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扭转乾坤,西部崛起进行时
作者: 杨亦静
“双碳”浪潮之下,新能源正催生新动能,打破东西发展不平衡格局。过去5年GDP增速最快的10个省份,7个来自西部,西部千亿市值公司也从7家增加到15家。
西部不仅依靠风光资源获得发展机遇,促使隆基绿能、通威股份等本地企业强势崛起,也吸引TCL中环、晶科能源等龙头加速“西进”,产业链从风光发电向制造环节延伸。2020年至今,西部新增127家上市公司,来自新疆的大全能源,成为2022年科创板最赚钱公司。西部光伏、风电概念股创造了近万亿市值。眼下,资本也在“西进”,青海西宁和云南楚雄跑出百亿光伏独角兽丽豪半导体、宇泽半导体,改写了“创投荒漠”格局。
西部城市加速跑中,包头着力打造“绿色硅都”,在全国百强城市中GDP排名上升最快,重回内蒙古第二;“绿色晶硅光伏之都”曲靖,GDP已连续21年稳坐昆明之外的云南第二把交椅,2023年可望突破4000亿元。
当前,在国家“东数西算”战略和ChatGPT推动的AI浪潮之下,数据革命或将催生新一轮城市洗牌,又一个改变西部命运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长久以来,西部地区地广人稀,依靠传统农业和工业发展经济,这里曾与新兴产业缘分颇浅。
但如今,在西部大地上,“蓝色海洋”和“白色森林”悄然出现,太阳能板和风力发电风车填补了曾经荒芜的空间,西部正在成为新能源建设的主战场。
借助丰富的风力和太阳能资源,西部吸引了诸多新能源项目落地,本土光伏、风电龙头也相继涌现。筑巢引凤栖,西部地区还在积极参与国家“东数西算”工程,给未来注入更多发展动力。
新势力:GDP增速前十省份,西部独占七位
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核算标准,我国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其中,西部主要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12个省市区。
过去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西部地区,近年来经济实力正在默默进阶中。
从各地2022年经济运行情况看,一个鲜明的现象是,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速前10的省份中,有5个来自西部,包括甘肃(4.5%)、陕西(4.3%)、云南(4.3%)、内蒙古(4.2%)、宁夏(4%,图1)。
图1 :2022年全国31省份GDP及增长率

西部省份经济增速居前并不是一个偶发现象,而早已见端倪。新财富盘点2017-2022年的5年间全国31个省份的GDP后发现,增速最快的10个省份中,有7个都来自西部(表1)。其中,甘肃、宁夏、云南、内蒙古和陕西2022年和近5年的增速都处于前十,新疆更以5年59%的增幅位列全国第二,仅次于山西。
表1 :近5年全国31省份GDP增幅及排名变化

2.3亿千瓦背后,西部崛起千亿级风光产业链
西部经济总量上升的动能来自哪里?
一大动力是工业。近两年,国际局势风谲云诡,东部省份进出口贸易量下滑,国内消费出现疲软,多个省份的服务业产值相应下滑,工业压舱石的作用愈发明显,工业更是西部发展的重要基石。
数据显示,2012-2021年,西部地区的工业增加值全国占比提升了1%,同期中部和东北地区在下降。2022年,全国共有25个省份实现了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正增长,其中,青海同比提升7.9%,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5%,均位列全国第一。内蒙古、陕西、宁夏三省区的规上工业增长超8%,而辽宁、天津、海南、上海、吉林、北京等6省份则出现负增长。
西部经济快速增长另一原因是,其整体经济实力处全国后位,因而有着“起点低、进步快”的优势。
2022年全国31省份经济总量后10位中,包括西藏、青海、宁夏等。西藏近年经济增速持续快于全国水平,以5年58.1%的增幅排名全国第五,但其经济总量目前仅2000亿元出头,依然排全国倒数第一。即使是西部诸省中经济情况最好的四川,其2022年的GDP为56749.8亿元,仍不到全国第一广东省的一半。
好消息是,西部省份的经济实力正在跃升。近10年,西部省份的GDP总量在全国的占比从20%跃升至21.4%,提升了1.4%,成为全国四大分区中占比提升最大的区域。与之对应的是,东部和东北的占比均出现了下滑(表2)。2017年和2022年各省GDP排名也显示,西部12省份未出现排名下滑的情况,陕西和重庆分别上升一位,新疆前进两名。
表2 :全国四大区域GDP占比变化情况

