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支持对城市空巢老人身体活动的影响
作者: 谢劲
摘要:探讨城市空巢老人社会支持、自我效能和身体活动之间的关系,以及互联网使用在三者关系中的调节作用,为制定提高城市空巢老人身体活动策略提供参考依据。采用相关成熟量表对城市社区1670名60岁以上空巢老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社会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对城市空巢老人自我效能和身体活动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2)自我效能对城市空巢老人身体活动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同时在社会支持对城市空巢老人身体活动的影响中起到中介作用;(3)互联网使用在社会支持对城市空巢老人自我效能和身体活动影响关系中起到调节作用,即随着互联网使用水平的提高,社会支持对城市空巢老人自我效能和身体活动的直接效应逐渐增强。研究拓展了社会支持对身体活动行为的作用边界,提示在提升空巢老人社会支持整体水平的同时,加强他们能动性的数字融入可以更好地促进其参与身体活动。
关键词:城市空巢老人;社会支持;身体活动;自我效能;互联网使用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22)06-0085-08
Theinfluenceofsocialsupportonphysicalactivityofurbanempty-nestelderly:
Mediatingeffectofself-efficacyandmoderatingeffectoftheInternetuse
XIEJin
(SchoolofTeacherEducation,TaizhouUniversity,Taizhou317000,China)
Abstract:Toexploretherelationshipbetweensocialsupport,self-efficacyandphysicalactivityofurbanempty-nestelderly,andthemoderatingeffectofInternetuseamongthem,soastoprovidereferenceforformulatingstrategiestoimprovephysicalactivityofurbanempty-nestelderly.Thequestionnairesurveywasconductedamong1670empty-nestelderlyagedover60inurbancommunitybyusingtherelatedmaturityscale.Theresultshowsthat:(1)socialsubjectivesupport,objectivesupportandsupportutilizationhavesignificantpositiveeffectsonself-efficacyandphysicalactivityofurbanempty-nestelderly;(2)self-efficacyhasasignificantpositiveeffectonthephysicalactivityofurbanempty-nestelderly,andalsoplaysamediatingroleintheprocessofsocialsupportonthephysicalactivityofurbanempty-nestelderly;(3)Internetuseplaysamoderatingroleintherelationshipbetweensocialsupportandtheself-efficacyandphysicalactivityofurbanempty-nestelderly,thatis,asthelevelofInternetuseincreases,thedirecteffectsofsocialsupportontheself-efficacyandphysicalactivityoftheurbanempty-nestelderlyaregraduallyenhanced.Thestudyextendstherolerangeofsocialsupportonphysicalactivitybehavior,andsuggeststhatwhileenhancingtheoveralllevelofsocialsupportofempty-nestelderly,strengtheningtheiractivedigitalinclusioncanbetterpromotetheirphysicalactivityparticipation.
Keywords:urbanempty-nestelderly;socialsupport;physicalactivity;self-efficacy;theInternetuse
人口老龄化是不可抗拒的世界性潮流,也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结果。2021年5月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发布,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2.64亿,占总人口18.7%,较上个10上升5.44%[1]。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老年人口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数据表明,我国超过1.8亿老年人患有慢性病,患有1种及以上慢性病的比例高达75%[2]。老年人口的健康问题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重要任务,这就使得与老年人健康相关,尤其是身体活动促进研究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有规律的身体活动被证实有助于预防和治疗非传染性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脑卒中、糖尿病以及超重和肥胖等,并且可以改善心理健康和生活满意度。在复杂的社会网络关系下,老年人身体活动与来自家庭、朋友或其他等社会支持水平有着密切关系。社会支持被广泛用于身体活动和体育锻炼行为方面的研究并得到了一定证实。由于我国现存老人空巢率超过50%,空巢老人在常见患病率方面明显高于非空巢老人,并且普遍存在孤独和抑郁等心理问题[3]。因此,探讨社会支持与空巢老人身体活动的关系更具现实意义。
