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践教育基地建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作者: 荆树伟 刘金涛 石丽英 闫绪娴

高校实践教育基地建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0

[摘 要]高校构建实践教育基地建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高校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文章基于社会网络分析与文本挖掘,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深入探讨高校实践教育基地的教学、管理、评估等具体环节,按照CIPP评价模式从投入、过程、产出、效果4个角度识别并构建高校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优化路径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取19个二级指标,为推动高校实践教育的持续优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实践教育基地;质量评价指标;社会网络分析;文本挖掘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4)14-0005-06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普及和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提升高校校内外实践教育基地(以下简称实践教育基地)建设质量成为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议题。实践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具有重要作用,加强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成为深化高校教育改革的关键环节,有助于为推动高等教育的进步和创新提供有力支撑。然而,如何有效提升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水平,仍是高校教育改革面临的一项挑战。虽然有些高校已经逐步建立了实践教育基地建设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但有些指标的可操作性还有待提高,对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和发展的促进作用有限[1]。因此,高校构建系统科学的实践教育基地建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加强产学研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以及针对性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有助于为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提供明确的指导方向和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有力支持。

开展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的重要任务是助力学生走出“象牙塔”,使其具有运用理论知识研究、分析和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构建理论和实践融为一体的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2]。当前有关实践教育基地建设质量的评价指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等办法[3-7]。吕聪明等人运用问卷调查和IPA方法,系统地研究了提高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满意度的核心要素[8];叶彩鸿采用层次分析法,针对高校校外工程类实践基地建设问题,从教学、科研以及社会服务3个方面构建了基地综合评价体系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9]。有研究者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借助经典的关联规则算法Apriori及其优化算法,对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梳理[10]。CIPP评价模式由斯塔弗尔比姆(Stufflebeam)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提出,主张教育评价是为判断备选决策方案而进行的描述、获取和提供有用信息的过程,包括4个关键评价阶段即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11]。

社会网络分析是一种文献分析方法,现已被应用于指标提取领域。通过研究相关变量的影响因素[12-13]、溢出效应[14]、关联分析[15]和相互作用[16]等,揭示文献中蕴含的关键信息和影响力,为指标提取提供更多维度、深入的视角。同时,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数据以文本形式存在,如何从海量文本数据中精准提炼有价值的信息,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焦点所在[17]。LDA主题模型作为一种有效的文本挖掘工具,能够自动提取主题与关键词,实现对文档和词项的高效聚类,提升主题挖掘效率[18]。现今,LDA主题模型被学者逐渐应用于企业创新[19]、在线课程评价[20]等指标的提取中。

综上,将文献研究与文本挖掘相结合且引入CIPP评价模式构建实践教育基地建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较少。本文基于社会网络分析和文本挖掘,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深化对实践教育基地建设质量的理解,引入CIPP评价模式从投入、过程、产出、效果4个角度识别并构建实践教育基地建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推动高校实践教育的持续优化。

一、研究设计与数据分析

实践教育基地建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流程如图1所示。

(一)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指标提取

开展社会网络分析的优势在于有利于专业权威文献的搜集、科学完整的样本选择以及直观准确的指标提取,同时弥补传统社会学研究方法的不足,能够分析网络的动态变化和结构特征。利用此方法对实践教育基地建设质量评价指标进行定性化与定量化提取,根据其网络结构中心度选取路径指标,反映社会网络中各指标的互动和相互影响情况。

1.文献的选择

本文以中国知网作为样本收集渠道,以“教育基地”和“实践基地”为关键词进行主题检索,以“高校”为篇关摘,检索CSSCI期刊、北大核心期刊等核心期刊,确保文献来源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将检索结果的发表时间限定在 2020 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以充分反映近年来实践教育基地建设质量评价内容的发展趋势,按年份导出文献的标题、摘要和关键词,得到文献63篇,再判断文献内容是否紧密围绕“实践教育基地”这一主题,是否清晰阐述并提出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的质量评价标准或指标,最终选取19篇文献作为样本。

2.指标的社会网络分析

深度剖析所筛选的19篇研究文献,提出并统计二级指标,构建文献与指标的0-1关系矩阵,运用Ucinet 6软件进行社会网络中心度分析。其结果显示,实践教育基地建设质量评价指标整体网络的中心度指数最大值为28,最小值为7,平均中心度指数是17.625,其社会网络分析指标提取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学生职业能力、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基地“双师型”教师队伍等17个二级指标的中心度指数处于18到28的范围之间,均大于整个网络的平均中心度指数,表明这些指标能够有效反映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的本质和重要特征,应给予保留。针对实践教育总结、人才需求精准对接、实践岗位任务完成度、顶岗实习和实习生出勤率这5个指标,其中心度指数虽处于网络平均中心度指数之上,但与本文研究主题契合度不够,故将其舍去。合作企业、基地经费支持、基地利用率和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的中心度指数均低于网络平均中心度指数,但鉴于其差距较小,且这4个指标均属于实践教育基地建设质量评价的重要影响因素,并与本文主题高度相关,故接受这些指标。对于实践教育经费执行率、实习计划执行度、实践教育活动、沟通能力、紧急事故处理能力、导师实践指导工作量、实习计划准备度、基地资源开放共享、师生比、实践教学岗位数和基地接待能力均小于网络平均中心度指数,且与本文研究角度匹配度不高,需将其舍去。因此,学生职业能力、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等16个二级指标可以作为反映实践教育基地建设质量的具体评价指标。

