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嵌入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负效应的形成与消解

作者: 冯俊翔 郑家鲲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研、深度访谈等方法,对数字技术嵌入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负效应的现实图景、形成原因进行审视,并据此提出消解路径。研究认为,当前数字技术嵌入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主要存在数字靶向“偏移”,诱发决策偏态风险;数字运行“增负”,增大服务压力并异化治理导向;产生“无效增量”,降低服务“投入-效益”比;加大监管难度,滋生信息风险等负效应。其形成原因包括制度设计不完善,数字技术本体局限,主体态度、认知、能力偏差,服务客体技术应用失衡。基于此,提出健全制度环境,规正数字技术嵌入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发展导向;推动技术优化,避免因技术局限产生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效应异化;强化主体理念引领与能力培养,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数字技术嵌入合理性;加强对服务客体技术失衡的弥合补足,提升数字技术嵌入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公平性与可及性等消解策略。

关  键  词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数字技术嵌入;负效应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24)01-0029-09

Formation and dissipation on negative effect of digital technology embedded

in the public service for national fitness

FENG Junxiang,ZHENG Jiaku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Shanghai 200438,China)

Abstract: By using literature research, fieldwork, in-depth interviews to examine the realistic scenery and causes of negative effect of digital technology embedded in public services for national fitness, and also to propose solutions. The study concludes that the current digital technology embedding on public services for national fitness mainly contains negative effects, such as the digital targeting "deviation", which induces the risk of skewed distribution regarding public services for national fitness decision-making; the digital operation "burden", which increases the pressure of the work and alienates the governance orientation; the generation of "ineffective increment", which reduces the service ratio of "input-revenue"; and the increases of supervision “difficulty", which derives information risk. The reasons for its formation include the system design’s imperfection; the ontology limitation of digital technology; the attitude, cognition, and ability deviation of subject ; imbalance of technical application of service objects. Based on these above, the present research proposes the following paths of decomposition, such as optimizing the system environment to standardize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digital technology embedding on public services for national fitness; boosting technology improvement to avoid the effectiveness alienation of public services for national fitness due to technical limitations; reinforcing the concept guiding and ability training of subject to improve the rationality of digital technology embedding on public services for national fitness; and strengthening the gap-bridging of technical imbalance upon service object to improve equity and accessibility of digital technology embedding on public services for national fitness.

Keywords: national fitness;public services;digital technology embedding;negative effect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其在破解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发展难题,提升服务供给效益等方面逐渐显示出独特的价值与潜力[1]。《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均对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数字化发展做出了部署、明确了要求。现有研究指出,数字技术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模式变革与效益提升带来新的机遇与可能,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数字化发展成为学界与业界的普遍共识[2-5]。而数字技术嵌入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提质增效的同时,“数字鸿沟”“数字增负”“数字风险”等随之延伸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之中,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发展带来新的问题与挑战。因此,本研究在梳理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选取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山东、吉林、辽宁等地进行调研,访谈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全民健身一线工作者(政府部门、市场主体、体育协会等有关人员)、服务受众,对数字技术嵌入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负效应的现实图景进行审视,分析负效应的形成原因并据此提出消解路径,以期为数字时代背景下我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健康良性发展提供参考。

1  数字技术嵌入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负效应的概念与特征

1.1  数字技术嵌入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负效应的概念认知

数字技术是指借助一定的设备将文字、声音、影像等各类信息转化为可供计算机识别的信息(通常为由“0”和“1”组成的二进制“语言”),并对其进行运算、加工、存储、传送、传播、还原的技术[6]。在实际使用中,指符合上述定义或在此基础上衍生的各类应用型技术,包括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7]。“嵌入”一词诞生于生物学,指“放线菌素、氨基吖啶等分子插入并结合到DNA链中相邻的碱基对之间,使整个分子的粘度增加,从而引起DNA变性”,用以表示插入(建立连接)和结合(深度融合)的过程,即在建立连接基础上的深度融合[8]。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是为满足社会成员参与体育健身的基本需要,向全社会提供的公益性体育服务产品[9],其涉及治理要素、供给要素、参与要素的相互交织,是一个包含服务决策、运行、供给、监管等各个环节的系统性概念。数字技术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中的应用并非简单地附着或局部的融入,而是一个整体嵌入的过程,即数字技术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相关要素、环节建立连接并深度融合使其发生变革的过程。

数字技术的嵌入有着明确的逻辑导向,如提升服务供需匹配精准性、更好满足个性化健身服务需求、优化服务资源配置、创新服务载体等[5]。这些都是人们将数字技术嵌入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所预计并期望实现的作用与结果,对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即为“正效应”。“负”按《辞海》(线上版查询)定义,为“坏的、消极的一面”。《现代汉语新词语词典》(线上版查询)将“负效应”一词定义为“由某种力量、做法等产生的消极作用或效果”。《柯林斯辞典》中对“负效应”的解释为"a something unplanned and usually unpleasant that happens in addition to the main effects"(主要效应之外的非计划且通常不合人意的结果)[10]。从实践发展来看,数字技术嵌入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产生人们预期效应的同时,也衍生出一些与数字嵌入的目标导向不一致的、消极的结果,后者则是数字技术嵌入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负效应。

1.2  数字技术嵌入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负效应的基本特征

正视负效应的客观存在,厘清负效应的基本特征,进而对负效应进行全面审视并逐步消解是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发展的应有路向。整体而言,数字技术嵌入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负效应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几点:(1)从危害来看,负效应危害主要是数字技术嵌入后所产生的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发展目标(更好满足民众健身需要)相反的作用,具体体现在对服务效率、效益、便捷性、精准性、可及性、公平性等产生的消极影响。此外,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并非独立存在的系统,数字技术嵌入产生的部分影响可能会对民众个体或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如隐私泄露等),这些影响亦可纳入“负效应”危害的范畴。(2)从产生过程来看,“负效应”是在数字技术嵌入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各环节中,与各要素互动、互构的过程中产生的。数字技术具有工具属性,其产生怎样的效应不仅与本身的功能特征有关,还由“怎么用”所决定。具体来看,数字技术嵌入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内容、程度、方式等主要由相关制度进行规划统筹,由服务主体(体育部门为主导的政府部门及与之有关的社会、市场主体)具体实施、推进与保障,数字技术的实践应用与操作则由服务主体和健身客体来实现。诚如技术哲学家斯塔迪梅尔[11]所言,技术及技术负效应是可以改变的,这需要将技术放在其应用的社会情境中,理解技术与互动要素的关系,对数字技术嵌入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负效应成因的分析不仅要考察技术本身,还要对与之相关的制度、主体、客体等进行多维度考察。(3)从发展的规律性来看,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发展条件、广大民众的健身需求、数字技术的发展应用状况等均处在一个动态变化之中,数字技术嵌入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要符合上述变化的现实情况,呈现出阶段性特征。同时,数字技术嵌入在引发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决策模式、运行模式、供给模式、健身参与模式等发生变革的过程中,涉及有关主体的协调配合,技术、环境、人本、经济等各类要素的互构与制约。这是一个未有先鉴经验且相对复杂的过程,需要主体、要素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调试。因此,发展阶段越初级、发展问题越多,负效应便越凸显,数字技术嵌入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将经历一个负效应不断消解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