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生运动能力标准学理阐释
作者: 于素梅摘 要:运动能力是体能、技能和心智能力的综合表现,运动能力标准是衡量运动能力发展水平的质量要求,运动能力标准能够对学生学完某项运动以后在具体运用过程中的综合表现做出准确的判断。运动能力标准的研制具有划时代意义,能更有利于贯彻落实让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的政策要求,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能更精准地把握学生学业质量发展水平,能更全面地为体育教育质量监测提供直接依据。运动能力标准具有课程学习与能力评价的一致性、难度与等级同步的进阶性、服务学生发展的人本性、适宜于大中小学与城乡学生的普适性、系统评价与一标多用的综合性等特征。运动能力标准均划分为逐级进阶的6个等级,基本运动能力的等级划分与学段年级对应,小学每两个年级一个等级,初中每一个年级一个等级,专项运动的6个等级与课程内容难度对应,划分为三期六级,夯实基础期对应一级二级、提高能力期对应三级四级、发展特长期对应五级六级。专项运动能力评价主要采取“定级不定项”的方式,充分考虑学生兴趣爱好和运动需求,又有对相应学段应达到的运动水平的规定性。运动能力各等级测评内容,基于项目不同各有侧重,达标要求注重定量测评,定性评价也力求按观测点达到的要求定量化评价。学生运动能力标准有着广泛的应用场景,诸如教学改革、学业评价、体育中考、质量监测、督导评估等,但都需要有一个“确定—知晓—行测—评价”的推进程序。
关 键 词:运动能力;等级划分;标准;测评;体育教育质量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24)04-0001-09
Theoretical explanation for students' athletic ability standards
YU Sumei
(China National Academy of Educational Sciences,Beijing 100088,China)
Abstract: Athletic ability is the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of physical ability, skills and mental ability. Athletic ability standards will be the quality requirement to measure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athletic ability, and can also make accurate judgment on the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of students in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 process after learning a certain sport. The development of athletic ability standards has epoch-making significance, which can be more conducive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olicy requirements for students to master 1 to 2 sports skills, better promoting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core literacy, more accurately grasping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students' academic quality, and providing direct basis for the quality monitoring of physical education more comprehensively. The athletic ability standards contains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consistency between curriculum learning and ability evaluation, advanced synchronization of difficulty and grade, human nature for serving students' development, universality suitable for universities,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urban and rural students, and comprehensiveness of systematic evaluation and multi-purpose of a standard. The athletic ability standards can be divided into six levels, which are graded step by step. The grade division of basic athletic ability corresponds to the grade of the school section, one level for every two grades in primary school and one level for every grade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The six levels of professional sports correspond to the difficulty of the course content and ar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and six levels; consolidating the foundation period corresponds to one grade and two grades, improving the ability period corresponds to three grades and four grades, and developing special long-term corresponds to five levels and six grades. The evaluation of professional athletic ability mainly adopts the way of "grading indefinite items", giving full consideration to students' interests, hobbies and sports needs, and prescribing the sports level to be achieved by the corresponding learning section. Based on different items, evaluation content of each level of athletic ability has its own emphasis, and the standard requirements pay attention to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and the qualitative evaluation also strives to be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achieved by the observation points. Students' athletic ability standards have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 scenarios, such as teaching reform, academic evaluation, physical education examination, quality testing, supervision and evaluation, but they all need to have a "confirmation-knowing-activity-evaluation" promotion procedure.
