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区邻里社会环境如何影响居民体育锻炼行为:双重过程模型视角的实证分析
作者: 郭文 刘杨 孟小康 郑澜
摘 要:基于双重过程模型对3 896名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从锻炼情绪角度探讨社区邻里社会环境影响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过程机制。结果表明:社区邻里社会环境显著正向影响居民体育锻炼行为;调和式热情部分中介社区邻里社会环境与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关系,而强迫式热情的中介效应不显著;锻炼认同正向调节社区邻里社会环境与居民调和式热情、强迫式热情的关系;锻炼认同调节社区邻里社会环境通过调和式热情对居民体育锻炼行为影响的中介过程,从而起着有中介的调节效应,而在强迫式热情中介社区邻里社会环境与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关系中,锻炼认同的调节效应不显著。研究拓展了社区邻里社会环境影响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中介机制与边界条件,提示社区在提升整体邻里社会环境时需要营造积极活跃的锻炼氛围来强化居民锻炼认同感,从而提升调和式热情体验,以便能更好地促进其参与体育锻炼。
关 键 词:社区邻里社会环境;锻炼热情;锻炼认同;体育锻炼行为;双过程模型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23)06-0080-07
How does social environment of community neighborhood influence residents’ physical exercise behavior:An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dual-process model
GUO Wen,LIU Yang,MENG Xiaokang,ZHENG Lan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Hunan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 410012,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dual-process models, 3 896 community residents were investigated to explore the effecting process mechanism of community neighborhood social environment (CNSE) on residents’ exercise behavio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xercise emo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NSE had a significant and positive effect on residents’ physical exercise behavior; harmonious passion had a partial mediating effect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NSE and residents’ physical exercise behavior, but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obsessive passion was not significant; exercise identity had a positive moderating effect between CNSE and residents’ harmonious passion and obsessive passion; CNSE effected residents’ exercise behavior through harmonious passion, rather than obsessive passion, which was moderated by exercise identity that acted as a mediated-moderator. This study expanded the mediating mechanism and boundary conditions of CNSE on residents’ physical exercise behavior, suggesting that while improving the overall CNSE, communities needed to create a positive and active exercise climate to strengthen their exercise identity, thereby enhancing residents’ harmonious passion in order to further promote their participation in physical exercise in daily life.
Keywords: community neighborhood social environment;exercise passion;exercise identity;physical exercise behavior;dual-process model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邻里关系是一种仅次于血缘关系与宗法关系的、以地缘关系为主体的社会关系,“远亲不如近邻”“孟母三迁,择邻而居”等充分体现传统文化对邻里社会环境的倚重。“社区”是外来词汇和国外基层行政管理单位,1986年我国民政部首次将其引入城市管理中。现代社区承载着社会、经济与生活等诸多功能,具有物质空间、社会、经济和治理等多维属性[1],而邻里可理解为社区中更为细小的、更强调亲密关系的有机单元[2]。目前,邻里性仍然是社区的“内核”,邻里社会环境仍旧是社区社会环境的关键组成部分[1]。早在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沈阳社区时,强调社区要成为践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两邻”理念的核心阵地。然而,邻里关系的维持与发展需要良好的社区社会环境,是由邻里建成环境和邻里社会环境两方面构成[3]。其中,社区邻里社会环境是影响社区邻里居民的社会人口构成、邻里居民之间的关系,以及居民群体的社会交互过程等因素的总和[4-5],是社区居民锻炼行为研究的前沿命题[6]。
