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社区教育品牌建设研究

作者: 刘灿忠

江苏省社区教育品牌建设研究0

[摘要]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江苏把品牌建设作为推进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建设了一批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社区教育品牌,形成了较为健全的体制机制、较为完善的品牌结构和广泛的建设合力。从发展区域来看,苏南地区的品牌建设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优于苏中、苏北地区,城乡之间品牌建设存在不平衡的现象。未来江苏省品牌建设仍需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加强统筹管理、强化要素支撑,继续汇聚发展合力、优化发展格局,以更高质量的社区教育品牌更好地服务全省居民终身学习需要。

[关键词]终身学习;社区教育;品牌建设

[作者简介]刘灿忠(1989- ),女,江苏徐州人,扬州市职业大学,助理研究员,硕士。(江苏  扬州  225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3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终身学习视野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路径的优化研究”(项目编号:2023SJSZ1271,项目主持人:刘灿忠)和2022年度江苏省社会教育规划课题“社会教育文化传承功能研究”(项目编号:A2022-002,项目主持人:汤正友、刘灿忠)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4)10-0086-07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为加快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2023年9月,教育部印发《学习型社会建设重点任务》,指出要“把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举措”,在重点任务中明确要“开展社区教育品牌建设活动,培育一批品牌社区学习中心和社区教育品牌课程”。

社区教育是全民终身学习的重要渠道和平台。近年来,多地社区教育形成了项目化推进、品牌化建设的发展模式,通过项目化方式不断提升社区教育质量,进而实施品牌化建设,业已成为几乎所有社区教育实践的共识与行动[1]。社区教育品牌在统筹社会学习资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方面展现了形式灵活、质态优良、公平可及的优势,成为引领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标志性成果。在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宏观视野下,进一步提高社区教育品牌建设水平,以更高质量的社区教育惠及城乡居民,是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本文以江苏省为例,对其社区教育品牌的建设情况进行分析与评价,并提出未来的发展展望。

一、江苏省社区教育品牌建设的现状和特点

1993年,江苏率先开启了教育现代化探索之路,并根据江苏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印发了《关于在苏南地区组织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试点的意见》,在全国率先提出实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目标。30多年来,江苏省以教育现代化引领全省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并把社区教育现代化作为教育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2]。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征程中,江苏把推进社区教育现代化与高质量发展作为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手段,把品牌建设作为推进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指出要挖掘地方历史文化,创建特色鲜明的社区教育品牌[3]。《江苏省“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提出,要优化“社区教育+”模式,培育一批社区教育特色品牌,建成省社区教育特色品牌200个。《江苏“十四五”社区教育发展规划》进一步细化发展目标,提出要深入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把社区教育品牌建设创新工程作为三大实施工程之一。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的大力推动下,江苏省充分利用社区教育灵活的办学优势,大力整合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已经建成了一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区教育品牌,通过品牌项目化运作的方式充分发挥了省内教育资源的效用,省内社区教育优质资源供给规模不断扩大。江苏省社区教育品牌建设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体制机制较为健全

1.管理体制方面。在省教育厅统筹部署下,省开放大学、省成人教育协会、省社会教育服务指导中心等负责品牌的设立、方案制订、申报管理、立项审批、动态监管、评估验收以及总结评优等工作。在管理模式上,江苏省社区教育品牌建设采用统一指导、分级管理的形式,在省级部门的宏观统筹和指导下,各市负责培育、建设、管理本地的社区教育品牌。各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市开放大学针对品牌的日常运行开展指导督查工作。各建设单位按照建设标准和要求落实品牌的具体建设工作。

2.制度建设方面。江苏省始终把完善管理制度作为促进社区教育品牌高质量建设的重要手段,在整体层面形成了针对全体品牌的工作联动机制、跟踪管理指导意见、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制度,又针对每个项目单独制定了管理办法、评估指标、经费管理办法等多种制度。例如,自2018年建设“游学基地”以来,针对其项目经费使用、项目建设管理、项目考核指标等均出台了相应文件。自2021年设立“优质项目化基地”以来,其评估指标、管理办法等均在逐年完善。

