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现状、特征与趋势
作者: 高丽娟 刘晓
[摘要]教学成果奖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标。通过对2021年12个省份775项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的统计,发现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主体为国家级、省级重点中职学校,教育研究机构发挥重要支撑作用;改革的主要推动者六成以上为领导,一线教师以“专家型”教师为主;改革的主题聚焦人才培养模式,东部地区以综合类改革为主,中西部地区依托学科进行改革。未来推动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应从坚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多样化着手,丰富成果表现形式,界定成果评定范围,兼顾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和综合素养提升。
[关键词]教学成果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高丽娟(1987- ),女,河南三门峡人,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浙江 嘉兴 314036)刘晓(1982- ),男,山东淄博人,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 杭州 31001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基于人才链匹配产业链的高水平专业群建构内在机理及实施路径研究”(项目编号:Y202044152,项目主持人:高丽娟)和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20年度高等教育研究课题“产教融合型企业的价值定位与培育路径研究”(项目编号:KT2020290,项目主持人:高丽娟)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2)11-0073-07
教学成果奖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标。省级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是各省份中等职业教育领域的最高奖项,更体现出各省份在探索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创新举措和做法,随着新一轮各省份职业教育类教学成果奖推荐名单陆续公示,社会对成果申报和获奖的关注度持续上升。本研究通过对12个省份2021年775项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的统计,试图分析获奖项目的分布情况,了解近年来各省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现状和特征,一方面为国家层面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的遴选与培育提供参考,另一方面为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指明方向。
一、文献综述与研究设计
(一)文献综述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是提高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教育部在2000年、2008年、2015年先后颁布《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强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相关研究文献也较多。在中国知网(CKNI)以“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课程改革”“教学成果奖”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发现研究者们关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关于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困境分析。有研究认为目前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理论体系不够完善”①,“中职课程和高职课程缺乏有效整合、课程内容重复较多、衔接不畅”②;也有研究认为“职业教育普通文化课程改革呈现多元格局,但背后折射出人们对职业教育中设置普通文化课程的定位含混不清”③,如中职教育文化课“以分科形式组织教学具有先天缺陷,会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和教学效果糟糕”④。二是关于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内容分析。有研究者认为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建’,引领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⑤;也有研究认为要“建立多元化的普通文化课程体系”⑥,对普通文化课程内容的改造要兼具实用性、生活性、有效性和综合性。三是关于中等职业教育如何推进教学改革的对策分析。有研究认为要“从核心素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突出职教特色”⑦,做到“精准服务企业发展需要,精准服务学生终身发展”⑧;也有研究从行业企业参与的角度,认为要“发挥企业育人主体作用,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培育高水平、有特色的校企合作教学成果”⑨。四是关于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的分析。研究者们基于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分析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现实效度,认为“院校间的内涵发展差距缩小,区域差距较大,职业教育类型特征彰显”⑩,提出了“系统规划,重点突破”“找准方向,突出特色”11以及“选题要‘新’”“凝练要‘巧’”12等培育策略。
综上所述,目前对于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研究成果很多,但大都聚焦改革要素的探究,而从改革评价的角度对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较少。特别是新时期中职教育在面临办学定位不适配、办学规模大而不强、办学条件缺口大等困境,应该如何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更少。本文试图基于12个省份775项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从“谁在改”“和谁一起改”“在什么范围内改”“改什么”等角度分析当前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现状,进而提出在省级层面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建议。
(二)研究设计
1.样本与数据收集。本研究借用搜索引擎在各省份教育厅网站上检索职业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通知文件,整理出获奖类别为“中职教育”的获奖项目。通过搜索发现,截至2022年1月底,共有12个省份公布职业教育类教学成果奖项目,江苏、浙江等10个省份已列明获奖类别,山西、云南2省在公布时未列明获奖类别,故笔者以此2省公布的教学成果奖第一完成单位是否为中职学校作为第一筛选因素,再结合成果名称整理出“中职教育”获奖项目,累计搜集到12个省份775项中等职业教育获奖项目。总体样本分布如下:福建18项、广东41项、广西108项、贵州27项、河北149项、江苏130项、江西26项、山西9项、四川98项、云南25项、浙江75项、重庆69项。
