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涵•价值•实践:把握北京冬奥精神的三重维度
作者: 赵麑 李嘉谊摘 要:北京冬奥精神是对北京冬奥会申办、筹办、举办实践的经验总结和升华。以北京冬奥精神内涵为切入点,分析北京冬奥精神的时代价值,阐明北京冬奥精神与中国精神的逻辑关联,在此基础上提出弘扬北京冬奥精神的实践路径和要求。研究认为:第一,从内涵维度看,北京冬奥精神的5个层面紧密衔接,构成有机统一的整体。因而北京冬奥精神从整体而非个别的层面反映中国精神的时代化和奥运精神的中国化。第二,从价值维度看,北京冬奥精神的时代价值在于,功能上加快新时代我国体育强国建设;在精神上实现民族自豪,助推民族复兴的伟业;在世界历史的意义上展现了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决心。第三,从实践维度看,深入研究和理论化阐释、积极塑造文化环境以及优化传播方式,是传承北京冬奥精神以及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应有之义。
关 键 词:北京冬奥精神;中国精神;时代价值;北京冬奥会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23)01-0014-06
Connotation, value and practice: Grasping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the Beijing Winter Olympics spirit
ZHAO Ni,LI Jiayi
(School of Marxism,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31,China)
Abstract: The Beijing Winter Olympics spirit is the summary and sublimation of the experience in the bidding, preparation and hosting of the Beijing Winter Olympics. Based on the connotation of the Beijing Winter Olympics spiri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temporary value of the Beijing Winter Olympics spirit, expounds the log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eijing Winter Olympics spirit and the Chinese spirit, and puts forward the practical path and requirements for carrying forward the Beijing Winter Olympics spirit.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first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notation, the five levels of the Beijing Winter Olympics spirit are closely connected, forming an organic and unified whole. Therefore, the Beijing Winter Olympics spirit reflects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Chinese spirit and the sinicization of the Olympics spirit from the overall rather than individual level. Second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value, the era value of the Beijing Winter Olympics spirit lies in that it has accelerated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sports power in the new era in function, realized national pride in spirit, promoted the great cause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 and demonstrated China's determination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in the sense of world history. Third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actice, in-depth research and theoretical interpretation, actively shaping the cultural environment and optimizing the communication methods are the proper meaning of inheriting the Beijing Winter Olympics spirit, and telling China's stories and spreading China's voice.
Keywords: Beijing Winter Olympics spirit;Chinese spirit;time value;Beijing Winter Olympics
1 北京冬奥精神内涵
