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城乡体育融合发展的资源要素合理配置研究
作者: 郭修金 杨向军 朱传耿 戴健 于善安
[收稿日期:2023-09-11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乡村振兴战略下我国城乡体育融合发展研究”(20BTY080)。
作者简介:郭修金(1972-),男,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体育运动与社会发展。E-mail:[email protected]]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实地调查等方法,对城乡体育资源要素合理配置的内在逻辑进行解构,厘清影响合理配置的现实困境,继而回答如何进行合理配置。研究认为,城乡体育资源要素合理配置还面临供给主体单一、承接基础薄弱、供给结构失衡及协同融合不足等现实难题,造成乡村体育发展短板明显,制约构建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为此,推动城乡体育资源要素实现合理配置,亟需坚持城乡资源要素优势互补,推动城市优势的人才、组织、资金、科技、设施、赛事等资源要素在乡村地区形成良性汇聚之局,亦需发挥乡村体育文化的优势,促成城乡体育文化互哺发展之势,从而助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关 键 词:城乡体育;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体育资源;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24)03-0048-11
The research on rational allocation of resourceful elements for integration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sports in China
GUO Xiujin1,YANG Xiangjun2, 3,ZHU Chuangeng4,DAI Jian3,YU Shanan5
(1.School of Sports Industry and Leisure,Nanjing Sport Institute,Nanjing 210014,China;2.School of Teacher Education,Taizhou University,Taizhou 317000,China;3.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Shanghai 200438,China;4.Sports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 Academy,Nanjing Sport Institute,Nanjing 210014,China;5.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Shanghai University of Electric Power,Shanghai 200090,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deconstructs the internal logic of rational alloc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sports resource elements, clears out its realistic predicament and answers the question of how to allocate rationally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data,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The study hold that rational alloc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sports resource elements still faces the realistic problems of single supply subject, weak undertaking foundation, unbalanced supply structure and insufficient coordination and integration, which generates the obvious deficiencies for urban and rural sports development, and restricts the construction of a high-level public sports service system for national fitness. Therefore, it is urgent to adhere to the complement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resource elements, and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a benign convergence of talents, organizations, fund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acilities, events and other resource elements with urban advantages in rural areas to promote the rational alloc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sports resource elements, and which is also necessary to take advantages of rural sports culture, promote the mutual feeding of urban and rural sports culture for the ultimate goal is to help the construction of livable, suitable, and beautiful countryside.
