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知识观视角下体育课程强有力知识基本问题阐释

作者: 张学海

课程知识观视角下体育课程强有力知识基本问题阐释0

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在分析课程知识研究背景基础上阐明体育课程强有力知识基本问题,提出体育课程强有力知识的呈现方式,为新时代背景下体育课程最有价值的育人知识筛选、组织与评价提供理论指南,并指导学校体育高质量课程与教学改革。研究认为,体育课程强有力知识观是在二元论知识观和一元论知识观基础上形成的,是未来体育知识观的发展方向;体育课程强有力知识是实践知识、理论知识和默会知识的交叉融合体,是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的具有现实生活意义的智慧,是新时代体育课程中最有价值的知识;彼得·阿诺德提出的运动三维度为体育课程强有力知识体系提供一个整体性的理论框架;体育课程强有力知识除拥有实践价值属性、社会价值属性、文化价值属性等一般知识价值属性外,还具有整合价值属性、智能表现价值属性、个性化学习价值属性;体育课程中的大概念和阈值概念,是体育课程强有力知识的呈现方式。

关  键  词体育课程;课程知识;强有力知识;具身认知

Exploration of the basic problems of strong knowledge in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rriculum knowledge view

ZHANG Xuehai12

(1.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han 430079,China;

2.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Nanjing Xiaozhuang University,Nanjing 211171,China)

Abstract: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d logical analysi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of curriculum knowledge, this paper elucidates the basic issues of strong knowledge in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and proposes the presentation methods of strong knowledge in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in order to provide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the screening, organization, and evaluation of the most valuable educational knowledge in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in the new era, and also guide the high-quality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reform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The research suggests that the strong knowledge view of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is formed on the basis of dualistic and monistic knowledge views, and is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future physical education knowledge views; the strong knowled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is a cross fusion of practical knowledge,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tacit knowledge, which is a wisdom with real life significance generated from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humans and themselves, humans and society, and humans and nature, and is the most valuable knowledge in the new era of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Peter Arnold's three-dimensional motion theory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the strong knowledge system of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the strong knowled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not only has general knowledge value attributes such as practical value attributes, social value attributes, and cultural value attributes, but also has integrated value attributes, intelligent performance value attributes, and personalized learning value attributes; and the big concepts and threshold concepts in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are the presentation of powerful knowledge in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Keywords: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curriculum knowledge;strong knowledge;embodied cognition

知识的概念是哲学认识论领域的重要概念。然而,由于知识的概念具有时代性、动态性等特征,时至当下,关于知识的概念讨论仍未停止。从某种意义上讲,不是所有概念定义都能够遵循自然科学主义范式给予确定。在人文社会学领域,许多概念具有模糊性与不确定性,是无法理清的,如体育的概念、文化的概念。但最关键的问题是回答斯宾塞之问——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对此,英国著名课程社会学奠基人麦克·扬在突破前期社会建构主义课程知识观的研究基础上,后期基于全新的社会实在认知理论提出强有力知识(powerful knowledge)的概念,有力回答斯宾塞之问。麦克·扬认为,教育者应该慎重地从当下海量的课程知识中筛选出强有力知识驱动教学[1]。就体育而言,学者孙有平从哲学本体论视角认为,首先要澄清体育课程知识“是什么”而非仅仅停留在“有什么”,否则便导致体育课程内容在知识的选择上出现盲目求全和泛化[2]。此外,有学者认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什么样的知识应该被选入课程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3]。因此,研究基于体育课程强有力知识视角,在梳理体育课程知识观的基础上阐清体育课程强有力知识是什么、理论基础是什么、有什么独特价值,以及如何呈现。相信对上述问题的回答将有利于筛选、组织和评价体育课程中的强有力知识,为设计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提供新视角,对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1  课程知识观的演变

课程知识观是指人们对课程知识的各种看法和认识的总称,属于认知论范畴。文献研究发现,自19世纪科学革命以来,先后经历3种课程知识观的演变:二元论知识观、一元论知识观和强有力知识观。

