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中国式体育法治现代化:问题检视与实践进路

作者: 王群 官执

摘      要:中国式体育法治现代化是中国式体育现代化和体育法治建设的“思想交汇”和“实践交集”,通过对司法场域中150篇援引《体育法》的司法裁判文书分析发现,目前我国公开的体育司法案例数量总体偏少且民事案件居多;程序性条款援引居多,司法与仲裁管辖成争议焦点。对此不仅要从现象中具体描述“现状是什么”,更要从法理高度挖掘现状“为什么是这样”以及“未来怎么办”,这背后同我国体育立法精细性、系统性不足,审判人员适用法律有偏差,多元化体育纠纷解决机制不完善密切相关。虽然新《体育法》试图回应并克服这些弊端,但仍难以适应并满足中国体育法治现代化的新要求。中国式体育法治现代化应是现代体育法治规范体系、现代体育行政执法体系、现代体育司法治理体系和现代体育行业自治体系的系统建构。最高司法机关应及时出台相关涉及体育的司法解释、指导性案例,加强体育裁判文书的释法说理,探索设立专门的体育法庭或涉体审判法官工作室。

关  键  词中国式现代化;体育法;体育仲裁;体育法庭

Understanding on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style sports rule of law:

Problem inspection and practical approach

——Analysis of 150 judgment documents applicable to the sports law

WANG Qun,GUAN Zhi

(Law Teaching and Research Department,The Party School of Chongqing

Municipal Committee of CPC,Chongqing 400041,China)

Abstract: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style sports rule of law is the "intersection of ideas" and "intersection of practice" between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style sport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rule of law in sport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150 judicial judgment documents citing the "sports law" in the judicial field, it is found that the overall number of public sports judicial cases in China is relatively small and the majority would be civil cases; procedural clauses are mostly cited and judicial and arbitration jurisdiction have become the focus of controversy. It’s not only needed to specifically describe the "current situation" from the phenomenon, but also to explore the "why it is like this" and "what to do in the future" from a legal perspective, and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lack of scientific and systematic sports legislation in China, deviation in the application of law by judges, and incomplete diversified sports dispute resolution mechanisms. Although the new sports law attempts to respond to and overcome these drawbacks, it is still difficult to adapt to and meet the new requirements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sports rule of law in China.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Chinese-style sports rule of law should be a systematic construction of the modern sports rule of law norms system, modern sports administrative law enforcement system, modern sports judicial governance system, and modern sports industry autonomy system. The highest judicial authority should promptly introduce relevant judicial interpretations and guiding cases, strengthening the interpretation and reasoning of judicial documents, and explor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specialized sports courts or sports trial judge studios.

Keywords: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sports law;sports arbitration;sports court

中国式体育现代化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在体育领域的映射,目前学界主要从中国式体育现代化内涵特征、内在逻辑、发展历程和实践路径等方面展开论述[1-7],中国式体育法治现代化是中国式体育现代化和体育法治的“思想交汇”和“实践交集”,有必要将其作为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范畴单独提出并系统研究。《体育法》是我国体育法治建设领域基本法,通过对我国《体育法》司法适用情况进行实证研究,不仅是检视我国体育立法科学性的重要手段,还是理解中国式体育法治现代化经验问题及其实践进路的重要方式。为此,以近20年援引《体育法》进行裁判的案例为分析样本,希冀揭示我国《体育法》司法适用实践样态及其规律,在此基础上深刻反思中国式体育法治现代化的司法以及背后的立法、执法和守法问题,进而深刻理解中国式体育法治现代化中的法律、法治和法理命题。

1  我国《体育法》司法适用现状及其特征

以中国裁判文书网、北大法宝这两个通用法律数据库为检索源,在“裁判依据”栏中输入检索关键词“体育法”,时间限定为1995年10月1日—2023年8月31日,共获取有效体育司法裁判文书150篇。分析发现当前我国《体育法》司法适用现状呈现以下明显特征。

