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产业布局一体化初探

作者: 郭琴

摘      要:世界级大湾区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举世瞩目,研究从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产业布局一体化的背景及意义出发,阐释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的布局及顶层设计,揭示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产业和布局一体化的内涵,重点论述体育产业布局一体化大群城市圈和子群城市圈的城市空间圈层结构,以及体育产业业内纵向与横向(错位)交错发展的布局,对香港、澳门、广东三地的体育产业发展进行深度阐释,提出要重点培育南沙、前海、横琴产业基地,做出因地制宜的合理选择,以期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关  键  词:体育产业;产业布局;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圈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23)06-0074-06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on the integration of sports industry layout in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GUO Qin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Guangzhou 510520,China)

Abstract: As the world-class greater bay area,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has attracted worldwide attention. Starting from the background and meaning of integration for sports industry layout for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this study explains the layout and top-level design for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f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and disclose the connotation of integration with sports industry and layout of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And then this work pays much attention to the integration of sports industry layout, the urban space circle structure of large group city circle and sub-group city circle, as well as the layout of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dislocation) staggered development in sports industry, and also deeply elucidates the sports industry development of three places with Hong Kong, Macao, and Guangzhou, then to point out that must focus on the cultivation of industrial bases including Nansha, Qianhai, Hengqin, and make reasonable choices according to the local condition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sports industry for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Keywords: sports industry;industry layout;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city circle

1  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产业布局一体化的背景及意义

历经20年学术研讨、实地调研,以及多次论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终于在2019年2月18日由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公布。这是新时代推动形成我国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要举措,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从而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继美国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和日本东京湾区之后的又一个世界级大湾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提出,是我们党根据我国历史发展阶段、国际国内环境、条件变化,特别是基于我国比较优势的变化,审时度势做出的重大决策。根据对《国内大循环》[1]一书基本宗旨的理解,所谓国内大循环,就是要打通从生产到分配、从流通到消费等诸多环节,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以国内需求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强调以国内经济循环为主并不意味着“闭关锁国”,而是要通过发挥内需潜力,更好地促进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联通。何飞[2]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各方面条件,完全可以成为打造“双循环”新格局的样板,从而有利于提升重大区域发展升级;有利于形成更具活力的消费大市场;有利于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并逐步完善科技创新生态;有利于促进包括体育产业在内的湾区产业发展。这就涉及到如何谋划湾区体育产业发展的问题。

首先,不容质疑的是湾区体育产业发展,不可能孤立游离于湾区发展之外。作为顶层设计的《纲要》既是体育产业发展的指导性政策文件,也是体育产业发展不可脱离的宏观背景。其次,在中观层面上,体育产业必须找准自己的发展定位,从而保持与湾区产业发展方向一致,融入湾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中谋求发展。关于湾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前人已做不少探索,其中比较集中的论述是依据“纲要”建设“四轮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比如,以先进的制造业为支撑(汽车、石化等),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新材料、新能源等),以海洋经济为优势(船舶制造、海洋渔业等),努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金融、法律咨询、健康体育、休闲旅游、文化娱乐等),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3]。不难看出,健康体育、休闲旅游、文化娱乐等都关联到体育产业,使之成为湾区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现代服务业中的一种生活服务产业。时至今日,体育已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和渐进式的朝阳产业,特别在世界级的粤港澳大湾区更加如此。再次,在微观的操作层面上,湾区体育产业布局一体化只是五位一体的体育产业一体化核心部分,它最直接的意义,是从布局的角度在五位一体的体育产业发展中居于承上联下的核心地位,从而保障体育产业一体化发展的落实。其间接的意义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通过体育产业的一体化发展,促进湾区产业与经济的发展;二是为一国两制、三关税背景下的湾区产业一体化发展,提供来自体育产业领域的产业布局一体化构想的参考。

