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态识别与培育:大型体育场馆赛后可持续利用路径探析

作者: 曾播思 张瑶

业态识别与培育:大型体育场馆赛后可持续利用路径探析0

摘      要:大型体育场馆业态发展水平是影响场馆赛后可持续利用效益的重要指标。基于业态分析视角,探索不同阶段大型体育场馆赛后利用的业态选择困境,寻找进路,期望为大型体育场馆赛后可持续利用提供有益借鉴。研究认为:大型体育场馆业态包括场馆核心业态、场馆辅助业态和场馆外围业态3种类型。在场馆赛后利用初期业态结构单一、赛后利用中期业态秩序混乱、赛后利用成熟期业态管理难度大。应构建场馆核心业态骨架、弹性优化场馆业态结构、加强场馆内外业态联动、培育业态协商发展政策等路径,促进新时期大型体育场馆赛后可持续利用。

关  键  词:体育产业;大型体育场馆;赛后利用;业态识别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24)05-0037-07

Business format identification and cultivation: Analysis on the way of post-competition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for large sports venues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business format for large sports venues is a crucial factor that impacts the post-competition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for sports venues.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business format analyse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hallenges in selecting business formats for the post-competition utilization of large sports venues at different stages, and seeking for development direc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valuable insights for the post-competition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for those sports venues. The study reveals that the business format for large sports venues contains three types: core business formats, auxiliary business formats, and peripheral business formats for larger sports venues. It has been observed that early-stage business format used after competitions have a simple structure, while middle-stage business format lack orderliness, and mature-stage business format face the bigger management difficulties. Given that the present study proposes the following paths that establishing a core business format framework, optimizing the flexible business format structure, enhancing connectivity between internal and external businesses format, and fostering consultative development policies for businesses format, and those aim to serve as references for promoting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for large sports venues in the new era.

Keywords: sports industry;large sports venues;post-competition utilization;business format identification

作为全民健身服务供给的重要载体,大型体育场馆赛后可持续利用一直是学界关注和研究的重点话题。探索大型体育场馆赛后可持续利用路径,对于发挥大型体育场馆价值功能、塑造场馆形象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实现体育场馆对城市产生持续正面影响的关键[1]。大型体育场馆,因其具有聚拢性和中心辐射特征,集聚了城市重要地段的优质资源,因而呈现复杂多样的业态形式。发展至今,场馆业态类型愈发多样,聚集方式、空间形态也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在赛后可持续利用的不同阶段,对于业态的选择至关重要,不同阶段选取的业态类型及业态培育水平已成为大型体育场馆赛后利用的关键。

大型体育场馆业态不同于传统的零售业态,是一种突破传统零售主体并具有可持续性、具备一定规模的特殊业态情形。大型体育场馆业态的本质是以民众体育消费需求和市场体育发展需要为依据,以提升民众公共服务满意度为目的,以创新场馆管理模式和场馆服务业形式为手段,不断对大型体育场馆进行可持续性的业态创新。可以说,大型体育场馆业态是产品形态、组织形态和经营形态的有机融合。基于此,本研究从业态分析视角,从业态识别、业态关联、业态困境、业态培育等方面,对大型体育场馆业态进行分析,以期优化资源要素在大型体育场馆的合理配置,为探索大型体育场馆赛后可持续利用提供有益参考。

1  大型体育场馆赛后可持续利用的业态识别

大型体育场馆作为集聚体育资源要素的重要物质载体,在其本体价值发挥和外围空间利用的过程中,存在多种业态形式。业态选择决定了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的方向和性质,业态构成也影响大型体育场馆效益实现的质量和水平。随着民众体育需求的阶段性变化和升级,大型体育场馆业态经历了从单一向多元、从浅层向深层的发展过程,场馆业态融合愈发复杂。基于调研访谈资料,根据分布特征、构成特征、空间特征等要素,将大型体育场馆业态分为场馆核心业态、场馆辅助业态和场馆外围业态(见图1)。这3种业态构成了大型体育场馆赛后可持续利用的主体,也是导致场馆在不同阶段运营和服务存在差异的关键。

1.1  场馆核心业态

核心业态的形成往往围绕核心资源或核心竞争要素展开,因其具有优势明显、规模庞大、集聚性强等特征,能够迅速有效地吸收产业资源,实现生产和消费需求的集聚增长,并对其他业态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同时,场馆核心业态在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中具有明显的带动效应[2],可以基于需求收入弹性、生产率上升水平、产业关联度和产业比较优势进行选取[3]。场馆核心业态是指在大型体育场馆运营过程中,具有较大规模,能够对区域资源禀赋、产业质量水平和业态结构布局产生较大影响的业态,如健身休闲服务、体育赛事服务等。这一业态类型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空间分布集群性,其以体育场馆资源开发为前提,基于场馆内部各种资源要素协同利用,以发挥体育场馆价值功能、提升场馆经济社会效益为目的,并以体育资源为核心实现其他业态的延伸式发展。

