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专升本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与对策

作者: 劳赐铭

[摘要]高职学生专升本主要是指高职院校的学生通过一定形式的选拔,进入本科高校继续学习的方式。当前专升本考无所学、学无所考,以普通本科院校为主导,专升本考辅机构泛滥,高职院校陷入两难境地,机会不公平。究其原因,主要是考试制度不完善、职业教育地位不高、学历贬值、就业和薪酬制度不完备。为此,应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多途径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处理好高职与本科的课程衔接,改革专升本考试模式和完善相关企业制度。

[关键词]高职学生;专升本;职业本科

[作者简介]劳赐铭(1965- ),男,浙江杭州人,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副研究员。(浙江  杭州  310018)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2)16-0046-05

高职学生专升本是指高职院校的学生通过一定形式的选拔,进入本科高校继续学习的方式。从政策来看,高职学生专升本经历了从放开到紧缩控制再到放开的一个过程。1999年,国务院批转教育部起草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职业技术学院(或职业学院)毕业生经过一定选拔程序可以进入本科高等学校继续学习”。随后,全国各地专升本比率迅速上升。为此,2006年教育部和国家发改委发出《关于编报2006年普通高等教育分学校分专业招生计划的通知》,明确规定“从2006年起,严格招生计划、收费标准和选拔录取程序。各地普通专升本教育的招生规模要严格控制在当年省属高校高职(专科)应届毕业的5%以内……‘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独立学院和民办院校原则上不举办普通专升本教育”。之后几年的招生计划中未强调这一要求,2010年的《关于编报2010年普通高等教育分学校分专业招生计划的通知》重申了普通专升本教育“招生规模要严格控制在2010年省属高校高职(专科)应届毕业生的5%以内,‘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不得举办普通专升本教育”。2022年,《关于2022年职业教育重点工作介绍》中指出,“目前全国专升本的比例已达20%”。根据武书连2021全国高职高专升本率排行榜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2020年高职高专学生专升本录用率平均值排在前三名的分别是河南检察职业学院(71.06%)、福州墨尔本理工职业学院(70.33%)和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58.03%)。2017—2020年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类专业专升本录用率分别为28.02%、36.15%、37.39%、44.05%。总之,近年来高职学生参加专升本考试的人数和录用比例都在逐年上升。高职学生专升本缓解了就业压力,满足了个人发展需求,提升了高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社会发展、教育发展和学生个人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我们必须将其厘清并分析产生的原因,以进一步推进职普融通教育体系的完善。

一、高职学生专升本的基本情况

目前,高职学生专升本选拔的主要形式是通过专升本考试。根据各省2021年的高职专升本考试大纲,我们可以把全国不同地区的考试内容分成三类:第一类为文理分科。如重庆分为文科(史)类和理科(工)类,其中文科类考试科目为计算机基础、大学英语和大学语文,理科类考试科目为计算机基础、大学英语和高等数学;贵州分为文史和理工两大科类,其中文史类考试包括大学语文、英语和专业课,理工类考试包括高等数学、英语和专业课。第二类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考试,如河南的考试分为英语、专业综合两科;广东的考试设4门课程,包括2门公共基础课(政治理论和英语)、专业基础理论课(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目录》分设的学科门类进行设置)和专业综合课;吉林的考试分为外语和专业综合两科。第三类为学校自主考试,如上海由招收专升本学生的院校自主设计考试内容和方式;北京统考设英语、日语和法语三个科目,考生可任选其一,专业课考试由对应的本科院校组织。

此外,有的省份把考试与平时同科目的统考结合起来,如江苏语文和数学实行统考,但对英语和日语不组织统考,其中,英语和日语总分都是120分,分别是按英语四级考试成绩的17%和日语四级考试成绩的120%计算的;专业综合考试包括专业基础理论150分、操作技能80分。有的省份根据不同普通本科高校的要求,把高等数学分成好几个类别,如山东的考试分为4门公共基础课,具体为英语(专科期间公共外语为非英语的考政治)、计算机、大学语文、高等数学,每门科目满分为100分,总分为400分。其中,高等数学又分为高等数学Ⅰ、高等数学Ⅱ和高等数学Ⅲ。

二、高职学生专升本存在的问题

尽管各省份尽可能地完善高职学生专升本考试的组织形式和考试内容,但是由于高职教育和本科教育的教学侧重点不同、教育类型不同、组织管理制度不同,以及专升本机构自身利益等原因,高职学生专升本仍存在以下问题:

1.学习内容与考试内容衔接不畅。高职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因此实践教学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有的省份只考基础课,有的省份虽然也考专业课,但却没有将高职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纳入专业考试内容。这导致了专升本考试与实践实训一定程度的对立,一些学生为了准备专升本考试,对于实践实训敷衍了事,甚至旷课缺课。另外,一些高职学校未开设“高等数学”和“大学语文”课程,但是在绝大部分省份的考试设置中,高等数学和大学语文仍然是专升本的必考科目。这导致了准备参加专升本考试的学生不安心于校内必要的专业课学习,而是参加校外专升本考试科目的辅导班。有的学者指出:“学生过度重视专升本考试,他们会放松非考试科目的学习,甚至放弃专业实践及实训,极大地忽视专业理论学习和专业实践训练,严重影响高职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和综合素质的培育,脱离了高职教育轨道。”①

