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直播间健身群体的身份类型与建构逻辑
作者: 王亮杰 涂传飞摘 要:基于“刘畊宏女孩”群体,运用网络民族志的方法探讨了网络直播间健身群体的身份类型及其建构逻辑。研究表明:网络直播间健身群体主要有两种身份类型,即“元粉丝”和“新粉丝”构成的粉丝群体以及“纯在线学员”和“粉丝型学员”构成的学员群体。粉丝群体遵循偶像感知的身份建构逻辑,其中,情感性因素主导了“元粉丝”群体的身份建构过程,情境性因素影响着“新粉丝”群体的身份建构;学员群体遵循身体实践的身份建构逻辑,其中,“纯在线学员”以教学互动的逻辑进行身份建构,“粉丝型学员”通过主观意识觉醒的过程来实现身份的建构。推动网络直播健身高质量发展,一是在相关政策的执行中要注意区别对待;二是引导在线健身群体合理选择学习对象;三是规范化健身直播间的商业行为。
关 键 词:刘畊宏女孩;网络直播间;健身群体;身份类型;身份建构逻辑;网络民族志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23)04-0050-06
Identity type and construction logic of fitness groups in webcast room
——A web ethnography investigation based on "Liu Genghong Girls"
WANG Liangjie,TU Chuanfei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 Science,Fujian Normal University,Fuzhou 350117,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dentity type and construction logic of the fitness group in webcast room based on the case of "Liu Genghong Girls" by using the method of web ethnography.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re are two main identity types of webcast fitness groups, namely the fan groups consisting of "meta fans" and "new fans" and the student groups consisting of "pure online students" and "fan-based students". Fan groups follow the identity construction logic of idol perception, in which emotional factors dominate the identity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the "meta fans" groups and situational factors influence the identity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fans" groups. Student groups follow the identity construction logic of physical practice, and of them, the "pure online students" construct their identity through the logic of teaching interaction, while the "fan-based students" construct their identity through the process of subjective consciousness awakening. And then this paper discusses several enlightenment of promoting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webcast fitness: firstly, paying attention to differential treatment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levant policies; secondly, online fitness groups should be guided to reasonably choose their learning subjects; and thirdly, the commercial behaviour in webcast fitness room should be also standardized.
Keywords: Liu Genghong Girls;webcast room;fitness groups;identity type;identity construction logic;web ethnography
在《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和《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等政策背景下,民众健身方式更加多元,居家健身成为众多健身人士的首选[1]。国家体育总局也在《“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中鼓励“互联网+健身”发展模式的推广[2],“云健身”成为短视频、直播平台上的热门话题。一批平台主播通过直播健身的方式实现了粉丝积累,刘畊宏作为代表人物之一,其直播平台账号在一周时间内“涨粉”超千万[3]。参与刘畊宏直播健身的群体被称为刘畊宏的粉丝或“刘畊宏女孩”,粉丝文化研究中将这种群体为支持偶像产生集体行动的现象称为粉丝参与[4]。然而据笔者线上田野调查发现,不能简单地将“刘畊宏女孩”视为粉丝,并不是所有“刘畊宏女孩”将自身与刘畊宏的关系看作是“粉丝-偶像”关系,她们表现出了多重身份表达与多种形式的参与方式。那么,“刘畊宏女孩”包括几种类型的群体身份?这些不同类型的身份是如何建构起来的?对网络直播间健身群体不同类型身份的认识和建构逻辑分析,能够为更好地推进全民健身战略带来哪些启发?
