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型职业农民政策研究的热点及发展趋势
作者: 张成涛 林欢
[摘要]新型职业农民政策研究已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研究的关注点,当前的研究因缺失整体性而难以准确把握新型职业农民政策研究的脉络。社会网络分析是一种分析结构、梳理特征和把握趋势的有效方法,通过对新型职业农民政策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社会网络分析发现,当前研究的热点分布在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培训、内涵特性、培养目标和培育主体等方面。未来新型职业农民政策研究应从新型职业农民政策的本质属性、研究框架、执行主体、政策实施的保障机制和部分边缘位置高频关键词等维度进行调整优化。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政策;社会网络分析;研究热点;发展趋势
[作者简介]张成涛(1979- ),男,山东平度人,南宁师范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林欢(1997- ),女,广西钦州人,南宁师范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在读硕士。(广西 南宁 53000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理与推进策略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YJCZH222,项目主持人:张成涛)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3)10-0071-08
“新型职业农民是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的农村精英在农村运用现代化的理念、科学知识、经营管理方式和市场化手段从事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的现代职业群体。”①鉴于新型职业农民的独特价值,国家以政策为杠杆来引领和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因此,新型职业农民政策成为近十年来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注点。2012年至2023年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9个年度的“中央一号文件”均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作了指示。同时,当时农业部为落实“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印发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方案》等配套文件。国家与各级政府逐步建构并完善新型职业农民政策体系,促使学界对新型职业农民政策的关注度不断提升。我国学者围绕新型职业农民政策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学术成果,但未能从整体上反映新型职业农民政策的研究脉络,不利于准确把握新形势下国内新型职业农民政策研究发展的新趋势。站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的历史起点上,乡村振兴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承担着新的历史任务并面临诸多新挑战,因此,继续深化新型职业农民政策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
政策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最重要的决定要素,政策研究也是推动政策实践完善的重要抓手。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新型职业农民政策研究现状的梳理与分析,把握新型职业农民政策研究的热点,找出当前研究的薄弱之处,并对未来新型职业农民政策研究趋势进行预测,对未来研究方向的调整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研究对象及数据来源
本研究选取中国知网“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文献检索来源,文献检索时间截至2023年2月4日;以“新型职业农民政策”为主题检索到研究文献共1638篇,其中学术期刊论文1364篇,学位论文168篇,会议16篇,报纸19篇,学术辑刊3篇,特色期刊68篇。由于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能代表当前学术研究的一定水平,同时也能基本反映出当前学术研究的整体状况,故本研究从1638篇研究文献中选择了273篇核心期刊论文和168篇学位论文为最终研究样本。
(三)研究方法与工具
社会网络分析法是社会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心理学、数学以及统计学等研究领域。在社会网络分析的视野中,社会是由网络构成的,网络是通过不同的节点建立联系并形成的。社会网络分析法可以明晰节点在网络当中所处的地位,通过分析节点间的相互影响来梳理社会网络的结构及属性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改进或优化策略。
本研究将新型职业农民政策的相关研究文献通过相应的节点形成了一个网络结构,其具有社会网络结构的基本特征。因此,本研究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以Bicomb2.0软件、Ucinet6.0和SPSS 25.0软件为研究工具对其展开研究。首先,用Bicomb2.0软件对研究样本进行数据提取,统计出高频关键词,形成词篇矩阵、共现矩阵;其次,将Bicomb2.0软件形成的共现矩阵导入Ucinet6.0软件进行社会网络分析得到关键词社会网络关系图谱、中心度数据,以分析各关键词之间的关系;最后,将词篇矩阵导入SPSS25.0软件生成聚类树状图,获得研究的热点主题分类,为后续的研究奠定基础。
二、我国新型职业农民政策研究成果时间分布
文献的发表时间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文献的发表数量及变化情况是衡量研究领域发展现状的重要指标,是相关领域受关注程度的总体反映。文献的发表时间分布可以反映一个研究领域的发展历程,也有助于预测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从而判断研究的变化趋势(见图1)。
政策研究具有显著的政策导向性,从时间维度来看,政策研究虽稍滞后于政策出台,但两者之间基本上形成了同频共振的效应。自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伊始,同年,核心期刊开始发表关于新型职业农民政策研究的论文,也意味着这一领域研究的序幕正式拉开。随后,国家层面新型职业农民政策相继出台,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培育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着力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领办人的教育培训力度”。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积极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建立健全职业农民扶持制度……探索职业农民养老保险办法”。2016年《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6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完善培育制度体系、健全培育机制、锁定培育对象、明确培育主体、创新培育方式、加强考核管理等。这一时期,随着新型职业农民政策的密集出台,助推学界掀起了新型职业农民政策研究的热潮,文献发表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并于2016年达到第一个波峰值。