(二)品牌结构较为完善

1.以基地终端为基础。针对早期社区教育阵地不够完善的现状,江苏省建设的社区教育品牌种类主要以“基地终端”类为主。“基地终端”的优势在于能够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政策优势率先建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示范性机构,如早期的社区教育示范区、标准化社区教育中心等项目。在建设模式逐渐标准化之后,江苏省总结过往经验又建设了一批“养教联动基地”“名师工作室”“游学基地”等基地终端类品牌。基地终端使江苏省社区教育资源区域布局得到优化,成为江苏省社区教育网络体系的重要补充。有学者认为,江苏省五级社会教育网络体系是服务社区教育的纵向体系,基地终端类社区教育品牌是教育机构的横向补充,两者相互结合,构建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具有江苏特色的“5+N”社会教育服务体系[4]。

2.以资源建设为核心。课程建设是社区教育内涵建设的核心,是社区教育能力建设的关键[5]。江苏省社区教育一方面在课程资源建设方面重视品牌建设。2016年,《江苏开放大学社会教育资源(课程)建设指南》明确指出,要力争打造一批具有较好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江苏开放大学系列资源(课程)。目前江苏省已经拥有如社区教育精品课程、老年教育课程资源库等一批资源类社区教育品牌。另一方面,各品牌自身内部也重视课程资源的建设。例如,《江苏省社区教育特色品牌建设项目遴选指南》在品牌建设方案中要求注重课程和网络共享学习资源建设。优质项目化基地考核指标要求基地建设周期内每年有新的资源建设开发。

(三)建设合力不断拓展

1.以办学体系为主导。广播电视大学转型前,社区教育品牌建设由于缺乏有效统筹指导,存在建设标准不一、质量难以保证的问题。开放大学系统服务社区教育的功能逐渐明确后,江苏省形成了以江苏开放大学为龙头、各级开放大学和社区学院为骨干、社区教育中心和居民学校为主体的五级社区教育办学体系。在“一体化建设、合约式管理”理念指导下,办学体系有力推动社区教育品牌建设。以近三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主持评比的“终身学习品牌项目”为例,江苏省获批的15个品牌项目中,有13个是由地方开放大学、社区教育中心、居民学校主持和参与创建的,可见社区教育办学体系在品牌建设中的主体地位。

2.坚持走多元合作之路。社区教育品牌建设仅仅依靠社区教育体系内工作人员的参与往往不够专业。在近年来的实践中,江苏省始终注意鼓励引导相关行业、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公众积极参与品牌建设,形成了资源共享、多元互动的品牌建设格局,且在品牌实际建设中呈现出合作越来越普遍的趋势。2023年省教育厅主持建设的42个江苏省社区教育特色品牌中,有26个由多家单位合作共建,占比超一半。

二、江苏省社区教育品牌建设的区域分析

为更好地研究江苏省各地社区教育品牌建设的现状,本文基于江苏省内已有品牌的建设数据进行了分类研究,主要包括终身学习品牌(2017—2023年)、学习苑(2016—2020年)、养教联动基地(2017—2023年)、名师工作室(2018—2023年)、游学基地(2018—2022年)、学习体验基地(2018—2021年)、优质项目化基地(2021—2023年)、精品课程(2021—2023年)8个有代表性的品牌,对2023年及之前设立的全部批次品牌进行统计,力求最大程度客观真实地反映各地各品牌建设的现状,并对苏南、苏中、苏北各区域及各地级市开展了对比分析。需要说明的是,针对南京市的统计数据中,如一类品牌同时涉及江苏开放大学和南京开放大学的数据,则只计算南京开放大学,以省开放大学名义建设的计为省一级品牌。如涉及多地、多单位共建,则只统计牵头地区、牵头单位所属地区。此外,由于涉及的品牌种类较多,这些品牌每批次的立项建设时间并不完全一致,所以呈现各品牌建设年份不统一、同一品牌年份有间隔的状态,但江苏省各地每年参与每项品牌的机会是均等的,这也是数据值得分析对比的前提。