2.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职教育的良性发展。普通本科学校在专升本的考试和后续的课程设置中起着主导性的作用。有的省份普通本科院校可以自主决定考试内容和方式,有的省份普通本科院校可以部分决定考试内容和方式,有的省份则是由省委托相关普通本科高校选拔专家统一命题文化课和基础课考试,高职院校基本没有发言权。高职高专属于职教体系,普通本科高校属于学术教育体系,两者分属不同类型的知识体系。有的学者认为:“专业教育通常需要高深的学科理论知识做基础,主要提供研究生教育……尽管律师、医生、会计、企业管理者、工程师等都是社会上的职业,国内外一流大学的法学院、医学院、商学院和工学院提供的就是职业教育。应用型高校也是如此,一些专业可以有一定的职业导向,但更强调的是对于学科理论知识的应用。”②所以,对于高职学生来说,通过考试仅仅是第一关,通过考试之后,还要适应从职业类知识向学科类知识的转型。有学者认为,高职学生通过专升本考试进入普通本科学校学习,则课程缺乏衔接。专业对口的,相关课程重复较多,导致学习时间的浪费;专业不对口的,则存在课程脱节问题。总之,高职学生进入普通本科院校学习,意味着学了3年的职业教育还要回头学习普通教育体系课程,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习时间、精力和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

3.部分地区的专升本考试辅导机构泛滥、收费较高。为了抓住高职学生专升本考试需求的商机,高职院校周边各种类型的专升本辅导机构扎堆出现,如对长三角地区某一高职院校的调研发现,准备专升本考试的学生参加校外辅导机构学习的占62.01%,自学的占37.99%。校外辅导班的费用在1万~2万的占73.05%,2万以上的占6.49%,有78.57%的学生认为校外辅导班的费用偏高。总体来说,当前校外专升本辅导机构数量众多,质量参差不齐,而且专升本辅导机构的培训侧重于应试科目的强化训练,影响了高职院校的正常教学,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和经济负担。

4.高职院校管理陷入两难境地。一方面,专升本成为吸引学生就读高职的重要手段,也成为一些高职院校提升就业率的重要举措。如果要提升学生专升本的录取率,就要缩减与考试内容关联性不大的技能课程和实践课程,增加与考试相关的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举办专升本辅导班,允许学生不参加企业的顶岗实习,专心复习考试科目。另一方面,高职教育要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就要强化技能训练和实践教学,顶岗实习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所以,学校管理者对学生专升本的意见也不一致,有的主张完全取消专升本考试,有的主张应该鼓励学生专升本。

5.影响了教育公平的实现。从表面上看,专升本考试颇受学生欢迎,但对很多高职学生来说,是在没有更好选择条件下的不得已选择。因为高职学生也能看到,专升本考试虽然增加了他们读本科的机会,但这样的机会并不公平。一是普通本科学制一般是4年,高职学制是3年,高职学生通过专升本考试进入本科学校还要再接受2年的本科教育,学制总共需5年;二是高职学生既要学习本专业的知识,保证能够顺利从高职院校毕业,又要复习与高职学习无关的报考科目,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三是专升本考试的专业要求需与其所学专业相对应,无法跨专业报考;四是一些普通本科院校用原来的学术标准来评价和要求专升本的学生,使他们处于不利的境地。

三、高职学生专升本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高职学生专升本考试存在的上述问题,一方面是教育领域自身固有的问题,如教育体系内部的治理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断地变化着,如学历贬值、就业制度和薪酬制度的不匹配等。具体而言,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考试制度不完善。一是本科院校主导专升本考试。高职学生专升本考试基本以普通本科院校的要求和标准来决定考试科目、确定考试内容,并由普通本科院校的教师来命题。二是应用型高校定位与职业本科保持距离。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后仍定位于普通本科院校,与职业本科定位存在距离。三是考试缺少科学统筹。专升本考试形式、内容的决定权掌握在教育行政部门和普通本科院校手中,较少考虑高职学生的现实情况,导致考试内容与学习内容脱节,甚至出现重复考试或考试不规范的情况。

2.职业教育地位不高。一是重行政管理,轻技术技能。受传统“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学而优则仕”观念的影响,一些家长和学生片面追求行政管理的权力,对职业技术技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轻视。二是社会认可度不高。职业教育被认为是“次等教育”,而且技术技能人才的待遇和社会地位不高。三是学历层次低。目前,国内职业本科机构数量偏少,大部分高职高专教育属于专科层次。高职高专学生要想提升学历层次,获得本科学位,必须参加专升本考试,进入普通本科院校学习与职业教育缺乏有效衔接的课程。

3.学历贬值。按照传统的人力资本理论,鼓励人们投资教育,提升自己的教育层次,就能找到好的工作。但若人人都以提升教育层次为目标,无疑加速了学历的贬值,并没有最大化地提升个人拓展的机会。学历贬值的压力,削减了个人和公众投资教育的价值,出现了工作本身的要求和获得工作要求之间的不匹配。越来越多的人获得的文凭超出了技术、专业和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而工作岗位却没有随着高学历人数的增加而增加,导致文凭在劳动力市场上价值弱化。更为严重的是,高等教育的稀缺性价值受到冲击,为了保持优势地位,越来越多地控制教育和招聘的规则,专科学历的高职学生在这些规则面前自然成了弱势群体。

4.就业和薪酬制度不完备。一是在就业和落户上对职业教育存在歧视。有的城市推出对招聘大学及以上本科毕业生的企业给予奖励和优惠政策,不可避免地把高职毕业生拒之门外。在一些大城市,落户条件之一要求学历在本科及以上,高职学生无法落户,对就业造成了一定影响。二是薪酬体制按学历分层级。北京大学“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课题组调研显示,2021年博士、硕士、本科、专科的月起薪算术平均值分别为14823元、10113元、5825元、3910元;中位数分别为15000元、9000元、5000元、3500元。正因为如此,越来越多的高职学生选择专升本就不足为奇了。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