2  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产业布局一体化的内涵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产业研究中,王平远的文章曾提到“体育产业一体化”的问题,但并未揭示出“体育产业一体化”的内涵,更未具体说明湾区体育产业如何实现一体化[4]。有的学者更关注湾区体育产业的“协同发展”,亦或是“融合发展”。研究之所以将“一体化”作为命题中的核心概念,是出于以下两点考虑:首先,“协同”可以说是“一体化”的近义词,指相对独立的城市与城市、行业与行业、部门与部门或单位与单位之间,互相配合协作完成某一目标(如某部门与某部门协同办理此案等)。但“一体化”与之不同的是,这些城市或行业、部门、单位之间,是作为一个整体,在同一体系下,彼此间互相配合协作完成某一目标。其次,“协同发展”与“一体化发展”也不尽相同。比如,在城市群产业的发展过程中,X城市迈左脚,Y城市迈右脚,这叫协同发展。但一体化发展在总体上X城市迈左脚,Y、C、D、E等城市也应该迈左脚,这就是一体化发展的一个基本要求(亦可称作是纵向一体化)。然而,作为一个整体,在同一体系下的一体化发展,还包括以纵向一体化为基础的横向一体化,即城市群中各个城市还可以突出自身的优势错位发展,形成纵横交错的一体化发展格局。再次,“融合”也可以说是“一体化”的近义词。经检索中国知网以“融合发展”为篇名的期刊论文有32 500篇,足见其受重视程度。阅读部分文章后认为,“融合发展”多半是指跨业或是跨界的融合发展,比如,文化+旅游、交通+物流、城乡融合、区域融合等。所谓“体育+”,指的就是跨业融合,相互促进,共谋发展。

综上所述,研究认为:所谓湾区体育产业一体化,是指在特殊区域内(一国两制、三关税、三套法律体系),依靠顶层设计的指导性作用和市场的基础性作用,明晰体育产业在湾区产业布局中的位置,并通过政策导向、发展规划、产业布局、服务平台、保障机制等5个方面的一体化,将湾区体育产业整合为一个整体,统筹总体发展目标和具体的分工协作,逐步形成体系化的运作方式,促进其一体化发展,提升湾区体育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对湾区经济的贡献力。

湾区体育产业布局一体化,是湾区体育产业五位一体的核心,是体育产业一体化运行的主要表现形式。对上需政策导向一体化的引领,因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模式属于“政策驱动型”模式[5],政策是国家制定法律的基本依据,而法律在实际上大多数是规范化、具体化和定型化的党的政策,同时还需要作为一种战略性、前瞻性和导向性公共政策的发展规划一体化的制约。对下需保障机制一体化和服务平台一体化的支撑。

3  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产业布局一体化的构想

3.1  体育产业布局一体化的城市群空间圈层结构

目前,湾区多圈多核的发展格局尚未完全形成,城市间发展不平衡,产业布局相似度较高[6-7]。彭芳梅[8]的研究也佐证了城市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湾区的经济总量与人口密度高度集中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港深穗地区,并且基本由这三地向湾区其他城市乃至周边地区呈梯度递减态势。唐杰等认为湾区的空间范围不应仅仅局限于珠三角与港澳的“9+2”格局,世界一流的城市群不仅需要全球性的创新中心、重工基地、金融中心,还需要广阔的腹地和相当规模的人口集聚[9]。从这个意义上说,“湾区9+2再+12(粤周边城市)”体育产业发展的城市群空间圈层结构,可以形成一个大群城市圈和一个子群城市圈,“两圈”互为关联,互相促进,一体化发展。

从体育产业布局一体化的大群城市空间圈层结构来看,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有丰厚的资金和优秀的人才;广州是国际贸易中心;深圳是科技创新中心。港穗深三城的GDP都在3万亿左右,其体育产业综合质量M及体育产业空间关联总量TFi依次排湾区1、2、3名,是引领和推动湾区经济与体育产业发展的核心城市,处于核心圈层。处于中间圈层的是湾区范围内重点产业各有特色的澳门、珠海、佛山、东莞、惠州、中山、江门、肇庆等8座城市。处于第三圈层的是汕头、湛江等周边的12座城市。于是,便可形成“三城引领,八城互联,辐射周边”的湾区体育产业布局一体化的大群城市空间圈层结构的格局。从体育产业布局一体化的子群城市空间圈层结构看,深莞惠经济圈(3+2)党政主要领导第11次联席会议在河源市召开,深圳、东莞、惠州、汕尾、河源五市将在新的起点上,共谋区域经济一体化新发展。由此,广佛同城、广佛肇三市一体的经济发展圈,也可以将临近的清远市和韶关市纳入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范畴(3+2)。同理,珠海、中山、江门地处珠江口西岸,南连澳门,北接广佛,东通香港,西承粤西地区,同样也可以将临近的云浮市和阳江市纳入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范畴。于是,形成“三圈互通,同频共振,共谋发展”的湾区体育产业布局一体化子群城市空间圈层结构的格局。两个城市空间圈层的关系是:“大圈发展带小圈,小圈发展促大圈,圈圈相联,互促共进,一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