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整合视角下职业教育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建设的逻辑和路径
作者: 许翔杰
[摘要]当前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受到广泛重视,具备较好的理念储备和建设条件。职业教育以“嵌入式”“供给式”“自适式”方式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建设,但仍存在现实困境。功能整合视角下,职业教育是育人功能、适应功能、共生功能和培养功能、社会功能、生长功能的聚合体。在此基础上职业教育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建设的实践路径是:确立“育人—生长”功能先导地位,提升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建设的“思想值”;增强“社会—培养”功能聚合效应,提升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建设的“贡献值”;加强“适应—共生”功能互利共通,建构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建设的“共同体”。
[关键词]职业教育;全民终身学习;学习体系;功能整合
[作者简介]许翔杰(1982- ),男,湖北黄冈人,国防大学政治学院,讲师,博士。(上海 200433)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2)15-0032-07
全球化进程加剧,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全民终身学习变得愈加重要。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发挥在线教育优势,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2022年3月,《2022年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工作要点》提出,到2022年底要实现全民终身数字学习体系初步建成,由此可见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建设从思想酝酿、理念培育、规划布局阶段,发展到末端实施、实践落地阶段。2022年4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颁布,该法提出建立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法律约束力的形式确定了“职业教育”与“全民终身学习”的服务辩证关系。厘清职业教育与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建设之间的逻辑意蕴,弄清职业教育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建设的现实图景,从功能整合视角探索职业教育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建设的实践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一、发展职业教育与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建设的逻辑意蕴
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基本公共服务、社会市场资源配置等方面。职业教育作为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紧密的类型教育,发展职业教育与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在逻辑意蕴上具有高度关联性。
(一)理论逻辑:发展职业教育与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具有本质统一性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①。社会关系具有复杂性、丰富性和全面性,而人的发展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②。因此,人的发展包括“人的个性、能力和知识的协调发展,人的自然素质、社会素质和精神素质的共同提高,政治权利、经济权利和其他社会权利的充分体现”③,接受教育和主动学习是其中重要事项。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途径。职业教育在具有战略价值的同时包含启迪心智、培育人才的功能,体现社会主义教育的价值属性和目的属性,发展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个人全面发展和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终身学习是个人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持续的学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世纪70年代发布的《富尔报告》和90年代发布的《德洛尔报告》,使得“终身学习”在全球化浪潮下“蔚然成风”。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处于社会关系的总和中,处于社会个体成员互动交换过程中,“通过学习者面对社会需求与自身发展所产生的学习动力,进而以学习主体的自觉性激发多元学习诉求,使学习者在终身的时空范围内不断追求自身的全面发展和人生价值”④。由此可见,发展职业教育与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建设本质都是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两者在本质上具有统一性。
(二)历史逻辑:发展职业教育与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具有时代响应性
从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指出“注重技术教育”⑤,到1990年《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强调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再到2021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大会,数十年间我国下发几十个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文件和方案,职业教育随着我国教育改革而发展。职业教育从法规名称上看由“职业技术教育”转变为“职业教育”,从战略价值上看由“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建设”转变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人才保障”,从职能定位上看由“一种教育层次”转变为“一种教育类型”。
终身学习,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四个学会”理念开始,到演化为当前“可持续发展”理念,“进而演化为人们的一种权利与生活方式”⑥。我国终身学习开始兴起阶段,“作为一种理念来认识,对终身学习的定位聚焦于提供学历补偿和职业技能训练的成人学习和继续学习上”⑦。随着我国教育改革深入和教育治理推进,“终身学习”的权利诉求发生改变,“强调政府为主导的终身教育向强调受教育者为主体的终身学习转变与发展是学习化社会的内在诉求和人的个性社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⑧。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提倡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处于教育改革的嬗变浪潮中“终身学习”成为对社会民众丰富化、多元化、差异化、个性化学习需求的现实回应,成为对中国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时代响应。由此可见,发展职业教育与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建设都处于我国教育改革变化之中,都是对时代呼声的主动响应。
(三)价值逻辑:发展职业教育与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具有共生共长性
国际社会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欧盟委员会等国际或地区组织致力于保障每个人受教育的权利和强调终身学习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⑨。国内社会中,我国积极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组织,“推动建设学习大国”⑩,社会成员处于学习型社会中。“学习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工作方式、一种终身的行为。既是个体行为,也是集体努力”11。由此可知,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建设是一个集体工程、系统工程,不仅涉及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布局和谋划,也涉及终身教育的立法、法律保障和权利保证,还涉及国家社会治理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诸多方面。推进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建设,从工具性价值角度来看,势必着力于教育体系改革和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建设,因此也会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和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
