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促进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作者: 张亭 李焕玉
摘 要:基于成就情绪控制价值理论,以武汉市6所中学的初高中生为调查对象,采用教师自主支持、学业控制感、主观任务价值、课堂成就情绪、体育锻炼等级5个量表进行测试,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构建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促进的假设路径并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教师自主支持分别对学业控制感和主观任务价值产生正向预测作用;学业控制感和主观任务价值分别对课堂享受产生正向预测作用,对课堂无聊产生负向预测作用;课堂享受对体育锻炼行为产生正向预测作用,而课堂无聊没有产生负向预测作用;学业控制感和主观任务价值分别通过课堂享受对体育锻炼行为产生正向预测作用,而通过课堂无聊没有产生负向预测作用;教师自主支持分别通过学业控制感、主观任务价值和课堂享受对体育锻炼行为产生正向预测作用。研究为理解体育教育如何促进青少年体育锻炼提供有意义的解释,并提醒体育教师有机会采用自主支持的教学风格来积极影响青少年控制价值和课堂情绪体验,进而促进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
关 键 词:运动心理学;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成就情绪控制价值理论;结构方程模型
中图分类号:G804.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23)05-0067-09
An analysis of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on promotion for
physical exercise behavior among teenager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achievement emotion control value
ZHANG Ting1,LI Huanyu2, 3
(1.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han 430079,China;
2.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Wuhan Sports University,Wuhan 430079,China;
3.Hubei Leisure Sports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Wuhan 430062,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theory of achievement emotion control value, the junior and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from six schools in Wuhan were surveyed and tested using five scales: teacher autonomy support, academic control,subjective task value, classroom achievement emotion, and physical exercise rat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was used to construct and test the path hypotheses of physical exercise behavior promotion among teenage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eacher autonomy support could positively predict academic control and subjective task value, respectively; academic control and subjective task value could positively predict classroom enjoyment and negatively predict classroom boredom, respectively; classroom enjoyment positively could positively predict physical exercise behavior, while classroom boredom did not negatively predict that; teacher autonomy support had a positive indirect predictive effect on physical exercise behavior through academic control, subjective task value, and classroom enjoyment, respectively. The findings from this study provide meaningful explanations for understanding how physical education promotes physical exercise among teenagers, and remind teachers of catching opportunity to adopt autonomy-supportive teaching styles to positively influence control values and classroom emotional experiences for teenagers, which in turn promote teenagers to participate in physical exercise.