Keywords: athletic ability;grade division; standards;assessment;physical education quality
2024年5月28日,22项学生运动能力国家标准正式发布[1],这对体育学科而言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情,国家标准的建立对学科发展具有明确的引导性,将发挥重要的助推作用。学生运动能力国家标准为什么要研制、标准由什么构成、如何应用等是一系列值得探索和有价值回应的问题。
体育课程改革大约10年一个轮次,且多数会以下发课程方案、研制或修订课程标准为时间节点,体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同时,人们总会看到课程从理念到目标,再到内容、实施与评价的变化与不断优化,给体育教育质量带来了一次次的提升。然而,有一个长期未能突破的难题,就是学生通过体育学科的学习,究竟学生的运动能力到了何种水平,一直无法精准评判。而且,各项运动自始至终又都是体育课程的重要内容,自2017年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版出台已经将运动能力确立为体育核心素养的关键要素,假如无法客观、精准评判运动能力培养和发展水平,体育教育质量就无法更加精准地衡量。不能真正知晓学生的运动能力水平,教师只能是像“摸着石头过河”一样,预测着教,观察着教,想象着教,或是仅仅通过技术达标和技评方式记录着学生的成绩,显然这并不能真正反映出学生对某项运动的最终掌握情况,也无法把握是否已经学会了该项运动。进而会出现一系列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诸如蜻蜓点水、低级重复、浅尝辄止、半途而废等。学生学不懂、学不会、学不乐、学不热现象也相对突出。深化体育课程改革,需要着力解决用什么办法来精准判断体育教育质量究竟到了何种水平,方能制定更切合学生实际的课程实施方案和课堂教学组织策略。因而,学生运动能力标准的研制便成为首先要突破的重大议题。2018年承担我国大中小学体育课程一体化研究,为该标准的创建带来了良好的机遇。2019年1月,正式启动学生运动能力等级标准研制工作。为强化标准建设,2020年9月又申请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基于计算机视觉的中国学生运动能力等级标准与测评系统研究”,这为标准的建设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在教育部体卫艺司指导下,课题组研究起草了足球、篮球等20余项学生运动能力等级标准,初步确立了评价内容、评价等级、评价指标、评价标准等具体内容。2022年1月,由教育部办公厅向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提出申报国家标准。国标委组织开展了专家评审、向国家体育总局征询意见、召开部委协调会等国标立项审批工作。2022年12月,22项学生运动能力国家标准正式立项。国家标准立项后,历经文本规范、验证实验、征求意见、技术审查、修改报批等环节,扎实推进国标研制工作。标准的研制是系统工程,极具挑战性;又是使命工程,意义重大。标准的批准发布受到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等中央权威媒体的报道,标准关注度高,社会影响面大。
1 学生运动能力标准的价值追寻
学生运动能力标准是时代的呼唤,能够解决长期以来体育课程的衔接难题,为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体育教育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
1.1 更有利于贯彻落实体育相关政策文件
回顾国家有关学校体育的相关政策,不难发现,对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的要求被反复提出。2007年5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共中央〔2007〕7号)提出“人人有体育项目”“注重发展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和特长,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两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2]。2016年4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27号)提出“研究制定运动项目教学指南,让学生熟练掌握一至两项运动技能”[3]。2016年10月25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培育青少年体育爱好,基本实现青少年熟练掌握1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4]。2019年8月10日,《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提出“使青少年掌握2项以上运动技能”[5]。2020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提出“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程帮助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健康观。高中阶段体育课程进一步发展学生运动专长,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全人格”[6]。2021年6月23日,《<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提出,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强化“教会、勤练、常赛”,“构建科学、有效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新模式,帮助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促进中小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等核心素养的形成”[7]。《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在学练多种运动项目技战术和参与展示或比赛的基础上掌握1~2项运动技能”[8]。之所以如此,一是多数学生一直没有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二是不知道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运动技能。前者是教育教学的结果问题,未能达到目标要求,后者是缺少评价标准无法真正地了解运动技能掌握的程度,其中,标准缺乏问题的解决至关重要,因为前者也需要用标准来评判。学生运动能力标准的研制,为促进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并形成运动能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1.2 更好地促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育
无论是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还是职业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目标都明确指向了核心素养培育,而体育核心素养的关键能力就聚焦在运动能力上,运动能力用什么来测评,如何测评,测评结果对学生发展、对质量把控等都能发挥何等作用,这一系列的问题,不仅需要运动能力标准的研制,还需要有效的应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最先将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作为体育核心素养的关键要素,其中明确提出“运动能力是体能、技战术能力和心理能力等在身体活动中的综合表现,是人类身体活动基础”,并将运动能力划分为基本运动能力和专项运动能力,进而阐述了“基本运动能力是从事生活、劳动和运动所需的能力;专项运动能力是参与某项运动所需要的能力”[9]。《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和《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0年版)》也都明确提出了运动能力作为核心素养关键能力的具体要求,只是以前一直没有与之相应的标准评价其发展水平。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教育、体育部门为在校学生的运动水平等级认证制定统一标准并共同评定”。学生的运动能力水平已发展到何种程度,过去不清楚,现在要了解,将来一定要十分明确,它不仅涉及体育的教育质量问题,还涉及体教融合的落实、落细、落好问题。学生运动能力标准的研制无疑将作为重要的依据并发挥关键性作用,更好地推进体教融合、深化体育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