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网络中的知识转移:一个新的体育锻炼行为机制的理论框架
作者: 杜长亮 刘东升
摘 要:从社会网络和知识转移理论的双重视角,创建关于体育锻炼行为机制的理论框架,并通过实证研究加以验证,进而得出关于全民健身深入推进的启示。研究发现:体育锻炼行为之所以表现出一种独特的“惯性”和“偏好”,是由于体育锻炼者在互动中所形成的社会网络给人们带来体育锻炼信息共享与交换,塑造人们的体育锻炼行为决策偏好,甚至价值观。体育锻炼群体通常为低密度社会网络,情感网络密度越高其成员信任度越高,也越有利于体育锻炼的知识转移。体育锻炼知识转移相对依赖少数几个节点;体育锻炼者知识转移过程中的核心成员,尤其是教练或体育俱乐部负责人,扮演着重要的知识传播者角色;成员获取体育锻炼知识越来越依赖于非正式、开放和网络化的方法。
关 键 词:全民健身;社会网络;体育锻炼行为;知识转移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23)05-0058-09
Knowledge transfer in social networks: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a new mechanism for physical exercise behaviour
DU Changliang1,LIU Dongsheng1, 2
(1.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Nanjing 210023,China;2.School of Economy and Management,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Nanjing 210016,China)
Abstract: From the dual perspective of the theory with social network and knowledge transfer,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on the mechanism of physical exercise behaviour has been established, which is verified by empirical research and then obtains the enlightenment on the further promotion of national fitness. It is found that the reason why physical exercise behaviour shows a unique "inertia" and "preference" is that the social networks formed by physical exercisers in the interaction brings people physical exercise information sharing and exchange, and shapes people's decision preferences for physical exercise behaviour, and even their values. Physical exercise groups are usually low-density social networks, and the higher density of emotional networks means the higher trust among members, which would be more conducive to the knowledge transfer of physical exercise. The knowledge transfer of physical exercise is relatively rely on a few nodes. The core members of physical exercisers during knowledge transfer, especially coaches or heads of sports club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as knowledge communicators; and now members' access to physical exercise knowledge increasingly depends on informal, open and networked methods.
Keywords: national fitness;social networks;physical exercise behaviour;knowledge transfer
全民健身既是“宏大战略”,又是“基层生活”。要理解全民健身战略实施的深层逻辑,必须破解民众体育锻炼行为的“黑匣子”,而要破解民众体育锻炼行为的“黑匣子”,是否有更加适宜且具有较强解释力的新的框架呢?近年来,随着社会学、人类学、管理学等学科交叉研究体育锻炼行为的学术成果不断积累,学界越来越认识到:生活方式、社会网络以及文化环境等因素都包含在体育锻炼的概念图谱中,延伸出人们常说的体育锻炼“习惯”或“传统”问题。在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并深入实施的背景下,体育锻炼行为的研究应在更多理论维度上有更加深度的拓展。
首先,为何需要关注“知识转移”这一变量?在知识社会的大背景下,任何实践都可以被挖掘出其知识本质。体育锻炼不是简单的“身体动一动”,而是个人通过与他人的沟通和共享,获取事实性知识,通过观察与模仿获取技能性知识[1],通过文化传递塑造体育偏好,不仅扩充个人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在潜移默化的继承和学习中形成社会互动效应。体育锻炼知识在这个知识生态系统中生成和演变,其条件、动力和演化机制的深入研究,有助于人们深刻认识体育锻炼行为。
其次,为何需要关注“社会网络”这一变量?全民健身并非发生在真空中,而是一群群具有共同爱好、共同生活方式、共同价值取向,以体育锻炼为纽带的人的共同生活。人们在网球场、健身房、健身步道、保龄球馆等场所,共同健身、相互沟通、相互认同、获得乐趣,建构多种多样的社会网络。由于存在社会互动,体育锻炼行为才表现出一种独特的“惯性”和“偏好”,社会力量通过文化传递(也就是“学习”)的方式影响个人偏好。
