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等教育普及化进程中职业本科教育发展的机遇、挑战与路径
作者: 瞿连贵 俞慧刚 单文周[摘要]本科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的重要增长点。基于我国现实国情,高等教育普及化在本科教育层面主要表现为优质本科教育资源的扩充、本科层次人才生态的改进和本科学校办学质量的提升。高等教育普及化为职业本科教育发展提供了外生动力,而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是推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优先选项。优化本科教育资源结构拓展了职业本科教育资源扩充的主体,改善本科层次人才生态丰富了高端职业人才供给的实践形态,促进本科教育多元发展推动了职业本科人才培养的模式创新。同时,也应深刻认识到:优质资源扩充面临多重阻隔、人才生态改进面临路径依赖、质量升级面临结构矛盾。为此,可通过突出多主体协同以高质量扩充优质职业本科教育资源、突出大职教观念以全方位改进本科层次人才生态、突出全域性覆盖以高质量推动职业本科教育发展,赋能高等教育高质量普及。
[关键词]高等教育普及化;本科教育;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
[作者简介]瞿连贵(1980- ),男,云南大理人,金华职业技术大学、浙江省现代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博士;俞慧刚(1982- ),男,浙江海宁人,金华职业技术大学、浙江省现代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博士。(浙江 金华 321007)单文周(1977- ),男,云南禄劝人,云南民族大学应用技术学院,讲师,在读博士。(云南 玉溪 65310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县域产业学院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4YJA880045,项目主持人:瞿连贵)、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24年度规划课题“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制度构建研究”(课题编号:2024SCG085,项目主持人:瞿连贵)和浙江省高职教育“十四五”第二批教学改革项目“高职‘下沉到县’后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工程设计和县域实践研究”(项目编号:jg20240184,主持人:姜健)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4)24-0013-09
一、问题的提出
如何高质量普及高等教育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核心议题,更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解决的现实难题。高等教育普及化是多样化的普及化,其给新兴的职业本科教育带来了发展机遇;高等教育普及化更是高质量的普及化,其对发展初期的职业本科教育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前者集中表现为:高等教育的规模扩充为职业本科教育发展提供了更为宽广的空间;后者则集中表现为:职业本科教育能否在高等教育系统中找准自身定位并形成独特的行动路径。在此背景下,如何从本科教育的整体发展生态出发,审视职业本科教育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探讨其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既是职业本科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客观需要,更是有效赋能高等教育高质量普及的内在要求。通过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助推高等教育高质量普及,既可促进高等教育的质量提升与结构优化,又可培养大批适应新质生产力的新型劳动者,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但从已有相关研究来看,有研究者从高等教育多样化的历史演进分析职业本科的发展历程、内涵及发展要求[1];有研究者考察了日本大学教育普及化进程中专门职大学的制度设计及对我国发展职业本科教育的启示[2];还有研究者从高等教育普及化进程审视职业教育发展定位[3]和高职教育角色转变相关问题[4];等等。已有研究并未对高等教育普及化进程中职业本科教育发展的相关问题展开分析。事实上,高等教育普及化是职业本科教育发展的现实环境,离开了这一点,我们将难以准确把握职业本科教育的发展方向。有鉴于此,本文从我国正处于高等教育普及化快速推进的现实场景出发,旨在阐明高等教育普及化与职业本科教育的内在关联,科学把握普及化进程中职业本科教育的发展机遇与现实挑战,在此基础上尝试提出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助力高等教育高质量普及的实现。
二、高等教育普及化与职业本科教育发展的内在关联
