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幼儿水中活动现状审视与课程体系构建

作者: 张腾 王宏江 温宇红 董家农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幼儿水中活动现状审视与课程体系构建0

摘      要:运用文献研究、内容分析、德尔菲等方法,审视现阶段国内幼儿水中活动现状,探讨幼儿水中活动课程体系构建的必要性,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幼儿水中活动课程体系,从而推动幼儿水中活动课程规范化和科学化。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幼儿水中活动课程开展中存在育人价值体现不足、课程内容结构化程度低、教学策略运用欠合理、学业质量评价单一等问题。借鉴核心素养理念、斯滕豪斯课程观及ASA水中活动课程体系等理论与经验,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策略、学业质量评价4个方面进行幼儿水中活动课程体系构建,指明了幼儿水中活动课程的方向、内容、方法和评价。

关  键  词核心素养;幼儿;水中活动;课程观;课程体系构建

Review of current situation for young children in aquatic activity and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based on the concepts of core competencies

ZHANG Teng1,WANG Hongjiang1,WEN Yuhong2,DONG Jianong3

(1.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Hangzhou311121,China;

2.School of leisure sports and tourism,Beijing Sport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China;

3.Zhejiang CoolYou Sports Development Limited Company,Hangzhou 310000,China)

Abstract: By means of literature research, content analysis and Delphi method,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domestic aquatic activity for young children and also explores the necessity of constructing curriculum system for them in aquatic activity, thus to establish a curriculum system of aquatic activity based on the core competencies for young children, so as to promote the standardized and scientific aquatic activity curriculum for them. The research reveals that the current aquatic activity curriculum lacks of sufficient educational values, low levels structured contents, inadequate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the limited assessment. Based on theory and experience from the core competencies concept, Stenhouse's curriculum theory, and ASA aquatic activity curriculum system, this research constructs the aquatic activity curriculum system for young children from four aspects: curriculum objectives, curriculum content,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academic quality assessment, which indicates the direction, content, methods, and evaluation of aquatic activity curriculum for them.

Keywords: core competencies;young children;aquatic activity;curriculum concepts;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在幼儿阶段,科学地参与各种身体活动有助于儿童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意志品质的培养。2022年4月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下称“新课标”),提出了“构建以核心素养为纲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明确了体育的育人导向[1]。尽管此次核心素养的提出针对的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但“核心素养是体系化的,应该大中小幼相衔接”[2]。吴悦等[3]通过对域外课程的分析认为核心素养可以作为幼小衔接的纽带,核心素养是促进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连续性的起点,将核心素养培育端口前移,是形成幼小衔接科学过渡的强大合力。

水上运动是新课标课程内容之一[4],被认为具有很好的育人价值[5]。《学龄前儿童(3~6)岁运动指南》指出应通过尽可能丰富多样的运动体验来全面发展幼儿基本动作技能,如多种目标、多种环境(水中、冰雪、陆地),认为水中活动能为幼儿带来额外的益处,如涉水生存技能[6]。基于幼儿身心发育特点和借鉴Langendorfer等[5]对幼儿水中能力培养的建议,本研究水中活动特指包含水中基本动作技能、水中安全技能、健康行为教育和品德培养为主要目的的身体活动。研究表明,水中活动既可以促进幼儿粗大动作技能发展[7],又可以帮助幼儿建立水中生存技能[5,8],使幼儿环境适应能力更强,锻炼心肺功能增进健康同时还能体现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9]。可见,好的水中活动课程是培育幼儿核心素养的有效载体。然而,实际幼儿水中活动教育技能化、成人化倾向仍普遍存在[10],尚未形成科学的课程体系,国内对幼儿水中活动课程研究仍然缺乏,因此,核心素养可以为幼儿水中活动课程科学开展提供依据和方向。

本研究以幼儿水中活动为观察对象,对当前幼儿水中活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审视,借鉴域外幼儿水中活动课程实施经验,构建基于培养核心素养的幼儿水中活动课程体系,以期为水中活动实现幼小贯通培养提供教学实践参考。

1  研究方法

1.1  内容分析法

内容分析法是对文字、图片、视频等定性材料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描述的方法,常应用于现状分析、比较分析研究等情境[11]。浙江省已连续11年举办了幼儿游泳表演大赛,幼儿水中活动在浙江开展的普及性和重视程度较高,因此本研究从浙江省幼儿水中活动开展的现状出发,课题组实地走访了浙江省幼儿水中活动开展较好的单位和机构,第一次访谈以非结构式访谈形式了解幼儿水中活动开展情况,确定正式访谈机构及人员。第二次以半结构式访谈的形式收集数据,于2022年6—8月先后对6位资深幼儿水中活动从业者和2位幼儿教育研究专家进行了半结构式访谈(见表1)。依据课程构建的“目标—内容—策略—评价”的底层逻辑,带着提纲对幼儿水中活动教学目标的认识、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策略的采用、学业质量评价等特定主题进行访谈。

访谈结束后将访谈结果整理成文本导入Nvivo 20软件中,然后对文本进行类属编码。根据本研究内容事先对访谈主题进行了结构化设计,在对导入的文本分析时将相应文本归类到特定主题中,形成一个层级式的编码系统,即质性研究中类属分析。根据编码系统中呈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形成相应的结论。

