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将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概论”课的几个着力点
作者: 唐劲飞[摘 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团结人民在百年奋斗历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崇高品格和价值追求的精神谱系,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别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简称“概论”课)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概论”课中加强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教育,对于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坚定的远大的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将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概论”课的探索应围绕价值引领、内涵支撑、方法论原则和实践指向几个方面下功夫,切实提高“概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关键词]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概论”课;着力点;实践指向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4)20-0087-06
2021年9月,中共中央批准了中宣部梳理的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本文的“精神谱系”或“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都是指“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并予以发布。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也提出:一百年来,党坚持性质宗旨,坚持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使命,勇于自我革命,在生死斗争和艰苦奋斗中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付出巨大牺牲,锤炼出鲜明政治品格,形成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保持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不断提高[1]。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可见,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团结带领人民在党百年奋斗历程中逐步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具有凝心铸魂的作用。探索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别是“概论”课的有机融合,提升“概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增强育人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价值引领:精神谱系是“概论”课教育人培养人的精神灯塔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2]这句话给我们在新时代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指明了方向目标。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为“概论”课引领大学生获得科学的认知判断以及培养坚定的远大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价值观提供了精神动力。将精神谱系融入“概论”课,可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实效性,特别是加强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和思想引领。
1.将精神谱系融入“概论”课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科学认知的能力,增强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认同
新时代“概论”课肩负着这样的教育使命:通过教学实现知识传授的目标,以此为基础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提升学生认知水平,教会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促进从知识到能力实现转化的过程,是对大学生开展认知思维培养到认知能力提升的过程。加强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思想认同,既包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认同,也包括对这一理论成果的形成过程认同,精神谱系在这个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过程中的伟大创造,它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各个时期的奋斗历程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是共产党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的精神丰碑,深刻反映了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优良传统和革命风范。通过“概论”课教学内容和精神谱系“精神内核”的有机融合,充分发挥精神谱系非凡的吸引力、感染力,激励学生深入探究“概论”课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5]将精神谱系融入“概论”课有助于解决学生思想认知中的深层次疑惑,帮助学生科学认识事物发展的趋势,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必要性,进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的科学性发自内心地认同。
2.将精神谱系融入“概论”课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增强他们对民族复兴的情感认同
共产党人在百年奋斗历程中逐渐形成的精神谱系是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鲜活教材。精神谱系的每一个具体表现如红旗渠精神、西迁精神、特区精神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都是时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团结带领人民奋起抗争、勇于披荆斩棘开创新路的过程中提炼出来的崇高精神品格。在“概论”课的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述精神谱系中的人物和故事来充实教学内容,增强“概论”课教学的生动性。这些精神是在艰难岁月中淬炼出来的高贵精神品质、锻造出来的伟大的精神力量,有着强大的感召力,能够增强“概论”课的学理性。今天,在历史虚无主义和多元文化渗透的多重冲击下,部分大学生可能会出现价值观频繁转场、政治立场游移不定,甚至理想信念不坚定、意志薄弱的现象,将精神谱系融入“概论”课,可以使大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漫长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如何攻坚克难、勇于担当,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从而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历史使命感、责任感。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6]在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奋斗历程中,无数的老一辈革命家历经艰险、艰苦奋斗,支撑他们的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理想信念。大学生必须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应该把个人的理想融入国家民族的共同理想之中。因此,当代大学生要树立远大理想,厚植家国情怀,将个人的“小我”融入国家的“大我”之中,勇挑重担、攻坚克难,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3.将精神谱系融入“概论”课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强化他们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
