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显著特征与实践策略

作者: 靳成达

[摘要]数字技术崛起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升级,教育也进入数字化转型升级阶段。依托数字技术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不但是对教育数字化改革做出的必要回应,更是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重要举措。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需从政策、价值、发展三个层面理解其内涵,并遵循类型教育的教育形式多元化、管理模式开放化和管理决策清晰化三个显著特征,以数字化时代的经济社会发展背景和职业教育发展情况为根据,从推动职业教育业务系统全方位重塑、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打造高质量师资队伍以及拓展国际交流合作方面进行创新改造,提升职业教育供给水平,提高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关键词]教育数字化转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3)20-0054-07

数字技术崛起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升级,教育领域顺势而为,开展教育信息化建设,进入数字化转型升级阶段。发达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将数字技术作为核心,加强了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以满足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也不例外。教育部《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2022年工作要点》强调“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升级”,开发数字资源供给模式和创新平台升级,以数字化驱动职业教育转型升级,为现代职业教育数字化建设指明了方向;《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2023年工作要点》进一步强调“职业教育与数字科技深度融合,建设更具创新性和实践性的现代教学体系”,继续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创新发展。因此,依托数字技术推进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不但是对教育数字化改革做出的必要回应,更是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重要举措。职业教育全面实现数字化治理、深化教学改革、构建数字化职业教育体系,对提升职业教育供给水平,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支撑国家发展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立足于当前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背景,以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为根本出发点,遵循其发展特征,积极探索推进数字技术赋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实践策略。

一、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

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将推进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作为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突出了职业教育在加速教育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自此,社会各界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广泛关注并深入研究,相关研究成果促进了职业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以及数字化升级。2022年,在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上,来自不同国家的专家和学者们就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见解:一是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思维范式和逻辑起点;二是完善高质量人力资源体系,培养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三是构建颠覆性技术创新体系,开创新时期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新格局,逐步建立国内、国际产业体系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之间的互动与融合机制。所以,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应动态地从全方位、多层次等不同角度进行思考。不仅要立足于当前职业教育的时代特征和相关政策导向,更要考虑到社会经济发展赋予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以及发展方向。本研究对其内涵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阐释:

(一)政策层面

建设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体系是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决策部署的改革实践。现阶段,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关键是在短时间内完善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结构,科学统筹职业教育与产业、行业发展的匹配衔接,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一是推进产教融合,将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更好地服务于教育强国和制造强国;二是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横向沟通、专业纵向交叉贯通,加强文化知识教育,提升学生技能水平,及时根据现代经济社会需求结构的变化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三是科技融通,汇聚教育和科技的力量,做到职业教育与科学技术同向发力,推进技能型经济社会建设,一体化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和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营造更加有利于培养具有数字时代特征的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环境。总之,要立足长远发展,最终形成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高度契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增强其在服务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使职业教育整体水平上升到世界前列,升级为提升教育国际影响、促进国际产能合作以及服务国家外交大局的战略资源。

(二)价值层面

2019年,肖旭等人定义了价值维度理论,即外界变量对某个事物或者关系的实现,具有价值方面的影响。具体到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价值维度,则可以理解为新时代数字技术推动现代职业教育提质增效的价值影响。一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数字技术赋能职业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自我管理和学习规划,提升学习效率和掌握技能的速度。同时,数字化手段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加精准、全面的数据分析,便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二是促进职业教育转型升级。数字技术赋能职业教育可以使传统职业教育向现代职业教育转型升级,如通过线上课程、虚拟实验室、在线模拟等方式,满足学生跨地域、跨时间的学习需求,并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此外,数字技术还可以推动职业教育与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的深度融合,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职业教育体系。三是促进职业教育公平性。数字技术赋能职业教育可以改变传统职业教育中地域、时间、人才等方面的限制,提升教育资源的可得性和可及性,进而促进职业教育公平性,如通过数字化手段可以将优质教学资源延伸到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从而实现教育资源全覆盖,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四是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认知度。数字技术赋能职业教育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推广,增进社会对职业教育的了解,并加强与社会的互动交流,进一步拓展职业教育的影响力和社会价值。总之,数字技术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价值维度是多元的,需要聚焦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以不断创新的方式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力资源的升级。