基于此,本研究将“刘畊宏女孩”作为研究对象,从参与主体的视角出发,运用网络民族志的研究方法探讨网络直播间健身群体内部身份的多样化及多重身份的建构逻辑。经验材料主要通过3种手段获得,一是参与式观察,通过加入刘畊宏平台直播间的方式来进入“网络田野”,并以此获得直播间健身的直接体验和理解。二是深度访谈,包括了线上结合线下的方式。访谈对象的选取依据为个体参与直播间的持续时长,根据参加刘畊宏直播间健身的时长和活跃度最终选取了30位“刘畊宏女孩”作为访谈对象。三是弹幕选取,直播间“弹幕”也是理解用户身份归属与行为逻辑的重要阵地[5],本研究将直播间弹幕以及抖音短视频下方评论纳入材料的选取范围。
1 “刘畊宏女孩”的身份类型
“刘畊宏女孩”的线上健身行为看似是统一的集体行动,但背后表现出的是不同身份的网络用户群体通过不同的行动参与方式对自己身体的实践。通过对“刘畊宏女孩”行动参与方式的考察,发现其主要有元粉丝、新粉丝、纯在线学员和粉丝型学员等4种类型的群体身份,这种身份类型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直播间健身人群的身份类型也可能会随着参与时长的增加而发生变化,或者某个个体表现为多重身份类型。
1.1 身份类型一:元粉丝
约翰·菲斯克在《理解大众文化》一书中,将“粉丝”或“迷”定义为“过度的读者”,他们对文本的投入是主动的、参与式的、狂热的、热烈的[6]。“刘畊宏女孩”中存在一种具备参与式目的,且粉丝身份在此之前已经被建构起来的群体。他们在直播间通常表现出积极、热烈、主动的行为,这种行为背后也会伴有“刘畊宏是我的偶像”的认知。在刘畊宏开展直播健身活动之前,这部分粉丝群体就已经通过自身与明星关系认知的形成确定了自己“刘畊宏粉丝”的身份。
“几年前通过《超级演说家》真人秀节目认识的刘畊宏,他在节目里幽默风趣,而且颜值很高,从那个时候我就开始关注他的微博等社交账号,加入了他的粉丝团”。(受访用户TD)
“我其实是芒果TV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的综艺粉,那个时候就已经见识到了他的魅力”。(受访用户JSC)
以TD和JSC等为代表的“刘畊宏女孩”并非由于健身直播才开始关注的刘畊宏,在此之前就因为发现刘畊宏的某些特质而成为其早期的粉丝,即“元粉丝”。现如今跟着刘畊宏的直播进行健身的行为显然是一种粉丝实践行为。在她们看来自身和刘畊宏的关系是“粉丝-偶像”关系,她们跟着刘畊宏一起健身的主要目的是支持偶像。这种行为和“打榜”“加流量”“冲热搜”等粉丝集体行为具有共同的特点。加之直播平台的介入使粉丝和偶像能够异空间互动,发挥了平台可编程的,能够连接不同用户和组织的数字化构造特点[7]。以此激发粉丝加入偶像直播间的动力,她们内心希望自己的偶像能够火起来,并且影响周围更多的人加入偶像直播间,为偶像积攒人气和流量。
1.2 身份类型二:新粉丝
在网络空间中,粉丝会通过有意识地塑造新自我和人际关系的方式建构新身份,并借由个体“某些明确的、标识性的自我特征,以及对自我特性的确认”形成身份认同[8]。在对“刘畊宏女孩”的访谈中发现,这种根据个体行为而确定的群体身份会随着时间的推进而有所置换或变化。
“刚开始就是把他当作一位直播健身教学的老师。后来通过直播间发现刘教练是一个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爱运动的好榜样,从此开始就把刘教练当作是自己的偶像”。(受访用户SSH)
“有没有和我一样觉得刘老师很亲切,就像邻居家的大哥。以前是作为健身爱好者跟着刘教练健身,现在已经是刘教练的铁杆粉丝了”。(评论用户WSP)
WSP的这段评论引起了大家的共鸣,纷纷通过点赞和回复表示赞同。直播间的存在打破了粉丝与明星之间存在的实际时空和社交距离,“减肥”或者“塑形”为“新粉丝”身份的建构提供了一个初始目的。这类群体的刘畊宏粉丝身份是从加入健身直播间之后才逐渐建构起来的。她们的身份从最初的“线上学员”转变为了“新粉丝”,而这个转变是通过参加直播间健身教学的途径来实现的。这类潜在粉丝群体在刘畊宏直播间发现了刘畊宏身上所具有的某些偶像气质,例如外貌形象、内在品质等因素,由此使自己认为的刘畊宏形象从“教练”转变为“偶像”,自身和刘畊宏的关系从“学员-教练”转变为“粉丝-偶像”,她们在刘畊宏直播间一起健身的行为也从在线教学变成了粉丝实践行为。这类群体在直播间中与刘畊宏“称兄道弟”,或将刘畊宏看作邻家哥哥,她们对粉丝实践的参与度和主动性进一步加深,通过参与式陪伴、共情移情等情感策略,与偶像之间形成了一种深层拟态的亲密关系[9]。她们甚至还通过在直播间送礼物等消费方式为偶像的成长和发展保驾护航。
1.3 身份类型三:纯在线学员
“数据”成为了数字时代最为看重的特质,“做数据”也就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粉丝参与形式[10]。而在“刘畊宏女孩”中存在一种群体身份,他们虽然为刘畊宏的“出圈”提供了“数据”贡献,但这种行为并不是作为粉丝身份的数字劳动过程。他们加入“刘畊宏女孩”群体的目的也不再是一种粉丝参与的意愿。
“我本来是个健身小白,对健身领域几乎是一片空白。最近我朋友的偶像刘畊宏因为直播健身操火了,我也跟着做了几天发现效果不错,现在几乎是每次打卡直播教学”。(受访用户HYM)
“现在跟着刘畊宏一起健身就不怕坚持不了减肥了,我们自己建立了一个微信群,每次都互相监督打卡”。(受访用户XY)
HYM和XY为了通过运动达成减肥的目标也加入了“刘畊宏女孩”群体。从粉丝的定义来看,这类“刘畊宏女孩”群体没有对刘畊宏形成高度的偶像崇拜,也没有深度的情感卷入和符号消费行为,更没有形成深刻的群体心理认同[11]。严格意义上来讲,她们不能够纳入刘畊宏的偶像粉丝群体范围,更多地是把跟着刘畊宏直播健身的行为看作是一种线上教学形式,她们和健身主播刘畊宏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是“学员-教练”关系。她们虽然加入了类粉丝组织的“刘畊宏女孩”健身群,但是这种社交群没有像粉丝组织一样有明确的成员关系和分工协作,也不具备群体意识及行动规范,更与主要依赖文化纽带、感情规训并接受商业资本介入的“饭圈”有所区别[12],只能看作是一种类粉丝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