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国继续教育数字化目标、动力机制及启示
作者: 魏超[摘要]在新“数字革命”背景下,德国国家继续教育战略的核心目标是继续教育数字化。围绕这一核心目标,德国着力提高继续教育参与率与低技能劳动者能力,促进继续教育数字化与低碳发展,营造新的继续教育文化。德国推动继续教育数字化,形成了国家战略驱动、数字化技术催动、市场引领牵动、社会认同互动、法律法规推动“五轮联动”的动力机制。梳理、借鉴德国继续教育数字化经验,促进我国继续教育数字化进程,要更新观念,加快建设数字化全民终身学习体系;构筑平台,加快数字化继续教育载体建设;注重实效,着力提高继续教育数字化效果;重构与再造,构建继续教育数字化新生态。
[关键词]德国;继续教育;继续教育数字化
[中图分类号]G719.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4)12-0086-07
数字化时代,继续教育、终身学习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国际性话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为我国加快推进继续教育数字化提供了遵循。在新的“数字革命”背景下,数字化技术日新月异、加速迭代升级。互联网、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日益嵌入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教育等各个领域,深刻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学习、思维、交往方式。当今世界数字化信息技术正在驱动全球教育体系变革,为世界各国继续教育数字化竞相发展注入新动能、开辟新赛道。
德国职业教育闻名于世,其继续教育也领先于世界。在德国,继续教育是指人们在就业后开始接受的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其前身是成人教育[1]。德国有组织的成人教育始于19世纪初期[2]。目前,德国继续教育主要有三种类型,即普通和政治性继续教育、职业性继续教育、学术性继续教育(高校开展的继续教育)[3]。为了应对数字化带来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德国联邦政府于2019年发布了《国家继续教育战略》(Nationale Weiterbildungsstrategie,NWS)。2021年,德国社会民主党、绿党和自由民主党三党发布的《联合执政协议》(Koalitionsvertrag zwischen SPD,Bündnis 90/Die Grünen und FDP)提出,扩大转岗培训补助规模,对失业、低保人员继续教育增加资助。《联合执政协议》还提出对航海、学术、卫生继续教育以及再就业继续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帮助,支持设立继续教育机构,进一步完善国家继续教育平台[4]。2022年,德国联邦教研部、联邦劳工部又共同发布了新修订的《国家继续教育战略》[5]。2023年,德国联邦教研部、联邦劳动与社会事务部联合“国家继续教育战略”合作伙伴共同举办首届国家继续教育大会,推动继续教育、终身学习发展,简化继续教育路径、优化晋升机会,与合作伙伴共同为个人发展提供可能性,以应对碳中和以及数字化进程[6]。对德国继续教育进行跟踪研究,把握世界继续教育数字化转型新进展、新趋向,对于我国大力发展继续教育,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高素质、可持续人力资源支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德国继续教育战略目标与数字化指向
面对数字化给就业市场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2022年12月,欧洲议会、欧盟成员国和欧盟委员会签署了《数字权利和原则宣言》(Declaration of Digital Rights and Principles);2023年1月,欧盟委员会宣布实施《2030年数字十年政策方案》(Digital Decade Policy Programme 2030),建立欧盟体系内的监督合作机制,旨在2030年实现欧盟数字化转型共同目标。德国作为欧盟重要成员国,遵循欧盟数字化转型要求,着力解决数字化背景下影响就业与个人发展的技能问题,支持合作伙伴推动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不断完善国家继续教育战略。
(一)德国继续教育战略目标