(三)发展层面

从发展层面理解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需结合当前时代特征,基于生态平衡发展、质量管理发展以及人本主义发展的角度来分析。一是生态平衡发展要求职业教育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应遵循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平衡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数字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需同时满足个体需求与社会发展需要,从而实现其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生态平衡。而且,学历提升与技能培训兼顾并重的教育结构趋向更加平衡,呈现出高质量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态势。二是质量管理发展。数字时代职业教育领域的质量管理更侧重于多样性发展,兼顾学生发展、教师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对标和借鉴企业管理标准;同时,注重职业教育全方位发展,树立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观。三是高质量发展的职业教育应积极体现职业教育“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兼顾职教师资素质的提升。基于学生与师资,从“培养什么样的人”及“由谁来培养人”的角度出发思考职业教育质量,可以彰显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与核心理念。

二、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显著特征

教育数字化转型推动职业教育模式的变革,提升了职业教育应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一方面,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使职业院校成为转型升级的重要起点,并通过实践推动了数字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另一方面,借助数字技术的深度参与及辅助,企业与职业院校在办学、资源开发、实习和培训等方面的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果,进一步推动了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的深化。教育数字化转型既是数字技术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个过程,也是重构其运行系统的过程。数字技术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显著特征主要表现为:

(一)教育形式多元化

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显著特征之一即教育形式的多元化。传统的职业教育教学方式大多以实体课堂为主,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开始借助数字技术建构线上教学平台,或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教育形式由单一走向多元。教育数字化转型不仅扩大了职业教育的教学资源,还提升了教学质量。通过视频课程、互动式课件等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应用,教育者可以更灵活地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及参与性,达成教学效果的提升。此外,教育数字化转型也拓宽了职业教育的教学边界,促进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职业院校可以借助数字技术构建线上实习平台,为学生提供更真实、更丰富的实践环境;同时,企业也可以通过数字技术提供更加灵活、定制化的职业教育培训,完善人才培养生态系统,实现校企双赢。综上所述,教育数字化转型将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的变革和创新,不断增强职业教育的应用价值和社会效益。

(二)管理模式开放化

教育数字化转型改进了职业教育的管理模式。由于信息技术的多元性和开放性,促使职业教育的管理模式也从传统的封闭式转向开放式。数字技术消除了多方参与和协同管理中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增加了不同主体参与管理的方式,促使管理更加高效透明。数字技术赋能的职业教育管理依托信息技术平台,如学生信息系统、教务管理平台等,方便管理人员快捷地获取各类信息,进行精准决策,保证了管理的公开化、透明化。此外,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修订与施行,职业教育形成了政府、学校和市场等共同参与的多元共治模式。职业院校通过信息技术平台进行信息共享和沟通,开展基于数据而非基于权力的协同合作与管理,打破了自上而下传递信息的管理模式,为实现全面性、整体性的管理参与夯实了基础。

(三)管理决策清晰化

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以社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进行决策,教科研活动也集中围绕解决行业企业技术瓶颈进行规划和研究。然而,当前社会高速发展,信息不对称致使职业院校无法准确定位社会人才需求缺口及行业发展短板,进而导致教学规划、科研规划的管理决策不明确,制约了职业教育功能的发挥。数字技术的普及应用,增强了高职院校的信息收集和整合能力,管理决策逐渐清晰化。特别是校企之间建立的数字信息互通机制,保证了岗位需求与人才培养得以衔接,教学内容与产业、企业生产技术对应,大大提升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增强了职业教育的适应性。

三、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策略

在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以及专业全面升级的过程中,职业院校应以提升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塑造职业教育类型特色为前提,应用成果导向,坚持对接行业岗位群,重建专业设置体系,突出职业教育类型贯通、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等特点,根据数字化时代的社会经济背景和职业教育发展情况,对职业教育业务系统、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国际交流合作四个方面进行创新改造,助力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全方位升级,推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数字技术赋能,实现职业教育业务系统全方位重塑

数字化转型的实质即实现业务流程的再建与重构。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涉及学习方式、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管理方式和服务方式等业务的全方位转变,而发挥数字技术赋能的驱动作用,是助力职业教育实现个性化学习、差异化教学、科学化评价、精细化管理和精准化服务的关键因素。运用数字技术和数字化思维对职业教育教学、评价、管理、服务等运营业务的流程进行改革引导与系统重塑,实现教育教学管理端和服务端流程升级再造,从而推动职业教育业务系统的全方位创新和变革。

1.以数字技术驱动,建立职业教育数据共享机制。通过统一数据融通标准,采集汇聚职业教育数据,建立安全开放、融合共享的数据应用体系,实现跨地区、跨层级和跨部门的职业教育数据共享,提高数据的流动和应用效率。同时,以院校为单位建立数据中心,提高数据采集意识,汇集教学、科研、管理、校企合作及市场需求等数据,形成学校教育数据库,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及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