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青训治理路径研究

作者: 耿瑞楠 宋冰 邓晓磊 张旭

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青训治理路径研究0

摘      要:为提升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青训治理水平,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等,分析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青训治理实践特征与现存问题,并提出未来治理路径。研究认为: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青训治理存在多元主体治理结构失衡、体制改革缺乏配套制度创新、评价方式不利于地方差异化发展等问题。未来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应优化青训主体治理结构,加强青训体制机制建设,改进重点城市评价方法,从而不断提升青训治理水平,为重点城市因地制宜走特色化青训发展道路提供参考。

关  键  词足球治理;足球青训;足球改革;城市体育;足球后备人才

Research on the governance paths of youth football training in key cities

for the national football development

GENG Ruinan1,SONG Bing2,DENG Xiaolei3,ZHANG Xu3

(1.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njing 210094,China;2.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Chuzhou University,Chuzhou 239000,China;

3.China Football Academy,Beijing Sport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governance level of youth training in key cities of national football development, this study adopts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to analyze the pract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existing problems about the governance practice of youth training in key cities of national football development, and then puts forward several governance paths in the future. The study holds tha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governance of youth training in key cities of national football development, such as the imbalance of multi-subject governance structure, the lack of supporting system innovation in system reform, and the evaluation method is not conducive to differentiated local development. The research suggests that in the future, the key cities of national football development should optimize the main governance structure of youth training,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youth training system and mechanism, and improving the evaluation method of key cities, so as to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governance level of youth football training, which could provide reference for key cities to follow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special youth training based on their local conditions.

Keywords: football governance;football youth training;football reform;urban sports;football reserve talents

随着中国足球改革的纵深发展,如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足球青训体系、推动精英足球人才的规模化成长,成为振兴中国足球事业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提出要“选择一批足球基础好、发展条件好、工作积极性高的地方和城市,加强扶持和指导,总结推广足球改革发展的典型经验”。2021年国家体育总局发布《关于开展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建立健全精英青训体系”“全面推进青少年足球发展”等相关要求。2021年10月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提出“建设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旨在逐步建立基础雄厚、体系健全、保障有力、氛围浓厚的中国特色足球青训体系和城市足球运行机制,推动我国足球水平整体提高”。可见,建设足球发展重点城市是通过顶层设计和重点城市相结合的方式,集聚城市足球青训发展动力、引导基层足球青训治理创新的试点工程,有利于将地方足球青训改革的成功经验“由点到面”的进行创新扩散,现如今上海、成都、武汉、深圳、广州、长春、重庆、大连、青岛、北京、延边、苏州、杭州、梅州、西安、南京等16座城市已获批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

目前,我国足球青训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偏低,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的青训缺乏衔接,社会和市场的青训又过于追求经济利益[1];青少年足球训练和竞赛水平普遍不高的问题难以解决,多元主体在青少年精英足球运动员的选拔、培养和保障问题上缺乏协同[2]。以城市层级为切入点分析足球青训治理路径,是进一步完善足球青训体系的积极探索。相比基层县(区)而言,城市拥有更为丰富和优质的足球人才培养资源[3],但需进一步整合与优化。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基层社会治理提出“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高市域社会治理能力”的要求[4],强调城市各领域、各子系统协同联动,产生新的有序结构和动力系统,从而化解基层治理困境[5]。这为解决我国基层足球青训中多元主体缺乏协同、人才培养衔接不畅等治理问题提供新的理论视角,为打造城市足球青训共同体、优化城市足球青训治理体系、引导城市足球青训治理创新明确价值导向。本研究为提高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青训治理水平,分析重点城市青训的治理实践特征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治理路径。

建立分析框架是为全面、深入了解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青训发展实践,发现青训治理存在的现实问题。首先,借鉴市域社会治理理论、政策试验理论的研究成果,从目标层、价值层、标准层3个层面考量治理现状[6],其中目标层细化为治理主体、体制机制、绩效考核3个方面(见图1)。然后,对标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青训治理改革应体现的多元价值,结合国家对重点城市青训的建设要求与考核评价标准(以《体育总局关于开展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体青字[2021]30号)和《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遴选办法》(体青字[2021]71号)两个政策文本为主要依据),建立开展分析的理论框架。

