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驱动因素、理论框架与实践路径

作者: 吴陈兵 朱红林 王小雨

[摘要]当今世界正处于数字经济的围裹中,数字技能和数字人才的培育成为教育领域的焦点。欧盟作为国际组织的典型代表,为应对数字技术变革带来的教育挑战,努力推进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其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受“外部推力”和“内部拉力”的双重驱动。依据创新生态系统理论,欧盟从优化终身教育环境系统、完善终身教育资源系统、强化终身教育主体系统三个方面推动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基于此,结合我国终身教育实际,借鉴欧盟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经验,以期为我国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有效建议,以加快推进我国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

[关键词]欧盟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创新生态系统理论

[作者简介]吴陈兵(1987- ),男,贵州松桃人,贵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讲师,博士,硕士生导师,贵州省教育治理现代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兼职研究员;朱红林(2000- ),女,四川巴中人,贵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在读硕士;王小雨(1997- ),女,贵州织金人,贵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在读硕士。(贵州  贵阳  550025)

[基金项目]本文系贵州省2023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贵州学习型乡村建设机制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3GZZD26,课题负责人:吴陈兵)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4)24-0070-07

欧盟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受国际社会环境变化、经济全球化发展、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发展、教育形态以及国际成员国间合作的影响。当前数字经济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广度和深度影响着全球发展,这要求重塑世界经济结构、重组世界经济要素、优化世界竞争格局。欧盟作为世界重要的经济体,面临着产业升级、低技能人群占比高且继续教育参与度低等一系列问题[1],这迫使欧盟加快推进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加速终身教育与信息技术融合创新、促进终身教育形态不断更迭,从而推动欧盟终身教育知识体系重构[2]。本研究基于创新生态理论,对欧盟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进行结构分析,并紧密结合欧盟在转型过程中遭遇的现实挑战,以阐明其理论框架、梳理出有效措施,以期借鉴欧盟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成功经验,助推我国终身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欧盟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驱动因素

(一)环境推力:国际社会环境剧变驱动欧盟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

欧盟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受国际社会环境变化的影响。在经济层面,欧盟经济增长放缓,产业结构失衡问题日益突出。数字经济成为各国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当前,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以美国、中国、欧盟为主导的三大阵营,然而,在数字技术创新、数字经济规模扩张及企业快速成长方面,欧盟相较于中美两国明显滞后[3]。由此反映出欧盟成员国以传统工业为主导的经济形态正面临新兴经济体系崛起的严峻挑战。为应对经济体系转型升级的压力、缓解高素质数字技能人才短缺的困境,并培养公民终身学习的意识,欧盟终身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显得尤为迫切。在教育层面,欧盟教育系统同样面临多重挑战。新冠感染席卷欧洲各国,给教育系统带来较大冲击,迫使欧盟在教育形态、教育资源分配、教育管理等层面进行变革,以适应社会动荡带来的不确定性。

(二)技术推力:数字技术革新推动欧盟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

欧盟教育数字化为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自2000年以来,欧盟便着手规划数字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并发布了《里斯本战略》(Lisbon Strategy),提出发展以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为支撑的创新型知识经济社会[4]。2010年,欧盟进一步推出了《欧洲2020战略》与《公民数字化能力框架》,对欧盟教育数字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更为详尽和精细的规划。这些战略举措促使欧盟教育数字化理念得到了广泛认可,教育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欧盟高度重视的议题,助力欧盟在教育数字基建、促进教育平等包容、增加就业和推动欧洲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欧盟在推进教育数字化的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如特殊群体与老年人数字教育需求难以满足、成员国之间与成员国内部存在的数字鸿沟问题难以弥合等。基于此,欧盟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有助于提升欧盟公民数字素养,以改善其生活条件,从而实现欧盟各国社会可持续发展[5]。

