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教育的理论演进、价值探讨与研究展望
作者: 王淑芳 马丽华[摘要]文章阐释了成人教育的内涵,从多元化的成人教育理论研究主题、系统性的成人教育学科发展研究、反思与评判的成人教育理论建设研究、多样态的成人教育研究方法研究等角度分析了成人教育的理论演进,并从实践价值、社会价值、本体价值三个层面论述了成人教育的价值取向。在此基础上,文章对成人教育研究提出了厘清核心概念、夯实理论基础、重视实证研究等未来展望。
[关键词]成人教育;理论演进;价值探讨
[作者简介]王淑芳(1999- ),女,福建三明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在读硕士;马丽华(1975- ),女,河北保定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研究员,博士,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兼职研究员。(上海 200062)
[基金项目]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社区教育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路径研究——以上海为例”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DKA200388,课题主持人:李珺)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2)07-0067-07
“成人教育”在我国属于外来词,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一般以“工农教育”“业余教育”等来指称成人类的教育。1981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在北京成立,标志着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成人教育专门研究组织成立;1982年,教育部管理机构改组,将原有的工农教育司改为成人教育司。从此,“成人教育”这一专有术语得到了更多研究者的认可和使用,也揭开了我国成人教育研究的新篇章。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时代发展需求,成人教育研究受到研究者的广泛重视,研究方法更加专业,研究内容更加全面,研究成果更加丰富。基于此,本研究通过以“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等为关键词进行主题检索和滚雪球方式将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1980年1月—2021年9月成人教育相关文献作为综述样本进行分析。通过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成人教育相关研究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我国成人教育研究进程中对成人教育的内涵阐述更加丰富,相关主题研究更加多元化,学科建设与发展备受重视,反思性研究成果不断凸显,理论研究成果质量稳步提升,成人教育价值取向的研究更加贴合学科与实际的需要。本文基于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深入探讨和分析,提出未来成人教育发展的展望,以期促进成人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一、成人教育的内涵阐释
成人教育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在成人教育对象特殊性的基础上,准确理解和界定成人教育的概念是成人教育理论研究工作者的首要任务。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成人教育的内涵释义呈现百家争鸣的样态,其对于成人教育概念的界定并未达成统一见解,研究者们基于不同角度对成人教育的内涵进行了诠释。
(一)成人教育是为成人个体所需而提供相对独立的教育活动
这种观点一方面强调成人教育是为成人个体所需而提供的教育活动,突出了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需求性,提出成人教育是社会为了满足和促进成年人学习、生活及发展需要而进行的有意识的积极的教育实践活动;另一方面强调成人教育是相对独立的教育活动,区别于传统学校教育。这类研究从成人的特殊性出发,将成人教育视为一种非传统性的、相对独立的教育活动,指明成人教育是以成人为对象,既突出对象的需求性,又强调成人教育的独立性。
(二)成人教育是促进成人自我完善和实现自我的学习活动
