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1+X证书制度的高职院校增值评价体系构建
作者: 林溪[摘要]1+X证书制度的实施目标在于培养复合型职业技能人才。基于1+X证书制度,高职院校增值评价体系应具有主体多元性、内容立体性、方法客观性的特征,可通过评估教学效能、推进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复合型职业人才培养质量。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要构建科学、完善的增值评价体系,需要组建共同体,体现评价主体协同性;重塑价值观,突出评价理念科学性;革新动力源,彰显评价方法多元性;探索框架图,凸显评价内容全面性。
[关键词]1+X证书制度;增值评价体系;导向性原则;高职院校
[作者信息]林溪(1982- ),女,辽宁沈阳人,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广东 珠海 51909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创新项目“基于共生理论视角下广东高职产教融合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0WTSCX245)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2)02-0029-07
在全面深化教育改革之际,国务院于2019年1月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实施1+X证书制度并启动相关试点工作。随着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逐步推进,复合型职业技能人才考核标准日益完善,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全新要求。为对接人才培养要求、全面评估教学质量,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20年10月发布《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评价方案》),指出作为评价教学效能高低的发展性评价工具,教育增值评价是破除“五唯论”痼疾、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抓手。深入到高职教育领域,构建增值评价体系已成为院校合理评估教学增值效果、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举措。有鉴于此,高职院校需要与政府部门、合作企业以及第三方评价组织相互配合,协同参与教学评估,构建契合1+X证书制度的增值评价体系。
一、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增值评价体系构建的内涵意蕴
1+X证书制度以提升学生职业技能水平为宗旨,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响应国家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号召的核心举措。该制度以职业院校教育目标为基础,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开展证书培训改革。其中,1+X证书制度中的“1”是指学历证书,可通过传播理论与技能等学习知识反映出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发展水平;X是指技能等级证书,以国家及市场经济发展需求为原则,开设若干专业领域的技术水平证书,可助力学生拓展视野、丰富专业技能内涵与外延。随着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的进一步细化,1+X证书制度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
教育增值评价是优化教育评价制度、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强化院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增值评价是以评判教育教学效果为目的,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的教学模式。高职院校增值评价体系不仅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决策,更是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核心支柱。显然,高职院校增值评价体系不仅可以对学生学业成绩达标情况进行评价,还可以对学生综合发展水平变化进行测评,既是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也是多主体协同参与的职业教育合作评价体系。