(三)合作拉力:欧盟成员国团结合作推动欧盟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

欧盟积极呼吁各成员国根据本国国情,有针对性地推进终身教育的数字化转型。一方面,欧盟全力引导各成员国以数字技能、数字基础设施、数字就业与公共服务为建设重点。为适应数字时代发展需求,确保公民具备与时代发展相匹配的技能水平,欧盟不仅呼吁各成员国优化投资策略,强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千兆网络的普及率,还制定了《数字服务法》与《人工智能法案》,以保障用户权益和隐私安全,并与日本、韩国、新加坡、美国、印度等国建立数字伙伴关系[6]。另一方面,欧盟各成员国积极探寻适合本国国情的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路径。以2022年PISA测试结果为例,数据显示,在参与测试的欧盟国家中,有29.5%的15岁学生在数学素养方面未达到最低评估标准,而在阅读理解和科学素养方面,未达到标准的学生比例分别为26.2%和24.2%,且男性学生相较于女性学生更可能面临技能缺失的问题[7]。因此,法国教育部高度重视数字工具的开发与应用,提高公民的阅读技能和科学文化知识水平。德国教育部则依托欧洲资格框架(EQF),结合本国实际情况,在德国联邦政府与社会伙伴的共同努力下,制定了德国终身学习资格框架(DQR)[8],为欧盟成员国在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方面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四)需求拉力:欧盟终身教育内部发展拉动欧盟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

欧盟终身教育的内部发展需求是其数字化转型的内在动力。随着数智时代的到来,欧盟终身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数字技术赋能,以改变其传统教育形式与学习方式,重新定位终身教育发展方向。目前,欧盟面临的教育质量和教育包容性、公平性问题日益凸显。例如,如何有效培养公民的终身学习能力、如何应对专业性教师和培训人员短缺的问题、如何解决信息通信技术领域中的性别比例失衡的现象、如何应对出生率下降及人口结构变化所带来的挑战,以及如何克服现有体制机制对终身教育发展的阻碍等。这些问题已成为欧盟委员会及各成员国需要关注的焦点,同时也是欧盟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难题。

二、欧盟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理论分析框架

(一)创新生态系统概念溯源

20世纪末,信息技术变革重塑了商业生态环境,在此背景下,1993年美国学者摩尔(Moore)基于对商业生态系统的理解,首次提出了创新生态系统概念,将其定义为“创造要素和创造主体之间互动形成的经济联盟”[9]。随后,扬西蒂(Iansiti)和莱维恩(Levien)提出创新生态系统是由多个相互依存、彼此影响的生态群落所构成的复杂系统,这些生态群落间构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系[10]。阿德纳(Adner)则从产业组织的视角出发,认为创新生态系统是利益相关方实现价值共创的联动机制[11]。国内学者也从不同视角对创新生态系统进行了界定。例如,梅亮等人认为,创新生态系统是创新体系内外环境协同发展、创新资源流动与创新主体互动的有机整体[12]。曾国屏等学者认为,创新生态系统是以政策战略为导向创建的,以创新环境为基础,依托科技创新驱动力,推动创新主体有机结合与创新要素相互交融,进而实现价值共创,促进创新生态系统的“自我超越”[13]。依据不同学者对创新生态系统的界定,可知创新生态系统主要涉及创新环境、创新资源、创新主体三大要素。将创新生态系统理论用于分析欧盟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揭示了在技术驱动终身教育形态转型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创新环境的保障性、创新资源的支撑性、创新主体间的协同性。

(二)欧盟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创新生态系统理论分析框架

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与欧盟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有一定的适切性:一是与欧盟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中展现的共生共荣特点相契合,具体表现为开展创新活动需要主体间相互依存以及多样化技术支持,进而形成一个共生共荣的创新生态网络,这与终身教育主体多元化以及终身教育数字转型过程中运用的技术多样化相适切。二是与欧盟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所呈现的多元协同特点相契合,具体表现为在政策的引导下,欧盟终身教育数字化的各利益相关者形成了紧密的联合,展现了跨领域、跨机构协同的显著特点,这与创新生态系统中强调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敢于打破界限与其他领域参与者合作的理念相一致。三是与欧盟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价值联创特征相呼应,欧盟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目标是促进教育包容性和教育公平,构建学习共同体,这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追求的共同价值创造的价值取向高度一致。四是与欧盟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动态发展特征相契合,两者均强调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追求持续发展,体现了对未来趋势的敏锐洞察和积极应对。本研究依据创新生态系统的发展理念、组成要素等,搭建了欧盟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创新生态系统理论分析框架。

