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格雷欣现象”及消解策略
作者: 肖建忠 巩莲莲 屈冬林 李培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调查法对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格雷欣现象”进行探讨。研究认为: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相对封闭孤立、校园足球发展整体水平不高、青少年足球赛事没有得到有效整合、不平等的利益主体间相互竞争、缺乏足球理论指导和科学选材标准等是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格雷欣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格雷欣现象”造成的危害是阻碍优胜劣汰的足球人才健康生态环境的建立、埋没天赋足球后备人才、妨碍校园足球发展;建立开放、灵活、生态化的选拔机制,提升足球普及水平,坚持普及与提高“两条腿”走路等是消解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格雷欣现象”的路径。
关 键 词:足球;后备人才;校园足球;格雷欣现象
中图分类号:G8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23)05-0086-04
Gresham’s law of football reserve talents training in China and its resolution strategy
XIAO Jianzhong1,GONG Lianlian2,QU Donglin1,LI Pei3,4
(1.Guangdong Academy of Education,Guangzhou 510035,China;
2.Yingcai Meiju Primary School,Tianhe District,Guangzhou 510660,China;
3.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006,China;
4.South China Campus football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Guangzhou 510631,China)
Abstract: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logical analysis, survey,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the Gresham’s law of football reserve talents training in China, and the study holds that the following issues would be the main cause for generating the Gresham’s phenomenon of football reserve talents training in China, including that the training system of football reserve talents is relatively isolated and closed, the overall developmental level of campus football is not high, the football events for adolescents are not be effectively integrated up till now, the mutual competition has existed among the unequal interest subjects, it is lack of football theory instruction and scientific standards for selecting the reserve talents. The passive effects caused by the Gresham’s law of football reserve talents training in China contains that hinde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healthy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n football talents with norms of survival of the fittest, neglecting the football reserve talents with inborn talent, and
Hindering the campus football development; and then building up an opening, flexible, and ecological selection mechanism, improving the popularity of football, and insisting on carrying out the popularity and improvement on “two-legged” walking, so all these mentioned above would be the effective paths to appropriately resolute the Gresham’s law of football reserve training in China afterwards.
Keywords: football;reserve talents;campus football;Gresham's law
足球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承载着建设健康中国乃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关心中国足球,特别是青少年足球事业的发展。长期以来,我国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是以体育运动学校、足球学校为主的相对封闭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依靠单一专业化、封闭式人才培养途径不具备可续性,也和世界其他足球发达国家人才培养的成功先例相违背[1]。也正是这种相对封闭的人才培养体系,缺乏充分的竞争,没有形成优胜劣汰的足球人才培养生态环境,人才选拔、培养的主观性较强,在不知不觉中形成“格雷欣现象”。这正是我国足球成绩不如人意,难以取得与大国地位相称成绩的重要原因之一。要改变我国足球发展环境,提高足球运动成绩和国际地位,亟需建立一个开放的公平竞争环境,消除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格雷欣现象”。
1 “格雷欣现象”释义