1  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青训治理实践

1.1  青训治理主体方面

(1)组建城市足球协调管理机构,将足球青训纳入城市战略发展规划。自《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颁布以来,各重点城市陆续根据城市足球发展实际,制定相关实施方案。比如:青岛市足球改革发展领导小组2022年制定《青岛市“十四五”时期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建设方案》,明确将完善青少年足球竞赛体系、建设市区两级足球青训中心、推动社会足球青训机构发展等纳入青岛市“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内容。在区级层面,青岛市城阳区成立足球工作专班,建立区级政府主导,发改委、教育、体育、财政等部门共同参与,中小学、幼儿园全覆盖的工作体系,并制定《学校足球工作三年发展规划》《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实施方案》《城阳区幼儿足球工作实施方案》《抢占国际青少年足球发展高地作战方案》等政策文件。另外,部分城市专门成立跨部门领导工作小组。如深圳市就成立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长担任组长来协调解决重点城市建设的重大事项和重要问题。还有不少城市专门制定“十四五”期间的足球发展规划,使足球改革与城市战略发展同频共振。比如,梅州市体育局2022年印发《梅州足球十年发展规划(2021—2030年)》,提出要建设足球发展体制创新的“试验田”、足球人才输出的“丰产田”、足球产业融合的“示范田”,努力打造新时代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梅州样板,重点打造“育苗工程”“青训工程”,明确梅州市足球青训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2)引导社会足球青训机构、职业俱乐部参与城市足球青训。“政府引导、社会参与”是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建设的基本原则。各重点城市均进行积极尝试,如南京市由栖霞区、江北新区等6个区率先改革,教育、体育行政部门出资,学校出场地和管理资源,从市场引入高水平教练员,推动区级教育、体育、社会市场力量之间的资源整合。还有城市不断加强与职业俱乐部的青训合作,比如大连市政府与万达集团牵头开展的“基地校”项目,大连人职业足球俱乐部与大连市体育局、大连市足协、大连市教育局、8个市辖区、10所基地校开展青训合作,每年由万达集团投资5 000万,引进西甲俱乐部青训教练,在10所基地校组建U6-U12梯队,对约1 200名小球员开展训练指导、人才选拔等工作。行政部门与足球协会引导青训机构参与足球人才的协同培养,进一步夯实了城市足球青训基础。2022年上海市体育局、上海市足球协会合作对社会足球青训机构的综合表现开展评估工作,认定根宝基地、幸运星青少年足球俱乐部、吉祥青少年足球俱乐部等16家社会培训机构为“上海市青少年足球精英培训基地”。截至2022年,16家社会青训俱乐部共注册青少年足球运动员3 887人,注册在职教练员527人,在训学生运动员数量达15 926人。

1.2  治理体制机制方面

(1)城市青少年足球人才选拔和训练体制逐渐完善。建立市、区两级青训中心,是国家通过建设重点城市来夯实基层人才选拔体系和训练体系的重要举措。全国足城办要求各重点城市由本地足协统筹配齐高水平教练员,各区级青训中心选拔、组织辖区内适龄青少年于周末开展集中训练,发掘和培养青少年足球人才。目前,重点城市均按要求完成市、区两级青训中心建设,并开设精英训练营或选材训练营进行常规选拔,各类竞赛开展期间则组建专家组进行集中选拔。例如:2022年北京市青训中心开展了28期男足各年龄组选材集训营、7期女足精英集训营,培训1 537人次;开展了1次区级青训中心训练营,培训131人次。

(2)城市传统青少年赛事与新增赛事逐步衔接。重点城市竞赛设置突出青少年人才培养重点,以U15及以下组别运动员为主要参赛对象,先通过城市赛阶段的市、区青训中心赛事,选拔出相应年龄段优秀球员,组建1~2支城市代表队参赛,进一步激发重点城市培养低年龄段青少年足球人才的动力。从2022年开始,中国足协青少年足球锦标赛增设重点城市组,2022年设置男子、女子的U12和U14共4个组别,2023年扩大为男子和女子U10、U11、U12、U13、U14、U15共12个组别。目前,16个入选城市均组织参加中青赛重点城市组的比赛。另外,各地积极加强城市传统赛事与中国足协青少年足球锦标赛(重点城市组)的衔接,如北京市印发《北京市加强青少年足球体教融合发展十条措施》提出要“加强北京市运动会足球比赛、北京市校园足球联赛、北京市希望杯青少年锦标赛、北京市青少年足球俱乐部联赛、北京晚报百队杯等品牌赛事建设,全面对接全国青少年足球联赛”,从而进一步完善竞赛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