第一种,二元论知识观。这种知识观延续笛卡尔身心二元论的理智传统,即离身性特征的知识认知观,认为身体和心灵本质上是不同种类的东西,身心分裂为相互排斥的元素。其中,笛卡尔的主客、身心、心物二元论认知框架成为18世纪以来西方知识认识论主流。他认为,肉体和精神是分离的、对立的,肉体是被动的、广袤的,精神是主动的、思维的,而肉体不能离开思维,但精神可以脱离肉体独立存续[4]。此外,斯宾塞的科学知识观和涂尔干的理性知识观认为,一方面,知识的定义一直被科学的、客观的知识观主宰;另一方面,知识是静态的、客观的、理论的、普遍的,且在认识上存续非此即彼的二元逻辑。值得注意的是,以上知识观的形成与当时社会背景以及人们价值需求取向是分不开的,具有一定狭隘之处,具体表现:一方面,离身性二元认识论引发身体与心智的对立,遗忘身体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另一方面,引发知识与现实世界的二元分离,忽视知识产生的情境性。

第二种,一元论知识观。有学者认为,一元论知识观包括具身知识观、生成知识观、延展知识观、嵌入性知识观[5],这些知识观是具身的、发展的、情境的和动力的[6]。其中,具身知识观是一元论知识观的重要流派。值得解释的是,具身知识观将知识看作是身体、心智与环境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突出身体在知识生成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作用。然而,文献研究发现,一元论知识观主要以现象学和人类学为视角认知知识,难免过于突出人的主观能动性,强调知识的动态性、生成性、情境性、体验性及情感性等非理性特征,导致对知识过于主观化,从而丢失知识的客观性、理性以及普遍性。不可否认,一元论知识观打破二元论知识观的长期统治地位具有里程碑意义。

第三种,强有力知识观。该知识观源于英国著名课程社会学奠基人麦克·扬的知识认知理论。他认为,课程知识是一种社会建构的、有权者的知识,课程知识由有权者控制、选择、分配和生产,朝着有利于有权者的方向发展,即有权者的知识[7]。后来,麦克·扬逐渐意识到对有权者的知识观存在认知误区:一是强调知识的主观性会导致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二是强调知识的客观性会导致绝对主义。在反思误区的基础上,麦克·扬进一步指出课程知识是在特定历史或社会情境中共识性产品,具有开放、可质疑、可发展等特征。同时,课程知识位于专门化的学科中,是知识主客二重性辩证统一的结果[8]。总之,强有力知识观既回答斯宾塞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之问,也回答阿普尔的谁的知识最有价值之问,将客观的、普遍的科学知识与体验的、情感的、主观的、隐性知识进行统一。换言之,强有力知识观认为,知识不仅是指物的知识,还指人的知识,是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的有现实生活意义的智慧。

2  体育课程强有力知识基本问题

在前期社会建构主义课程知识观的基础上,麦克·扬后期提出的强有力课程知识观是未来课程知识观发展的主流方向。然而,强有力课程知识观只是阐释对知识的看法与观点,对于体育课程而言,不仅注重体育课程中的强有力知识观,更为重要的是,体育课程强有力知识是指什么,强有力知识理论基础是什么,以及强有力知识有什么价值属性?对以上问题的回答,是指导今后体育课程教学中应该“教什么”和“如何教”的关键。

2.1  体育课程强有力知识观

体育课程强有力知识观是对具身认知论的身体知识观、波兰尼认识论的默会知识观、活动论的情景化知识观的整体性看法和认识。

1)具身认知论的身体知识观。

具身认知理论认为,人不能够剥离物理的身体而独立存在,寓于周遭环境的身体是知识产生的根源。也就是说,知识产生于身体、运动、经验以及情感与交往之中。同时,身体是人进行各种思考的基础,人的主体性必须由身体来体现。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启发具身认知理论的形成,而后得到认知神经科学和认知心理学的验证。具体而言,一方面,身体是心灵寓于的空间,向我们提供进入周遭世界的方式[9],而知识是身体与环境互动的结果。另一方面,身体是人存在的基础,集各感官为一体,而非简单的身体部分之和[10],身体为知识生产和获得提供寓于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