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闲置工业空间再利用促进城市体育更新研究
作者: 陈元欣 时宵 杨金娥
摘 要:闲置工业空间再利用对于挖掘城市体育存量用地潜力,解决群众“健身去哪儿”问题,促进城市更新具有重要意义。运用专家访谈、实地考察、案例分析等方法就城市闲置工业空间再利用促进城市体育更新进行研究。研究认为:闲置工业空间体育再利用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改善更新区域环境、传承工业文化记忆、推进“15分钟生活圈”建设,各地闲置工业空间体育再利用模式可分为社区休闲型、全民生活型、产业升级型。我国闲置工业空间再利用促进城市体育更新存在以下阻碍:项目规划衔接不当、改造存在多种风险、社会力量自行探索、周边居民参与不足、生态环境改造欠缺、重点建筑保护不足。提出以下建议:编制改造专项规划,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出台相关法规政策,逐步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公私合作伙伴关系,加强社会公众参与,优化项目改造机制;项目改造内外兼修,提高文化价值认识,促进城市生态、文化更新。
关 键 词:城市闲置工业空间;体育再利用;城市更新;有机更新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23)03-0058-11
Research on the promotion of urban renewal by sports reuse of
urban idle industrial space
CHEN Yuanxin SHI Xiao YANG Jin e
(1.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han 430079,China;
2.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Wuhan 430074,China)
Abstract: Sports reuse of urban idle industrial spac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apping the potential of existing urban land, and solving the problem of "where to go for fitness" and promoting urban renewal. The study uses expert interviews, fieldwork, and case studies to investigate the reuse of idle industrial space for urban renewal. It is found that the reuse of idle industrial space for sports can improve land use efficiency, drive the development of related industries, optimize the spatial layout of cities, improve the environment of regeneration areas, inherit the memory of industrial culture, and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15 minute living circle". The sports reuse mode of idle industrial space in various place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community recreation type, life for all,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 type. At present, the following obstacles exist in the reuse of idle industrial space for urban renewal in China: improper project planning, multiple risks of transformation, social forces exploring on their own, insufficient participation of surrounding residents, lack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ransformation, and insufficient protection of key buildings. Accordingly,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compiling special plans for renovation, establishing a system of joint departmental meetings, introducing relevant regulations and policies, and gradually strengthening top-level design; establishing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strengthening public participation, and optimizing the project renovation mechanism; renovating projects both inside and outside, raising awareness of cultural values, and promoting urban ecological and cultural renewal.
