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洲职业教育创业学习生态系统形塑机制、层级架构及运行特征研究
作者: 黄松洁 石伟平 刘晓蒙[摘要]随着全球环境的复杂变化,职业教育系统需具备强大的自我适应与自我更新能力以响应外部变化,创业教育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基于欧洲职业培训发展中心发布的研究报告,依托耗散结构理论分析,教育系统内外部的变动冲击、教育政策的灵活响应、教育理念的动态转向、教育参与者的活跃互动形塑了欧洲职业教育创业学习生态系统。欧洲职业教育创业学习通过环境调节、环境交互和自组织中心的建设,形成了外围层、中间层和核心层的秩序化多层级生态模型,价值共创、协力同心、因势利导、开拓创新是其运行特征。借鉴欧洲职业教育创业学习生态系统的成功案例,建议通过打造创业教育开放边界,推动跨领域互动合作;加强创业课程建设,深化职校师资专业技能发展;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完善创业能力评价体系,从而优化我国职业教育创业学习生态系统,促进创业教育进一步内涵式提质增效。
[关键词]欧洲;职业教育;创业学习;耗散结构理论
[中图分类号]G719.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4)12-0077-09
当前,由于全球发展环境不稳定性、难以预测性、复杂性和多变性的外生冲击,使得劳动力市场衍生出诸多不确定因素,失业和技能错配等就业问题凸显,同时也反映出创新创业精神的重要性。职业教育与创新创业具有天然联系。一方面,由于创业来源于市场[1],创业活动本质上强调市场需求与机遇的识别,而创业精神的培养不仅可以激励职业院校学生展现出更高的主动性和创造力,还能够显著提升他们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的能力;另一方面,职业教育的核心本质强调技术逻辑,其人才培养与市场劳动力需求具有一致的内在目标逻辑,通过为技术技能人才建立创新与创业能力培养平台,可满足劳动力市场对创业发展的长远需要。为响应社会发展需求,探索职业教育中创业学习新思维,欧洲职业培训发展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Training,Cedefop)开展了一项研究,揭示了欧洲建立职业教育创业学习生态系统的相关举措。欧洲职业教育创业学习生态系统,是指一个由相互关联的多元参与者、政策方案和教育资源组成的系统网络,目的是支持和促进职业教育与培训中的创业教育发展[2]。该系统通过内部各构成要素的相互作用以及与外部环境的交互、探索和学习,能够自发寻找并形成更有利于其存在和可持续发展的内部结构与行为模式。
职业教育创业学习系统是欧盟自上而下和职业院校、企业、社会组织自下而上的合作产物,其演进是在内外部挑战的影响下,通过自我调节而进化的。欧洲职业教育创业学习生态系统突破了过去关于职业教育和创业教育浅表整合发展的内在桎梏,强调以职业教育为核心,基于职业教育的特性需求,发展具备自组织和创新特性的深度创业学习系统。其可促进资源积累并密切多元主体的联系,是一个能够自我维持和优化的创业组织平台,增强了职业院校创业教育面对外部变化的弹性适应能力。耗散系统理论对远离平衡状态的系统如何通过与外界交换物质、能量来维持和发展其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将耗散结构理论应用于欧洲职业教育创业学习系统,不仅为分析和理解其形成动因、运行模式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也为寻找促进其有序发展的策略提供了理论支持。我国学者刘源[3]、刘岩[4]等已将耗散结构理论运用于教育领域的研究,为本研究提供了参考。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欧洲职业教育创业学习系统的形塑机制、层级架构和运行特征,以期为我国职业教育创业学习系统的建设创新和质量提升提供一个具有系统性、可操作性的理论工具。
一、理论基础
耗散结构理论是比利时物理化学家伊利亚·普里高津(Ilya Prigogine)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耗散结构理论认为,当系统处于非平衡态且与外部环境有能量和物质交换时,系统内部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可能导致系统出现宏观的有序结构,即耗散结构。这一过程的关键机制是系统对外界扰动的非线性响应,在一定条件下引发系统内部秩序的自发形成和增强,其结构的形成与维持依赖于系统的开放性和远离平衡态的特性。在这一理论框架下,系统的动态稳定性并非因内部组成元素的静态均衡,而是源于不断的能量和物质流动所产生的动态平衡。系统在远离平衡条件下可能出现的多重稳定性和分岔现象,即系统可能因外部条件的微小变化而从一种稳定状态突变到另一种完全不同的稳定状态[5]。耗散结构理论中系统形成有序结构的四个条件为:一是系统必须是开放的。系统需要与外部环境交换能量、物质或信息。只有在开放条件下,系统才能接收来自外界的能量和物质输入,这是形成耗散结构的基础。二是系统处于非平衡状态。耗散结构的形成,需要系统远离热力学平衡状态。在非平衡条件下,系统能够通过不断的能量和物质交换,维持和发展复杂的有序结构。三是非线性相互作用。系统内部组成部分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是形成耗散结构的重要条件。非线性意味着系统的响应与刺激不成比例。这种非线性关系可以导致系统出现新的宏观有序状态。四是远离平衡态的涨落。在远离平衡态的条件下,即使是微小的扰动也可以被系统内的非线性相互作用放大,引发系统宏观层面的有序结构形成。这种对初始条件敏感的特性,使得系统在特定条件下可以自组织形成复杂结构[6]。