北京冬奥精神基于历史、立足时代、面向未来,其出场具有独特时空和时代语境。首先,从时间的长度和空间的广度看,北京冬奥精神不仅只是举办北京冬奥会这一历史过程的精神升华,还是中国从憧憬奥运到参与奥运再到两次举办奥运的历史回应。北京冬奥精神是以中国方式对“奥运三问”的回答,冬奥会提出的“绿色、共享、开放、廉洁”四大办奥理念更是为奥林匹克运动健康发展贡献了中国经验,蕴含中国人民从富起来走向强起来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逻辑。其次,从时代语境看,当前中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大变局,时代之变、和平赤字与世纪疫情等互相叠加,给人类的和平、团结与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北京冬奥精神虽发端于体育竞技,但其精神实质超越体育领域,对于中国,它的精神内涵强化人民群众对体育的认知和提升民族凝聚力,对外彰显了中国如何走向世界并发挥作用。对于世界,它的理念提供了应对错综复杂的现代形势和困境的中国方案,展现了中国面对新形势的精神气质。因此,对北京冬奥精神内涵实质的阐释不仅要考察其内在的体育文化因素,还要考察其背后所形成的历史性因素及其超出体育文化之外的对于世界的重要意义。
1.1 胸怀大局的担当意识
胸怀大局就是心系祖国、志存高远,把筹办举办北京冬奥会作为“国之大者”,以为国争光为己任,以为国建功为光荣,勇于承担使命责任,为祖国和人民团结一心、奋力拼搏[1]。大局意识与担当意识的关联在于,胸怀大局以心系祖国、志存高远的担当意识来保障,担当意识也唯有在大局意识中才能发挥其应有促进作用。心系祖国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是爱国主义的具体体现。志存高远是为祖国争光为民族争气、勇于承担使命责任的气节。毛泽东[2]在《体育之研究》中指出:“动以营生也,此浅言之也;动以卫国也,此大言之也。”体育承载着强健人民体魄、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正所谓“体育兴,国民强;国民强,国运盛”。从新中国成立后提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到1979年体育界率先喊出“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到探索中国特色以“举国体制”为基础的体育发展道路,再到提出体育强国建设战略部署,是中国共产党人高瞻远瞩的谋略智慧、运动健儿为国争光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无数体育工作者甘当“幕后英雄”无私奉献的合力结果,也是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的大局意识的体现。
中国以世界公认的抗疫成效为依托,坚持“生命至上”“以运动员为中心”,实施全流程、点对点、全封闭的完整闭环管理体系,确保北京冬奥会如期安全顺利举行,实现中国人民向国际社会作出的庄严承诺,彰显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在北京冬奥会申办、筹办、举办的过程中,我国广大参与者胸怀为国争光、为国建功的大局意识,牢记“国之大者”,以“中国速度”提早完成奥运场馆的建设,并为组织赛事、城市运行等各方面提供高质量服务保障。中国的运动员、教练员把具体参赛的个人目标和报效国家宏伟大志有机结合,落实拿道德奖牌、干净奖牌的要求,不懈攀登体育高峰。闭环内被誉为“全球最安全的地方”举办这场“无与伦比的冬奥会”,体现中国人民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
1.2 自信开放的精神风范
自信开放,就是雍容大度、开放包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递深厚文化底蕴,以大道至简彰显悠久文明理念,以热情好客展现中国人民的真诚友善,以文明交流促进世界各国人民相互理解和友谊[1]。习近平总书记曾感慨:“70后、80后、90后、00后,他们走出去看世界之前,中国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也不像我们当年那么‘土’了”。[3]“平视世界”这一措辞表达了我们的自信开放,让人备受鼓舞,它背后所蕴含的是新时代我们迎来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逻辑。
首先,自信开放的基础是对历史和实力的准确认知,也是对我们改革开放基本国策在精神层面的一以贯之。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对标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和强起来。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既是“四个自信”的历史与现实依据,也是自信开放的底气。其次,自信开放是一种基于平等和尊重的立场,它背后反映中国国际地位从舞台边缘走向舞台中央的转变。《奥林匹克宪章》强调“体育运动政治中立”原则。但是以美国为首的部分西方国家将体育政治化,以“外交抵制”北京冬奥会。奥运会应是人类团结和友谊的象征,而不是政治操弄的舞台。国家无论大小,都应是平等和被尊重,更应通过体育消除隔阂促进和平与对话。最后,自信开放是一种理性与客观的反思,它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常在奥运会奖牌榜名列前茅甚至榜首等事实,一方面,这说明中国在体育文化事业上正在不断缩小与世界强国的差距;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离其他世界强国仍有一定的差距。只有客观反思不足才能找准中国自身的定位,保证不是盲目自大开放,而是理智的自信开放。
自信开放同时体现为中华传统文化走出去,这意味着在当代,中华传统文化依靠冬奥会这一物质载体有新的诠释方式,体现中华文化与现代因素的结合。在北京冬奥会中,以传统二十四节气倒计时起笔,以天干地支十二时辰收尾展示中国的大国气质和文化底蕴。以国宝熊猫为原型的吉祥物“冰墩墩”、以汉字“冬”为主体书法形态的会徽和由“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理念设计的火炬“飞扬”,传递着中国文化符号、冰雪运动及奥林匹克精神的完美融合。吉祥物中的“岁寒三友”、开闭幕式中的“来是迎客松,送是折柳别”、中国运动员护膝上的双龙、头盔上的长城、奥运村挂灯笼贴福字等,都展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的文化自信与中华民族的友善好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