这种观点强调成人教育的目的性,包括社会性目的和个体性目的。有研究者认为,成人教育是指进入成年且被社会视为成人的人在脱离普通教育后,按所需自主进行的旨在促进他们终身全面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多层次学习活动。也有研究者认为,狭义上的成人教育是指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对以自我内化为主要学习方式并能独立影响外部世界的人开展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建立人与世界认识关系的活动过程。这类研究旨在聚焦于成人教育对成人自身发展的意义,强调成人教育中对象的指定性,聚焦于“成人”的个体性特征。
总之,从以上对成人教育的内涵释义中可以看出,由于成人教育中的“成人”具有不确定性,导致其需求充满了多样性,难以以统一的目的指标分析成人教育的内涵。再者,囿于成人教育本身所具有的广泛性和复杂多元性,研究者对成人教育的分析角度和侧重点的不同,使得成人教育的内涵阐释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样态。基于此,对于成人教育的内涵释义需结合对“成人”和“教育”的准确理解,在此基础上,探讨成人教育的本质内涵。除此之外,成人教育必然会随时代的发展、国家政策的更新、社会的需要和个体发展的诉求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因此,对“成人教育”的内涵释义不仅需在争鸣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讨,还需要在理解时代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定位。
二、成人教育的理论演进
成人教育理论研究是成人教育研究进展的重要部分,也是成人教育理论转换为实践应用的前提保障。基于文献梳理,成人教育理论研究主题、研究方法等方面逐渐趋于丰硕。
(一)多元化的成人教育理论研究主题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成人教育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研究领域,学界对于成人教育理论研究的主题呈现出多样化和专门化趋势。通过分析已有文献,发现关于成人教育的主题研究一方面体现了及时呼应国家政策方针的特点,另一方面不断凸显中国社会特点以及满足社会实际需要的追求。
1.终身教育理论相关研究。首先对终身教育体系的概念、原理、架构及其要素进行了分析,并逐渐深入探讨阻碍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现实问题。之后,受国际终身教育思潮的影响,我国研究者开始探讨终身教育立法、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学习型社会之间的相关问题。对终身教育立法的调整对象、目标、原则等内容进行系统性分析,以及思考如何构建我国终身教育法的立法框架和具体内容。对于终身学习方面的研究,有研究者从知识经济的背景出发,指出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是社会进步和教育发展的共同要求,在研究中逐渐突破终身学习的单一分析模式,从多维度视角探析终身学习理论框架的发展,围绕“后学校化”时代思考如何构建服务于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最后将终身教育与学习型社会作为一个整体,在终身教育的指引下,逐步建立起学习型社会。
2.社区教育理论相关研究。关于社区教育的特点、社区教育与其他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等理论研究,以及社区教育特定的运行方式、保障机制和新发展路径的研究不断涌现。随着社区教育的蓬勃发展,新时代社区教育被赋予了服务社区治理的新使命。同时,社区教育政策的相关研究引起研究者重视,有研究者鉴于学习群体在区域间和城乡间不平等的实然状态,探索公平取向的社区教育政策实施改进路径。此外,在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新型城镇化与社区教育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问题、农村社区教育治理问题日渐受到关注。
3.老年教育理论相关研究。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数量不断攀升和老年群体学习需求的日益高涨,老年教育和“老年大学”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有学者剖析了老年教育的基本理论问题,解答了老年教育中谁要学、为何学和学什么三个核心议题,对老年教育的嬗变逻辑、政策变迁、建立老年教育学的必要性等领域开展了系列研究。有研究者针对老年教育中的发展问题,从政策制度、推进方式、机构功能和社会力量等方面提出了我国老年教育转型发展的应对策略。
4.成人学习理论相关研究。在成人学习理论的研究中,逐渐形成以成人学习者学习心理及其基本特征研究、成人学习基本理论问题研究、成人学习理论演进的脉络研究为主题的系统性研究成果。伴随着成人学习逐渐打破传统制度化学习,与工作场所产生联系,工作场所学习成为成人学习研究的新领域,包含重新解读和建构工作场所学习概念、分析工作场所学习的理论基础、系统梳理工作场所学习的类型和理论模型等多方面的内容。
