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改革新形势下“体育课外作业”理论与实践问题探讨

作者: 于丽 查萍 马立军 毛振明

摘      要:在新时代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形势下,“体育课外作业”显得越来越重要,但“体育课外作业”实施还面临着诸多困难。针对“体育课外作业”的方法论进行讨论,辨析实施“有趣”“简单”的“体育课外作业”的问题。研究认为:目前我国“体育课外作业”面临“不认同”“不科学”“不(认真)完成”“实施过程不完整”“制度保障缺失”5大问题,而追求“体育课外作业”的“简单”和“有趣”的方略也值得深入探讨。“体育课外作业”过程有留、做、督、收、判、评6个环节,而各个环节的工作都有待完善,特别是收、判、评作业的环节有待加强。

关  键  词:学校体育;体育课外作业;方法论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23)04-0112-06

Exploration on problems of theory and practice for "extracurricular physical education homework"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reform

——Discussion on "simple,interesting and effective extracurricular physical education homework"

YU Li1,ZHA Ping2,MA Lijun3,MAO Zhenming4

(1.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Beijing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Beijing 102617,China;2.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 100875,China;

3.Peking University,Elementary School,Beijing 100080,China;

4.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01,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the new work of "extracurricular physical education homework"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but the implementation of "extracurricular physical education homework" still faces many difficultie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methodology of "extracurricular physical education homework", and analyzes the problems from implementing "interesting" and "simple" "extracurricular physical education homework". It argues that "extracurricular physical education homework" in China is facing five major problems, including "disapproval", "unscientific", "not (seriously) completion", "incomplet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lack of systematical guarantee", and one-sided pursuit of "simple" and "fun" "extracurricular physical education homework" has been also worth exploring. The process of "extracurricular "simple" and "fun" homework" has six stages, such as keeping, doing, supervising, receiving, judging, evaluating, and the work in each stage also needs to be improved, especially the link of receiving, judging and evaluating physical education homework needs to be strengthened.

Keywords: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extracurricular physical education homework;methodology

2022年版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应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布置体育与健康家庭作业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体育锻炼和健康实践活动,不断巩固和提高学习效果[1],从而将体育与健康家庭作业提高到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意义上。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政策有关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体育课和语文、数学、外语一样,语文课要布置作业,将来体育课也必须布置作业。现在要把文化课作业减下来,但体育课作业必须加上去,这样才能够确保学生掌握运动技能[2]。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青少年学生每周参与体育活动达到中等强度3次以上、基本实现青少年熟练掌握1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25%以上”“确保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等目标任务[3]。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要求课内外、校内外体育、艺术、劳动和科技教育活动的强化,要求家校体育共育推进[4]。在此形势之下,“体育课外作业”必将成为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工作点”“新改革点”和“新看点”。当前,“体育课外作业”实践已在全国掀起高潮,成为教育界所关注的热词,成为新时代学校体育强化的重要标志和研究课题。

“体育课外作业”在不同语境下也可称为“体育课作业”“体育家庭作业”“体育假期(寒假、暑假)作业”等,其表述含义大致相同,但各概念均有其一定的限定性:“体育课作业”强调作业与体育课教学的联系,限定作业的内容;“体育家庭作业”明确做作业的时空,但也未必限于家庭空间;“体育假期作业(或寒假作业、暑假作业)”限定在较长的假期,排除日常作业的含义,而“体育课外作业”可涵盖上述各个概念的含义。因此,本研究以“体育课外作业”概念对各种体育作业的问题以及“体育课外作业”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1  “体育课外作业”与新时代各项学校体育改革和发展工作的关系

1.1  “体育课外作业”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目标任务实现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基本实现青少年熟练掌握1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确保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到2030年,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与器材配置达标率达到100%,青少年学生每周参与体育活动达到中等强度3次以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25%以上”等5个方面的目标任务。其中,第一、二、五项目标任务都与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强化相关,而“体育课外作业”作为学校促进课外体育活动和强化学生体育锻炼制度性措施,对其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和方法论意义。