2.统计方法。本研究采用Excel表对775项中职教学成果奖所属学科门类、合作完成单位、获奖等级、第一完成单位类型、第一完成人职务等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其在样本中的占比;对成果主题分布采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通过汉语分词系统对成果名称进行分词,采用交叉信息熵的算法自动计算获奖教学成果名称中的关键词,统计出每个省份排名前5的语料,进而判定各省份教学成果奖的主题分布方向。
二、12个省份中等职业教育获奖项目的统计分析
(一)中职教学成果奖在职业教育类成果获奖项目中的分布情况
从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在12个省份职业教育类成果获奖项目中的分布情况来看,河北省以149项的总量位居第一,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获奖总数为130项,位居第二,第三名是广西壮族自治区108项,福建省、山西省位列后两位,分别为18项和9项。从各省份中等职业教育获奖总数占职业教育类获奖的比例来看,超过40%的省份为广西、重庆、河北、江苏、浙江,比例分别为56.84%、49.29%、43.95%、43.33%、41.67%,其中广西中职获奖数占比最高。从特等奖占比情况来看,广西和河北均为50%,其次为重庆41.67%、江苏40%,浙江、贵州均为25%,山西占比最低(见表1)。
(二)中职教学成果奖合作完成情况
从成果合作完成的角度,将成果完成单位分为中职学校独立完成,政府、行业、企业参与完成,学校与学校或学校与教育科研机构合作完成三种类型。通过分类统计分析发现,江西和山西的成果均由职业院校独立完成,云南和福建的独立完成比例也较高,分别为92%、88.9%。广西、广东、重庆、江苏、四川五省的合作完成比例位居前列,分别为83.3%、80.5%、79.7%、67.7%、53.1%,合作方式比较多样。除河北、浙江外,其余省份的政行企参与比例均在60%以上,其中浙江的政行企参与比例为36.8%,在12个省份中较低;浙江、河北2省的教学成果奖合作完成多为校际之间、学校与教育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合作完成占比分别为63.2%、60%。
(三)中职教学成果奖第一完成单位类型分布情况
为便于统计,将成果第一完成单位分为国家重点校、省重点校、普通中职、高职院校、本科高校、教育科研机构,其中国家重点校包括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国家重点技工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省重点校包括各省认定的示范校、特色校等,教育科研机构包括省级教育科学研究院、市级职教研究所或职成教处等。统计分析发现,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作为成果第一完成单位的获奖占比达62.2%,国家级和省级重点校合计占比为76.9%,其中浙江、四川、重庆的教育科研机构作为成果第一完成单位的占比较高,分别为16%、15.3%、11.6%;同时,浙江、四川、广东和河北均有本科高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获奖成果。
(四)中职教学成果奖第一完成人的职务情况
将成果完成人中的第一完成人,分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两种类型,领导职务指的是各单位的校长、副校长以及二级部门的领导,非领导职务指第一完成人为普通教师身份。从整体统计情况来看,12个省份获奖成果中第一完成人肩负领导职务的占比为62.2%,非领导职务的占比为37.8%。其中,浙江省获奖成果中第一完成人为领导职务的占比高达93.3%;其次为重庆、江苏和四川,分别为79.7%、72.3%、69.4%;河北、贵州、江西三省的成果完成人中领导职务占比较低,分别为42.3%、44.4%、46.2%。
(五)中职教学成果奖专业分布情况
根据教育部《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公布的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对12个省份中职获奖项目的专业大类进行统计分析发现,775项成果共涵盖19个专业大类中的15个,综合类的获奖项目包括劳动教育、文化育人、质量保障、中等职业教育三科(思想政治、语文、历史)教学与课程改革、创新创业、国际合作等内容。从专业大类来看,装备制造大类的获奖项目数量最多,为90项;农林牧渔大类和文化艺术大类的专业获奖也较多,分别是61项和54项;能源动力与材料大类、资源环境与安全大类获奖数量较少。从各省情况来看,装备制造大类中,广西有20项相关成果,其次为江苏18项,重庆11项;农林牧渔大类中,河北有15项相关成果,广西和重庆分别有11项和9项相关成果;文化艺术大类中,江苏有11项相关成果,河北有9项相关成果(见表2)。
(六)中职教学成果奖主题分布情况
为客观分析各省份教学成果获奖主题分布情况,运用第三方北京理工大学开发的自然语言处理与信息检索共享平台(NLPIR),通过NLPIR汉语分词系统对775项成果名称进行分词,采用交叉信息熵的算法自动计算教学成果奖获奖成果名称中的关键词,统计出每个省份排名前5的关键词(见表3)。通过对获奖成果主题分布的统计发现,“人才培养模式”高居各省份主题词榜首,大部分成果依托特定专业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其次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同时,各省份也呈现个性化的元素和特征,如江苏有10项成果与“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相关,广西有17项成果探索“民族地区”技能人才培养,浙江有4项成果探索“非遗传承”人才培养的教学与实践,重庆、四川分别有7项和15项成果聚焦“文化育人”实践探索。
三、结论与启示
(一)结论
1.改革主体:国家级、省级重点职校引领中职改革发展,教育科学研究机构发挥重要指导作用。通过对成果第一完成单位的统计发现,国家级、省级重点中职学校获奖占比为76.9%,这表明经过三批次“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及各省示范校等项目建设后,国家级、省级重点中职学校在专业、课程和教材建设,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创新,教师与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后示范”时期在引领改革和支撑发展方面继续领跑。此外,各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在推进中职教学改革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7.7%的成果是由教育科学研究院、职成教处作为第一完成单位来完成,尤其是四川、重庆和浙江三地的教育研究机构在中职教学改革方面的参与程度较高。这说明中职教育研究机构在主动服务中职教育实践需求,面向中职教育一线,以国家和地区重大教育战略问题和教育教学实践问题为主攻方向,指导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课程、教材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主持完成的“育人导向的中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与省域实践”和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杭派教法’:中职课堂教学改革的区域探索与实践”均是基于区域中职改革发展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