了校企之间联系不够紧密的问题。

(四)为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制度体系助力

现阶段,巩固和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制度体系依然是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建设发展过程中的重点任务,而以市场化为导向的校企共建产业学院,对于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制度体系,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