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竞技体育成果共享:理论框架、现实困境与推进路径
作者: 梁立启 邓星华 曾诚 栗霞
[收稿日期:2023-10-07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23YJAZH075);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学科共建项目(GD23XTY37);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23GXJK047)。
作者简介:梁立启(1980-),男,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体育文化传播、体育课程与教学论。E-mail:[email protected]]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基于共享发展理念,探讨竞技体育成果共享的内在逻辑与现实价值,分析其面临的现实挑战并提出推进路径。研究认为: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成果共享主要包括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和渐进共享,推动竞技体育成果共享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历史依据和现实基础,能有效提升竞技体育系统综合效能、优化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赋能学校体育教育健康发展。目前,我国竞技体育成果共享面临意识相对薄弱、实施主体单一、深度广度有限、内生动力不足等现实困境。基于此,提出以下推进路径:价值先导,营造共享文化氛围;多元主体联动,凝聚共建共享合力;拓宽边界,打造多元共享平台;增强制度保障,优化共享体制机制。
关 键 词:新发展理念;竞技体育;公共服务;成果共享;共享发展理念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24)03-0031-07
Sharing of Chinese competitive sports achievements: Theoretical framework, practical dilemmas and advancement paths
LIANG Liqi1,DENG Xinghua2,ZENG Cheng2,LI Xia1
(1.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Lingnan Normal University,Zhanjiang 524048,China;
2.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006,China)
Abstract: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interview, and observation,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shared developmen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notation logic and practical value of competitive sports achievement sharing, analyzing the authentic challenges it faces now, and then proposes the advancement path.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sharing of Chinese competitive sports development results mainly includes sharing by all, comprehensive sharing, co-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and progressive sharing. Promoting the sharing of competitive sports achievements has profound theoretical origins, historical basis, and realistic foundation, which coul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efficiency of the competitive sports system, and optimize the public service system of national fitness, and empower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and cultural education. At present, the realization of Chinese competitive sports achievement sharing still faces several realistic dilemmas, such as relatively weak awareness, a single implementation subject, limited depth and breadth, and insufficient endogenous motivation. Based on this, the following advancement paths have been proposed by this study: anchoring value coordinates, and creating a shared cultural atmosphere; linking multiple subjects to gather joint 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synergy; broadening the boundaries of sharing, and creating a diverse sharing platform; and strengthening institutional guarantees, and optimizing sharing systems and mechanisms.
Keywords: new-development concept;competitive sports;public service;achievement sharing;concept of shared development
坚持共享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涵之一[1]。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我国《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作为基本原则,明确我国体育发展的价值追求和方向引领,即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这对我国全民健身、竞技体育等领域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推动更多竞技体育成果全民共享”,202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也提出要推广应用体育科学技术成果。在此背景下,推动我国竞技体育成果共享已成为一个重要且迫切的现实问题和学术命题,这既是我国体育事业贯彻共享发展理念的现实应答,亦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融入体育事业的生动实践。