5.继续教育理论相关研究。有研究者对继续教育的概念进行了深入剖析,继续教育发展战略、成人继续教育模式创新、教师继续教育研究、高校继续教育等领域研究成果日渐丰富。继续教育对个人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随着时代的发展日渐凸显,有研究者不断尝试构建继续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对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的问题提出了应对策略。在成人教育的话语体系中,也出现了继续教育是否可以取代成人教育这一用语的争论。
(二)系统性的成人教育学科发展研究
国内研究者大多认为,我国成人教育学科的创立与发展经历了准备阶段、形成阶段、飞速发展和成熟阶段四个历程,研究中逐渐呈现的是系统分析成人教育学科的定位与发展、体系构建原则与未来发展。
1.成人教育学科定位和发展问题的探讨。学科定位是否清晰是影响一个学科发展的最基本因素。不可否认,当前我国成人教育学科仍存在“边界”模糊的问题,学术界对成人教育学科定位问题也存有争议。有研究者基于对我国成人教育学科发展历程的反思,指出了我国成人教育学科面临研究范式缺失、学科边界模糊、专业文献不足、研究人员匮乏等现实问题。成人教育学可否作为一门学科,是属于历史和实践遗留的难题,这也要求成人教育学的学科属性和定位不仅需要从历史发展中寻找理论样态,还得从成人教育实践的历程中找寻客观依据。
2.成人教育学科体系构建原则的研究。学界逐渐形成了成人教育学科想要长足发展就必须遵循实践先行、问题导向、理论自信的“三原则说”,遵循反思性、自主性、创新性和实践性原则的“四原则说”,以及遵守中国化、成人、弱势群体、体系化和跨学科五方面的“五原则说”等学科体系构建原则。
3.成人教育学科未来发展路径的研究。成人教育学科的未来发展离不开对学科基本问题的进一步回答、研究范式的更新与完善、方法论的选择等;有研究针对性地提出了成人教育学科的建设路径,认为将来我国成人教育学科建设应当立足于廓清边界、构建体系、深入实践、拓宽视野、对接国际五方面的发展要求。
(三)反思与评判的成人教育理论建设研究
对于成人教育理论建设与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对我国现存的成人教育理论进行反思,以批判的视角对成人教育理论建设加以思考,试图构建基于本国国情的本土化成人教育理论体系。一方面,有大量研究者对成人教育理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其中有研究者认为,我国成人教育理论研究存在盲目移植国外理论、机械复制教育理论、浅层分析实践的不良倾向。另一方面,有研究者对未来成人教育理论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成人教育未来的研究既要探求理论建构,又要注重外部的沟通与连接。此外,在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理念指引下以及学习型城市的建设背景下,对成人教育的反思与批判的理论成果更加丰硕,如有研究者基于UNESCO学习型城市六大支柱的新视角,指出新世纪中国成人教育的发展应以学习者为中心、强化社区教育理念、以法规制度建设为保障、搭建成人学习平台、建设成人教育工作者队伍、提升成人教育社会认知。
(四)多样态的成人教育研究方法研究
对于成人教育理论的研究方法涵盖有思辨研究、量化研究、质性研究以及量化与质性结合的混合研究。基于已有的文献分析发现,研究者就成人教育理论应采取何种研究方法展开讨论,指出受传统教育研究方法的影响,理论思辨成为我国成人教育研究中的惯用方法,致使理论研究缺乏深刻性和确定性。在成人教育理论研究中,不少研究者主张突破传统的单一研究方式,综合采用如抽样统计、问卷调查、访谈等多种方法来进行成人教育研究。有一些研究者提出采用交融式移植法研究成人教育。还有人提出基于成人教育新理念,强调成人教育研究方法一种是依附于成人教育研究本身而逐渐形成的方法,另一种是基于其他领域研究而形成的成人教育研究的两种“新方法”。除此之外,还有研究者借鉴国外成人教育研究方法,对国外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引介,如徐改对欧洲的“生活历史法”展开了系统的介绍。
综上,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成人教育理论研究不断深入演进,在研究领域上不断扩容,凸显时代背景,彰显社会需求,研究视角日趋丰富与多元,研究者基于实际需求不断提出新的研究问题,并带动成人教育研究内容的相应调整。当然,在成人教育理论的相关研究取得成绩的同时,依然存在着成人教育整体研究杂而不精,缺少对成人教育本源和成人教育哲学层面的探讨,成人教育理论体系仍有待完善;成人教育学科中问题领域研究不够明确,成人教育学科定位和属性存在争论;成人教育研究领域中关于成人教育研究方法的专门性探讨成果较少,还未出现和形成我国成人教育专门研究方法的权威性和代表性研究成果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