梳理德国近年来推出的继续教育战略与政策,其继续教育战略目标与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提高职业继续教育参与率。以提高低技能专业人员参与比例为重点,力争把成人继续教育参与率提高至65%[7]。少子化、老龄化以及难民的大量涌入,致使德国劳动力低技能人员增多。所以,德国大幅增加这一群体参与继续教育,以适应就业岗位因数字化技术快速发展对人力资源的新要求。其二,提供继续教育精准支持。数字化技术快速迭代,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对劳动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德国继续教育主要关注迄今为止在继续教育中被低估的成年人,如低技能和无正式职业资格的兼职雇员,尤其是妇女、老年工人和移民[8]。其三,推动继续教育数字化转型。数字化技术的迅猛发展显示未来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社会,未来的工作世界是一个运用数字化技术工作的世界。2019年,德国《国家继续教育战略》把加强数字化人才培养、营造数字化继续教育文化作为重要目标。2022年,其新修订的《国家继续教育战略》根据数字化快速发展的趋势,把数字化继续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并启动了数字化教学能力中心建设。2023年,德国举办首届国家继续教育大会,以期全面推动国家继续教育数字化转型。数字化是德国继续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也是德国继续教育发展战略最重要、最核心的目标指向。其四,促进继续教育实现个人发展。数字化日益影响着个人生活与个人发展。在此背景下,德国“国家继续教育战略”合作伙伴希望通过数字化继续教育促进个人发展,要协同行动,为合作伙伴提供实现定性和定量目标的动力,从而通过继续教育数字化为全社会终身学习与促进个人发展创造条件。
(二)德国继续教育战略目标数字化指向
德国“国家继续教育战略”的合作伙伴主要包括:德国联邦劳动和社会事务部、联邦教育和研究部、联邦经济事务和气候保护部、联邦就业局、联邦各州部长级会议、社会合作伙伴、商业组织等。德国力求在创造协同合作文化的基础上,形成共同的继续教育目标。
德国“国家继续教育战略”合作伙伴共同的核心目标是数字化。从要形成的继续教育文化看,具有广延性、灵活性、普惠性的数字化实现是形成人本化、公平化、个性化继续教育文化的关键。从要着力提高继续教育参训率来看,就是要实现继续教育的大众化,不论出身、种族、地域、民族、学历资格等;同时,还需要借助数字化技术工具。从对继续教育提供精准支持来看,继续教育要为低技能劳动者和中小企业劳动者提供精准支持,也需要数字化软硬基础设施、数字化教育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的支持。因而,数字化是德国继续教育战略目标的本质要求,是最核心、最关键、最深层次的目标指向。
二、德国继续教育数字化的动力机制
继续教育数字化不会凭空产生,德国率先制定《国家继续教育战略》推动继续教育数字化进程,也必然存在其内生动力。通过对近年来德国继续教育相关政策和实践的深入分析发现,德国继续教育数字化推进具有战略驱动、技术支撑、市场引领、社会认同、法律保障“五轮联动”的动力机制。这不仅是德国继续教育数字化的内生动力,也是德国保持其制造业世界领先地位的“秘诀”。
(一)国家战略驱动:谋划国家继续教育数字化顶层设计
随着数字化技术不断进步,德国国家继续教育数字化面向全社会各类不同群体实施全方位、全覆盖、针对性、差别化继续教育数字化转型,特别重视为移民和不具备相应就业资格的弱势群体提供继续教育数字化支持;同时,也为保持制造业国际优势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早在2016年,德国16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就通过了决议文件《数字化世界中的教育》(Education in a Digital World),将数字化教育作为德国中长期(至2030年)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把继续教育和进修纳入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目标。2020年1月,德国联邦经济和能源部发布《数字化战略2025》(Digital Strategy 2025),对数字化重点领域的目标进行了描述,并提出了相应措施。这两个战略性文件把数字化引入到中小学、大学和继续教育的各个阶段。《数字化世界中的教育》根据数字化工作世界中职业能力要求,提出着力提高劳动者七种能力并运用到终身学习与继续教育过程。《数字化战略2025》明确规定了包括继续教育数字化在内的四大目标,特别是规定了教师教育和继续教育中要开设数字化课程。从规划教育数字化改革重点到发布数字化战略,从首次制定《国家继续教育战略》到《国家继续教育战略》的修订,再到召开国家继续教育大会进一步协调合作伙伴行动,德国在不断推进继续教育数字化进程。纵观近年来德国继续教育数字化转型国家战略政策和行动,通过国家顶层政策设计与战略安排驱动继续教育数字化发展,是德国继续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显著动力特征。