1.创新环境:欧盟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基础。创新生态系统与生物生态系统类似,创新过程是生物种群对环境适应的过程,易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14]。因此,一方面,欧盟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需要调整内部发展机制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另一方面,其进展也受到外在技术条件、经济状况及政策导向等外部因素的制约。创新环境可划分为“显性环境”与“非显性环境”。其中,“显性环境”是指技术支持、资金扶持等“外部硬条件”。“非显性环境”是指相关政策制度、创新主体间关系等“外在软条件”。欧盟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创新环境是特定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

2.创新资源:欧盟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保障。创新资源的有效整合是欧盟终身教育数字资源转型的保障,是缩小欧盟成员国间教育差距、解决信息孤岛和弥合技术鸿沟的重要手段。所谓欧盟终身教育数字化创新资源,指的是欧盟拥有的数字技能人力资源、创新扶持资金、数字技术等。其中,数字技能人力资源是指能够适应数字时代变革、具备数字素养的人才。创新扶持资金则是通过基金组织或社会力量进行筹款,为欧盟终身教育发展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欧盟终身教育数字技术主要指欧盟成员国通过开发数字平台、运用数字技术,从而确保全民能够随时随地获取学习资源,实现终身学习目标。

3.创新主体:欧盟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动能。欧盟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创新主体可划分为“外部主体”和“内部主体”。“外部创新主体”指的是从国际层面参与欧盟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各类实体,包括但不限于国际组织、非欧盟成员国、国际教育机构及国际金融机构等。“内部创新主体”在广义上涵盖欧盟成员国内部的国家政府、教育机构、社会团体等;狭义上则指欧盟终身教育系统内部的直接参与者,如教师、家长、学生等。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革新,更是教育系统内部各行动主体、行动内容及媒体资源库的多元化协同演进[15]。欧盟通过信息交换与技术帮扶,夯实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资源基础,同时,通过欧盟组织内部的政、教、社一体化机制,加强欧盟终身教育内部教育机构、教育主体的合作,为欧盟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强大动能。

总而言之,良好的终身教育创新生态系统,其核心目标在于促进学习主体的有效学习,并通过整合周围环境中的资源,构建一个知识互联的网络,实现创新主体与创新环境之间的动态共生和演进,进而形成一个兼具高度自我调控性、强适应性、个体与组织高度协同性的复合型系统[16]。具体而言,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涵盖了幼儿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等正式教育和非正式教育领域的革新。有效利用数字技术赋能教育主体,促进终身学习,并培养全民适应社会变迁所需的数字素养,成为欧盟终身教育数字化体系创新的出发点与核心追求。

三、欧盟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践路径

(一)优化终身教育数字化环境

2018年欧盟委员会发布《数字教育行动计划》,聚焦欧洲教育系统如何利用数字技术促进与公民学习工作相关的数字素养的发展[17],为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奠定了政策基础。欧盟积极利用数字技术推动教学实践创新、优化教育管理。例如,提供教师培训项目、开发自我评估工具(SELFIE)等;构建涵盖学生、教师、研究人员等群体的高等教育数字平台,重视数字化课程建设,关注女性数字技能培养,缩小技术岗位的性别差距。为改善教育现状,欧盟重新调整教育培训方向,制定了《数字教育行动计划(2021—2027年)》,坚持“高质量和包容”的原则,提出要加大数字教育基础设施设备投资力度,提高公民数字素养及社会适应力[18]。此外,《欧洲社会权利支柱行动计划》《欧洲技能议程》《欧洲数字十年:2030年目标》的出台也为促进欧盟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政策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