近年来,社区环境因素对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开始受到学者关注[4],但有关社区邻里社会环境是否会通过锻炼热情影响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探讨还较为缺乏。社区通过加强社会控制、强化规范,打造运动健康气氛,以及提供健身交流的机会、平台来营造锻炼氛围浓厚的邻里社会环境,使得居民体验到积极的锻炼情绪[4-5,7]。其中,锻炼热情是一种个体在体育锻炼中体验到的积极情绪体验,是个体对自己喜爱且感知重要的体育锻炼产生强烈的心理倾向性,并愿意投入大量时间、金钱与精力[8]。Vallerand等[8]基于动机观点来解释体育锻炼的参与,将锻炼热情分为两类:调和式热情,源自于自决性内化的活动,引发个体锻炼内在动机而自主参与锻炼;强迫式热情,源自于非自决性内化的活动,是个体感受到内在压力、人际压力等偶发事件的影响而被迫参与锻炼。研究表明,社区邻里社会环境能有效提升个体对运动的喜爱程度[5],而调和式热情对体育锻炼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9]。双重过程模型是解释人类信息加工认知过程的经典理论[10],在锻炼行为领域运用广泛[11]。该模型认为,个体行为是系统1和系统2两种认知加工系统系列加工的结果,即外在信息首先通过系统1的联想,自动激活存储于记忆图式中与外在信息相联的情绪表征,然后再通过系统2,由命题推理形成命题加工过程[12]。根据双重过程模型:首先,居民会通过系统1的联想,对所处的社区邻里社会环境进行评价并自主激活喜欢社区锻炼的情绪记忆,使其体验到锻炼的愉悦感;然后,通过系统2的命题系统熟虑加工为调和式热情,从而提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水平。相反,由于强迫式热情给予热情人际间与人际内特定的涵义,例如满足自尊、成就、能力等需要,社区居民对体育锻炼是一种不得不去做的态度,使得其不仅对社区邻里社会环境认知不顾,而且体育锻炼行为随着人际间及个体内压力而波动。因此,本研究推测调和式热情可能是社区邻里社会环境影响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中介机制之一,但强迫式热情由于具有偶发性而不具有中介效应。因此,本研究将在模型中考察社区邻里社会环境与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关系,以及调和式热情、强迫式热情的中介效应。
在调节效应方面,本研究认为,锻炼认同可能是影响社区邻里社会环境与居民调和式热情、强迫式热情关系的调节机制之一。研究表明,个体认知图式和认知结构的发展是与环境动态交互的结果[13],而锻炼认同能阐释锻炼情景与锻炼态度和价值观等认知结构的自我描述或自我认同对锻炼行为的影响[14]。双重过程模型认为,人类信息加工的系统1和系统2也可以平行加工信息,即系统1通过无意识激活记忆系统中的行为图式而产生趋近或回避行为的动机,而系统2通过权衡和整合行为后果价值或可能性来决策是否实施行为[15]。根据双重过程模型,当锻炼认同水平较高时社区邻里社会环境通过联想系统1,自动激活社区居民乐在其中或不得不做的锻炼记忆,从而启动其调和式热情或强迫式热情体验。相反,当锻炼认同水平较低时,社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行为很大程度上受到社区邻里社会环境的影响,需要通过熟虑系统2对其进行积极感知,使得居民对身体活动的自动式情绪评价需要更高的自我控制力,从而降低社区居民调和式、强迫式热情水平。因此,本研究同样在模型中探讨锻炼认同是否正向调节社区邻里社会环境与居民调和式热情、强迫式热情的关系。目前,尚无有关锻炼认同在社区邻里社会环境与居民体育锻炼行为关系中起到有中介的调节效应的直接研究,但以往相关研究为本研究模型的构建提供间接支持。例如,锻炼认同能调节环境变量与个体锻炼认知、情绪之间的关系,从而对个体体育锻炼行为有着不同的影响效应[15]。而且,双重过程模型认为,个体认知和情绪反应受当前刺激与联想、熟虑双重加工过程的交互影响,可以通过个体对外界环境的认知加工及情绪反映来预测个体行为[16]。锻炼认同是个体坚持锻炼和形成行为习惯的有力因素。根据双重过程模型,高或低不同的锻炼认同水平下社区居民锻炼认知与行为受系统1和系统2的交互作用,不仅快速、自动化地将社区邻里社会环境加工为有利或不利的锻炼刺激,从而产生自发的积极或消极情绪反映,而且通过受控推理产生锻炼认知改变(如锻炼是有意义的或无意义的)和不同的锻炼情绪体验(如锻炼是有趣的或无趣的),从而强化或弱化社区邻里社会环境对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尤其是强迫式热情会随着社区邻里社会环境带来的个体内在和人际间的压力程度而变化。因此,不同锻炼认同水平可能导致社区邻里社会环境通过调和式热情、强迫式热情对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也存在差异,因而有必要探讨锻炼认同在这一过程中所起到的有中介的调节效应。
综上所述,双重过程模型为本研究构建有中介的调节效应模型提供理论解释。本研究以社区居民为研究对象,基于双重过程模型,从锻炼情绪的角度综合考察社区邻里社会环境通过调和式热情、强迫式热情对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以及锻炼认同在其中所起到的调节效应,以揭示社区邻里社会环境对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潜在影响及其机制,不仅有助于从新的角度认识社区邻里社会环境的独特价值,而且还可从社区邻里社会环境管理的角度,为政府体育和公共卫生部门有效提升居民锻炼行为水平提供指导。
1 研究方法
1.1 样本
运用分层随机抽样,根据全国各省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选取广州、长沙、西宁作为调查对象,随机从三市各抽取一个高、中、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县。在每一个县中随机抽取一个传统社区、单位社区、新型综合社区、城乡结合部社区、远郊农村社区和近效农村社区。在每一个社区中,随机抽取70~80个居民作为本研究的样本,发放4 200份问卷,回收3 896份有效问卷。其中,男性1 907人,女性1 989人;19岁及以下398人,20~29岁656人,30~39岁872人,40~49岁839人,50~59岁696人,60岁及以上435人;教育程度为初中及以下286人,高中或中专510人,大专964人,本科1 556人,研究生及以上580人;未婚720人,已婚2 792人,离异148人,丧偶236人;职业类型为无职业及其他417人,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及有关人员557人,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602人,商业服务654人,办事人员584人,专业技术人员572人,国企事业单位负责人510人;自评健康状况为非常好820人,好2 096人,一般758人,较差174人,差48人。运用G*Power 3.1分析软件,通过Post-hoc检验(post-hoc power tests,effect size=0.25,α=0.05)显示power的值为1,表明本研究的样本量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