从我国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看,虽然高等职业教育占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职业本科占高等职业教育的比重却不到1/10;从我国高等教育类型结构看,虽然本科教育包括普通本科、应用本科(技术本科)、职业本科等多种办学形态,但普通本科占绝对优势,应用本科尚待发展,而职业本科刚刚起步;从适应技术变革、支撑产业转型、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长远发展看,高等教育普及化的着力点在本科教育,而职业本科教育是重要增长点。21世纪以来,高等教育多样性发展取得重要突破,应用本科和职业本科发展成为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新兴方向[5]。职业本科教育将成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普及的核心力量。
(一)高等教育普及化的理论意涵
基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高等教育普及化在本科层面可概括为优质本科教育资源的扩充、本科层次人才生态的改进、本科学校办学质量的提升等方面。
1.优质本科教育资源的扩充。本科教育资源扩充是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基础条件。高等教育的发展根植于特定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之中,从中汲取养料以获得发展的动力。本科教育的资源扩充通常涵盖三个方面:一是资源数量的扩充。如本科高校数量和入学机会的增加,以满足人们日益增加的接受本科层次教育的需要。二是资源类型的拓展。如本科高校类别和资源类型更加丰富,以满足具有不同学习兴趣、学习基础和学习动机的学习者需要,促进受教育者多样化成长,适应经济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要。三是资源效益的提升。资源投入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发展所需,以有效促进学习者就业创业目标的实现。从现实看,优质本科教育的资源扩充应补齐以下两个方面的短板:一是资源扩充的稳定性不足。相较于日渐增加的需求,对高等教育的物质保障和资源支撑能力较为有限,且与经济发展状况、政府关注重点、财政资金配置等多方面因素相关,因而本科教育资源通常呈现为非稳定扩充。二是资源扩充的均衡性不足。囿于不同区域在社会发展程度、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支撑能力、社会群体需求等方面的差异,区域间本科教育资源扩充表现为地区间和类型上的非均衡扩充。
2.本科层次人才生态的改进。合理的人才培养与供给结构是高等教育高质量普及的核心表征。我国的本科层次教育存在不同类型,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既有联系又存在区别,由此共同构成本科层次人才培养和供给的生态圈。在理想状态下,不同类型的本科院校基于自身资源禀赋和组织属性,突出自身优势,锚定自身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不同的办学模式和具体路径,形成不同院校各扬其长以培养多类型本科层次人才的办学格局,致力于优化本科教育发展生态。正因如此,分类发展成为高等教育普遍遵循的规律,逐渐成为高等教育治理的价值追求。反观现实,本科层次人才培养与供给生态的改进需要突破诸多发展瓶颈,至少有以下几点:一是突破“趋同化”发展瓶颈,受组织同化、制度同化和权威扩散影响,本科层次人才培养中存在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趋同,难以满足多元化发展需求的情况。比如,普通本科院校向研究型院校漂移、专业院校向综合大学跨界的现象屡见不鲜。二是突破“同质化”发展瓶颈,本科层次人才培养中对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地方特色产业支撑、地方特色工艺传承等不够重视,存在专业设置盲目求新、人才培养特色淡化的现象,难以反映区域特色、满足地方需求、发挥服务地方发展的功能。三是突破“内卷化”发展瓶颈。由于从办学定位到专业设置的高度趋同,区域内不同本科学校之间的生源竞争日趋激烈,人才培养方案较少体现地方、产业、个体的特殊需求。本科层次人才生态改进已成为高等教育普及化进程中的关键问题。
3.本科学校办学质量的提升。经济社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客观上要求本科学校加快改革创新、提升办学质量,以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各领域专业人才。提升本科学校办学质量已然成为高等教育普及化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本科学校办学的高质量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外部需求的有效适应性,注重高等教育多重功能的发挥,以保持对经济、社会和个体多样化需求的敏感性;二是内部办学的多样性,以多元的办学定位、多元的培养目标、多维的评价模式促进学生特色化发展,提供适合的本科教育;三是地区发展的均衡性,表现为不同区域的院校在办学规模和服务面向上与所在区域的社会需求相匹配,以使同一区域的院校在类型结构和人才层次上保持平衡。但从现实看,本科学校的办学质量提升应注意克服以下难题:一是适应能力不足,主要表现为普通本科、应用本科(技术本科)、职业本科学校培养的人才在服务产业发展、促进个体高质量就业上的作用发挥得不够充分;二是多样性受挤压,主要表现在各种类型高校普遍向普通高校看齐、普通高校向研究型和综合型高校看齐,办学和人才培养的区分度不够;三是地区差异明显,主要表现为不同区域间同类院校在质量理念、质量举措和质量要求上差异较大,难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二)高等教育普及化与职业本科教育发展双向互动