Keywords: sports psychology;teenagers;physical exercise behavior;theory of achievement emotion control value;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习近平总书记[1]强调:“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这为新阶段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指明方向、提供根本遵循。根据2021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学生视力不良和近视率偏高、超重肥胖率上升、上臂握力水平有所下降、大学生身体素质仍然呈下滑趋势;每天保证1小时以上体育锻炼的在校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显著高于体育锻炼不足的学生[2]。因此,促进体育锻炼是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关键因素,也是开展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工作之一。
回顾以往研究,学者们多从个体内部心理因素(如锻炼自我效能感、锻炼态度、锻炼自主动机等)和外部环境因素(如锻炼氛围、学校场地器材以及家庭因素等)探讨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机制[3],而忽视体育课本身在影响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当前,学者采用相关健康行为促进理论对青少年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的关系进行解释和预测。如冯玉娟[4]以自我效能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探讨体育课三重效能对休闲时大学生体育活动行为的影响;尹龙等[5]以自主决定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构建跨情境模型考查体育课堂中教师提供的需求支持对青少年闲暇时间体力活动的影响。这些理论模型对于揭示体育课对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但所用理论侧重于体育课堂动机跨情景对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忽视体育课堂中青少年情绪体验及其对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虽然,自我决定理论的内在动机与情绪的概念密切相关[6],但在概念上仍然是不同的。动机指的是驱动特定行为的动力,而情绪描述的是在从事某种行为时决定主观体验的生理和心理过程[6]。
基于双过程理论,Brand等[7]提出情感-熟虑理论(affective-reflective theory,ART),该理论专注于引导行为的心理过程,并特别关注与行为(锻炼)相关的情感体验,旨在解释和预测人们在处于身体活动不足或开始锻炼情况下的行为。如当人们体验到快乐时,他们倾向于重复行为(锻炼),但不愉快的情感体验也会降低其重复概率。根据ART理论,反复积极或消极的行为(锻炼)情感体验可能通过不断强化自动情感评价(与行为相关的刺激与积极或消极情感体验的自动联结),增强或削弱积极情感体验自动重现的概率,进而促进或阻碍行为(锻炼)的重复。实际上,这些相关情绪记忆和自动情感评价有一部分来自于体育课堂情景,相关研究也证实体育课堂中积极和消极情绪体验与长期身体活动行为高度相关[8]。因此,本研究在成就情绪控制价值理论基础上,探讨中国文化背景下体育课堂情绪及其决定因素对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
1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成就情绪控制价值理论(control-value theory of achievement emotion,CVTAE)是由Pekrun[9]基于期望价值理论、评价理论和归因理论以及情绪对学习的影响而开发的一种用于研究教育中成就情绪及其前因和结果的综合框架,包括4个基本结构:学习环境、控制-价值评价、成就情绪和学习成就。在CVTAE中,成就情绪是指那些与成就活动(如学习、家庭作业)或成就结果(如任务的成功和失败)有关的离散情绪[9]。该理论将成就情绪按照3个维度进行分类,即效价(积极vs消极)、生理唤醒(激活vs未激活)和关注点(与活动相关或与结果相关)。例如,这种分类可以区分积极的激活活动情绪(如享受)和消极的失活活动情绪(如无聊)。同时CVTAE认为,学生在教育环境中经历的成就情绪会影响成就结果,而不受情景的影响。例如他们的活动表现[9]。在体育教育背景下,身体活动参与可被视为与体育课相关的成就结果[10]。研究表明,体育课的享受体验与休闲时间的身体活动参与呈正相关,而无聊与身体活动参与呈负相关[10]。虽然,这些离散成就情绪与身体活动参与存在联系,但在预测身体活动参与上却存在差异[10]。因此,这些离散成就情绪在预测身体活动参与能力上仍需进一步探讨。
根据CVTAE,控制-价值评价是成就情绪的近端决定因素,控制评价是指学生对学业表现及其结果的主观感受[9]。能力信念、控制信念、成功期望信念、归因信念、自我概念、自我效能感都是相关的控制评价,因为其代表控制的回顾性评价和前瞻性评价。关于价值评价,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类型,即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11]。内在价值被描述为成就活动和结果本身的价值[11]。例如,一个学生对解决数学难题(活动)和看到解决的难题(结果)本身感兴趣。相比之下,外在价值是指参与一项活动并获得成功的有用性[11]。例如,如果有与活动(结果)相关的奖励,学生就有兴趣完成一个科学项目(活动)。一般来说,对于某一特定成就活动的控制和价值的积极评价,预期会引发积极的活动情绪,如学习的乐趣并减少消极的活动情绪,如愤怒[9]。一些研究也支持控制和价值评价作为成就情绪的预测作用,如以高中生为样本,控制和价值评价对体育课享受起正向预测作用和对无聊起负向预测作用[12]。
控制-价值评价反映学生的动机信念,与自主动机之间存在概念上的关系。因此,Pekrun等[9]在自主决定理论和控制-价值评价之间建立理论联系,并提出自主支持对控制-价值评价有影响的研究假设。根据CVTAE,学习环境对控制和价值评价具有近端影响[9]。教师提供的自主性支持可能是学习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一般来说,教师构建自主支持学习环境可以提高学生控制和价值信念[9];如果教师能够授权学生自己做出重要的学习决策,那么他们的认知评价能够得到提高。相关研究也表明,教师自主支持能提高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内在价值[13]。同时也有研究发现,教师自主支持通过控制-价值评价对学生成就情绪具有间接作用。如在参加网球课程的大学生样本中,教师自主支持通过控制和价值评价对享受起到正向预测作用和对无聊起到负向预测作用[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