1.1  案件数量总体偏少且民事体育纠纷居多

统计显示,虽然《体育法》实施近20年,但从公开的裁判文书看,以《体育法》为裁判依据的生效裁判文书只有150篇,援引《体育法》裁判的案例数量总体偏少,甚至1995—2002年间还没有检索到任何公开的《体育法》司法裁判文书,2003年龚建平受贿案(〔2003〕宣刑初字第32号)是目前能检索到的最早适用《体育法》的司法案件,提出“体育裁判员”能否成为受贿罪主体的问题。2014年后,援引《体育法》作为裁判依据的司法裁判文书样本逐渐增多,尤其2020年适用《体育法》司法的案件达到63件,而近两年公布的适用《体育法》案件数量有所回落,可能同裁判文书上网滞后等因素相关。通过分析已公布的援引《体育法》进行司法适用的裁判文书发现,主要有民事案件、行政案件、刑事案件等类型。在上述统计样本中,民事案件合计144件,占全部样本统计的96%,主要涉及劳动争议、人事争议、合同纠纷、人格权纠纷以及物权纠纷等;行政案件共4例,包括行政受理、行政复议、行政处罚以及行政撤销;刑事案件为2例受贿案。由此可知,相较于行政纠纷和刑事纠纷,《体育法》在司法实践中被更广泛运用到民事纠纷解决中;与此同时,《体育法》也很少单独作为裁判依据进行司法适用,更多是结合《民法典》《刑法》等其他法律进行案件裁判,《体育法》或作为其他法律的补充法源,增强裁判的说服力;或为更好解释说明其他法律中某一条款的含义,增强裁判的释理性。进一步研究还发现,援引《体育法》司法案件集中表现为以下类型:一是竞技体育领域的劳动争议、人事争议纠纷,主要包括体育劳动合同纠纷、追索劳动报酬纠纷、体育伤害事故纠纷、比赛判罚纠纷等。例如,董志远、大连超越足球俱乐部有限公司劳动争议案(〔2019〕辽民申5279号)。二是体育商业合同纠纷,近年来我国体育产业迅猛发展,诸如体育场馆租赁纠纷、社会体育指导员责任纠纷增多。例如,盐城大众传媒广告公司与盐城市体育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房屋租赁合同纠纷(〔2018〕苏民申4115号)。三是体育领域侵权责任纠纷,主要包括体育领域不正当竞争纠纷。例如体育产业垄断经营权纠纷(〔2015〕民申字第2313号)、体育类商标侵权纠纷(〔2015〕知行字第283号)、占有物返还纠纷(〔2018〕甘0103民初3085号)等。四是发生在政府和行政相对人之间的体育行政纠纷案件,主要涉及专业运动员资格注册主体纠纷(〔2017〕鲁行终408号)以及中国足协主体资格纠纷(〔2020〕京03行终704号)。《体育法》司法纠纷中民事案件占绝大多数,竞技体育领域劳动纠纷居多,体育合同和侵权案件增多,行政案件多围绕运动员主体资格认定展开。

1.2  程序性条款援引居多,司法与仲裁管辖成争议焦点

从被援引条文数量占比看,以2016年修正的《体育法》为例,被法院裁判文书援引条款共20条,占总条文数(54条)的35.18%,尚有34个条款尚未在公开的裁判案例中进行引用。例如,第10条“国家提倡公民……”等,此类条款多为倡导性条款,可诉性不强。从被援引法律条文内容来看,以程序性条款居多,这表明《体育法》在解决实质体育纠纷作用发挥上还不够。从单个条文被援引频率来看,《体育法》第32、29、35条被援引次数最多,分别为97、53、50次。需要指出的是,单条被援引次数最多的是《体育法》第32条,援引次数为97次,大约占到样本案件总数的2/3。这主要是因为《体育法》第32条作为程序管辖的规范条款,划分体育案件之法院与仲裁的管辖范围,该条款的高适用率反映出围绕体育司法与仲裁的管辖争议已是我国体育司法实践中的焦点问题。此外,法院同时援引《体育法》第32、29、35条进行裁决的案件数量约占案件总数的1/3,这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例如在崔凯、大连超越足球俱乐部有限公司劳动争议再审审查与审判监督案中(〔2019〕辽民申6047号),其生效裁判文书写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第二十九条、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五条及相关规定,双方产生的纠纷应提交中国足球协会仲裁委员会裁决。”可以看出,部分法院在裁决相关案件时,认为《体育法》第29条的“全国单项体育协会”、第30条的“体育社会团体”具有该法第32条的“体育仲裁机构”的仲裁资格,赋予全国单项体育协会(例如中国足协)独立终局解决争议纠纷的权力,且法院在上述案件中“适用仲裁排除司法管辖”的意思倾向较为明显,很重要的原因是受体育自治思想影响,我国长时间没有建立独立于体育组织以及体育行政管理部门的第三方体育仲裁机构,再加上《体育法》对相应体育纠纷申诉、仲裁程序和救济程序的条款的规定也不够详尽。欣喜的是,2022年《体育法》通过专章规定体育仲裁制度正试图改变这一状况,新《体育法》第92条规定体育仲裁的受案范围,第98条规定了司法介入体育仲裁的情形,进一步厘清了体育仲裁与司法的边界,未来体育仲裁制度有望在体育纠纷解决中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