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粤港澳全运会提升大湾区体育国际影响力研究
作者: 邓星华 蒲毕文 曾诚 鸦新颖
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研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探究粤港澳全运会提升大湾区体育国际影响力。研究认为:粤港澳大湾区体育国际影响力的阻滞因素包括国际赛事供给不足,体育市场开发有待提升;体制机制差异显著,体育资源要素流动受阻;体育媒体供给失衡,国际媒体合作交流受限。通过粤港澳全运会发挥各地体育资源禀赋,打造大湾区体育赛事品牌;创新体制机制深度融合,畅通大湾区体育要素流动和培育多元体育媒体供给,建构大湾区体育国际传播体系等策略提升大湾区体育国际影响力。
关 键 词:粤港澳全运会;粤港澳大湾区;区域体育;体育国际影响力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24)04-0017-06
Research on enhancing the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of sports in the Greater Bay Area at National Games of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DENG Xinghua,PU Biwen,ZENG Cheng,YA Xinying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006,China)
Abstract: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d data, field research and logical analysis,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National Games of enhancing the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of sports in the Greater Bay Area.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blocking factors of the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of sports in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may include the shortage of international events supply,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sports market,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ystems and mechanisms, the blocked flow of sports resources and elements, the imbalance of sports media supply, and the limited international media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 Given that it puts forward the following strategies to enhance the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of sports by the National games of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endowment of sports resources in various regions to create a sports events brand in the Greater Bay Area; innovating the deep integration in systems and mechanisms, and smoothing the sports elements flow in the Greater Bay Area and cultivating multiple supply of sports media; constructing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systems of sports in the Greater Bay Area.
Keywords: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National Games;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regional sports;international influence of sports
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指出:“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化进程中,美国波士华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日本东海道城市群、欧洲西北部城市群、英国中南部城市群、中国长江三角洲和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等世界城市群不断涌现[1],促使国际城市之间的竞争逐步由单一城市转向为城市群竞争,城市群在经济规模产出、技术创新发展、人才集聚、基础设施和交通网络、国际化程度、文化生活品质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跨城市协同发展和治理成为当下和未来城市基层治理的一个重要议题[2]。
体育作为“世界通用语言”,社会关注度极高,特别是体育赛事,凭借其传播范围广、社会影响大,且不受语言、文化等影响的独特优势,成为城市展现雄厚经济实力,提升强大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举措。随着城市群建设的持续推进,体育赛事举办也由原来的单一城市办赛逐步过渡到城市群办赛,如北京和张家口联合举办北京冬奥会、日本东京奥运会则是在以东海道城市群中东京、札幌、鹿岛等地协同举办,杭州亚运会协同宁波、温州、湖州、绍兴、金华等城市举办。由粤港澳三地联合承办的2025年第十五届全运会,不仅是推进大湾区深度融合的重要举措,更是提升大湾区体育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契机。在此背景下,借鉴国际一流湾区发展经验,挖掘粤港澳全运会提升大湾区体育国际影响力的潜在价值,分析大湾区体育国际影响力的阻滞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策略,以期通过办好粤港澳全运会,提升大湾区体育国际影响力,进而增强大湾区国际竞争力。