作为承担竞赛表演功能和健身休闲功能的公共服务空间,场馆核心业态以二者为依托,不仅承担大型体育赛事、群众性体育赛事开展的责任,同时在赛后可持续利用过程中发挥全民健身场馆的价值使命。当然,不同类型和地区的大型体育场馆,一定程度上也会存在微小的核心业态差别。以竞赛表演功能为主导的大型体育场馆,其核心业态表现为重量级的体育赛事与商业化的企业活动,如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广州天河体育中心、杭州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等大型体育场馆,以举办重量级体育赛事推进场馆建设、带动区域发展,往往受到国家及地方政府政策导向的影响。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北京万事达体育中心、工人体育场、宝能国际体育演艺中心等综合性演艺场馆,通过举办音乐会、演唱会、庆典集会等活动,影响场馆所在区域的业态更新,具有极强的业态辐射和经济拉动作用。但鉴于大型体育场馆的全民健身功能,绝大多数体育场馆在赛后可持续利用过程中,其核心业态表现为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即与体育健身相关的配套服务、群体活动等商业大规模集聚在场馆之中。随着全民健身需求的多样化,新兴业态不断涌现,如射箭馆、搏击馆、空手道馆、瑜伽馆、轮滑馆等业态,成为场馆核心业态的重要组成。

1.2  场馆辅助业态

辅助业态依托核心业态,与核心业态紧密相连,其对资源要素的投入利用与其他业态相关,是能够推动产业发展的辅助性产业形态。场馆辅助业态因场馆核心业态而存在,受到场馆核心业态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场馆辅助业态多是以场馆承载的体育业务为核心,向消费者供给与核心业态相关的、满足体育需求和体育服务的各种产品服务,这也是在场馆核心业态基础上互补形成的新业态[4]。主要表现为体育用品、中介服务、体育培训、体育会展等处于产业链中间环节,具有更高附加值和可推广性的企业。

学术界对于场馆辅助业态虽然侧重点不同,但保持着一样的共识,即场馆辅助业态仍以场馆核心业态为依托,是二者融合发展形成的新业态发展模式[5]。场馆赛后可持续利用的早期阶段,场馆辅助业态往往较为单一,以售卖衣袜鞋帽、器材用品的企业为主要组成。随着体育市场日益壮大,体育中介、体育培训等内容涌现在场馆之中,丰富和拓展了大型体育场馆的服务内容。新时代,随着场馆赛后可持续利用机制日渐完善,场馆辅助业态在发展过程中更加注重以技术融合、业务融合和市场融合为基础,打破原有产业边界,进而实现各自价值链的渗透、解构和重组[6],以最大限度挖掘场馆赛后可持续利用价值。需要注意的是,业态不局限于商业,也存在多种业务经营的形式和状态。大型体育场馆也会吸引一大批的社会组织入驻,这也是影响场馆运营结构、提供服务类型的重要方面,进而也属于场馆辅助业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八一体育场综合体吸引南昌市足球协会、南昌市田径协会、南昌市击剑协会、南昌市广场舞协会、南昌市航空航海运动俱乐部、南昌市象棋协会、南昌棋院、南昌咏春拳协会等18家协会和俱乐部入驻,各类协会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办体育的发展新模式,使大型体育场馆成为协会组织集聚的重要空间。

1.3  场馆外围业态

在大型体育场馆运营中各种资源要素影响和波及外侧,还存在大量与场馆服务互补的产业形态,可以称其为外围业态。外围业态存在于绝大多数的产业形态之中,是市场需求和社会分工不断深化作用的结果。场馆外围业态,正是由消费者需求、场馆核心业态和场馆辅助业态需求而衍生出来的。大型体育场馆因其特有的体育属性,必须配套服务业予以支撑,在产业分工和协调发展理念引领下,场馆外围业态以第三产业为主。近年来,大型体育场馆运营中生产性服务业数量与日俱增,以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作为投入品,以推动产业升级和生产力发展的配套服务业[7],带着独立的新型姿态,成为场馆赛后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内容。

场馆外围业态对大型体育场馆赛后可持续利用的价值表现是多样的。生活服务行业作为场馆经营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大型体育场馆赛后经营业态的重要组成,为大型体育赛事和全民健身活动开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绝大多数体育场馆内都存在生活服务类企业。如南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内便存在酒店、餐厅、茶馆、咖啡厅等多种类型的业态;苏州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则更为丰富,配置有品牌酒店、精品超市、美食连廊、万达影城、超级乐园等业态,有力打造以体育休闲健康为主题的城市生活空间。同时,随着“互联网+”理念逐步在场馆建设中实践运行[8],科技智能化行业的入驻推动了场馆智慧化改造与升级,实现了新科技与场馆管理的深度融合[9],体育科技、创新孵化类业态不断入驻大型体育场馆空间。如杭州阿里体育中心的VS SPORTS PARK运动玩乐园、洛克体育综合体的一站式运动街区PARTY KING、南翔印象城MEGA运动中心的弹力猩球超级运动中心等,将体育、科技、娱乐有机融合,使场馆成为市民文化生活的新选择。当然,时代发展催生出康养、旅游、文化、医疗等一系列新兴业态。如南京五台山体育中心的重启心动力运动医学康复诊所、瑞康海思肌骨康复诊所、铭天图书馆、立品斋文创馆等,为构建大型体育场馆业态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与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