(一)江苏省内各地级市社区教育品牌数量统计

由于苏南、苏中、苏北各区域涵盖的地级市总数不完全一致,为进一步分析各地区品牌建设情况,本文对以上8个品牌在各区域、各市中的总数情况进行统计后,又分类计算了各区域、各市各品牌的平均数值,其中苏南地区的苏州市建设总数为81个,在江苏省处于遥遥领先的位置。扬州市在苏中地区处于领先位置,位于全省第二。苏南五市的品牌总数是258个,市平均数值为51.6;苏中三市的品牌总数是110个,市平均数值为36.67;苏北五市的品牌总数是141个,市平均数值为28.2,由南到北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单项品牌内部之间,根据平均数来看,除了养教联动基地这一项苏北略高于苏中地区外,其余品牌呈现出来的规律均为苏南、苏中、苏北地区依次递减。由此可见,无论是在品牌建设总量方面,还是在单项品牌建设数量方面,苏南地区都处在江苏省领先地位,苏中地区次之,苏中苏北部分地区尚有多个品牌为0,与苏南各市还存在较为明显的差距。

(二)江苏省内各区域社区教育品牌每年的建设情况

本文选取了建设数量较多的学习苑、名师工作室、学习体验基地、优质项目化基地4类品牌,对苏南、苏中、苏北地区的市平均数值进行了统计分析,具体情况如下页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学习苑、学习体验基地在逐年发展的过程中,都呈现出每年各市平均建设数量苏南地区最多、苏中地区次之、苏北地区最少的现象。名师工作室方面,只有2023年苏南地区略低于苏中地区,其余年份均在领先位置;苏中地区略高于苏北地区,差距不明显。优质项目化基地每年的建设数量平均值中,除了2021年苏南地区与苏中地区基本持平外,其余年份苏南地区均呈现较大的领先趋势,苏中地区则在2022年、2023年的建设平均数上均低于苏北地区。由此看出,在单个项目每年的立项数量上,苏南地区依旧处在江苏省领先位置,而苏中地区、苏北地区则有一定的起伏。

(三)江苏省内各区域社区教育品牌发展顺序情况

2017年养教联动基地第一批建设时,只立项了苏南地区2项,苏中、苏北地区均无立项建设。2021年优质项目化基地第一批建设时,苏南地区立项了8个,分别为苏州市5个、常州市3个;苏中地区立项了6个,分别为扬州市5个、南通市1个;苏北地区立项了4个,分别为连云港市3个、盐城市1个。由此看出,苏南地区品牌培育起步较早,这也为其后期发展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苏中地区只有扬州市起步较早,且建设数量也比其他城市多。此外,苏南、苏中、苏北地区各品牌逐年建设数量总体均趋于平稳,没有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部分品牌如较早建设的学习苑还有收紧趋势。其原因主要与省级部门关于品牌建设新旧更替、迭代更新的规划与考量有关,这也说明了江苏省社区教育品牌的统筹规划在各地品牌建设过程中得到了及时映照,省内各地发展步调基本一致。

(四)江苏省内各区域社区教育品牌建设质态情况

以有评优制度的名师工作室为例,根据第一、第二批评审结果,被评为“优秀”的名师工作室共有15个,其中苏南地区9个、苏中地区2个、苏北地区4个。苏南地区无论总数还是各地平均数值,都处于全省较高水平。从2021年底对江苏省已有社会教育学习体验基地的总结评优结果来看,参加评优的53个学习体验基地,有9个被评为“优秀”,其中苏南地区6个、苏中地区2个、苏北地区1个,苏南地区的建设质态仍领先于其他地区。再从2016年、2017年、2020年学习苑评估验收结果来看,苏南地区被评选为三星及以上的星级学习苑的总量和各地级市平均数量为最多、苏中地区次之、苏北地区最低。由此可见,在建设质态方面,苏南地区的成绩依然总体较好,苏中地区与苏北地区相比没有明显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