欧洲职业教育创业学习生态系统的发展逻辑为:其诸多要素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通过自我组织和适应,达到更高层次的有序效能。在远离平衡状态下进行的和外界能量、物质、信息交换的互动过程,与耗散结构理论的系统发展机制不谋而合。该理论揭示了教育系统的开放性、非平衡状态、自我调节能力,为分析系统适应性变化、形成机制、层级结构及响应程度提供了理论依据。基于耗散结构理论,能够更准确地识别和理解职业教育创业学习系统的运行特征与演化动态,为职业教育创业学习系统的持续优化和质量提升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二、欧洲职业教育创业学习生态系统的形塑机制
依据耗散结构理论中有序系统形成的四个条件,可以透过欧洲职业教育创业学习生态系统的复杂变化把握其形塑机制。系统的开放性促使其不断地与外部环境进行互动,使得该系统能够吸纳新的知识、技术和资金,以应对外部政策、经济和社会的变化。系统所处的非平衡状态使得内部的突变涨落成为可能。这些突变涨落源于系统内部元素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具有引发系统状态根本转变的潜力。教育系统内外部元素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组成了复杂的、相互依赖和影响的关系网,这些关系网不仅涉及教育体系内部的各种主体,也包括与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开放互动。系统的远离平衡态表现为其持续适应和创新的动态过程。系统在不稳定的环境中寻求新的发展机会,通过创新教育模式、更新课程内容和引入先进技术来增强其内在的活力和适应能力。
(一)突变涨落:教育系统内外部的变动冲击
在欧洲职业教育创业学习生态系统中,所谓的突变涨落是指系统内部元素与外部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引发的快速且非线性的变化,这些变化有潜力导致系统状态的根本转变。这一现象在全球化和技术创新的推动下变得尤为显著。目前,欧洲经济正在经历一个前所未有的结构性转型,不仅重塑了劳动市场的格局,还重新定义了对劳动力技能的需求。但其职业教育系统在响应这一转变过程中却显露出固有的不足,包括创业课程孤立实施、教师信心和专业知识不足、狭隘的课程设置、缺乏足够资源支持等问题。在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系统内部混乱和无序,难以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保持同步,限制了学生对接触实际工作环境、提升和发挥创业能力的机遇把握。教育系统内部的滞后,以及来自外部的经济、社会、技术的冲击,共同推动了涨落现象的发生。这不仅挑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适应性,也促使其寻找新的发展路径和平衡点,实现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二)开放性:教育政策的灵活响应
欧洲职业教育创业学习生态系统的开放性体现在其与外部环境的主动互动、资源交换以及对环境变化的灵活适应,并不断将这些资源转换为推动系统发展的力量。该系统的开放性,突出反映在教育政策的灵活制定上。虽然欧盟诸多的能力框架起到了战略性的指导作用,但这些框架并非刻板的规定,而是提供了一套根据地区特定需求和挑战可灵活调整的指南,避免了对于创业教育相关政策狭隘的工具性关注。这不仅显示了欧洲各国和地区在面对欧洲宏观政策框架时的积极调整和选择,也反映了一种避免“一刀切”的政策执行理念。同时,政策框架的制定和实施,也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开放性。政策框架不仅包括特定于创业的职业教育资格标准,而且还有覆盖整个教育和培训体系的综合指导方针。例如,克罗地亚和意大利为所有学习者开发了适用的创业教学课程,芬兰的全国创业教育指导方针为所有教育级别的创业学习提供了指导[7]。这种灵活框架不仅增强了政策实际效果的发挥,也使得不同的利益相关方可以根据各自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框架和模式,进而提升了整个生态系统对外部变化的适应性和开放性。
(三)远离平衡态:教育理念的动态转向