(二)技术支撑催动:构建国家继续教育数字化载体
继续教育数字化离不开数字化技术的支持,继续教育数字化平台是继续教育数字化的有效载体。早在20世纪90年代,为了更好地实施远程继续教育,德国联邦政府大规模投资建设在线学习基础设施。虽然运用在线学习工具主要是高等院校作为改善面授教学环境的一种补充,但普通高校的这些尝试也可以称为“终身学习”“混合式学习”“虚拟学习”的数字化方式。如巴伐利亚州的虚拟高等教育体系(Virtuelle Hochschule Bayern,VHB)就是这种在线学习的具体体现,其旨在促进和协调多媒体教学在巴伐利亚州的使用与发展[9]。
2019年,德国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共同启动“学校数字协定”,投入50亿欧元用于数字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到2022年底,该协定已经批准的39.4亿欧元经费中的91%被直接用于学校数字基础设施的改善,极大地提升了德国学校数字化教育环境[10]。为了推进继续教育数字化进程,为全社会提供学习机会,德国于2021年建设开通了国家教育数字化平台。这个新型的数字教育空间是未来德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项目之一,目标是为创新型教与学提供更广阔的数字访问入口及支持服务[11]。此外,作为国家继续教育战略的一部分,联邦劳工部支持联邦就业局开发国家在线继续教育平台。该平台可帮助所有感兴趣的各方寻找合适的继续教育机会和资助机会[12]。正是注重教育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德国继续教育数字化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三)市场引领牵动:形成多主体协作推动继续教育数字化运行机制
德国继续教育数字化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竞争和利益机制的驱动作用。德国继续教育指导、参与办学的主体主要是企业、行业协会、教会组织、继续教育学校、私人培训机构、国家政府培训机构等。企业职业继续教育的培训任务主要是由企业、跨企业培训中心等承担。德国《联邦职业教育法(BBiG)》规定,各类企业应承担职业教育与培训的任务和责任,企业是职业教育最大供给者和主力军。在德国继续教育管理体系中,德国联邦政府制定国家继续教育的战略和政策,对继续教育提供政策和法律支持;各州政府制定本州继续教育的法律法规,管理本州继续教育事务;行业协会对企业职业继续教育进行指导、组织;企业、跨企业培训中心、私人教育培训机构、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等机构是实施继续教育培训任务的承担者和实施者。在德国,一般较大的企业都设有自己的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大多数中小企业在行业协会组织下通过成立跨企业培训中心对员工进行职业教育培训;同时,也有一些个人选择到其他私人培训机构接受职业教育培训。对于企业来说,在继续教育政策支持下,通过继续教育数字化培训,不断提升劳动力素质,以适应企业对人力资源的新需求。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都会根据企业实际需求设定培训内容、培训形式、评估手段等,其培训效果也可以得到其他机构或领域的相互认证。与此同时,有些大型企业的培训中心还可以向社会提供职业技术培训,其培训内容、培训方式、收费标准等都具有较大的自主性。
德国多元化继续教育培训主体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合作,共同推动了继续教育的数字化发展。在发挥多元化培训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前提下,市场对德国继续教育的引领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通过效益机制推动继续教育数字化发展。数字化技术不但推动了产业结构变革,也改变了企业就业市场的需求结构,进而产生了大量的继续教育需求,同时也提高了继续教育各类培训主体的效益。二是竞争机制促进了德国继续教育发展。各培训机构作为继续教育培训主体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平等竞争,共同促进继续教育发展。继续教育培训主体内部以及各个主体之间以市场为导向展开竞争,充分发挥了继续教育培训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激发了企业等各类培训市场主体以及个人参与继续教育的内生动力,提高了德国继续教育培训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