目前学界有关我国竞技体育成果共享的研究尚处起步阶段,既有研究对该领域也有所触及,指出竞技体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竞技体育联动效应失能、过度侵占和控制体育资源、反哺社会能力不足、融合发展难度和阻力较大等方面,从侧面说明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成果共享仍然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整体而言,已有研究成果的问题意识和实践指向较为清晰,为本研究提供立论依据,但也存在较为零散和浅显的问题,没有直接正面地进行深入探讨,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与此同时,根据政策要求全国各地也在积极探索竞技体育成果共享的实践路径。因此,本研究基于新发展理念,结合课题组参与广东省“冠军课堂”活动期间所获取的资料,对我国竞技体育成果共享这一实践性命题进行理论探索,厘清其基本内涵、理论框架和学理逻辑,聚焦现实挑战,着力破除束缚成果共享的障碍。这有助于拓宽竞技体育成果共享的理论视野,为推动竞技体育成果共享这一现实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方向,让竞技体育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更好地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价值取向。
1 竞技体育成果共享的内涵与框架
1.1 竞技体育成果共享的基本内涵
“共享”原指资源或空间的共同使用、享用。对“共享”概念边界的延伸与拓展主要集中于经济、政治和互联网技术等领域。经济学家认为,“共享”是将我们的东西分配给他人使用,或者从他人处获得物品或服务为我所用的行为和过程[2]。在政治学语境中,“共享”是对社会发展成果享有方式的一种表达,让人民群众更加公平地享有经济社会发展成果[3],是基于人的基本权利出发的一种社会保障理念[4]。自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发展理念以来,“成果共享”“共享发展”等主题成为了学术热点,学者们基于不同视角探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共享”问题。有学者认为,“共享”具有普惠性和公平性两种基本属性[5],是通过制度安排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机会与成果[6]。而“社会共享”则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共同享有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7],增加人民群众的某种获得感[8]。“发展成果共享”其实是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让全体社会成员拥有平等分享成果的权利和公平分享发展成果的机会[9],具有人本性、均衡性、普惠性和公平性的特征。
国内关于体育共享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体育公共服务、体育产业领域。有学者认为“体育发展成果共享是人民主体性的一种体现”,保证体育发展的公平性,其实质是保障人民群众平等享有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10]。也有学者提出体育文化共享的概念,认为体育文化共享是不同群体间关于体育文化互为主动的意义建构过程[11]。也有学者指出,“共享”意为多主体分享体育发展和治理的成果[12]。综合国内学者基本观点,运用归纳演绎法,在理解共享基本含义基础上结合体育共享特点,从共享范围、内容、途径和进程4个维度,将竞技体育成果共享的基本内涵界定为“在推进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基础上,以人民群众需求为导向,经由有效的制度安排,逐渐让全民拥有分享竞技体育发展的物质、制度和精神成果的权利与机会”。
1.2 竞技体育成果共享的理论框架
1)共享的主体:全民性。共享理念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13]。人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主体、实践主体和成果享受主体,人民共建、共享体育成果是竞技体育强国建设的不竭动力。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指引下,竞技体育成果共享的基本目标就是保障广大人民群众最基本的体育权益。实现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的竞技体育成果共建共享,就要破除观念壁垒,拓宽竞技体育成果共享的边界和价值,推动更多竞技体育成果向社会开放,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丰富、优质、对口的产品和服务,增强人民群众的体育获得感。
2)共享的内容:全面性。在“竞技体育成果共享”命题中,共享的客体和内容是竞技体育发展的成果[14]。竞技体育成果主要是指我国竞技体育系统在备战、参赛、办赛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荣誉、经济收益、体育精神等各种实质和非实质的成果和收益,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产出和目标之一,也是评价和研究竞技体育发展和影响的重要指标和依据。可按照成果存在的形态,将竞技体育成果分为物质成果、制度成果和精神成果。物质成果包括体育场馆、体育人才等,制度成果包括训练方法、体育运动水平等级制度等,精神成果包括体育精神、体育形象等。
3)共享的方式:共建性。共建才能共享,共建的过程也是共享的过程[15]。根据共享发展理念,竞技体育发展成果共建共享有两层含义:一是多主体参与推动竞技体育的高质量发展,把竞技体育成果的“蛋糕”做大,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全体人民;二是让多主体参与实施竞技体育成果共享,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当前,要做到共建共享仅靠单一主体力量无法实现,必须依靠多元主体的协同力量。实践表明,政府、社会、市场多元主体协同参与是推动体育治理现代化的有效路径,也是实现竞技体育成果共建共享的有效途径[16]。因此,在实践操作层面,要充分调动多元主体参与竞技体育发展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创造出丰富的竞技体育物质和精神成果,依托政府、市场和社会等主体力量,提升共享的内生动力,借助互联网技术、数字化等多种手段,让竞技体育发展成果更直接高效地惠及全体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