因此,如何看待体育锻炼群体的“社会网络”与“知识转移”之间的关系,就决定了如何看待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基层逻辑”,以社会网络为基本的研究视角、范式和分析手段,在体育锻炼群体知识转移的理论框架下,探索建构体育锻炼群体的知识转移机制,实现对体育锻炼群体知识转移的定性描述。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证研究检验体育锻炼者社会网络、知识社会化与知识转移的整体模式路径,有助于优化体育锻炼群体知识转移的方法和路径,为实现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提供建议。
1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以社会网络、体育锻炼、群体、知识转移机制、知识转移效果等关键词检索相关文献,评估文献来源的权威性,确定本研究的主题、论据和应用结构,分析并综合评估与本研究主题相关的专业知识现状。(2)实地观察。选取一相对固定的体育锻炼群体,深入该人群的体育锻炼活动,从其行为表现中验证其社会网络结构、知识转移情况。(3)深度访谈。通过个体访谈获取资料,并以访谈资料作为讨论体育锻炼者社会关系、体育锻炼情况、知识转移特点的论据。(4)问卷调查。在社会网络数据的获取方面,采用问卷对各体育锻炼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数据收集,在社会网络、知识社会化以及知识转移之间的结构方程模型建构中,采用量表构成的问卷进行数据收集。(5)数理统计。通过Ucinet 6.0对具体的体育锻炼知识转移案例中获取的数据进行定量分析。
2 理论框架的建构
2.1 体育锻炼知识转移
在体育学术成果中,知识转移常出现在体育教师教学研究的文献中,旨在帮助体育教师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知识管理能力,进一步丰富高校体育教师知识转移理论和实践研究[2]。在体育课堂教学情境之外的体育锻炼知识转移的相关成果有限。传统的观点把知识看作信息,知识转移便可视为信息传输。若限于此,体育锻炼知识转移的分析单位几乎完全集中在有机个体上,对假定在头脑中发生的计算过程进行隐喻比较,以解释体育运动能力的相对永久性变化。社会取向的“社会知识论”,批评传统的“个体知识论”只关注认识主体孤立的心灵运作,转而强调社会关系、利用、作用与制度等“社会条件”对知识概念和规范条件的影响[3]。社会人类学家蒂姆·英戈尔德于2018年曾提出“Enskilment”的概念,认为学习与做事密不可分,并且两者都嵌入了实际参与的环境中[4]。蒂姆·英戈尔德对体育锻炼的一些看法突破了传统的体育运动技能学习观里身心和世界的分野,分析单元不再是通过身体表面与社会世界分离的自治个体,这样自然人会被动地内化到文化环境里。相反,巧妙的行动不是重复的体育运动和序列脱离背景,而是个体动态的、身体与环境之间的互动,人们通过感知动作机会来主动自我调节,实现预期的任务目标。
在蒂姆·英戈尔德看来,一些隐性的体育锻炼知识就是“感知-动作耦合”,这种耦合使人们能够(熟练)“玩”游戏。例如,棒球击球手需要注意投球手的手臂和腕部位置,飞行中的球的旋转,球反弹以及守场员的位置等信息;发球的网球手需要注意球的表面信息、发球线的位置、接发球人的站位以及风向和强度等信息。蒂姆·英戈尔德强调,信息源在不断动态地发展,体育锻炼不能预先计划行动,而是必须适应和响应不断变化的环境。这就意味着,健步走者是地形的掌握者,必须等待能预示前方道路的迹象,一个经验丰富且技能娴熟的乒乓球手、网球手或足球运动员不是一个能够更好的个人,而是一个更加乐于完成任务,进行行为调节的人。
本研究认为,体育锻炼知识是指经过具体整合,又经由实践所确认的各种体育锻炼的语言和文字信息,以及有关体育运动的信仰、信念、价值、习惯、经历、磨练、技术、能力等“隐性知识”,其特点包括:(1)多领域知识的整合。(2)必然以体育锻炼实践为目标导向。(3)体育锻炼知识的本质,只有少部分是显性的,大部分偏向隐性知识。(4)体育锻炼知识转移很难规范化,也不易传递给他人。(5)体育锻炼知识转移效率内生于体育锻炼的技术性过程和体育锻炼者互动的社会性过程。
2.2 社会网络及其对体育锻炼知识转移的影响
社会网络理论从网络关系或人际关系的网络结构出发来分析和解释社会现象,提供一个结构主义的微观基础[5]。社会网络分析是一种范式,其前提是社会生活通过关系和由这些关系形成的模式而出现和发展[6]。在组织研究中,友谊、知识、咨询、信息和信任之间的关系是被研究最多的关系。
在社会网络中的一个常见主题是参与者如何使用社会资本,以及可以通过何种结构安排、使用社会资本。卡内基·梅隆大学Krackhardt等[7]将社会网络分为情感网、咨询网、情报网、信任网,其中,咨询网能够更直接反映知识的交流情况,其他维度的社会关系网与知识转移间接相关。国内学者罗家德[8]认为,在组织中有4维的社会网络——情感网、咨询网、情报网、信任网,情感网代表网络中各节点之间交往的密切程度,信任网代表网络各节点之间建立联系并相互认可的程度,情报网传递着群体人际互动的各种信息,而咨询网代表网络中各节点之间相互咨询、交流知识的状况。社会网络分析提供了一组概念和指标研究知识转移结构和动态过程,其核心指标主要有强度、密度、中心性、连接性、距离。
3 理论框架的验证
3.1 案例概述及方法的交代
通过个案探索和验证体育锻炼知识转移的理论框架。案例选取的是X市一个网球运动参与者群体,共有成员30人,大部分成员都将网球作为体育锻炼的重要手段,而不以此为专业或职业,但其中也有成员是退役网球运动员。另外,成员既有同属一个业余网球俱乐部的,也有非正式组织在一起的情况。实证研究的目的是探索体育锻炼知识转移机制,剖析社会网络对体育锻炼知识转移机制的影响。本研究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法来收集该群体的关系数据,进行编码转换为矩阵,再借助Ucinet 6.0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在进行问卷调查的同时,调查人员结合研究目标对成员日常的交往进行仔细观察;对成员进行单独访谈,通过与每位成员的交流核查数据的真实性和网络分析结果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