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一体”复合型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作者: 王宝珠 王宏毅 钟志鹏 张玲 周威

“三位一体”复合型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0

摘      要:针对大学体育课普遍存在的学生学习与练习时间少、学习渠道单一、实战偏少、自信心和积极性不足等问题,结合前人对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在信息化教学的大趋势下提出“课堂教学+线上教学+课外同步单项俱乐部”的“三位一体”复合型体育教学模式,并在华南师范大学羽毛球选项课中进行实践检验。研究表明:“三位一体”复合型体育教学模式能够较好解决大学体育课存在的主要问题,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  键  词: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线上教学;课外俱乐部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23)06-0128-06

The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three-in-one” compound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model

——Taking the optional course of university badminton as an example

WANG Baozhu1,WANG Hongyi1,ZHONG Zhipeng2,ZHANG Ling3,ZHOU Wei1

(1.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006,China;

2.Guangzhou Huadu Xiuquan Middle School,Guangzhou 510800,China;

3.Shenzhen Senior High School Group (North Campus),Shenzhen 518131,China)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common problems in physical education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including insufficient learning and practice time, single learning channel, less practical chance, lack of self-confidence and enthusiasm, combined with the previous research on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mode, under the general trend of information teaching, the study proposes the “three-in-on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mode which consists of classroom teaching, online teaching, and extracurricular synchronous single club. Through the practical testing of optional badminton course in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the research holds that the “three-in-one” teaching mode could solve the main problems of university physical education and then promote improvement of the teaching quality.

Keywords: university physical education;educational reform;three in one;teaching model;online teaching;extracurricular club

大学体育是大学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体育的最后一站,对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独特作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然而,经过笔者与其他大学体育教师多年来在教学实践中的观察与总结,并结合前人研究发现,当前大学体育教学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包括:(1)学生学习与练习的时间少;(2)学生学习渠道单一,被动学习;(3)过于强调单一技术练习,比赛实战偏少;(4)多采用终结性评价形式(关注学生的最终成绩而非学生的进步程度),导致基础薄弱的学生自信心与积极性显得不足。

针对上述问题,许明荣等[1]提出“俱乐部制课内外一体化模式”,以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延长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高航等[2]提出引入美国体育课程所实施的“运动教育模式”,以解决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重技术、轻实战”的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诞生,王国亮等[3]提出将翻转课堂模式引入体育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翻转课堂体现着“以学生为中心”等先进教学理念,能够拓宽学生学习渠道,在提高学生体育技能掌握水平以及体育锻炼积极性等方面有着良好效果[4]。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在信息化教学的大趋势下,基于我国国情提出在大学体育课中实施“课堂教学+线上教学+课外同步单项俱乐部”的“三位一体”复合型教学模式(以下称“三位一体”模式),以解决当前大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改善教学现状、提升教学质量。

1  “三位一体”模式的理论探析

1.1  “三位一体”模式的内涵

“三位一体”体育教学模式是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课外同步单项俱乐部为辅助、并以线上教学融入课堂教学与俱乐部活动的复合型教学模式,这3个环节有机融合、紧密相扣,由此实现课内与课外、线上与线下的一体化联动。

1.2  “三位一体”模式的设计原理

“三位一体”模式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融合线上学习与俱乐部模式各自优势,实现优势互补,这使其有别于一般的混合式教学或俱乐部制模式。其每一环节的设计并非孤立存在,而是能对其他环节产生积极效果,形成良性循环。例如:课外同步单项俱乐部能强化学生的技能水平,学生能更早进行比赛,更早体会到运动的乐趣;为了能在团体赛中表现得更好,反过来学生又会更积极地参与俱乐部活动以提升技能水平。“三位一体”模式的设计原理是多个良性循环链的组合构成一个稳定运作的系统,能够优化教学效果。“三位一体”模式的运作系统如图1所示(箭头表示一环节对另一环节产生积极作用)。

1.3  “三位一体”模式的理论基础

1)掌握学习理论。

布卢姆在掌握学习理论中提出班级授课制基础下的个别化教学策略,即“以团体教学(班级授课制)为基础,辅之以经常、及时的反馈,为学生提供所需的个别帮助以及充足的学习时间,从而使大多数学生达到课程目标所规定的掌握标准[5]