从现实国情看,职业本科教育是在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后发展起来的,高等教育普及化为职业本科教育发展提供了空间。从生成逻辑看,职业本科教育是从职业教育内部生长出来的本科层次教育,它以产业行业高端职业人才培养为目标,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载体,以培养高素质应用人才为宗旨。从本科教育生态看,职业本科教育是本科教育的重要类型和组成部分。准确理解高等教育普及化与职业本科教育发展的内在关联,需要从本科教育发展角度厘清高等教育普及化的科学内涵,以此为基准审视职业本科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最终促进高等教育高质量普及。高等教育普及化对职业本科教育发展具有规约与引导作用,而职业本科教育通过自我改革和发展回应高等教育普及化的要求,两者通过双向互动逐渐走向平衡。
一方面,职业本科教育是本科教育的基本类型和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是现代职业教育向高层次延展的主要方向。本科教育的体系结构、制度环境、发展生态等会影响职业本科教育的发展,职业本科教育的发展又会塑造本科教育的发展生态。具体而言,高等教育普及化有利于推动职业本科教育不断发展壮大,而通过发展职业本科教育也有利于促进高等教育高质量普及。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推进,职业本科教育发展的环境将随之变化,其发展策略也将进行相应调整。职业本科教育的发展将改变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实践样态,两者之间呈现交融共生的复杂关系。
另一方面,我国本科教育发展正处于高等教育普及化、高等教育强国建设、高等教育内涵提升的交汇叠加期。这一生态环境对职业本科教育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高等教育普及化意味着本科教育资源的持续扩充,提供本科层次教育资源的职业本科教育将迎来快速发展的机遇;二是本科层次人才生态的改进要求职业本科教育突出类型特征和办学特色,培养专业理论深厚、职业能力突出、创新意识较强的高端职业人才,以提升职业本科教育的适应性和吸引力;三是本科学校办学质量的提升要求职业本科教育有效权衡高等性和职业性,探索完善兼具职业类型和本科层次属性的职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进而促进职业本科学校高质量发展。
三、高等教育普及化进程中职业本科教育的发展机遇
普及化是21世纪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6],全球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2000年的19.1%快速增长至2020年的40.2%,截至2022年,全球195个国家中已有42%的国家进入普及化阶段[7]。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看,提高质量和优化结构以构建高质量现代高等教育体系,是“十四五”期间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任务[8]。面对国内外高等教育普及化快速推进的新形势,职业本科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
(一)优化本科教育资源结构拓展了职业本科教育资源扩充的主体
高等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本科教育资源不足是制约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的主要因素。扩大本科教育资源供给是高等教育普及化的优先事项。然而,究竟应该扩充什么样的本科教育资源?回答这一问题需从我国的现实国情出发。基于我国现有本科教育资源布局中普通本科占比过大、应用本科发展不足、职教本科刚刚起步的现实境况,本科教育资源扩充应是有针对性的扩充,也应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为重点,以此促进本科教育资源结构的优化。正因如此,聚力发展本科职业教育是顺应时代之需和推进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战略性举措[9]。依托职业本科教育资源扩充优化本科教育资源结构至少有以下发展机遇:一是拓展普通本科教育在扩充优质职业本科教育资源中的发展空间。如探索高水平大学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支撑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有效模式;探索地方普通高校培养本土技术技能人才,支撑区域骨干、支柱、特色产业发展的实施路径。此举有利于普通本科教育培养多元化人才,提升其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的能力。二是扩大职业本科学校在扩充优质职业本科教育资源中的作用空间。如可从学校规模、专业数量、招生计划等层面出发,鼓励优质职业本科学校扩大优质资源供给,既可扩大优质职业本科教育的资源占比,又可促进优质职业本科学校做大做强。三是挖掘优质高职院校举办职业本科教育进而扩充优质本科教育资源的潜在空间。如加快落实国家关于优质高职院校试办职业本科教育专业的相关政策规定,培育优质职业本科教育资源扩充新的增长点。要在以上方面发力,构建不同本科学校共同扩充优质职业本科教育资源、优化本科教育资源结构的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