“概论”课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相比,具有更明显的理论联系实际的特征,要求“概论”课教学必须与实践同频,与时代同向同行,将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起来。每一个时代有每一个时代的理论,同样,每一个时代也孕育出每一个时代的伟大精神。将精神谱系融入“概论”课就是将精神谱系鲜明的时代特征、鲜明的政治取向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能更清晰地认识国情、认识世界,从而能认识自己,明确站位,能够在今天纷繁复杂的局势中更好地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思想、执政理念、意识形态、价值取向、工作宗旨的合理性和客观性,更好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从而产生政治认同,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所以说,将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有机融入“概论”课能够为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明确的价值指向。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9月召开的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人才工作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不断加强和改进知识分子工作,鼓励人才深怀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主动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责任[3]。
“概论”课的育人目标,就是要将厚植大学生的爱国情怀放在第一位,引领学生心怀“国之大者”,敢于担当,甘于奉献。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概论”课引导学生为民族复兴伟大事业不懈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灯塔,是激励学生勇往直前、自主创新的精神动力,是引导学生把人生理想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二、内涵支撑:精神谱系的内核是“概论”课教学内容的精神根基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在一代代共产党人特别是革命烈士、英雄人物、先进模范感人至深的事迹中展现出来的精神境界。精神谱系的表现方式和呈现载体是多元多样的,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疫精神等一系列伟大精神,而这些伟大精神是对“概论”课教学内容的丰富和拓展,有助于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加深对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内涵有更加透彻的理解。因此,必须将这些伟大精神转化为具体形式,再融入“概论”课的具体教学中。
1.精神谱系中彰显的理想信念为“概论”课教学提供了贯穿始终的精神动力
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的特征,精神谱系中的具体精神之间有着相通相融的共性,这个共性首先就是通过精神谱系体现出来的理想和信念。共产党人身上那种“看不见、摸不着”但又实实在在存在的理想信念,感染和传递给了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和仁人志士,激励着他们不畏艰难险阻,不惧流血牺牲,为国、为民甘愿付出。可以说,精神谱系是共产党人理想信念在精神层面的生动体现,也是“概论”课教学始终要努力培育的、把握的灵魂。将精神谱系融入“概论”课必须彰显出理想信念的精神动力特性,为“概论”课涵盖多个历史时期、多个重要理论成果的教学内容提供贯通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精神主线和动力引擎。习近平总书记把理想信念称为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构成了“概论”课内容的精神“骨架”,使其逻辑更加清晰,内涵更易把握。
2.精神谱系中凝练的政治品格为“概论”课教学提供了特色鲜明的精神滋养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披荆斩棘、攻坚克难的过程中展现出来的信念追求、道德境界、工作作风、精神风貌,也集中体现了党的优良传统和可贵品质,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发扬,是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初心使命的具体表达,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被不断赋予新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反复强调要发扬将革命进行到底的精神,强调要发扬老一辈革命家‘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革命精神,发扬共产党人‘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这是有很深考虑的” [4]。将精神谱系融入“概论”课能使学生受到党的初心使命、性质宗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育,能够从英雄楷模身上直接感触到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等伟大品格,能够从精神升华为具体行动。将精神谱系融入“概论”课就是要体现出革命品质的精神支柱特性,将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融入“概论”课的具体内容中,凸显“概论”课中党在百年奋斗征程的价值指向和思想底蕴,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概论”课内容的丰富内涵,深刻感悟革命精神的思想伟力,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目的。
3.精神谱系具有的时代价值为“概论”课教学提供了与时俱进的精神财富
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内涵的挖掘除了要弄通弄懂上述两个特性,还要深入思考精神谱系形成过程中中华民族精神与时代特征结合的“化学反应”。一方面,这些伟大精神的具体表现形式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同舟共济等品质都来源于我们这个古老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大浪淘沙而留存下来的精神财富,这些优秀品质蕴藏在中华儿女的骨子里,流淌在中华儿女的血液中,在民族危亡时刻、在国家需要时刻它们就会发挥积极作用。因此,对精神谱系内涵的挖掘要体现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基因和价值理念,梳理清楚精神谱系的思想来源。另一方面,精神谱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不同的时代产生不同的精神谱系。与时俱进是中国共产党最可贵的品质。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所处时代相结合,在政治革命、社会革命、自我革命的实践中孕育出具有时代特征的精神谱系。将精神谱系融入“概论”课要准确把握精神谱系的时代特征,更好地弄清楚这些精神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这里的“过去”就是它们的形成条件和时代背景等因素;“现在”是指精神谱系与当前我们正在做的事情相结合,凸显它的当代价值;“未来”是指它们在强国建设的伟大实践中要进一步凝聚成积极推动社会发展的精神力量,凸显发展方向正确的价值引领作用。
三、方法论原则:将精神谱系融入“概论”课需把握的几个原则
1.把握精神谱系内涵,做到精准融入
将精神谱系融入“概论”课教学,要精准把握精神谱系的精神内核,因为精神谱系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内涵,其中有哪些内容适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需要研究和把握的,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一方面,要准确清晰地把握精神谱系的核心内容和精神品格,准确把握精神谱系产生的时代条件和背景。这样才能恰当地将它融入“概论”课中最合适的地方,使其发挥出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这种融入是单向的,是把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精华部分融入“概论”课中。要全面系统地梳理“概论”课的教学内容,看哪些地方比较适合融入精神谱系,哪些地方需要精神谱系来提纲挈领,既要适“时”更要适“地”。比如在设计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教学内容时,恰当融入大庆精神或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让学生对我国那个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独立探索有更深刻的认识,就会增强课堂教学的思想性和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