Keywords: urban idle industrial space;sports reuse;urban renewal;organic renewal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挖掘存量用地潜力,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1]。我国因产业转型升级产生诸如旧厂房、仓储用房等大量城市闲置工业空间,如何对其进行改造再利用成为城市更新行动的重要内容。当前,政府及社会各界积极探索城市闲置工业空间改造之路,创新提出体育视角解决方案,为城市更新贡献体育力量。一方面,《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9]43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意见》(国办发[2020]36号)等系列文件均提出“鼓励利用工业厂房、仓储用房改造为体育设施”[2-3],为闲置工业空间体育再利用提供了政策依据及工作建议。另一方面,各地积极推进城市闲置工业空间改造,在保护传承工业文化的基础上融入体育元素,打造体育服务综合体,涌现出诸如北京首钢园区、湖北石首西普体艺中心、上海翔立方体育服务综合体等一批成功案例,率先完成闲置工业空间的华丽蜕变,有效达成城市区域更新目标。基于此,本研究拟就闲置工业空间再利用促进城市体育更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从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层面梳理闲置工业空间再利用与城市体育更新的内在联系,总结归纳建设模式、推进策略,并针对当前其在促进城市更新方面存在的阻碍提出相应建议,以期为我国闲置工业空间再利用促进城市体育更新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1 城市闲置工业空间再利用促进城市体育更新的具体表现
1.1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新增就业岗位
我国城市前期外延式增量扩张,城市工业用地开发强度较大,且因缺乏良好城市规划,导致工业用地散乱无序,且部分工业用地已沦为废地并处于城市中心区域,阻碍城市功能的连续性,限制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l37—90)中规定我国城市工业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应为15%~25%[4],但很多城市工业用地占比都在25%以上,以2014年数据为例,上海工业仓储用地面积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为28%,南京为26%,宁波为41%,远高于纽约2012年9.54%的比例[5]。另一方面,工业用地的土地利用效率逐年降低,据调查2002—2012年间工业用地产出每年以1.5%的速度逐步衰退[6]。而工业用地中旧厂房面积占比较大,如广州市低效用地面积已经达到588.96 m2,其中旧厂房低效用地面积占比约为31.93%[7]。因此,亟需对利用效率较低的闲置工业空间进行改造再利用,使其在城市发展中涅槃重生。通过将闲置工业空间进行体育再利用,打造集教育培训、健身休闲等产业为一体的服务业集聚区,可有效带动周边产业发展,推动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如国家体育产业示范项目——湖北石首西普体艺中心,其前身为闲置的水泥厂,自2016年将其改造为体育服务综合体并投入运营后,经济效益明显提升,2016—2018年3年平均年营收稳定在2 900万元左右,极大提高土地利用价值。
据统计,第三产业每增加1%,可以创造约100万个就业机会[8],而体育产业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将闲置工业空间体育再利用后可为城市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解决周边居民部分就业问题。如在闲置工业空间改造过程中,闲置工业空间的修缮、周边道路的拓宽及环境绿化等可增加对于建筑工人等配套服务人员的需求。且根据乘数效应,除闲置工业空间改造完成后自身提供的就业岗位外,还将带动周边其他相关产业就业岗位的增加,如各类工人及体育场馆服务人员数量的增加将带动周边餐饮、交通等服务行业发展,从而促进相关行业就业需求。如湖北石首西普体艺中心在投入运营后创造382个就业岗位。另一方面,闲置工业空间改造后可修复城市生态、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竞争力,吸引企业入驻,从而创造更多工作岗位。
1.2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形成产业聚集
闲置工业空间原本用于工业生产或仓储,集聚其他产业较少,功能也较为单一,产业带动能力相对较弱,而通过改造为体育服务综合体进行再利用后,可通过体育的溢出效应集聚餐饮、休闲、娱乐等服务业企业,打造消费新载体,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同时体育服务综合体经常举办体育赛事及各类文化活动,开展体育培训及全民健身服务,可吸引大量人群前往消费,在增加人气的同时促进体育服务综合体内相关产业消费,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例如,上海翔立方体育综合体现已开展23个体育项目,吸引娱乐、餐饮、培训等30多家企业进驻,形成系列产业链。另一方面,由于体育服务综合体功能齐全,也会吸引大量优质企业选址于此,形成共生效应,体育服务综合体可为企业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企业也将为综合体引入更多消费人群。例如,南京悦动·新门西体育文化产业园,由原南京印染厂、第一棉纺厂和城南热电厂改造而来,综合体拥有超10 000 m2的体育场地供开展各类体育项目,并建设长达1 km的运动跑道和2 km的健身步道供居民使用,同时综合体配套完善的餐饮、休闲设施,吸引如联通物联网总部、万创奔腾产业孵化器等互联网科技及各类文创企业入驻于此[9]。
1.3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完善城市功能
我国城市在高速发展时期忽略对城市进行整体规划,导致各类“城市病”逐渐显现,较为突出问题包括城市空间布局紊乱,城市功能不完善,其中城市中心区域分布散乱、低效的闲置工业空间是主要原因之一。以旧厂房为例,原先单一的生产功能已不符合城市功能集约的要求,其产生的环境污染令房地产、商业等业态敬而远之,从而对城市功能布局形成较大阻碍。通过将旧厂房改造为体育服务综合体,完善周边交通及配套服务设施可以吸引各类企业入驻,从而提高空间资源配置效率,保障重点产业的空间发展需求,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同时体育服务综合体的多功能性将能修补城市欠缺的功能,主要可修补健身休闲功能、城市营销功能、人口疏解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