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业竞争内卷化对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困扰及纾解研究
作者: 刘璐 翟靖韬摘 要:学业竞争内卷化的出现有其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与利益动因,其发展经历起源、扩张与固化3个阶段,并通过吸纳时间、抵触政策、削弱学校体育力量、强化错误观念等路径干扰学校体育的正常运行和发展,形成难以破解的困局。困局的纾解既要立足我国宏观经济社会大背景,又要着眼教育和体育小环境。“双循环”和我国人口规模新形势决定学业竞争内卷化问题的解决前途是光明的。发展职业教育、协调宏观与微观利益,结合扎实推进“双减”政策实施、完善体育课后服务、在学业竞争的关键节点为体育赋权赋能等措施,有助于高质量破解学业竞争内卷化带来的学校体育困局。
关 键 词:学校体育;学业竞争;内卷化;体育课后服务;高质量发展;协同治理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23)04-0106-06
Research on the perplexity and relief of academic competition involution to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for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LIU Lu1,ZHAI Jingtao2
(1.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Xuzhou 221116,China;
2.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Xi 'an 710119,China)
Abstract: The emergence of academic competition involution has its specific soci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interest motivation, which has experienced three stages: origin, expansion and solidification, and interferes with the normal 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through absorbing time, resisting policy, weakening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power and strengthening the wrong ideas, finally forming an intractable dilemma. The relief of the dilemma should not only be based on China's macro-economic and social background, but also focus on the small condition from education and physical education. "Double circulation" and the new situation of China's population determine that the future of solving the problem of academic competition involution will be bright.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coordination of macro and micro interests, combined with the solid promotion of implementation on the "double reduction" policy, the improvement of after-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services, and the empower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at the key nodes of academic competition, all mentioned above will help to solve the dilemma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caused by the academic competition involution.
Keywords: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academic competition;involution;after-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services; high-quality development;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在应试教育依然客观存在的今天,“输不起的家长把运动时间让位于学习”的现状似乎愈演愈烈[1]。目前,几乎所有学校体育研究都会提及学业压力对青少年体育参与造成的影响,但鲜有研究能够透彻回答应试教育到底通过何种途径干扰学校体育以及为何诸多学校体育政策效果并不理想这两个问题。以内卷化视角审视或许能获得更多线索,为学校体育在局部应试教育环境下的良性发展提供可行的思路与方法。
1 学业竞争内卷化发展模式概述
1.1 学业竞争内卷化概述
“内卷化”(或称“内卷”)一词的英文为involution,它源于拉丁语involutum,原意是“转或卷起来”。它滥觞于康德、戈登威泽(Alexander Goldenweiser),由格尔茨(Clifford Geertz)成型,经黄宗智加以改造后引发争论[2]。计亚萍[3]通过对内卷化研究相关文献的梳理,将内卷化定义为由于外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支持不足和缺失,或者外部力量的过于强大导致对组织内部的割据与渗透,形成了一种相对稳固的内部发展模式和严格的约束机制,致使经济、社会、文化、制度和行为模式等在发展和变迁的过程之中出现一种“路径依赖”和自我的“锁定”,从而导致“一种内卷型的增长或是没有发展的增长”。这一定义精准地把握了内卷化的核心特点,对可能引发的后果又保留了足够开放性,是对内卷化概念较为准确的把握,因此本研究沿用这一概念界定。
