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职教观的职业教育“岗课赛证”融合育人的学理基础、内在要求及实施路径
作者: 王欣 金红梅[摘要]“岗课赛证”融合育人要求以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为根本落脚点,以增强融合育人为主攻方向,以深化校企双元育人为核心依托。基于大职教观视角探索“岗课赛证”融合育人的实施路径,建议根据企业岗位标准深化专业课程改革,精准促进“岗课”融合;举办高水平职业技能大赛,大力推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将职业资格证书融入人才培养方案,打造“课证”融合的教学体系;创新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建立“岗课赛证”相结合的四维评价模式;优化教材建设机制,打造融合“岗”“证”的新型专业教材。
[关键词]职业教育;岗课赛证;融合育人;大职教观;社会化;
[作者简介]王欣(1988- ),女,浙江义乌人,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金红梅(1974- ),女,浙江义乌人,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创意设计学院院长,教授。(浙江 义乌 322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省教育厅2019年一般科研项目“基于现代学徒制的考核评价机制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Y201942556)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2)02-0021-08
当前,全球产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集群化特征,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规格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我国教育界专家学者重新审视百年前黄炎培先生提出的“大职业教育主义”思想,并汲取其中的精华,融入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思想和新理念,形成了新时代的大职教观。“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是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以大职教观视野审视职业教育“岗课赛证”融合育人,帮助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更加深刻及全面地理解“岗课赛证”融合的内涵,掌握实施“岗课赛证”融合育人的方法和手段,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助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这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所在。
一、基于大职教观的职业教育“岗课赛证”融合育人的学理基础
基于大职教观的职业教育“岗课赛证”融合育人,并非某种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简单叠加,而是有着深刻的学理基础,集中体现在大职教观与“岗课赛证”融合育人实践之间的内在统一和有机联系,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职业教育的社会化育人。社会化是职业教育的本质,也是大职教观的核心。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只有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才能葆有旺盛的生命力,也才能充分承担起自身的社会职能。大职教观下的职业教育社会化,对职业教育办学提出了两个层面的要求。一是职业教育要面向社会需求办学。黄炎培先生曾明确指出,“办理职业教育,必须注意时代趋势和应走之途径,社会需要某种人才,即办某种学校”①。不同的时代处于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能力素质要求也不相同。职业教育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人才,需要时刻与经济、社会、产业、行业保持密切联系,尤其是不能“关起门来”办学。二是职业教育人才培育要采用社会化育人模式。黄炎培先生认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遵循“做学合一”的原则。职业学校学生除了在校进行专业学习外,还应当到工作单位进行顶岗实习,证明能胜任工作后,才有资格获得毕业证书。职业学校要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实现学校与社会共育人才、共管人才培养。
职业教育“岗课赛证”融合育人充分反映了职业教育社会化办学的思想主张,是黄炎培先生大职教观的当代应用。首先,从职业教育“岗课赛证”的要素属性看,“岗”与“证”都属于社会元素,而“课”与“赛”则属于教育元素。“岗课赛证”融合育人的要点在于对标企业岗位与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建设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推动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内容与企业岗位的技能需求、职业资格证书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内容相一致,以促进社会元素与教育元素相对接,使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高度匹配,而这正是大职教观的基本主张。其次,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看,“岗课赛证”融合育人要求把入企顶岗实习环节融入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支持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校期间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由此从教学实施和人才评价两个方面推进“学做合一”。可见,“岗课赛证”融合育人的内涵与大职教观的主张和要求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以大职教观指导职业教育“岗课赛证”融合育人具有坚实的学理基础。
2.职业技能人才的全面化发展。职业技能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实用型教育。职业技能人才的全面化发展是指职业教育对象除了要掌握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和过硬的实操技术技能外,还应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拥有良好的道德品格,具备优秀的职业素养等。注重人的全面化发展是大职教观的重要内容,也是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理应遵循的基本理念。黄炎培先生曾在文章、演讲、书信中反复强调职业教育要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化发展。例如,他在中华职业学校开学集会的演讲中要求全校学生要拥有“金的人格”“铁的纪律”,具有高尚纯粹的人格、博爱互助的精神、侠义勇敢的气概、刻苦耐劳的习惯。再如,他曾说,“仅仅教学生职业,而于精神的陶冶全不注意,是把一种很好的教育变成‘器械的教育’,只能是改良艺徒培训,不能称之为职业教育”②。黄炎培先生在高度重视学生人格和精神教育的同时,还非常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精神培育。
