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视域下大学生奥林匹克教育的使命与路径
作者: 孙晨晨 张细谦摘 要:通过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引,剖析大学生奥林匹克教育的使命和路径。研究认为奥林匹克教育传递人类共同价值、激励全球团结共治、搭建世界交流舞台等,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价值相通、理念相融、实践相汇。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逻辑理路下,对于大学生的奥林匹克教育需要在个体层面提升价值认知、行为自觉,在社群层面增强服务实践和社会融合能力,在国家层面提高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在全球层面形成包容开放和全球责任意识。为此,应构建本土化的教育课程内容,增强价值认知和文化自信;创新生活化的教育实践活动,提升行为自觉和实践服务能力;开拓国际化的教育文化交流,提升国际理解力和全球胜任力;完善协同化的教育治理机制,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与共生。
关 键 词:人类命运共同体;奥林匹克教育;个体自觉;社群亲融;民族自信;大学生
Mission and path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Olympic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uilding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SUN Chenchen,ZHANG Xiqian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Guangdo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Guangzhou 510220,China)
Abstract: Through literature and logic analysis, guided by the concept of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ission and path of Olympic education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Olympic education conveys the common values of mankind, inspires global solidarity and co-governance, and builds a stage for world communications, and it also shares values, integrates ideas, and integrates practices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Under the logic concept of building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Olympic education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needs to enhance value cognition and behavior consciousness at the individual level, to improve service practice and social integration at the community level, to strengthen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and national identity at the national level, and to develop a sense of inclusiveness, openness and global responsibility at the world level.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construct localized educational curriculum to enhance value cognition and cultural confidence; to innovate the life-oriented educational practice activities to enhance behavioral consciousness and practical service ability; to exploit international educational and cultural exchanges to enhance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 and global competence; to improve cooperative educational governance mechanism to promot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symbiosis of education.
Keywords: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Olympic education;individual consciousness;community affinity;national confidence;university students
当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成为时代主旋律。体育尤其是像奥林匹克运动这一人类共有的文化实践,在凝聚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作为奥林匹克运动的核心价值内容——奥林匹克教育,必然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紧密相关。尽管“奥林匹克教育”这一用词是于1975年才由德国奥林匹克学家诺伯特·穆勒提出,但其理念早已发微于1922年顾拜旦所提出的运动教育思想。同时,自1961年国际奥林匹克学院成立以来,很多国家就已开启了奥林匹克教育实践的探索之路。尤其是2000年国际奥委会成立“文化与奥林匹克教育委员会”,2007年启动“奥林匹克价值观教育计划”项目后,奥林匹克教育更是成为国内外重点研究领域。然而,审视国内外奥林匹克教育的相关研究与实践,其所关注的教育对象很少针对大学生群体,同时关注度也通常与奥运会的举办周期相伴随呈现阶段性。大学生人群也面临着提升奥林匹克素养的现实需求。为此,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视域下,阐释大学生奥林匹克教育的使命和路径,以期为中国奥林匹克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提供参考,为国际奥林匹克教育提供中国智慧和方案。
1 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视域下大学生奥林匹克教育的必要性