(二)基于文本挖掘的指标提取

文本挖掘是利用现实文本中有价值的内容组织信息的过程,其准备工作由文本收集、文本分析和特征修剪3个步骤组成,能够利用大数据快速、高效、全面的特点,为实践教育基地建设质量评价提供针对性指标,弥补社会网络分析的不足。

1.文本收集与预处理

通过百度百科搜集与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主题相关的政策性文本与资讯类文本,借助八爪鱼采集器8爬取政策性文本3份、资讯类文本65份,同时对文本信息进行筛选和文字提取,建立源文件。

2.分词处理

由于文本中关键词和主要词汇的选择对文本的整体取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做特征修剪之前,通过搜狗输入法细胞词库构建实践教育基地专业词汇词典和人工筛选哈工大停用词表,借助Python第三方库中文分词工具对源文件进行分词处理和词频统计。从源文件中提取出500个关键词,去掉形容词、语气词、标点符号等后剩余274个关键词。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主题高频词主要有:实践(频次为2352,下文括注数字均为频次)、建设(1316)、学生(1248)、教学(1192)、实习(1136)、高校(972)、专业(800)、企业(792)、教育(736)、教师(604)、合作(528)、培养(524)、校企(400)、发展(396)、能力(380)、财经(368)、问题(364)、管理(356)、创新(332)、指导(300)、工作(288)、地方(276)、人才(272)、建立(244)、活动(240)、提高(232)、理论(228)、社会(224)。

3.特征提取

进行分词处理后得到与实践教育基地建设质量评价指标强相关且有意义的词,其中有部分词意义相近且词频较高,运用LDA主题模型对挖掘文本分词集进行特征提取。根据模型确定的主题数,进行同义词合并与再次筛选,共提取20个标签词,代表100个关键词,其中标签词有学生职业能力(4724)、教育体系(3284)、学生创新能力(3368)、基地建设规划(3368)、教学管理(1276)、基地资源开放共享(1248)、教师教学水平(1216)、基地建设管理(1024)、基地教育实验设施(884)、基地接待能力(696)、科研成果转化(696)、教材建设(612)、基地经费支持(596)、社会服务项目(588)、学科团队建设(532)、校园文化建设(496)、学生认可度(376)、基地运行(356)、基地评价与反馈机制(336)、应急能力建设(140)。

在所提取的20个标签词中,有11个标签词的词频大于等于整体标签词的中位数词频(696),说明与其他标签词相比,这11个标签词更重要、影响力更大。因此,根据指标选取的系统、科学原则,补充基地资源开放共享、基地接待能力作为实践教育基地建设质量评价指标。此外,近年来各种突发事件和灾害频发,应急能力因此成为评价实践教育基地建设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需要掌握应对风险和危机管理的方法和技能,从而提高应对紧急事故的能力和整体素质。因此,补充紧急事故处理能力作为实践教育基地建设质量评价指标。

4.文本可视化

将特征修剪与同义词合并后,根据源文件分词结果,对挖掘出的信息进行可视化处理,得到实践教育基地建设质量评价指标词云,如图2所示。

二、研究结果

本文在CIPP评价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及文本挖掘相结合的方法,最终确立了以投入、过程、产出和效果4个角度为一级指标,并由其相关的19个二级指标构成实践教育基地建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这个质量评价具体二级指标说明如表2所示。

三、研究结论

本文根据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特性,构建基于社会网络分析和文本挖掘的实践教育基地建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首先,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剖析现有文献,梳理出这些文献在实践教育基地建设质量方面所关注的评价指标,根据中心度排序初步筛选出实践教育基地建设质量评价的关键指标;其次,考虑到现有文献存在滞后性,基于文本挖掘进行指标提炼并通过词频统计对相应指标进行初步筛选;最后,采用上述方法确定投入、过程、产出和效果4个角度下共19个实践教育基地建设质量评价二级指标。此外,本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多数高校不公布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实际情况且存在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只是简单地走形式、挂牌子的现象,因此相关指标样本采集量较小,指标提取可能会存在一定不足。为了更准确地评价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的质量,未来的研究工作可以进一步加大文本的收集量,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的实际情况。

[ 参 考 文 献 ]

[1] DAI G Y, ZHOU F, ZHANG X Y, et al.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practice appraisal mechanism for graduate students[J]. Higher education studies, 2021, 11(3): 134-143.

[2] 周光权.法学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的探索与经验[J].中国大学教学,2023(9):62-65.

[3] 孔燕,左延莉,申颖,等.全科医学社区实践基地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20,23(34):4362-4371.

[4] 方晓风,周洋,王澜,等.基于CIPP理论的社区护理实践基地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构建[J].护理学杂志,2022,37(16):57-59.

[5] 张建功,谢子敏,黄丽娟.基于PDCA理论的全日制工程硕士校外实践基地评价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22,32(4):78-87.

[6] 许厚斌,汪洋,何川.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培养效果评价指标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