Keywords: urban and rural sports;national fitness;public sports services system;sports resources;rural revitalization
党的二十大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为此,要破除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壁垒,推进更多资源要素流向乡村,在乡村地区形成良性汇聚,以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城乡体育融合发展,需要放置在乡村振兴的国家发展战略中考量,实现城乡体育共荣之局。目前学界关于城乡体育融合发展研究主要集中在乡村振兴与城乡体育融合互动关系研究、城乡体育要素互补机制研究、城乡体育融合发展路径探究等方面。对上述研究梳理发现,现有研究鲜有涉及城乡体育融合发展中资源要素配置的具体内容及如何进行合理配置。基于此,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探究城乡体育资源要素合理配置逻辑及实现路径,对推动更多城乡体育资源要素在乡村地区形成良性汇聚,构建更高水平的乡村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助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城乡体育资源要素合理配置逻辑
1.1 城乡体育资源要素合理配置内容逻辑
在城乡体育融合发展阶段,推动乡村体育实现高质量发展,亟需推动城乡体育资源要素实现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合理配置。为此,理应率先回答何为城乡体育融合发展资源要素的配置内容?体育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厘定城乡体育融合发展资源要素的配置内容,既需要从城乡人才、土地、资金、产业、信息等要素交融中汲取营养,又需要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六边工程”中显现体育要素的个性特征。为此,体育人才、体育组织、体育资金、体育科技、体育设施、体育文化、体育比赛等资源要素初步纳入城乡体育要素资源的配置内容。
“十四五”时期,我国步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发展阶段。城乡体育要素资源配置内容的合理性,还需要验证纳入的资源要素能否真正推动乡村体育人才、组织、文化、产业及生态振兴。首先,实现城乡体育人才及体育组织要素的合理配置,将有助于直接推动乡村实现体育人才及体育组织振兴。其次,体育人才及体育组织是振兴主体,体育产业、体育文化、体育生态是振兴客体,振兴主体的目的是为振兴客体[1]。为此,结合乡村体育人才和体育组织振兴,通过合理配置体育资金、体育科技、体育设施、体育文化及体育比赛等资源要素,有助于充分发挥乡村体育所蕴含的经济、文化及生态效能,推动乡村体育实现产业振兴、文化振兴及生态振兴(见图1)。故体育人才、体育组织、体育资金、体育科技、体育设施、体育文化及体育比赛等成为城乡体育要素资源的主要配置内容。
1.2 城乡体育资源要素合理配置结构逻辑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提出,“促进各类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信息汇聚的良性循环”,为引导城市优势体育资源要素反哺乡村提供政策支撑。此外,推动城乡体育要素实现合理配置,亦需发挥乡村体育文化在塑造中华体育文化自信的优势力量,推动城乡体育文化互补,加快推进城乡体育实现共同发展。
1)城乡体育人才要素:核心基础。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肯定人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显现人的主体性力量[2]。可见,人的要素是社会发展的基础要素,而人才作为国家和社会发展的禀赋性资源,更是富国之本、兴邦大计。梳理自十八大以来的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城乡人才要素流动的政策支持轨迹发现:城乡人才要素流动的特征,在运动空间层面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农村单向流入城市”转向“推动城市人才下乡的双向互通”;在乡村人口构成主体层面经历“由农民单一主体”转向“城乡居民的融合主体”;在动力驱动层面呈现“由城镇化的单轮驱动”转向“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协同发展的双轮驱动”。为此,我国城乡人才要素的政策走向致力于推动城市优势人才要素反哺乡村。体育人才作为城乡人才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亦在城市反哺乡村的体育要素中立于核心基础地位。
2)城乡体育资金要素:发展根本。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资本具有物的属性,属于生产资料范畴,决定体育资金是城乡体育生产活动的必备物质条件。在城乡体育二元发展阶段,我国城乡体育资金要素投入的流动态势呈现“重城镇,轻乡村”局面。当时某地86%城市社区都有相对固定的体育经费,而78%行政村没有体育专项经费,彼时城乡体育发展严重不均衡[3]。体育资金作为支撑城乡体育发展的根本,是城市体育的优势资源要素,在城乡体育要素资源合理配置中理应推动城市体育资金反哺乡村体育发展。2015—2022年我国中央本级体育用于竞技体育的支出预算,除2018—2020年用于参加东京奥运会、冬奥会及世锦赛外,整体已呈现明显下降趋势,而中央支持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补助资金预算却增长势头迅猛,到2022年已增长至154.9亿元(统计结果依据财政部公布2015—2022年中央财政预算资料)。中央财政投入作为政府财政的走向,说明我国体育财政已经开启城市反哺乡村体育的历史进程。
3)城乡体育设施要素:重要支撑。
体育设施作为城乡体育活动实践必备的物质基础,直接影响着城乡体育运动良性运行,决定体育设施已经成为城乡体育发展的重要物质支撑。2018—2022年全国乡村人均体育面积(0.79、1.00、1.15、1.36、1.57平方米)均低于全国人均体育场面积(1.86、2.08、2.20、2.41、2.62平方米),说明体育设施要素是城市体育的优势资源,亦需推动城市体育设施要素资源反哺乡村体育。此外,2018—2022年全国乡村人均体育面积已呈现增长态势,说明我国城市体育设施要素已经开启反哺乡村体育的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