1 粤港澳全运会提升大湾区体育国际影响力的价值
1.1 有利于推动全面开放格局的工作创新
粤港澳全运会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的复杂条件下举办,史无前例。跨越协同筹办的模式不仅是一次全新的跨境协同办赛的赛事创新,也是推动全面开放格局的工作创新,为全世界树立高质量区域协同办赛的新标杆。
一是多制度融合办赛的创新。赛事组织筹办工作是在多制度下的协调与整合,在复杂的办赛背景下,赛事组织工作涉及不同的行政体系和法律环境,包括参赛运动员的资格审查、赛事规则的统一和适应不同地区的法律要求等方面,都需要精细化的管理和创新解决方案。如在赛事组织筹办过程中利用先进技术进行赛事管理,开发适合不同制度环境下的应用技术,协同促进赛事技术管理,使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优化赛程安排,提高效率和公平性,利用大数据分析预测观众流量,从而优化交通和安全管理,实现赛事组织筹办工作的创新。
二是市场开发的创新。以粤港澳全运会的举办作为平台,推广粤港澳大湾区的品牌,吸引国内外投资和游客。同时赛事的举办吸引外部投资,促进旅游业发展,加强区域的国际经济合作和交流。为此需要结合不同区域的市场特点,采取多元化营销策略,开发适应不同区域和群体的营销策略。例如,在香港和澳门推广的宣传材料可能更强调国际化元素,而在内地则可能更注重家庭娱乐和文化交流。
三是运动员权益和健康保障的创新。依托赛事举办设立跨区域统一的医疗救援体系,确保运动员在不同赛区的健康和安全。跨区建立紧急医疗响应小组,跨区域统一的健康监测和治疗标准。同时运动员权益的保障方面,强化运动员的权益保障,如确保赛事期间的休息时间、提供心理健康支持等,设置运动员服务中心,提供心理咨询、职业规划等服务。
四是文化价值协同创新。在赛事期间举办文化节,展示粤港澳地区的传统和现代艺术作品,在开闭幕式等展现粤港澳地区文化的融合和创新。
1.2 有利于推动“一国两制”政策的体育实践
香港和澳门是国家实施“一国两制”政策的先行者,举办全国性赛事,将进一步强化港澳同胞的国民身份认同,进一步强化对国家的归属感和向心力,进一步强化全面落实“一国两制”、实现长期繁荣稳定的责任心和担当感[3]。粤港澳全运会不仅是一次体育盛事,更是积极贯彻“一国两制”政策的体育实践,对区域合作、制度创新和创新适应等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一是制度的协调和合作。粤港澳全运会将展现如何在不同制度间建立高效的协作机制,需要对政策制定、法律执行、税务安排等方面的协调,是一次跨制度合作的实践。在具体实践中,运动员需要经常跨境参与体育赛事,因为不同制度在税收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极易产生双重课税问题[4]。因此,粤港澳全运会运动员的跨境移动、税收问题等,都需要在不同的制度框架内找到解决方案。由此可见这不仅是一次行政上的挑战,也是一次政策协调和实施的试验。
二是制度的创新和灵活运用。为适应独特的跨境环境,需要创新性地制定或调整政策,需要创新制度适应多种制度现实要求。在面对不同的行政和法律环境时,组织者需要展现出高度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如何在保持各自制度特色的同时,展开有效合作,是一个关键挑战。得益于“一国两制”政策,香港运动员能获得很多在国内外参赛的机会,长期和国际顶尖运动员交流、切磋,不断积累比赛经验,提升比赛成绩。
三是创新的多种制度适应。为实现制度适应,需要正确认识技术与制度的关系,找准技术与制度创新的契合点,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协助制度融合,如通过电子化管理系统来处理跨境数据和信息,确保不同制度间的有效对接。
1.3 有利于推动区域协同发展战略的功能布局
一是展示区域综合实力。通过粤港澳全运会展现大湾区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和城市建设等方面的综合实力。举办大型体育赛事需要庞大的基础设施支持和高效的组织能力,对外展示该区域的发展水平。如为确保粤港澳全运会的顺利开展,香港特区政府正利用一切力量做好全运会的筹办工作,在2023—2024年度投放在推动体育发展预算开支近74亿港元增加和完善体育场地设施,如修建足球场、篮球场、乒乓球场等,支持体育事业发展[5]。
二是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2025年全运会将是香港和澳门地区首次参与承办全国运动会,也是粤港澳大湾区首次作为一个整体承办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通过共同举办体育赛事,加强粤港澳三地间的联系和协作,促进区域内部的一体化进程,培养共同身份感。粤港澳全运会作为一个区域协同共建共享的体育盛事,有助于培养区域内居民的共同身份感和归属感,增强区域内部的社会凝聚力。
三是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大型赛事通常会吸引全球关注,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展示自身魅力和实力的国际舞台。通过成功举办全运会,粤港澳大湾区的品牌形象得到提升,有助于吸引更多商业投资和国际合作。同时赛事可作为一种营销工具,通过各种宣传活动和媒体报道,提升地区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增强大湾区体育传播力,在赛事筹办过程中不仅能丰富大湾区体育国际交流的内容和形式,还能促进大湾区体育媒体的发展,营造良好的体育传播环境,向世界讲好大湾区体育故事。
2 粤港澳大湾区体育国际影响力的阻滞因素
2.1 国际赛事供给不足,体育市场开发有待提升
相比于国际一流湾区,粤港澳大湾区的体育国际影响力还存在一定差距(见表1),与其综合实力不匹配,也具有较大提升空间。纵观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等世界级城市群均是职业体育高聚集地,具有广泛全球影响力[6]。反观粤港澳大湾区,仍缺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赛事、职业体育俱乐部或体育明星,体育国际吸引力、认同度以及感召力尚未达到应有的水平。
一是缺乏国际知名体育赛事。与国际一流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在体育赛事方面缺乏国际影响力。在职业联赛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尽管有中超、CBA等职业联赛,但起步较晚,相较于旧金山和纽约湾区的NBA、NFL等具有成熟商业体系和联赛制度的职业联赛还有较大的差距。如2008年NBA总决赛就已经吸引了全世界30多个国家和280家媒体进行转播和报道。在赛会赛事方面,粤港澳大湾区有F1、WTA等国际知名赛会赛事,但赛会赛事存在赛事持续时间较短,比赛场地不固定等劣势,极易出现体育赛会的异化表现[7],很难形成持续的国际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