青海、内蒙古、陕西、宁夏等西部省区的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均重点着墨于新能源产业的布局,这背后是西部千亿级新能源产业链崛起,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成为西部快速增长的密码。
新能源革命为西部带来了光伏、风电等产业的整体发展。
总体来看,新能源产业主要有动力和电力两大主线,前者聚焦新能源汽车,后者聚焦能源电力系统的改造升级。
这两大主线下,各地纷纷“追风逐日”,中国风力、光伏发电机装机容量快速提升。2020年底,我国累计电力总装机规模为22亿千瓦,其中,风电装机2.8亿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2.5亿千瓦,合计5.3亿千瓦。
截至2022年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25.6亿千瓦。这一数字在过去10年间增长超过一倍,主要增长源是新能源。2022年,风电装机容量约3.7亿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3.9亿千瓦,合计7.6亿千瓦,相较2020年增长了2.3亿千瓦。
2.3亿千瓦的数据,在现实中的具象化,正是风力发电风车和太阳能板拔地而起,一批批大型风电、光伏项目在全国各地开工建设,尤其是西部地区,获得了产业重塑的新机会。
新能源产业发展将能源范畴从传统的化石能源、水力,向风、光资源延伸,为区域经济再平衡提供了更多可能。西部资源得天独厚,风电、光伏产业所需要的广袤土地、强劲风力和充沛的太阳能等地理要素都十分集中。
风能方面,中国气象局发布的《2021年中国风能太阳能资源年景公报》显示,我国70米高度层平均风速均值约为5.5m/s。而平均风速高于7.0m/s的地区就包括内蒙古中东部、新疆北部和东部的部分地区、甘肃西部、青藏高原等地,有些地方甚至达到8.0m/s以上。太阳能资源方面,《太阳能资源等级总辐射》将太阳能辐射量划分为4个等级,其中最丰富的地区主要包括西藏大部、四川西部、内蒙古西部、青海西北部等地,年水平面总辐照量超过1750kWh/㎡。
因此,有数据统计,西部风力资源占全国资源总量的85%以上,太阳能资源占90%左右,这些都成为其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基础。
如今,西部一些曾经荒芜的地区,鳞次栉比的太阳能光伏板形成“蓝色海洋”,高耸的风车如“白色森林”般拔地而起。
2021-2022年,全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新增1.42亿千瓦,其中,西部12省份新增3215.3万千瓦,占比达22.6%。而且,西部主要为集中式光伏发电,而分布式光伏发电则主要应用于东、中部农村地区。
虽然西部装机量占比尚不足1/4,但光伏发电量却在国内具有优势。2022年,全国光伏发电量前五省份中,除河北外均是西部省份,分别为宁夏(184.77亿千瓦时)、青海(184.28亿千瓦时)、河北(176.44亿千瓦时)、新疆(163.66亿千瓦时)、内蒙古(162.62亿千瓦时)。
在风力发电量上,西部则存在更大优势。2022年,内蒙古风力发电量达到1019.9亿千瓦时,是全国唯一超过千亿级的省份,第二名新疆为558.4亿千瓦时。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风电发电量为6867亿千瓦时,内蒙古占比达到近15%。
这些太阳能、风力等新能源发电方式产生的电能,大部分用于本地消纳⸺丰富而低廉的电力吸引了众多高能耗企业在此布局,另一部分向东、中部地区输送,保证人口密集地区的用电量,据了解,西部仅广西和重庆两个区市需外调电力,其余均为电力净输出地区。
2022年,光伏、风力发电量都居前的新疆,已经形成了“两交两直”四条电力外送通道,累计外送电量6458.6亿千瓦时,其中,新能源电量外送占比近3成,为1797.79亿千瓦时,配送范围包括河南、安徽、重庆等省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新疆全区发电量4668.99亿千瓦时,光伏、风力两种发电方式合计发电量达722.1亿千瓦时。
光伏发电量第一的宁夏也是“西电东输”重要源头。国网宁夏电力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全区累计外送电量6085亿千瓦时,新能源外送电量达666亿千瓦时,电能外送为宁夏当地创造各类经济效益超1300亿元,增加就业岗位5万多个。
当前,西部仍在大面积规划和投建新的风光基地项目。
2022年发布的《“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将风电和光伏发电基地重点定在了新疆、黄河上游、河西走廊、黄河几字弯、冀北、松辽等地区,根据省份来划分,即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四川、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北以及东北三省。
2021年,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了《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规划布局方案》,内蒙古库布齐、乌兰布和、腾格里、巴丹吉林沙漠,成为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的重点地区,目标是到2030年总装机约达4.55亿千瓦。
对照全国到2030年光伏、风电发电总装机容量完成12亿千瓦的规划,西部地区将为该规划的完成贡献大部分力量。
截至2023年1月,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进展顺利。第一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的9705万千瓦项目已全面开工、部分已建成投产,风光比例约4:6,主要涉及地区包括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内蒙古库布齐、托克托、鄂尔多斯,甘肃酒泉等河西地区,宁夏银川,陕西榆林、渭南等。
同时,第二批基地部分项目陆续开工,第三批基地已形成项目清单。“十四五”时期,我国将新增大型风光基地规模超2亿千瓦,预计在所有新增新能源装机中占比超1/3,未来几年西部的风电、光伏装机将迎来高速增长。
西部多省份也纷纷对新能源产业进行详细规划,一些项目在此落地。
例如,甘肃决策“打造新能源千亿级产业链”,共引进配套产业113个,初步完成投资33.81亿元。酒泉正泰、阿特斯光伏组件,中复碳芯电缆,西安中车、东方电机风电发电机等一批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项目建成投产。
再如,云南在2022年4月颁布《关于加快光伏发电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已规划建设11个光伏发电基地,保供给促投资44个光伏发电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