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城市体育公园建设实践及其启示
作者: 曹雷 范成文 钟丽萍 龙丞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美国、澳大利亚与日本城市体育公园建设实践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美国、澳大利亚和日本城市体育公园实践在建设标准、建设内容、参与建设主体、运行管理模式方面各具特色,对我国建设城市体育公园体系以落实全民健身战略、打造宜居宜业城市具有经验借鉴。我国应完善城市体育公园的配套政策,明确多元主体参与建设权责;细化城市体育公园建设标准,提升城市体育公园可及性;丰富城市体育公园建设内容,建设生态城市体育公园;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体育公园建设,形成多元主体协同参与模式。
关 键 词:城市体育公园;全民健身;美国;澳大利亚;日本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23)03-0084-08
The construction practice of urban sports park in the United States,
Australia and Japan and its enlightenment to China
CAO Lei FAN Chengwen ZHONG Liping LONG Cheng
(1.School of Literature and Journalism,Central South University,Changsha 410083,China;
2.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huzhou 412007,China;
3.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Shaoyang University,Shaoyang 422000,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struction practice of urban sports parks in the United States, Australia and Japan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d logical analysis.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construction practice of urban sports parks in the United States, Australia and Japan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in terms of construction standards, construction content, participants in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model, which has experience and practical references for China's urban sports park system to implement the national fitness strategy and build livable and business cities. The enlightenment lies in improving the supporting policies of urban sports park and clarifying the rights and responsibilities of multiple subjects in the construction; refining the construction standards of urban sports parks, and improving the accessibility of urban sports parks; enriching the content of urban sports park construction, and constructing the ecological city sports park; and guiding social forces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ports parks and form a mode of collaborative participation of multiple subjects.
Keywords: urban sports park;national fitness;the United States;Australia;Japan
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打造宜居宜业城市,2021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发布《“十四五”时期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实施方案》指出:支持新建或改扩建占地面积不低于10万平方米的体育公园内部健身设施[1]。同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体育总局等7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体育公园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指出:到2025年,全国新建或改扩建1 000个左右体育公园,逐步形成覆盖面广、类型多样、特色鲜明、普惠性强的体育公园体系[2]。城市体育公园作为提供城市公共体育服务的重要空间、城市居民户外健身的新载体,在优化健身环境、提升锻炼效益、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升城市品位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美国作为世界体育强国,大众健身意识强且户外运动盛行,建设城市体育公园是政府提供公共体育服务的重要手段。美国城市体育公园建设源于19世纪城市公园运动,所建成的城市体育公园数量多,涵盖球类、赛车类、射击类等多项内容,适用于不同人群及附近居民娱乐[3]。澳大利亚特有的地理环境及功能突出的城市体育公园,使其享有“体育爱好者天堂”的美誉[4]。澳大利亚政府通过统筹多元主体打造覆盖面广的城市体育公园体系,使城市体育公园成为城市中除街道、住宅之外最受市民欢迎的活动场所[5]。日本是亚洲最具代表性的现代法治国家,也是受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影响和亚洲范围内最早建立城市公园体系的国家,其城市公园建设居世界前列。自1956年颁布实施《都市公园法》以来,日本已建成《都市公园法》与四级政策法规保障的三级城市体育公园体系。可见,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在城市体育公园建设方面均有许多值得借鉴与学习的经验。
研究通过搜集文献资料对3个国家城市体育公园建设实践进行梳理,并结合其城市体育公园建设的社会背景开展深入剖析,归纳提炼其主要特色,旨在发掘实践经验、破解当前我国城市体育公园建设面临的现实阻碍,为我国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提供路径参考。
1 城市体育公园的内涵与功能
1.1 城市体育公园内涵
城市体育公园发展至今,其概念定义在学界尚未达成共识[6]。国外学者认为:城市体育公园是将体育运动元素(如运动设施、运动场馆)设在风景旖旎的绿色园林空间中,不仅吸引城市居民来此游憩,也利用其中的场地设施举办系统的体育训练活动、体育表演、竞技比赛及保健活动[7]。我国《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将城市体育公园划分到“专类公园”之中,并将体育公园界定义为具有完备的体育运动及健身设施,供各类比赛、训练、市民日常休闲健身及运动之用的专类公园[8]。《意见》则进一步明确城市体育公园概念,认为体育公园是以体育健身为重要元素,与自然生态融为一体,具备改善生态、美化环境、体育健身、运动休闲、娱乐休憩、防灾避险等多种功能的绿色公共空间,是绿地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尽管国内外学者或者官方文件对体育公园的表述不尽相同,但都强调公园的健身与运动、休闲娱乐功能,关注体育公园的生态环境。因此,研究将采用2021年《意见》中对城市体育公园的概念界定。
1.2 城市体育公园功能
城市体育公园作为“十四五”时期落实全民健身战略的新载体、绿地系统的有机部分,正不断彰显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与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价值。于城市而言,城市体育公园能强化城市资源集约利用、促进全民健身与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于个人而言,城市体育公园作为绿色便捷的全民健身新载体,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多样化健身需求。因此,城市体育公园具备以下功能:一是提供绿色体育健身场所,通过打造生态、景观、健身等综合效益最佳的绿色健身空间,凸显绿色生态的观赏性和体育锻炼的实用性;二是优化城市资源配置,通过集中城市中体育劳动力资源、体育产业资金、体育技术信息等要素,提高城市中体育产业的集聚效益和规模效益,完善城市体育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三是传播和发展城市体育文化,依托体育公园,打造具有“城市特色”的体育项目,展示城市文化底蕴;四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通过体育公园与城市公共绿地之间的相互融合,建设与自然生态融为一体的绿色开敞式体育公园,从而丰富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内容。
2 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城市体育公园建设实践经验
2.1 美国城市体育公园建设实践经验
1)以全域政策框架引领体育公园规划建设。
加强顶层设计,以全域政策框架引领美国城市体育公园规划建设,是美国政府应对美国快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所带来城市生态问题、居民健康问题和社会问题的重要举措[9]。因此,为更好发挥城市体育公园体育基础设施功能,提升公众身心健康水平,美国国家公园服务部联合美国森林服务部、内政部、住宅与城市规划部、环保署、卫生与公共服务部等多部门颁布一系列政策法规,以完善城市体育公园顶层设计。19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相继颁布“第66号命令”《国家公园及娱乐法案》《土地与水资源保护法》《健康公民2000》等法律,从建设计划、规划导则、资源利用、资金、全民参与等方面构筑美国城市体育公园的基本政策框架。其中,“第66号命令”与《健康公民2000》更是将城市体育公园明确划分为小型体育公园、街区体育公园、社区体育公园、管区体育公园和地区体育公园5类,建设面积约为1~100英亩不等,并配置相应绿地与体育设施配套标准,这为美国城市体育公园运动兴起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同时,为应对城市体育公园数量迅速增长导致体育服务供给内容同质化难题,美国政府注重打造适用人群及运动项目多样化的城市体育公园。一方面,建设丰富的体育基础设施,如“自然与风景河流系统”和“全国休闲与风景道路系统”。另一方面,不断修订城市体育公园服务内容,如1973年美国内政部推出全国性户外休闲计划,解决当时城市体育公园中体育设施、适用人群、地域之间的供需矛盾。目前,美国以全域政策框架引领城市体育公园建设,不仅促进城市体育公园在政府、社会组织、民众自觉协同下良性运转,也形成人与自然、城市与乡村联动平衡的良好局面。
2)“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公民参与”的建设与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