1.1 奥林匹克教育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逻辑关联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全球化深入发展时期解决全球治理难题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2011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在《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中提出“命运共同体”概念,倡导“要以命运共同体的新视角,以同舟共济、合作共赢的新理念,寻求多元文明交流互鉴的新局面,寻求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的新内涵,寻求各国合作应对多样化挑战和实现包容性发展的新道路”[1]。这揭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深切内涵,即倡导人类“共同价值观”“共建共治”全球治理观、“多元互鉴”传播交往观等理念[2],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3]这一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愿景。而奥林匹克运动和奥林匹克教育正契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呈现出价值相通、理念相融、实践相汇。
首先,价值相通:奥林匹克教育传扬奥林匹克宗旨文化,推动构建和平美好的世界。“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4],也展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创建美好和平人类世界的终极愿景。而奥林匹运动从古至今都贯穿着和平的价值趋向。古代奥运会的起源即是一种神圣的休战,现代奥运会的兴起也延续着这份愿景,建设一个和平美好的世界,促进人类和谐发展,是其宗旨。奥林匹克教育则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核心要义,是传播奥林匹克宗旨的关键渠道。顾拜旦复兴奥林匹克运动的理想就是要通过奥运会团结全世界青年,对他们进行教育,为建立一个和平美好的世界而奋斗[5],没有奥林匹克教育,奥林匹克的宗旨也难以实现。由此,奥林匹克教育是人类共同价值观的践行场域,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具有相通的价值归属。
其次,理念相融:奥林匹克教育激励人们更加团结奋进,协同解决全球治理难题,推动构建合作共赢的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倡各国不论大小、贫弱,在国际事务中均享有平等对话、平等参与人类命运事务的权利[6]。奥林匹克运动即在这种全球治理观指引下,加入“更团结”的格言理念,致力推动世界体育向多元主体共建共商的“善治”转变。而在此过程中,中国也积极贡献智慧和力量。尤其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举办以及冬奥精神教育,就充分激励了人们在疫情特殊时期展现出“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精神理念,增强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提升了共同解决全球难题的责任感[7]。冬奥精神教育体现了“和合共生”的本质、“共商共建”的路径和“共享发展”的旨归,回应奥林匹克“更团结”的精神诉求[8],这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的“协同共治”理念相融,也是此理念在奥林匹克运动和奥林匹克教育中的践行。
最后,实践相汇:奥林匹克教育,搭建人们文化交流的舞台,增进人们的相互了解和尊重,推动构建开放包容的世界。“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展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多元开放包容的文化观念。而奥运盛会不仅仅是世界不同民族、国家、宗教等人群的汇聚,更是不同体育文明交汇的舞台。而奥林匹克教育通过文艺展览、体育竞赛、知识讲座、青年营等丰富的实践活动开展,搭建不同国家青少年体育文化活动交流的舞台。如奥林匹克教育的“北京模式”创立的“奥林匹克教育示范校”和“同心结交流活动”促进了人们对异质文化的尊重与理解,为多元和谐的文化共同体形成带来重要意义。由此,奥林匹克教育实践活动自觉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交流互鉴”的理念相汇相融。
综上,奥林匹克运动和奥林匹克教育对和平繁荣、开放包容以及和谐共生美好世界的促进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有着内在的契合性,奥林匹克教育便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体育领域内的自觉践行。由此,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传播奥林匹克文化精神,推动奥林匹克教育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
1.2 大学生奥林匹克教育的时代寄望与现实所需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大学考察时强调“青年兴则国家兴”,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只有厚植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民族认同,才能挺膺担当,在世界交流的舞台上展现中国文化魅力,为人类美好世界构建贡献中国智慧。大学生奥林匹克教育是促进文化交流、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渠道。在青年人群中推动奥林匹克主义的传播与教育也是《奥林匹克2020议程》的重要议题。立足新时代所需,在承继“双奥”教育遗产基础上,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和可持续的奥林匹克教育,不仅可以增强中华民族体育文化自觉自信,促进中华民族文化伟大复兴,而且在当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可为维护世界和平、积极促进人类社会繁荣稳定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9]。
反观大学生奥林匹克教育的发展,面临提升体育和奥林匹克价值素养的现实需求。在现代化、网络化社会中,以大学生为代表的青年群体体质下降、意志薄弱、亲社会行为(有益于他人积极的人际行为)能力差等问题相当突出。研究表明,通过奥林匹克教育不仅可以提升青少年人群的体育态度和行为动机,而且通过灌输公平的行为道德观念,有利于培养积极的人际行为[10]。而在“双奥”周期,我国的奥林匹克教育虽然形成一定的教育模式和遗产,但这种成效更多体现在中小学生之中。如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期间建立的“同心校”,冬奥会期间颁布的《北京2022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中小学生奥林匹克教育计划》,建设冰雪运动项目示范学校等。相比之下,专门针对青年大学生人群的文件支持和行动落实明显不足。为此,在建设“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可以通过奥林匹克教育提升大学生的体育价值观念和体育健康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