学业竞争与正常学习不同,学业竞争强调与他人的竞争过程及背后的目的性,而正常的学习强调主体知识与技能的习得过程。应试教育实质上就是典型的学业竞争,只不过以教育的外表存在着,本研究主要讨论的是学业竞争的内卷化问题。在学业竞争问题上是先有内卷化后有边际收益递减,边际收益递减是内卷化带来一大弊病,反之不成立。此外,当前社交媒体流行的内卷化一词多用以指代“过度竞争”,这实际上也不是内卷化的核心含义,而是同属潜在后果之一。综上所述,本研究将学业竞争内卷化定义为学生依赖不断增加资源(主要是时间与金钱资源)投入的方式以期获取学业竞争相对优势的发展模式。
1.2 学业竞争内卷化的发展模式产生的外部基础与内部机理
近几年,应试教育现象不仅没有被扼制,反而愈演愈烈。高校扩招使得更多高中毕业生进入高校,同时重点高校的供给弹性却非常小,造成围绕进入重点高校机会的竞争反而更加激烈。当高等教育还是精英教育模式时,“上大学”是人们的首要目标,当高等教育进入普及阶段时,由于高等教育质量的不均衡,此时,学业竞争的核心不在于受教育机会而在教育质量,“上好大学”的强烈意愿反而加重了学生和家长的教育焦虑[4]。在教育仍是社会阶层流动重要途径的当今社会,教育焦虑短期内仍缺乏有效的疏解方式,与此紧密联系的激烈学业竞争也就难以平息。
学业竞争内卷化发展模式的普及虽受外部因素影响较多,但也离不开其独特的内部特征。内卷化的发展模式具备普适性,即每个学生都可以模仿,每所学校都可以复制,并且与其他应试教育思维方法并无冲突,这使得它能够作为一种底层策略广泛而稳定存在。内卷化模式下,个体学生为了获取学业竞争相对优势,必然会增加时间等资源投入,而这样的个体聚合的结果就是整体内卷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内卷化的生成与发展与微观个体的利益产生绑定,因而也就具备了极强生命力。学校体育作为内卷化基底之上的事物难以冲破内卷化,也难以绕过内卷化,只能在这样的环境之中艰难发展。与此同时,内卷化具备的路径依赖和自我锁定特点会使其难以自我消解,只会越陷越深,必须有强大的外力推动或机制革新才有机会改变。
2 学业竞争内卷化对学校体育干扰的路径
2.1 攫取时间要素,助推体、教二元对立
无论学校体育如何改革,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切实的体育行为当中去,这些体育行为的最基本需求是时间,没有时间就没有体育行为。学业竞争内卷化发展模式下,文化课学习与体育的最大冲突就是时间冲突。当学生的时间被越来越多投入文化课学习中时,必然会减少体育课业的时间投入。学业竞争的内卷化攫取时间这一最重要的资源,它推动了一种对立,即任何学习之外的非必需行为若想实践,都会与文化课产生时间冲突。学业竞争内卷化对体育造成的各种损害,都是由这一基本形式叠加学业竞争内卷化的其他特点而最终延伸出来,因此攫取时间是学业竞争内卷化对体育产生影响的最基本途径。
2.2 学校体育力量萎缩,学校体育活动功利化
应试教育使得体育在学校教育中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不少学校把学校体育工作放在一个可有可无的位置上[5],长此以往学校体育力量随之萎缩,师资与场地设施配备不足,体育课也难以正常开展。这种萎缩状态既源于自身努力难以改变现状的“自暴自弃”,也源于长期脱离实践工作导致的技能生疏。长期缺乏成就感的重复工作消磨了相关人员的积极性,也使其技能逐渐退化,最终导致整个学校体育系统陷入沉睡与萎缩状态。这种状态一方面使得学校体育难以正常开展,影响“当下”,另一方面也使其无力承担好学校体育改革的各项任务,影响“未来”。
在内卷化发展模式之下,学生并非完全没有体育行为,而是出现了体育行为功利化的现象。许多学校随意占用体育课,却设有严格的跑操制度。这种以跑操为主要形式的体育活动常伴随着严密的队列要求,但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缺乏考量,缺少准备与整理活动,对学生而言实在不能算是一种良好的体育活动。这种行为将体育活动与学生体质直接挂钩,忽视了体育完整的育人意义,实则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学业竞争。这种带有强烈功利性的体育课“替代品”将会进一步压抑青少年学生的体育需求,阻碍学校体育的正常化和良性发展。
2.3 抵触学校体育政策
1)执行阶段是健康促进政策的薄弱点。
从改革开放至今的青少年体育政策发展来看,我国青少年体育发展不缺政策,但缺少执行力,健康促进政策执行不畅是制约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关键要素[6]。在应试教育影响下作为青少年主要活动场所的学校,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压力,重文轻体现象普遍存在,学生课业负担繁重,参与体育锻炼时间严重不足。有的学校甚至把体育课边缘化,体育课用来上语文或者数学,把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考评教师的主要因素。政策执行主体的这种导向性,有意无意地背离国家实行青少年体育政策的初衷,导致青少年体育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的被动和低效,出现空有好政策却看不到效果的尴尬局面。而政策执行薄弱的原因,一方面是前文提到的学校体育力量萎缩,另一方面则是学校体育参与主体对政策的抵触。
2)保障学生学习时间为抵触政策赋予动机。
学校体育相关政策效力偏弱,学校层面执行不力难辞其咎。学校缺少认真贯彻落实政策的动机,甚至还有着抵触政策的动机。学业竞争内卷化发展模式的核心就是依赖投入时间提高学生学业竞争的能力。无论学校体育政策如何,最终都会对学生的时间要素提出要求,这在内卷化模式之中无疑会削弱学生的竞争力,而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就成为了学校抵触政策的动机。学业竞争属性使得参与其中的主体不得不关注竞争对手的动态。同样的政策如果部分学校认真贯彻而其他学校没有,那么贯彻政策的学校学生学习时间将会受损,在不确定竞争对手是否认真贯彻的时候,猜疑就形成。这种信息不透明将会导致各个学校按照最坏的设想做出自己的决策,也会使用各种手段抵触政策以保障学生的学习时间,最终形成对政策普遍的抵触与敷衍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