就体育教学而言,一方面,除了集体教学之外,教师还需要密切关注每一位学生,及时解答疑问、纠正错误。然而,传统体育课中,一名教师往往难以兼顾到数十名学生的需求,学生有疑问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学习效果便会大打折扣。而微课则能够很好地弥补这一点不足,其能辅助教师为学生提供个别化指导,提升学习效果。

另一方面,为达到教学目标,学生需要充足的学习时间,这一点与运动技能形成规律也是相吻合的。运动技能形成的本质是条件反射的不断建立,即只有通过大量练习才能达到动作的自动化。因此,开展课外俱乐部活动,增加学生学习和练习体育的时间非常必要。

2)建构主义理论。

以皮亚杰为代表的建构主义者提出:知识是在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建构起来的[6]。建构主义关于教学的基本思想包括:(1)注重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2)注重在实际情景中教学;(3)注重协作学习[7]

就体育教学而言,灌输式的教学让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不利于建立心理认知结构。因此,要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拓宽学生学习的渠道,让学生自愿积极参与俱乐部活动,从而获得良好的运动体验。此外,还需要尽快让学生投入到完整的运动中,在比赛实战中促进各项技术技能的掌握,逐步建立起心理认知结构。

1.4  “三位一体”模式的运作流程

“三位一体”模式的运作流程从时间序列上可分为课前、课中、课后3个部分。课前,教师依据教学安排,将课堂教学内容提前以微课形式向学生开放,学生观看微课预习,激发学习兴趣,建立运动表象认知。课中,教师讲授知识与技能,组织学生练习技能以及比赛实战,学生若不理解或遗忘了教师讲授的内容,可以在自由练习的时间里,自主观看微课解答疑问。课后,学生参与课外单项同步俱乐部活动,在辅导人员的安排下进行练习或比赛实战,同时以微课答疑、纠正自身错误动作。教师还可以布置一定的练习任务,让学生在参与俱乐部活动时完成。“三位一体”模式运作流程如图2所示。

1.5  “三位一体”模式的实施要点

1)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三位一体”模式的中心环节,是学生体育学习的主线,线上教学与课外同步单项俱乐部都围绕课堂教学而进行。体育知识与技能的讲解强调精讲多练,避免因长时间讲解消磨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学生可以利用线上资源自主学习,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不必详细讲解某一知识点,而是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在课堂上练习技能和比赛实战。

一般的混合式教学会将体育教学分为课堂教学与线上教学两部分,在课堂中采用传统教学形式,在课前、课后则采用线上教学作为补充。而“三位一体”模式则将线上教学融于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群体教学的组织形式,学生之间可以在练习时利用微课讨论问题、指出对方错误,也可以指导自身练习。

强化课堂比赛,以赛促学、以赛代练,比赛的形式以团体赛为主,唤起学生的自尊心。运用比赛教学法实施教学,在团体赛的基础上学生轮流担任运动员、裁判员、观众等角色,从而体验到运动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团队学习与团体赛的结合能有效提高学生线上学习以及参与俱乐部活动的自觉性与积极性。

教学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学习成绩由平时表现、比赛、技术3部分综合评定。平时表现可以从学生的出勤、课堂学习态度、自主学习情况、俱乐部活动参与情况、进步程度等多方面综合评定,比赛部分的评价侧重于比赛过程,同时淡化比赛结果,让不同基础学生都有机会获得满意成绩。

2)课外同步单项俱乐部。

俱乐部制教学模式的初衷在于尊重学生个体选择,克服传统教学模式“整齐划一”的弊端,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其特点是以俱乐部的体育教学取代传统的班级制教学,以会员关系取代师生关系。俱乐部制教学模式经过多年实践,虽然在部分高校获得成功,但在许多高校也出现体育教学与教师边缘化、学生参与程度低、自由散漫等问题[8]。故许多学者认为,照搬国外发达国家的俱乐部制模式并不能够很好地适应中国国情。

针对存在的问题,“三位一体”模式以选项课的课堂教学为基础,同时以课外同步单项俱乐部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俱乐部以授课教师为主导、以辅助课堂教学为目的、活动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同步。因此,所有该体育选项课的学生均为俱乐部会员,可直接自由参与活动。此外,俱乐部不存在资金运转,这就极大地降低管理难度与成本。课外同步单项俱乐部既尊重学生的个体选择,同时又避免体育教师的边缘化,相较于“俱乐部制教学模式”而言更合乎中国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