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发展阶段我国海洋体育产业发展的区位逻辑及空间布局
作者: 苗治文 刘月摘 要:海洋体育产业是发展海洋经济和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支撑,新发展阶段需要拓展蓝色经济新空间,前瞻布局新业态。研究旨在构筑“以体强海,以海强国”的新空间发展格局。依据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分析资源禀赋、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3方面的发展环境优势,针对4大制约短板提出海洋体育产业发展的区位逻辑和空间布局策略。研究认为:(1)海洋体育产业应致力于运动项目空间、海陆一体空间和沿海城市群空间发展;(2)按空间规划和区位要素布局项目发展,提升海洋运动参与度;(3)创新海洋体育产业载体建设,形成“海洋-内陆-内水”辐射效应;(4)推进海洋体育制造业高端化,构建“产学研用”国有品牌高新技术产业链;(5)金融赋能海洋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建构特色产业集聚功能区。
关 键 词:海洋体育产业;区位逻辑;空间规划;空间布局;新经济地理学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23)06-0066-08
The location logic and spatial layout of marine sports industry in China
during the new development stage
MIAO Zhiwen,LIU Yue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Dalian 116029,China)
Abstract: The marine sports industry is an important support of developing the marine economy and building a "maritime power", and inn the new stage of development, it is necessary to expand new spa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lue economy and layout new business models in a forward-looking manner, so as to build a new spatial development pattern of "strengthening the sea with the body and strengthening the sea with the sea".Based on the theories of new economic geograph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advantages in three aspects: resource endowment, policy support and market demand, and proposes the location logic and spatial layout strateg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rine sports industry in response to the four major constraints and shortcomings it faces. The research suggests that: (1) the marine sports industry should be commit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space, land sea integrated space, and coastal urban agglomeration space; (2) layout project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spatial planning and location factors to enhance participation in ocean sports; (3) innov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marine sports industry carriers, so as to form a radiation effect of "ocean inland water"; (4) promoting the high-end development of marine sport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building a state-owned brand high-tech industry chain that combines industry, academia,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5) financial empowerment for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marine sports industry, constructing the functional area of characteristic industry agglomeration.
Keywords: marine sports industry;location logic;spatial planning;spatial layout;new economic geography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继党的十八大、十九大报告中“陆海统筹”战略部署后,更加坚持海洋经济和海洋环境保护并重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要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同世界积极合作建立“蓝色伙伴关系”,建设绿色可持续海洋生态环境[1]。2017年《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在有条件的滨海城市建设海洋体育中心和海上运动基地,发展海洋竞技和休闲运动。2021年12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要求实施优化海洋经济空间布局,在编制中将把打造有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作为主要内容。海洋运动激发滨海城市活力,通过赛事和相关产业融合,打造多元业态的产业集聚区,有助于构建特色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在进入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发展阶段,海洋强国和体育强国目标建设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跨越阶段。人们体育活动不再局限于陆地资源,体育产业发展也将延伸到海洋空间格局,体育向海而兴、优化布局是必然趋势。