欧洲职业教育创业学习生态系统的远离平衡态表现为其持续适应和创新的动态过程,反映了系统在面对内外部挑战和机遇时的不断变化和发展。欧洲“去工业化”浪潮引发了时代需求的转向,这种外在变化要求教育系统在不稳定的环境中寻求新的发展机会,促使教育理念出现“向内”与“向外”的两个转向。“向内”,开始关注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体验、非认知能力,不是仅局限于技术掌握程度的机械考量,而是更加强调“以学生为本”,激发了职业院校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动机,提升了他们的幸福感、归属感和个人安全感。“向外”,则致力于学习环境的革新和职业教育整体培训体系的现代化。从传统课堂到真实工作生活场景的教育转型,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特定学科知识的掌握,而且促进了技术技能、创业能力、综合素质的协同发展,这也意味着创业学习生态系统通过打破平衡,不断进行创新,谋求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四)非线性相互作用:教育参与者的活跃互动
欧洲职业教育创业学习生态系统内部元素之间的非线性相互关系涉及多元参与者、政策方案和教育资源的交互影响,而且这些要素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复杂的、相互依赖的影响过程。政府、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在职业教育创业学习过程中扮演着各自独特且相互关联的角色,多元主体之间的互动不仅提升了教学内容的实践相关性和课程设计的适应性,也会对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度和对创业教育的吸引力产生影响。与此同时,通过与外部利益相关者的战略合作,显著增强了创业教育的实践性和多维度反馈,使得学习经验更为丰富和立体。由于涉及的利益相关者众多、结构层次复杂,以及目标与功能的多样性,欧洲职业教育创业学习生态系统中投入资源(如人力、财力与物资)与产出成果(包括人才培养、知识产品和社会服务等)之间的关系并非简单相关关系,而是受到系统内外部诸多要素与参与主体影响的非线性作用。
三、欧洲职业教育创业学习生态系统的层级架构
耗散结构理论认为,系统通过与其环境的能量和物质交换,维持并发展出复杂的结构和有序模式,通过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动态互动实现自组织与进化。欧洲职业教育创业学习生态系统强调参与要素内部的有机互动以及与环境的动态耦合,最终达成系统从被动响应到主动调节的可持续发展。欧洲职业教育创业学习生态系统通过环境调节、环境交互和自组织中心的建设,形成了外围层、中间层和核心层的秩序化多层级生态模型。以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核心,涵盖了教育参与者的多元性和异质性,旨在通过建立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拓宽资源和信息流通的渠道,同时强调系统各构成要素及其在不同层级网络中的角色,以嵌入式、多层级的结构聚焦于动态互动循环之中。
(一)外围层:完善创业教育的政策环境
从耗散结构理论角度来看,外围层为系统提供了必要的边界条件和初始驱动力,通过政策和资金支持等外部条件的调整,促进系统内部结构的形成和进化;通过政策制定、支持机制和资助方案等元素,为职业教育创业学习提供外部支持和资源。在欧洲职业教育创业学习生态系统中,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法律和监管框架、创业教育战略、行动计划、支持机制、资助方案构成了外围层的政策工具。创业在欧洲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中备受重视,如芬兰、西班牙、克罗地亚等国的相关法律文件明确将创业视为教育的核心目标和优先事项[8][9]。20多年来,欧盟积极推广创业教育,1998年发布的《促进欧洲创业:未来的优先事项》(Fostering Entrepreneurship in Europe: Priorities for the Future)和2006年发布的《欧洲创业教育奥斯陆议程》(Oslo Agenda for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Europe)为此奠定了基础[10][11]。2010年发表的《加强创业教育方面的合作与一致性》(Towards greater cooperation and coherence i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报告进一步突出了创业教育的重要性[12]。2020年发表的《奥斯纳布吕克宣言》(The Osnabrück Declaration)也强调了创业框架[13],为职业教育创业学习生态系统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在多级治理体系中,欧洲各国和地方政府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相互影响,表现出对政策的主动适应和选择性采纳。基于多层次和网络化治理视角,外围层建设了一个符合创业学习发展规律的外部政策生态,可更好地理解和研究不同主体之间相互嵌套与共同进化的过程,保障了该系统的稳定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