“格雷欣现象”(Gresham's Law,亦称格雷欣法则)是金融学领域的概念,由16世纪英国伊丽莎白财政大臣格雷欣首先提出[2]。“格雷欣现象”通常也叫“劣币驱逐良币(bad money drives out good)”现象,或“劣胜优汰”现象,是指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比价不变的货币时,实际价值高的货币或银子(良币)必然要被熔化、收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被驱逐),而实际价值低的货币(劣币)反而充斥市场的现象。“格雷欣现象”是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物品的估值方(信息缺少的一方)估值一定时,物品的提供方(信息充分的一方)会选择提供实值较低的物品(劣币),致使实值较高的物品(良币)越来越少。目前,“格雷欣现象”理论广泛应用于经济学、教育学、人才选拔等领域[3]。
2 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格雷欣现象”
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格雷欣现象”是指在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中,受体制、机制的影响,某主体处于主导地位,足球后备人才培养和输送不是通过公平竞争,而是在有限范围内选拔。这些运动员尽管不一定具有较高的足球天赋,但通过专门系统训练,相对于校园足球等非专门训练的学生运动员而言具有一定的优势,在低水平竞争中表现出较高水平而得到认可,从而长期“垄断”系统训练、比赛等发展机会,导致天赋运动员被“驱逐”的现象。简单地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格雷欣现象”就是没有天赋的足球后备人才借助体制、机制优势“驱逐”天赋足球后备人才的现象。在我国,由于足球没有真正普及起来,足球后备人才依靠各级体育运动学校输送,参加系统训练和高级别比赛机会也被各级体育运动学校或足球学校“垄断”,普通学校培养的天赋运动员“丧失”了本应属于他们的机会[4]。
3 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格雷欣现象”产生的原因
3.1 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相对封闭孤立
长期以来,我国竞技体育一直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县(区)业余体校—市体育运动学校—省体育运动学校—专业队(体工队、职业)为主导的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下称“体校模式”)。足球作为竞技体育的重要部分,一直以来也是沿用此模式[5]。尽管这种模式在特殊时期在一些项目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这种封闭孤立的人才培养模式被很多专家学者所诟病。孙健等[1]认为:目前中国足球发展态势也表明这种依靠单一专业化、封闭式人才培养途径不具备可续性,也和世界其他足球发达国家人才培养的成功先例相违背。孙一等[6]认为:中国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途径主要以职业俱乐部后备梯队、足球学校为主,过多依赖俱乐部后备梯队和足球学校,造成青少年足球人口严重匮乏。在这种相对封闭培养模式下,大多数后备人才由教练根据个人经验去选拔,选拔的人员未必是具有天赋的足球运动员,这些运动员在较好的条件保障和训练后,在相对低水平比赛中很容易取得好成绩,但由于缺乏足球天赋,难以在重要比赛或者成年后取得好成绩。他们长期以来作为地区代表队“占据”专业训练和比赛机会,致使大量有天赋的中小学生失去了参与机会。这种长期封闭孤立的人才培养模式由于缺乏开放竞争环境,为“格雷欣现象”的形成提供了客观条件。
3.2 校园足球发展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日本、西班牙等足球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与我国主要依靠体校体系培养足球运动员不同,他们的职业(专业)足球运动员主要是依靠高水平的校园足球来培养。以日本为例,高中足球联赛成为了足球后备人才培养和选拔的主要渠道[6]。日本、西班牙等校园足球发达国家,足球比赛具有开放性、广泛性特征,广大中小学生都可以参加比赛,具有天赋的运动员脱颖而出,为职业(专业)足球队提供人才保障。在2015年教育部等6部门《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之前,我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校园足球发展处于相对落后水平,职业(专业)运动员的输送主要靠“体校模式”。以广东省富力足球队、华南虎足球队以及深圳佳兆业足球队为例,62位足球运动员中,超过85.5%的运动员在义务教育阶段就读于专业足球学校,如体育运动学校、足球学校等。可见,专业足球学校在后备人才培养中处于垄断地位,校园足球难以与其竞争。由于缺乏公开公平充分的竞争,“格雷欣现象”在所难免。
3.3 青少年足球赛事没有得到有效整合
当前,我国足球赛事主要采用二元管理,即由体育系统主办、管理的各种青少年、成人足球赛事和由教育系统主办、管理的校园足球赛事。两者之间举办赛事的出发点和目的不同,两个体系的赛事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对广东省校园足球专家委员会的15名专家委员调查中发现:不同赛事主体间相互不承认,没有建立教育部门、体育部门以及社会等不同主体所主办的赛事贯通的青少年足球赛平台,导致大量真正有天赋的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没有被发现、被输送而失去了参与更高级别足球比赛的机会,为“格雷欣现象”的形成创造了现实条件。
3.4 不平等的利益主体间相互竞争
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输送是评价培养主体绩效的重要考核内容,体现了不同主体的利益。为了取得更加突出的成绩,不同利益主体存在着激烈的竞争。这种动力机制在公平竞争的情况下将大大促进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但是我国当前足球体制决定了不同利益主体的地位不等,体育系统内部培养主体往往处于优势地位,在人才培养和输送过程中利用拥有的资源优势排斥其他主体。缺乏天赋的足球后备人才因其利益主体优势而获得输送的机会,从而挤占其他非优势主体中天赋运动员的机会,导致“格雷欣现象”发生。
3.5 缺乏足球理论指导和科学选材标准
受过去“三重一大”训练理念的影响,以及对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足球要从娃娃抓起”的曲解,我国足球形成了崇尚早发现、早进行专门训练的思想意识,足球后备人才选拔下沉到小学低年级,一些不具有足球天赋的小学生早早地进行了专业训练。由于这些小运动员早早得到了专业指导,相对于没有得到专业指导的同龄人而言,呈现出较大的优势,在缺乏科学足球后备人才选材标准的情况下,很多不具有足球潜质的小学生被选拔去进行专业训练,从而挤占了其他具有足球天赋学生的机会,导致“格雷欣现象”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