1 我国海洋体育产业发展的环境优势
新经济地理学研究经济活动空间分布,从微观基础上探讨影响企业区位决策的因素,在宏观层次解释现实中存在的各种经济活动的空间集中现象[2]。其侧重研究产业聚集、区域发展和城市空间结构等,主要考虑市场、生产要素、交通成本和政策环境等要素,为政策制定者根据不同区域特点作出不同经济决策提供重要支持。
海洋体育产业是指通过利用海洋及其空间资源,为社会提供海洋体育产品与服务的一系列经济活动总称。海洋体育产业主要是借助海洋多样环境和自然资源,与体育休闲活动相互融合而形成的既具有体育外在形式,又具有海洋环境内在特质的新型体育发展模式[3]。它囊括一切涉海的体育生产、管理和服务等活动,是兼具海洋和体育元素的综合性产业,具有地理区域性特征。因此,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为海洋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产业集聚、利益最优、区位选择的思想,对海洋体育产业的空间布局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基于此,立足新发展阶段,海洋体育产业的空间布局和区位选择要根据其特点考虑资源条件、区位关系、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等要素,把握发展环境优势向海发展。
1.1 资源禀赋:依托丰富的海洋资源和区位优势
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域面积辽阔,赋有漫长的海岸线和丰富的海岸带资源。中国的大陆海岸线长18 400.5 km,岛屿数量6 000多个[4],海岸线总长32 000 km[5],沿海滩涂面积151.23万公顷(2 268.50万亩)[6],海洋面积相当于陆地面积的1/3。在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基础上,中国除香港和上海已是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外,深圳、广州、天津、大连、青岛、宁波、舟山、厦门等都提出要建设海洋中心城市,这些城市在地理区位、海域条件和经济实力上具有一定优势,将带动海洋体育运动优先发展,对海洋体育旅游和海上运动基地建设等起到助推作用。2019年发布《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指出,以资源禀赋为依托,引导水上运动项目产业合理布局,推动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举办帆船系列体育赛事。我国四大海域的地理位置及气候环境,提供了良好的运动自然条件,滨海休闲运动资源丰富,依托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优势,向海运动触手可及,海洋体育产业大有可为。
1.2 政策支持:全方位引领“蓝色体育经济”和扶持产业集聚区建设
1)顺应全球可持续蓝色经济增长的战略定位。
2021年3月2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海洋空间规划与可持续蓝色经济》指出,海洋空间规划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促进蓝色经济增长。2018年国家自然资源部发布《关于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加强对海洋主题公园、综合性海洋体育中心和海上运动产业基地的支持力度。海洋体育产业发展是促进蓝色经济的创新驱动,海上运动有着“小角色、大作用”的定位,以海洋体育赛事连接世界各国,为世界合作提供有效途径,同时践行绿色生态旅游,有助于推动全球可持续蓝色经济的增长。
2)把握滨海休闲运动的旅游热潮。
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体育旅游消费大数据报告(2021)》显示,2019年和2021年榜首水上运动目的地是青岛帆船中心,三亚帆船港在2021年跃居第2,前10位中冲浪俱乐部占据4位。2020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受疫情影响滨海旅游人数锐减,但滨海旅游业产值仍占海洋产业总产值最大比重47%。2021年境外体育旅游人群转向境内,潜水、冲浪、游艇、浮潜等使三亚迅速成为热门目的地[7]。可见,虽旅游出行受阻,但人们参与海洋运动热情并未因此减退。2016年国家体育总局出台《关于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指导意见》提出,以运动船艇码头为重点建设特色健身休闲设施,为滨海体育旅游提供基建保障。随着消费需求升级趋势,政府积极建设为以观光度假、休闲娱乐、海上运动为一体的滨海体育旅游提供基础保障。
3)符合城市群布局和集聚区特色建设。
2021年10月国家体育总局发布《“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中提出区域发展战略,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利用海岸线资源发展帆船、冲浪、海钓、潜水等滨海体育休闲项目,建设水上运动“五方三点”赛事产业集聚区。此外,《“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中提出,积极发展海上休闲项目,打造区域特色健身休闲示范区和产业带。诸多利好政策为科学规划海洋运动设施空间布局和建设海洋运动赛事产业集聚区提供纲领性指导,为城市间赛事的开展奠定基础。
1.3 需求导向:人们体育生活方式的升级转型
1)体育运动参与:由“感知技能”向“感受自然”转型。
基于陆地、水域和空域三大户外运动载体空间,展现人与运动、自然的融合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户外运动大军。《2019中国户外运动大数据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11月30日,我国约有1.3亿人口参与户外休闲活动。其中,海洋户外运动具有海洋性气候和征服自然的体验特征,使人们沉浸在“阳光、空气、海水、沙滩”的“四浴”之中,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感受海洋自然生态风采,带来“视觉景观+动觉感官”的独特享受。
2)体育消费方式:由“实物型消费”向“体验式消费”升级。
随着人们休闲娱乐、健康意识以及经济收入的提升,大众的体育消费心理需求也在逐渐升级,从“能有什么”到“需要什么”,再到“想要什么”。运动场所由免费、低收费向个性化、高品质升级,消费方式也由以实物型为主的基础性消费向新场景、多元化的体验式消费升级。据统计,2019年国内经常参与体育健身休闲的人口数量达到4.39亿,我国体育健身休闲产业总规模达1 796.6亿元,较2018年增长74.8%,对比2015年、2016年呈现出显著性增长趋势[8]。人们健身休闲消费潜力巨大,消费者更加注重体育的社交和娱乐功能,海洋体育正是休闲娱乐和体验式消费的代表,人们不单单停留在海景、海藻、海鲜的观光度假模式[9],在休闲中融入海洋运动已逐渐成为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