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类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典型问题

作者: 陈然

[摘 要]学位论文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指标,保障学位论文的质量对提升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是国家最早设置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的高校之一,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历史悠久。笔者对近五年该校工程类专业硕士学位论文抽检专家文字评审意见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定性归纳了论文存在的典型问题,并采取了有针对性的学位论文质量保障措施。

[关键词]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典型问题;保障措施

[中图分类号] G64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3)22-0139-03

一、 研究背景

工程类硕士学位具有发展速度快、代表性强等特点,自1997年设置以来,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成为值得关注和讨论的问题。

学位论文是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一环。在学生层面,学位论文的水平能反映学生对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独立从事工程技术研究工作的能力[1];在高校层面,学位论文的质量是工科类院校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体现[2]。因此,保障工程类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对提升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保障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于2014年联合印发了《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办法》(以下简称《抽检办法》)[3]。自2014年起,各省(区、市)根据《抽检办法》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分别制定了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办法或实施细则,并开展具体的抽检工作[4]。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作为一所以工科为主、石油石化特色鲜明的高校,是国家最早设置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的高校之一,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历史悠久。笔者梳理了近五年学校工程类专业硕士学位论文抽检专家文字评审意见,分析了论文存在的典型问题,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对策以保障论文质量,为提升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二、研究方法

专家文字评审意见能直观且详细地反映专家对所评论文水平的综合判断,信息量大且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5]。笔者归纳总结了近五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工程类专业硕士学位论文抽检专家的文字评审意见(共计15余万字),根据“选题与综述”“理论与方法”“成果与效益”“结构与写作”这四项评价指标,筛选出了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摘录了部分专家文字评审意见作为佐证。

三、工程类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存在的典型问题

(一)“选题与综述”存在的典型问题

一是选题缺乏科学性、论证不够充分、现状研究对选题支撑力度不够。二是选题与所学专业不符、针对性不强、新颖性和创新性不足等。三是文献综述研究和总结不够充分,缺少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分析。四是对文献综述进行了简单罗列,综合整理不够,文献资料与参考文献不对应等。具体专家评审意见示例:1.本文在文字表述上存在工程类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典型问题,摘要和绪论过于简单,摘要不够简明扼要。2.作为硕士论文,相关文献综述的深度和广度不够,需要进一步完善,参考文献应多参考国内外前沿权威期刊。3.该论文的问题在于选题和研究内容与所在专业领域关联度不高,建议采用该专业领域的工程视角和方法来研究人才培养工作。4.文献综述部分多为陈述前人工作,对现有工作的总结较少,对现有研究现状的认识不够深刻,需要进一步凝练和提高创新性。

(二)“理论与方法”存在的典型问题

一是理论研究缺乏新颖性,理论基础研究不够细致,缺乏有针对性的研究和分析。二是理论研究的深度不够,理论方法缺少验证等。三是研究方法具有局限性,不够多元化。四是研究方法缺乏科学性。具体专家评阅意见示例:1.论文的选题来源于实践,但是论文中缺少对相关理论的应用,有关体系构建和保障措施的部分只有结果,没有论证过程,行文更接近工作报告而非学术论文。2.论文没有对设备指标设置的科学性进行论证,这种方法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3.实地调研、访谈等研究方法及过程在文内体现不够充分,如对该地区的满意度等问题的研究最好通过问卷调研等方式获得数据支撑。

(三)“成果与效益”存在的典型问题

一是研究成果的有效性和创新性不足、应用性不强。二是研究成果缺乏技术支撑,成果不够成熟等。三是经济和社会效益不够明确,理论价值和意义不足等。具体专家评阅意见示例:1.论文理论性、应用性不足,缺乏创新性、学术性和技术指导意义。2.论文只是提出风险体系,并将风险管理的方法用于管理过程,但缺少重要的理论价值。3.论文所使用的大部分架构方法和数据分析方法都是常用方法的实现,没有太多的独创性。而且潜在用户几乎都具备程序设计能力,此类图形化用户界面没有太强的实用性。4.论文结论不够精练,过多地描述了论文的撰写过程,没有体现出通过研究所得到的关键技术和方法。

(四)“结构与写作”存在的典型问题

一是论文结构层次不够合理、缺乏逻辑性。二是论文写作规范性较差,具体表现为语言不通顺、用词不准确、图表不规范,以及存在错别字、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等情况。具体专家评阅意见示例:1.论文第三章主要内容是实验环境和设置,第四章内容则是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本质上两个内容是紧密联系的,但作者将其分为两个章节,这不符合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2.在写作中存在一些结构性问题,有些阐述不够连贯,存在不合逻辑的情况,对专业内容的表述有待深入。3.该论文的部分图件缺少对主要内容的标注,注释缺少缩写词的全名注释。