国内对老年群体的多项研究表明,社会支持能够促进老年人进行更多的身体活动,有亲朋好友支持和社区环境支持的老年人参与锻炼频率更高[4-5]。国外研究发现,有情感社会支持的老年人体力活动达到标准的可能性将增加41%[6]。美国的1项关于空巢老人参与体育活动动机的研究表明,建立良好的社交环境、构建老人主观情感支持体系有助于促进空巢老人参与体育活动[7]。Kim等[8]综述了韩国老年人群日常体育参与研究得出,获得良好的主观情感支持和运动环境支持可以有效激励韩国老年人口参与身体活动。尽管现有研究普遍表明社会支持对老年人身体活动具有正向影响,但是单一的外部支持因素难以完全解释个体的身体活动行为,还需要结合个体心理因素对其行为进行考察。研究已证实,社会支持是促进个体自我效能感发展的重要变量[9]。社会支持能够帮助个体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从而提升自我效能感[10]。也就是说,良好的社会支持环境可以使个体提高参与体育活动的信心、提高运动自我效能感。社会认知理论的创始人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和社会支持是影响身体活动的关键因素[11]。一般来说,具有较高自我效能感的人对自身某种行为活动的信念也较强,更有可能采取健康的行为方式。自我效能与身体活动行为的相关研究在不同群体中得到了一定应用,证实了自我效能与个体身体活动行为存在正相关关系[12-13]。自我效能在相关研究中被作为预测个体身体活动常见的中介变量,也是连接社会支持和体育活动的可靠中介变量[14]。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假设1:社会支持对城市空巢老人身体活动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假设2:自我效能在社会支持对城市空巢老人身体活动的影响过程中具有中介作用。
伴随着老龄化到来的还有高速信息化。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其中60岁以上网民占全体网民的12.2%,且中老年群体网民规模增速最快[15]。显然在老龄化背景下,存在互联网使用的老年群体增长趋势日益明显。对比传统媒介,网络对老年人再社会化的作用更加明显,而且互联网使用能促进老年人的体育锻炼,对老年人健康和生活满意度都有着正向影响[2,16]。研究表明,老年人使用互联网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与亲人、朋友保持联系,能够让老年人扩大或保持社会联系、增加信息获取量;缓解孤独感、提升社会认知;改善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感[17-18]。可见,互联网给老年人带来的不仅仅是社会网络的拓展,而且对于积极情绪体验和心理情感方面有着积极影响,使得老年人以更好的心理状态去应对遇到的难题。此外,有研究证实经常使用互联网的老年人日常身体活动频次明显较多,每周进行中高强度体育锻炼的频次也较多[19]。具体而言,高互联网使用水平意味着老年人有更多机会与亲人、朋友、社会互动和联结,能够强化社会支持对老年人自我效能和身体活动的积极影响,进一步提高老年人参与身体活动的积极性和应对体育活动过程中所遇到困难的能力,有助于增强身体活动。由此,本研究提出假设3:互联网使用在社会支持对城市空巢老人自我效能的影响过程中具有调节作用。假设4:互联网使用在社会支持对城市空巢老人身体活动的影响过程中具有调节作用。综上所述,本研究的假设模型如图1所示。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样本与数据收集
选取广州、杭州、上海、北京为调查地点,这些省市是我国城市化和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其老龄化程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是具有代表性的城市。于2021年5—8月采用目的性抽样方式兼顾方便性原则,待研究团队与调查社区的居委会取得联系和沟通,由他们协助招募符合纳入标准的空巢老人作为研究样本。纳入标准为:(1)年龄≥60岁;(2)户籍为城市的常住居民;(3)能正常沟通和独立完成问卷调查;(4)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空巢老人判断标准为:子女不在身边一同居住或无子女的独居或偶居老人。通过集中宣讲形式在每个调查地点的城市社区发放500份问卷,共发放问卷2000份,回收有效问卷1670份,有效率为83.5%。样本显示,男性775人(46.4%)、女性895人(53.6%);全体平均年龄为(69.33+5.12)岁,60~69岁790人(47.3%),70~79岁660人(39.5%),80岁及以上220人(13.2%);受教育程度方面,小学及以下469人(28.1%),初中912人(54.6%),高中及以上289人(17.3%);有配偶1207人(72.3%),没有配偶463人(27.7%)。
1.2测量工具
1)社会支持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20]测量城市社区空巢老人的社会支持情况。全表由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3大维度、共10个条目组成,分值越高表明受到的社会支持程度越好。其中,主观支持指来自家人、朋友或其他等所有精神层面的支持,客观支持指包含家人、朋友或其他等所有物质支持的总和,支持利用度是指当个体需要支持时,家庭、朋友、社会组织的参与程度。根据测量对象特点与实际情况,对量表的个别字词进行替换并重新检测信效度,得出量表Cronbach’sα值为0.875,各维度Cronbach’sα值分别为0.858、0.883和0.862。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为:χ2/df=2.320、RMSEA=0.061、CFI=0.951、IFI=0.958、TLI=0.943,表明量表信效度较好。
2)自我效能采用Schwarzer等编制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中文版由王才康等翻译和修订,结果表明GSES具有良好的信效度[21]。该表共10个条目,采用李克特4级评分法,得分越高表示个体自我感知能力越强。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α值为0.866,验证性因素分析得出:χ2/df=2.932、RMSEA=0.068、CFI=0.942、IFI=0.933、TLI=0.948,表明量表信效度较好。
3)身体活动采用《修订版Beacke身体活动量表》(MBQ)[22]测量城市空巢老年人身体活动情况。全表对体育活动、娱乐活动、日常家务活动3个方面的身体活动进行测量,共18个条目,采用李克特5级评分法,按照“不活跃—活跃”赋值“1~5”分,满分90分,分值越高表示测量对象身体活动水平越高。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α值为0.887,各维度的Cronbach’sα值分别为0.853、0.882和0.876。验证性因素分析得出:χ2/df=3.108、RMSEA=0.071、CFI=0.935、IFI=0.941、TLI=0.936,表明量表信效度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