1.2  “体育课外作业”与“双减”工作的推进

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国家遵循“学生为本、回应关切、依法治理、标本兼治、政府主导、多方联动、统筹推进、稳步实施”的原则强力推动“双减”工作。《意见》明确指出“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对开展课外校外体育活动提出新要求。“双减”之后的“双加”,即“加强学校课内外教育对青少年的综合素养和身心健康促进”和“加强学生在校外文体等活动以构建朝气蓬勃的校外素质教育氛围”必定促进学校、家长更加重视学生的身体锻炼,而“体育课外作业”作为“双加”的措施也会促进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家庭体育的深度融合,受到社会更广泛的关注。

1.3  “体育课外作业”与“教会、勤练、常赛”的课程教学改革

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提出“围绕教会、勤练、常赛的要求,提出将评价导向从教师教了多少转向教会多少的新标准,将体育教师课余指导学生勤练和常赛以及承担学校安排的课后训练、课外活动、课后服务、指导参赛和走教任务计入工作量”[5]的要求。要求体育课程教学不仅限于体育课堂,不只是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而要延伸到课内外的“教会、勤练、常赛”之中,这对“体育课外作业”对运动技能的巩固与复习、专项体能训练和校内外体育竞赛提出新的要求。

1.4  “体育课外作业”与“体教融合”

2020年9月21日体育总局、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训练、竞赛活动,扩大校内、校际体育比赛覆盖面和参与度,组织冬夏令营等选拔性竞赛活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支持社会力量进入学校,丰富学校体育活动。教育部门会同体育部门在教师、教练员培训等方面予以适当激励。”[6]由此可见,“体教融合”将以课外、校外体育活动为主要阵地,以提升学生运动技能和活跃校内外竞赛为基础。因此,“体育课外作业”也会从传统的身体素质练习向运动训练和体育竞赛拓展,这将使“体育课外作业”的内容更加丰富,为“体教融合”做出重要贡献。

1.5  “体育课外作业”与“体育考试”

“体育课外作业”与学生体育学业考试、升学体育考试也能相互促进。当前,体育学业评价普遍存在要求不够严格和不尽规范的现象,而考试与评价的缺失也会对开齐开足体育课造成负面影响。将“体育课外作业”列为体育学业考试内容会有利于强化对体育锻炼习惯的评价,有利于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体育课外作业”还有利于“中考体育”的科学化,当前全国各地都在增加“中考体育”的分数,部分省市已将“中考体育”分数提升至100分。但是,当“中考体育”的分数大幅增加后,其平时成绩的比例也随之加大,容易造成“送分”现象,导致“中考体育”的虚化[7]。加强“体育课外作业”的连续性实施与评价可为“中考体育”的平时成绩实质化、内容体系化和评价公平化做出贡献。当前北京市教委正在进行的四、六、八年级的“日负荷监测”中的“体育课外作业”评价实验就是瞄准这一方向的研究。

2  “体育课外作业”的困境及原因解析

困境一:因惯例上体育学科不留作业而导致学生、家长、学校对“体育课外作业”的不认同和不习惯。当学生、家长甚至学校领导听到“体育课外作业”时,会有“体育还做作业吗”“以前也没做过体育作业呀”“各科作业已经不少了,这不是加重课业负担吗”等类似疑问,这容易导致他们产生对“体育课外作业”的某种抵触情绪。体育过去少有作业的原因在于:(1)知识类学科相对体育来说更需要通过作业强化新知识记忆;(2)“体育课外作业”对完成条件的要求较高,需要运动场地、设施和器具以及运动集体等;(3)“体育课外作业”有一定的危险性,需要运动指导、保护帮助、负荷控制、医务监督等;(4)社会对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意义认识不足;(5)家长认为体育活动应主要是学校的工作等。

困境二:因“体育课外作业”的不科学导致作业难以完成或实施效果不佳。(1)作业中的某些运动技能学生尚未掌握;(2)作业条件要求较高,如需要正规的场地、专业设备器具和友伴等;(3)作业的运动负荷设计不合理;(4)作业的目标设定、练习频次、间隔不合理;(5)缺乏对完成作业的其他客观原因的考虑,如旅行、生病、受伤、家庭大事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