四、工程类专业硕士学位论文质量保障措施

针对上述典型问题,笔者进行了深入分析,旨在找出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探索构建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与监督体系,并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以保障工程类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

(一)调整部分工程领域的学位论文选题方向,优化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设置

以工业工程领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为例,由于原工业工程、项目管理、物流管理等专业已合并到工程管理专业,在制订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时,应及时调整培养方向,以适应工程领域的要求,避免出现选题与工程领域不符的情况。从学位论文开题环节开始,应严格把关,对已经开题但选题偏向工商管理领域的研究生,应要求他们重新确定选题,确保新的选题紧密结合工程领域的相关研究。在学生与导师双向选择分配环节,应确保学生选题方向与导师研究方向一致。启动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工作,重点突出论文质量,优化课程设置,要求院系增设学位论文写作训练课,以研究方法、文献研究、学术规范、论文写作等系列小课的形式进行授课,重视基础理论课程与研究方法类课程的教学,强化对学生科学方法的训练和学术素养的培养,提升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科研与写作能力。

(二)建立国家、省、校三级后置抽检机制,加大监督力度

2019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修订了《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办法》,建立了学位论文三级后置抽检机制,将教育部、山东省和学校的学位论文抽检结果与导师岗位考核和聘任、学院考核、招生指标分配、学位点动态调整等挂钩,增强学院、导师和学生责任意识与危机意识,不断提高学位论文质量。同时,学校采用兜底式抽检的方式,加大对“高发对象”的监督力度,这些“高发对象”包括因自身原因造成指导精力不足的研究生导师、非全日制研究生、超基本学习年限未毕业的研究生、指导的学位论文被连续跟踪抽检或所带研究生数量较大的指导教师、指导的学位论文被列为质量负积分灰名单的指导教师以及学位论文曾在论文抽检中出现D档成绩的指导教师等。通过重点跟踪抽查这些“高发对象”,增强学院、导师和学生的学位论文问题监督与风险防范意识。

(三)构建导师管理制度体系,提升研究生导师的指导能力

自2018年起,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修订了系列导师管理评聘文件,并先后制定了《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实施细则》《研究生指导教师管理办法》以及各类别层次研究生导师遴选和招生资格审定办法等一系列文件,构建了一套能落地、落实、落细的导师管理制度体系,明确导师的权责,全面落实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的要求,进一步压实导师的责任。在原有统一的导师培训基础上,学校开展小规模、系列化的导师培训,这种培训方式更能满足研究生培养的要求和指导教师的需求,强化导师对研究生学位论文指导的责任意识,并持续提升导师的指导能力。此外,学校下放研究生导师管理权限,加强对导师队伍的管理。各二级学院自主制订了研究生导师遴选与招生资格审定实施细则,建立了多样化、差异化的导师评聘与招生资格动态考核机制,全方位地提高了研究生导师的指导能力和水平。

(四)优化论文管理流程,加强监督管理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以论文抽检为契机,不断完善相关制度,逐步形成了稳定的论文管理体系,制定了《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与答辩工作指导意见》《学位授予工作细则》《关于开展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规范性检测工作的意见》《硕士学位论文和答辩工作的有关规定》《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文件。通过查漏补缺和立查立改的方式,对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开题、答辩资格审查、学术规范性检测、论文评审、预答辩、答辩以及学位审核等系列流程进行了进一步规范,确保学位申请与审核过程的管理更加严格。此外,学校依托第三方学位论文送审平台对硕士学位论文进行评审,确保学位申请与审核过程更加公正,杜绝人情因素的干扰。依据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复审等相关制度,对硕士学位论文评审成绩较低、答辩成绩较差或在本答辩组中答辩成绩靠后的学位申请人进行复审,强化答辩委员会和学位评定委员会的质量把关职能。

通过上述措施,加强了对研究生培养过程的管理,提升了导师和学生的责任意识,防止出现学位授予“走过场”和“做虚功”的现象,以保障工程类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推动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向内涵式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张林林,罗尧成,孙跃东.论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保障策略[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3):73-76.

[2] 黄秋萍.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及解决途径[J].理工高教研究,2008(4):72-74.

[3]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教育部关于印发《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办法》的通知[EB/OL].(2014-03-17)[2023-05-10].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s7065/201402/t20140212_1⁃

65556.html.

[4] 高耀,陈洪捷,杨佳乐.全国学术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差异研究:基于个体属性特征的视角[J].中国高教研究,2017(10):51-56.

[5] 李敏,陈洪捷.不合格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典型特征:基于论文抽检专家评阅意见的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7(6):50-55.

[责任编辑:苏祎颖]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