2017 年和2018 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重点关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乡村振兴战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虽然是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没有较为显著的创新,政策更具整体性。这对学者的研究产生了较强吸引力,因此,学界对新型职业农民政策的关注度被宏观的整体性战略政策所分流,有关研究文献数量也呈现下降趋势。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国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整合资源加快构建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同时,学者们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大力宣传、研究新型职业农民政策,文献数量达到第二波峰值与极值。2021—2022 年,新型职业农民政策没有大的变化,因此,研究文献的数量再次下降,但仍处于相对高位状态。
总之,从时间维度来看,2012—2022年新型职业农民政策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为政策的完善和政策价值的实现提供了依据与指导。从整体上看,这十年间研究文献的数量呈现出波峰和波谷交替出现的态势,未来很可能会随着国家对新型职业农民政策调整与加码而再次出现高潮。
三、基于社会网络分析视角的我国新型职业农民政策研究热点分析
(一)基于高频关键词的我国新型职业农民政策研究热点分析
关键词是对文献主题内容的总结和提炼,是研究主题的集中反映。某一关键词在研究样本中出现的频次越高,说明学界对该主题的关注度就越高;两个关键词在相关领域的文献中共同出现的频次越高,说明这两个关键词之间的关联度越高,从而有助于呈现出研究热点之间的关系及关注点。因此,可以通过分析研究对象中关键词出现的频次,推断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再以研究热点为线索揭示研究发展的脉络与发展方向。笔者运用Bicomb2.0软件对441篇文献进行关键词的提取与统计,把高频词中包括“新型职业农民”“新型农民”等词汇作为主要名词,剔除对研究关注点无明显影响的词汇,同时将“对策”与“策略”等同意词汇合并,最终获得关键词共1208个,将关键词数值代入高频词分解公式N=[D](D为关键词总数)中,即获得我国新型职业农民相关研究文献高频词34个(见下页表1)。这34个关键词的词频总和占总词频的33%,达到知识图谱绘制所要求的词频比例27%的标准。
根据出现频次的数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对前34个关键词进行排序,排名前10的关键词出现频次大于10或等于10,表明这些主题在以往的研究中均受到了比较多的关注,属于该研究领域的集中热点;剩余的24个关键词出现频次大于4或等于4,表明以往的研究视角广泛并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该领域研究的前沿趋势。
(二)基于高频关键词共词矩阵的我国新型职业农民政策研究热点分析
1.词篇矩阵。本研究使用Bicomb2.0软件导出词篇矩阵的主要目的是用于导入SPSS25.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词篇矩阵的行表示关键词,列表示来源文献,其中对角数字“1”代表该关键词出现在对应的文献中,“0”则代表该关键词没有出现在对应的文献中。
2.共现矩阵。运用Bicomb2.0软件将上述34个高频关键词进行两两配对,导出34 * 34的高频关键词共现矩阵。共现矩阵的第一行与第一列为关键词,对角的数值表示行列关键词共同出现的频次,并体现出研究热点间的联系。从共现矩阵呈现的结果来看,我国新型职业农民政策研究多个主题的关联度高,主要包括培育和对策、培育和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与农业现代化等。总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在被学界作为新型职业农民政策研究主题的同时,也被作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实现的重要载体。这不但体现了新型职业农民政策制定的初衷,也体现出研究主题与政策目标之间是相互映射的。
(三)基于社会网络节点的我国新型职业农民政策研究热点分析
1.社会网络社群图。文献研究的聚焦点可以通过该阶段文献的可视化分析来获得,社会网络社群图凭借可视化以及高效、直观反映研究领域的热点主题和预测未来趋势的优势,被用作社会网络节点分析的必备工具。本研究将Bicomb2.0软件导出的共词矩阵导入Unicet6.0软件,使用Netdraw工具可视化处理共现矩阵中心度,绘制出研究高频关键词的社会网络社群图。关键词的中心度数值及其在整个研究网络中的控制力用图中节点的大小来表示,节点大小与该关键词的控制力强弱及对新型职业农民政策研究的引领作用呈正相关关系。各关键节点间连线的粗细表示其相互之间的紧密程度,连线越粗,表明其关系越密切,进而说明本组关键词在同一文献中出现的次数越多。对图谱进行分析后可知,“乡村振兴”“培育”“农业现代化”“对策”构成了新型职业农民政策研究领域中的核心关键词,它们被密集的线段包围,与其他关键词的联系最多,是概括性强的核心词。其中,“乡村振兴”处于较中心的位置,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该主题的相关研究与政策动向存在紧密联系,是我国新型职业农民政策关注的焦点。另外,相比较而言,“地方政府”“政策支持”“互联网+”等处于边缘位置,说明学者们在这些方面的研究较少,关注度略低。这些要素也是决定政策落地成效的重要因素,虽然研究的关注度与自身的价值之间不对等,但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它们可能会在未来的研究中受到更多关注,可作为该领域研究前沿的代表。
2.网络密度。网络密度是社会网络分析中最常用的一种测度指标,能有效反映网络中各区域之间关联关系的疏密情况,取值范围为0~1,且数值越大说明网络内节点之间联系越紧密。通过Unicet6.0软件计算出研究网络的整体密度为0.26,这说明该网络的密度不大,反映出关键词之间整体的互动程度不高,新型职业农民政策研究的角度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整体的关联性一般。究其原因:其一,学者对新型职业农民政策关注的集中度不高,输出的观点比较零散,观点之间的关联性与一致性不强。其二,从研究网络的整体密度看,学者之间的合作较少。其三,关于新型职业农民的相关政策多为行动方向性指导,缺乏细化的能落地的实施措施。其四,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导致了各区域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水平不平衡,因此,各地政策制定和实施的进度不一,不同地区新型职业农民政策的关注点也不尽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