职业教育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国家层面投入逐步增大。到2022年,“我国建成世界规模最大职业教育体系,共有职业学校1.12万所,在校生超过2915万人”12,这为民众提供了更多受教育机会,也完善了社会民众享受教育、参与学习、发展自身的社会权力。同时,职业教育作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力资本来源,为区域性、整体性经济发展提供技能型人才,推进技能型社会建设。技能型社会提倡人人学习,客观上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建设提供“学习氛围”和“学习条件”。由此可见,发展职业教育与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建设相互促进、互相影响、共同生长。
二、职业教育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建设的现实图景
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在我国已经从多个维度展开,取得了一定成绩。职业教育以自己特有的方式为全民终身学习建设提供了嵌入式、供给式和自适式的服务,但仍然存在一些现实困境。
(一)我国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建设现状
我国以“渐进式”“改革式”的政府行为推进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建设。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将成人教育界定为向终生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终身学习”理念首次在纲要类文件中出现,“终身学习”逐步进入民众视野。后来,“终身教育与学习研究中心”跨区域形成,以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与地方学校合作方式来研究“终身学习”的开展与实施。“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全民学习”“全民阅读”成为建设学习型城市中的高频词汇,逐渐被民众所接受和接纳,终身学习理念得到广泛普及。近10年来,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大,智慧校园、智慧学习平台等基于信息技术的学习条件储备量增加,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各级教育毛入学率在增长,全民正规化学习规模也随之“水涨船高”,非正规学习培训数量增长迅猛,成人线上学习时间延长、学习内容更加多元。同时,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我国网民规模已达10.1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1.6%,形成了全球最为庞大、生机勃勃的数字社会”13,基于移动网络、移动终端的各类非正式学习的规模也呈现出“几何式”增长态势。
国家层面在宣传理念、典型发展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围绕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建设的“教育体系”建设。“十三五”期间在国家倡导下,“已建成国家级社区教育实验区、示范区各120多个,750多个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示范区。全国各级各类老年大学(学校、学习点)8万多所(个),注册学员1400多万人”14,以加强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来促进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同时,各级政府积极推进终身学习相关立法工作。2005年福建省、2011年上海市、2012年太原市、2014年河北省和宁波市先后制定该省份、城市的《终身教育促进条例》,2014年成都市、2019年西安市制定《社区教育促进条例》,旨在满足终身学习需求,促进终身教育事业发展,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此外,教育部开展了终身学习立法的前期研究工作。由此可见,当前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建设被广泛重视和关注,具备较好理念储备和建设条件。
(二)当前职业教育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方式特征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主要有三大类方式:“嵌入式”服务、“供给式”服务、“自适式”服务。第一,“嵌入式”服务。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活动方式,嵌入参与我国组织专项活动中。例如,2014年以冀州职教中心为主体的“冀州职校送教下乡项目”,2019年以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培训学院为主体的“吉林省‘工匠精神星火传承’—企业技能人才培养工程”,2021年以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校为主体的“巾帼课堂”,都是职业教育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建设的经验积累和品牌项目。第二,“供给式”服务。“供给式”服务体现在职业教育“硬条件”供给和“软实力”供给两个方面。“硬条件”供给主要为全民终身学习提供设施设备、场所条件、信息平台等教学条件;“软实力”供给主要包含教育理念、教育文化、师承传续等文化传承,为全民终身学习提供精神动力。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经过多年发展,“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建成了世界最完整的工业门类、建成了世界最大区域面积的职业院校布局、培养了世界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教师队伍、提供了数以千万计的专业技术技能人才”15,这些都是职业教育“供给式”服务的条件和基础。第三,“自适式”服务。“自适式”服务是职业教育自适应发展而向内的调整,是提高职业教育适应性的现实需要。职业教育本体的“职业教育终身化”,表现为“伴随社会分工对不同职业岗位提出的多样化的新需求,要求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有机结合,使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持续的劳动者和技能人才”16。
(三)职业教育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建设的现实困境
职业教育是一种面向人人的终身教育,为全民终身学习提供教育场地、学习机会和灵活的学习方式。作为一种类型教育,职业教育在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建设中还存在现实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研究视野存在局限。“在我国关注和研究终身学习体系或学习型社会的主要是成人教育或社会教育研究领域的学者,推进和完善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体系或学习型社会建设的主要举措也聚焦在继续教育、远程教育、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等方面”17,职业教育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研究需要拓展。第二,社会认知存在偏差。“重普轻职”“重学历轻技能”的观念在民众中存在时间较长,“家长和学生却对其缺乏足够的热情,家长仍普遍充满忧虑,不愿自己的孩子进入职业院校,这其实反映了社会对职教的不认可”18,职业教育作为民众终身学习的“选择项”吸引力不够强劲。第三,教育培养存在不足。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承担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为社会成员终身学习提供技术技能学习与培训的上升通道。“全民学习并非全部是学历教育,还包含了相当一部分临时性、自发性的兴趣性学习和自我提升的‘充电式’学习 ”19。但是目前职业教育教学和培养中,“人才培养的形式较为单一,针对非正式学习的师资建设、课程开发、教育内容打造、教学渠道建设等各项工作还比较滞后”20,终身学习效果打了折扣,因此职业教育提供终身学习产品的拓展空间还比较大。第四,衔接贯通存在瓶颈。2019年4月,“双高计划”开始实施,目的就是解决职业教育衔接贯通问题,以适应终身学习强调的学习的延续性和持续性。但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普职贯通滞后,高职院校本科数量比例有限,硕士博士学历建设有待起步,教育培训体系延展性不足,民众依托职业教育延续终身学习途径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