职业教育“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化发展的重要手段。职业院校学生大部分属于青少年,正处于正确思想观念、健全人格心理、良好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而思想观念、人格心理、道德品质的培育必须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完成。不仅如此,一名优秀职业者需要具备的职业意识、职业精神、职业习惯等综合职业素养,也需要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琢磨锻炼,才能逐渐内化于心,成为个体稳定的精神和行为素养。职业教育实施“岗课赛证”融合育人就是要把属于实践教育范畴的“岗”“证”“赛”与属于理论教育范畴的“课”充分结合起来,使职业院校学生在校学习专业知识与技术技能的同时,也能获得更充分的精神教育和综合职业素养培育,实现自身能力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3.职业教育的知能复合性。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能在生产和服务实践中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专门人才。实践本身就具有复合性,任何领域的生产实践和服务实践都不可能只涉及单一门类的知识和技能,而是多种学科知识和技术技能的复合应用。因此,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只有注重受教育者能力形成的复合性,完善受教育者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生产和服务实践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黄炎培先生很早就认识到劳动者的知能复合性特征。1913年,《教育杂志》上发表了黄炎培先生的《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一文。他在文中尖锐地批判了封建教育专重文字、空疏无用、脱离实际的弊病及其恶果,振聋发聩地主张打破平面的教育,而为立体的教育,即培养知能复合型人才。
职业教育“岗课赛证”融合育人与黄炎培先生的“大职业教育主义”思想中培养知能复合型人才的基本理念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从狭义的角度讲,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知能复合就是既要教授学生扎实全面的专业知识,又要训练学生精湛实用的实操技能。“岗课赛证”融合育人要求把岗位实际技能需求融入课程内容,把入企顶岗实训嵌入人才培养过程,把职业资格证书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纳入人才评价体系,使得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完全充分地融为一体,真正地把知能复合落到实处。从广义的角度讲,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知能复合就是一专多能,不仅要在专业领域有突出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还要具备较高的相关技能。“岗课赛证”融合育人重在实践育人,而走上工作岗位进行劳动实践,对标行业领域中的证书进行学习,比之于远离社会环境、工作环境的课堂教学显然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多门学科知识、习得多种职业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内在动力,也更有助于学生形成复合知识、复合思维及复合能力。
二、大职教观下职业教育“岗课赛证”融合育人的内在要求
大职教观视野是一种宏观视野和全局视野,综合性、复合性、联系性、全面性是大职教观的思想特质。以大职教观指导职业教育“岗课赛证”融合育人,需要从综合和全局的角度来分析和理解“岗课赛证”融合育人的特征,同时提出正确的推进路径和方法。基于大职教观视野,职业教育“岗课赛证”融合育人的内在要求主要表现在:
1.以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为根本落脚点。当今时代是全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也是信息时代,学科的交叉融合与信息的高度综合成为现代科技发展的两大特征。现代科学技术集成化与行业产业集群化发展的趋势,不断淡化了专业的概念。现代职业者从事某一工作岗位或某一行业时专业知识储备是必要的,除此以外,对其他专业学科知识的掌握也已成为赢得大主动权的重要条件。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不仅是职业教育本质特征的外在表现,也是新时代增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适应性的必然要求。大职教观下职业教育“岗课赛证”融合育人,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是落脚点。
首先,培养具有复合知识的技术技能人才。复合型人才应具备宽广的知识面和完善的专业知识结构,其知识体系应以所学学科的专业知识为中心,拥有与该专业相关联的、能产生协同效应的知识群,形成一个适应性极强、应用范围广泛的知识网络,支持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高效应对复杂的生产实践场景和突发问题。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知识复合,本质上是知识广度与深度的统一,使得人才的知识结构呈现出复合型状态。职业教育“岗课赛证”融合育人的基础目标正是通过理实结合促进职业院校学生学习和形成复合知识,为其具备复合思维、复合能力打牢基础。
其次,培养具有复合思维的技术技能人才。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必然是具备复合思维的人才,复合知识为复合思维服务,而复合思维则是复合能力的重要支撑。复合思维是人们认知世界和分析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具有跨领域、跨系统、跨时空的典型特征。复合思维与局部思维、单向思维相对,强调思维过程的整体性、全面性与复合性,注重事务各方面因素的整体性协调和叠加放大效应,致力于为现实问题提供系统性、全局性的解决之道。职业教育“岗课赛证”融合育人的关键目标就是通过构建社会化、复合型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发展职业院校学生的复合思维。
最后,培养具有复合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复合能力是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核心特征。复合能力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具备专业综合能力,即人才综合应用专业学科知识以及关联学科知识来认知和分析事物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具备职业综合能力,即人才职场中所拥有的迁移能力,如领导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职业教育“岗课赛证”融合育人的根本目标是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双元”育人,培育职业院校学生的复合能力,以解决现代社会生产和服务实践中的复杂问题。
2.以增强融合育人为主攻方向。产与教、工与学、理与实的融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现代职业教育的突出特征。大职教观下职业教育“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深化融合是贯穿始终的方向。
首先,要求职业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相对接。自《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颁布以来,全国职业院校普遍开始推行1+X证书制度。“岗课赛证”中的“证”既包含职业资格证书,又包含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因而以职业资格标准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共同构成的职业标准,成为现阶段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对接的关键。职业教育实施“岗课赛证”融合育人,促进职业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对接是基本任务。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参照职业标准开发职业教育课程,及时将职业标准引入职业教育教材和教学中,全方位促进职业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对接。
其次,要求岗位技能需求与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相融合。“岗课赛证”融合中的“岗”与“课”分别代表企业工作岗位与职业院校专业课程,而“岗课”融合重点在于岗位技能需求与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融合。职业教育在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构建上,不仅要强调专业知识的整合性和系统性,还应根据专业对应岗位的实际技能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规划和选择。职业院校实施“岗课”融合应把岗位能力培养作为专业课程教学的重中之重,切实把工作内容转变为教师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内容,实现学校教学场景与企业工作环境的合二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