对标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基于1+X证书制度构建院校增值评价体系,既契合人才培养质量评估的根本任务,也切合高质量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1+X证书制度下的高职院校增值评价体系从人性发展理论出发,是注重基础、强调目标、关注过程、考核结果的综合性增量评测,可反映出相关教育环节是否具备实用性。1+X证书制度下,构建有效的高职院校增值评价体系是审视学校教育质量与教师教育效能的核心依据。该体系以契合时代发展的价值观为首要原则,从学生发展理论角度出发,对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教学进程以及教学成果进行价值评价。具体而言,在教学目标评价模块,以导向性原则为基础,以学生多元化发展为重心,依据教学任务目标设定评价指标,对学生综合成长价值水平进行评价;在教学进程评价模块,以学生基础水平为基准点,通过评价教学水平的增值程度,对教学进程中的教育质量进行评估;在教学成果评价模块,遵循定性、定量原则,通过评估学生学业成绩、道德品质以及个性发展等价值水平,对教育教学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二、“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增值评价”体系的多维解码
(一)评价主体多元性
明确增值评价体系的参与主体是科学评价教育教学质量、合理判断教学价值水平的先决条件。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增值评价体系的评价主体主要包括政府、院校、企业与第三方评估组织。借助多元评价主体,高职院校可以打造教育教学价值评价共同体,多方协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政府层面通过下移工作职权,承担增值评价体系顶层督查职能。作为教育行政组织管理部门,政府具备督查和规范教学等评价职责。第一,依托于1+X证书制度,政府部门在完善职业教育教学顶层设计的同时,以国家发展趋势与技能人才需求为核心原则,下移职业等级证书范畴设立职能。第二,政府以分权理念、“放管服”改革为基础,出台政策性文件,并将评价工作转交于社会评估组织,对第三方培训评估组织的教学价值评价指标进行指导与督查。第三,政府通过考核评估组织的规范性、真实性水平,从而筛选出专业性队伍并赋予其证书开发与价值评价职能。第四,以自身引领作用为主,政府管理部门依据相关遴选与监督管理办法,对培训评估组织进行监督。
院校层面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承担增值评价体系综合考核职能。在1+X证书制度下,随着政府分权理念的逐步深化,高职院校将成为增值评价体系的核心评价主体。第一,高职院校通过综合评估市场人才饱和度,分析1+X证书及专业市场需求情况,以人才可持续发展与学生就业率为导向,实时调整教学课程项目内容并进行相应考核。第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高职院校引入新兴教学理论与方法,不断优化教育教学内容,以主流社会价值观为重点更新教学价值考核标准。第三,高职院校基于1+X证书标准,在具体教学进程中融入专业建设要求,依据教学增值考核指标开展教学活动并进行评估,更有针对性地培养职业技能人才。
企业层面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承担增值评价体系实训评估职能。企业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切实参与实践教学环节,成为高职教育教学价值的首要评价主体。第一,企业以社会需求角度为切入点,依托1+X证书制度,遵循人岗适配原则,为高职院校技能教学提供标准界定、实训支持与价值评估指导。第二,在1+X证书制度试点方案基础上,企业通过建立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优化产学研教学成果,参与教学价值评价环节。第三,企业从自身行业性质角度入手,通过产学结合打造与革新现代化生产技术手段,优先孵化国家战略发展需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并以此为基础对职业教学价值进行评估。第四,企业通过分析社会就业需求,针对性开展校企合作,以学生技能水平、职业素养、综合能力为考核指标,从实训应用维度出发评判职业教育教学价值。
评估组织层面通过规范评定工作,承担增值评价体系宏观评判职能。评估组织可在1+X证书制度下,规范化设计技能等级评价内容,借助教考分离、联合培养理念承担职业教育教学价值评判职能。一方面,评估组织依据教考分离理念,对职业教育教学价值进行评价。1+X证书制度下,“教考分离”代表在职业教育教学环节中由院校承担教学职责,由评估组织负责考核。在此背景下,评估组织依托专业化考核能力,对评定工作进行规范,并据此开展价值评价活动。另一方面,评估组织凭借联合培养理念,对高职教育教学价值进行评判。基于1+X证书制度,评估组织与企业、高职院校等主体通力合作,以行业标准、岗位要求与技能考核水平为基础,对教学增值水平进行评价。
(二)评价内容立体性
明确增值评价体系的评价内容是合理设定评价指标、精准确立增值水平的重要基础。基于1+X证书制度,高职院校增值评价体系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横向与纵向两个方面。依据立体性评价内容,高职院校可以缔造教学价值评价生态体,全面纵深推进人才培养改革。