1.2  德尔菲法

幼儿水中活动学业质量评价标准的确定采用德尔菲法,在进行德尔菲法前参照本研究团队的《泳者之星游泳分级培训大纲》[12]编制了初步评价指标,并邀请2位幼儿水中活动资深教师和1位专家对水平划分、评价标准描述及评价等级进行了评议,并请他们就那些应该包括进来而没有包括进来的内容提出建议,根据专家的建议对不能有效反映该水平所对应核心素养维度的评分标准描述进行了修改、增补、剔除,建立了初始评价标准,并在幼儿水中活动课堂中进行了试测。接着,对初始评价标准进行了两轮德尔菲调查,第一轮向最初确定的17位专家进行了调查,14位专家给予了作答,他们来自北京体育大学、武汉体育学院、福建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浙江幼儿体育协会以及基层幼儿园、婴幼儿游泳俱乐部。这些专家在幼儿教育或儿童水中活动专业领域有深厚的知识和实践经验,第一轮德尔菲法的目的是为了收集专家的补充、测试项目及文字描述,根据专家反馈意见再次进行修改。第二轮德尔菲法通过专家组进一步打分,14位专家中11位专家参与了调查,确定了最具代表性的评价标准描述,形成共识。

2  幼儿水中活动开展现状审视

目前,国内已有学者将核心素养理念用于指导幼儿体操的课程研究[13]、运动游戏课程内容的选择与设计[14-16],在建立幼儿体育课程体系、推动幼儿体育发展方面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核心素养从幼儿开始培育可以避免出现“盲目抢跑”“早期专项化”现象。依据当前水中活动教育的现状,从幼儿开始培育核心素养更符合实际需要,因此,以核心素养为理念,首先对幼儿水中活动开展现状进行审视。

2.1  教学目标定位问题

教学目标是教育目的和价值实现的关键[17],目标定位不清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甚至适得其反。在访谈中,谈到对幼儿水中活动目标定位存在的问题时,第一,教师普遍反映培训机构目标定位宽泛,过分夸大游泳的价值,具有明显的商业性、功利性,例如T-J-3教师的访谈中提到,“游泳能让孩子身高增加10 cm,游泳能让孩子学习变好,多元智能发展等”。该情况在其他人员的访谈中以及影视宣传资料中也得到证实。查阅相关文献后发现:幼儿游泳有助于身高的增高[18-19],有助于身体的发育,获得理想的身体质量[9],但没有具体的标准或因人而异;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认知[20],但未涉及多元智能发展的事实。第二,教师反映幼儿园课程中目标没有章法,目标技能化导向也比较严重,比如完成25 m的游距、过度强调动作规范性。第三,注重短期效益,忽视幼儿兴趣的培养也是被谈到频次较高的问题。在谈到幼儿水中活动目标如何定位时,普遍认为幼儿的水中活动能力、涉水安全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T-S-6、T-C-8教师认为水中活动也要注重培养幼儿情感和品格。研究也认为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和发展良好的学习品质比知识学习更重要[21]

2.2  教学内容选择问题

由于幼儿体育缺乏科学化、系统化的实践体系[22],导致幼儿体育课程内容缺乏科学依据[23]。在幼儿水中活动内容的访谈中,反映较多的问题是内容设置碎片化、零散、随意性大,教学内容不能根据教学目标来选择。如T-W-1教师特别提到内容缺乏系统性、结构化程度低,单个技术教学为主,缺乏技术的应用(如游戏和比赛);T-J-3教师提到有的培训机构每周换教案,发出了“孩子真能记住吗”的无奈感叹,这与幼儿的学习和认知能力不吻合,求“多”会破坏学习的整合性;T-C-2教师谈到没有根据幼儿需求进行内容设计,没有充分考虑幼儿的身心特点和经验水平,如泳姿教学过多,强调动作细节,求“全”,会挤压幼儿自主学习的空间。为此,在选择和确定教学内容时要考虑幼儿学习的系统性、层次性,要注意幼儿的学习能力和需求与实际内容的契合度,除了技能学习外要选择有利于幼儿健康行为、品德形成的关联内容。

2.3  教学策略采用问题

教学策略是指为了解决教学关键问题,实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方法、材料等内容[24]。好的教学策略会使目标的实现事半功倍。在访谈中发现,幼儿水中活动开展中依然普遍存在“说教式、填鸭式、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在采用游戏法、情景法教学中,其背后缺少启发、引导和协作。T-S-5教师基于多年的幼儿园水中活动开展管理经验,提到整个水中活动中教师的主导和控制较多,缺少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以至于不能有效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实地走访教学一线中发现,幼儿园开展水中活动采用的多是集体教学的方式,小群体教学体现的较少,学习氛围比较单调和封闭;而培训机构以小群体教学为主,而亲子教学采用的较少。另外,教学策略的创新离不开教学辅助器材的支持,但在走访中也发现器材的选用及器材与内容设计的配合上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缺乏多样性。因此,要重新思考幼儿水中活动课堂教学策略的采用,激发幼儿对水中活动的主动参与,开发新颖的教学策略,使幼儿能使用多感官进行探索、表达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