从横向内容来看,高职院校增值评价体系彰显应用技能的深入度。与注重理论知识的“双证书”制度相比,1+X证书制度要求高职院校学生切实掌握职业技能,并将其深入应用于实践环节。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增值评价体系是以职业技能等级为标准,以完成与拓展职业教育课程内容为前提,以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为宗旨的叠加式增值考核。综合而言,由于1+X证书制度的落实推进,增值评价体系更侧重于评价学生实践技能、职业匹配等领域的教学内容,通过评判学生职业技能应用的深入情况,凸显教学增值效果。一方面,高职院校增值评价体系通过评价学生实践技能应用能力,考察教学增值水平。借助1+X证书制度,高等职业院校将技能应用水平融入课程教育评价内容中,在充分拓展增值评价体系评价维度的同时,致力于培养学生技术技能水平。另一方面,高等职业院校增值评价体系通过评价学生职业匹配情况,考察教学增值水平。依托1+X证书制度,高等职业院校以产业发展趋势为导向,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水平标准制定教学评价内容,前瞻性、针对性地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
从纵向内容来看,高职院校增值评价体系强调专业知识的基础性。1+X证书制度以学历教育为核心,旨在培养具备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基于1+X证书制度,高职业院校学生通过考取学历教育与等级证书进行专业知识堆积,在巩固专业基础的同时强化核心技能,以关键技术的深入拓展塑造综合职业素养。有鉴于此,高职院校增值评价体系通常从学生个人发展角度出发,以学生基础性技能增值效果为基点,对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综合能力提升水平进行评估。概言之,立足“1+X”证书制度,高职院校增值评价体系多聚焦于评价学生基础技能、核心技能等层级的教学内容,通过评估学生综合能力判断教学增值效果。第一,评估学生基础技能水平,从长期发展角度出发,以学生就业竞争力与综合发展目标为切入点开展教学评估。第二,评估学生核心技能水平,以专业领域核心技能掌握深度为标准,以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为目标进行教学增值评价。
(三)评价方法客观性
在1+X证书制度下,由于高职教育评价主体与内容相继发生变化,其评价方式也由传统的终结性评价模式转变为发展性的增值评价模式。基于1+X证书制度,高职院校增值评价体系以过程导向理念为原则,呈现出灵活性、客观性特征,具体的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分数差值分析法、多层线性分析法、线性回归分析法。借助客观性的评价方法,高职院校增值评价体系可加速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充分契合过程性评价的理念和要求。
就分数差值分析法而言,高职院校增值评价体系凸显学生成绩的动态变化。立足1+X证书制度,高职院校增值评价体系主要通过分数差值分析法,以标准化测试与自陈式量表获取学生成长数据,并据此对知识性与非知识性学习增值情况进行分析评判。一方面,高职院校以标准化测试为基础获取学生学业成绩,通过高信度的数据分析反映出学生知识性学习的增值水平。另一方面,高职院校以自陈式量表为重心获取学生评价成绩,借助高效度的自我评估彰显出学生非知识性学习的增值水平。借助分数差值分析法,高职院校可以横向比较不同学校间、年级间的学生群体差异情况,纵向比较不同阶段的学生个体成长轨迹,进而深入探究教学增值水平。
就多层线性分析法而言,高职院校增值评价体系体现指标的多元层级结构。多层线性分析法以评价指标体系量化为基准,设计出层层嵌套的回归模型,对教育效能的综合价值与效果进行评价。结合1+X证书制度,高职院校增值评价体系主要通过多层线性分析法,以完全模型与完全无条件模型研究多层级因素的影响作用,进一步分析教育教学效能。一方面,高职院校运用完全模型探讨层级预测变量间的结构关系,分析宏观情境对教育教学增值效果的影响作用。另一方面,高职院校采用完全无条件模型分析单因素影响,研究单一因变量对教育教学增值水平的作用机理。依托多层线性分析法,高职院校可准确评价教育增值作用,并据此制订针对性课程方案以提升教学水平。
就线性回归分析法而言,高职院校增值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的综合因素作用。线性回归分析法以变量间的线性统计为核心,全面衡量学生或学校层面的综合影响因素。基于1+X证书制度,增值评价体系线性回归分析法主要通过最小二乘法与梯度下降法打造学生数据集,并据此拟合特征向量线性关系以评价教学增值水平。第一,高职院校借助最小二乘法研究数据集内部变量关系,对教学增值水平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第二,高职院校运用梯度下降法研究数据集跨层变量关系,对教学增值效果进行量化回归分析。依托线性回归分析法,高职院校可在学生层面评估学业成绩、认知水平变化,在学校层面评估教学条件、地区差异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