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散文教学
作者: 李品杰摘 要: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散文在阅读教学中又占有很大的比例。本文试谈散文教学中从几个方面来指导学生进行欣赏和品味。
关键词:中学语文; 散文教学; 审美欣赏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6)01-019-001
新编中学语文教材更加突出了文学鉴赏的内容和要求。那么,作为语文教材重要组成部分的散文,又如何鉴赏呢?下面分几个方面谈一谈。
赏思想。思想是文章的统帅和灵魂,任何一个作家都要通过他的作品传达自己的思想、主张和见解。杜牧说:“凡文以章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士。”他把思想感情放在重要位置,认为文章的思想内容和文字技巧之间是从属关系。古往今来所有的杰出的散文作品,大都放射着思想的光辉,不少散文作家还同时也是思想家,具有自己的政治思想和政治主张。散文作家的思想境界越高,其作品的艺术光辉就越强烈,越有生命力。
纵观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很多散文篇目,都迸射着思想的光芒。例如茅盾的《白杨礼赞》,以白杨树象征北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反复赞赏白杨树的不平凡,由物及人,由形及神,讴歌白杨树的伟岸、正直、朴质、严肃、力争上游、紧密团结和不屈不挠的内在精神。思想涵盖深厚博大,而又含蓄蕴藉,具有撼人心魄的感染力量。这篇散文之所以为“五四”以来罕见的名篇佳作,正是它的深刻炽热、激昂慷慨的思想感情使然。
赏意境。诗要有意境,散文也要有意境,意境是中国古典诗文中特有的审美现象。什么是意境?顾名思义,“意”就是情意,就是主观的思想感情;“境”就是境界,就是有立体感的艺术图画。王国维曾说:“其文章之妙,变一亦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他又说:“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他在《人间词话》中又进一步指出:“境非独谓景物也,感情亦人心中之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有境界的散文自成高格,含蓄蕴藉、富有形象性和艺术感染力,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有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感其情,如临其境。能够激发读者丰富的想象,还可以让读者获得美的享受和艺术的快感。
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作者淡淡的哀怨与月下斑驳朦胧的景色水乳相融;老舍的《济南的春天》,作者的喜爱赞美之情与美丽淡雅的山水景色相互辉映,等等。这些散文都创作了思与境偕、境与象应、情与景合的艺术境界。这些促使我们在阅读教学中需要深入挖掘,让学生仔细体味和欣赏。
赏语言。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散文这种文学形式对语言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即必须是经过艺术加工和提炼过的语言,是纯粹的语言。但散文的语言特点很难详细概括,因为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涉及到作家的不同的创作个性、创作风格以及不同文体的表达需要。一般地说,凝练、准确、生动、形象、优美、自然、活泼、丰富等等是散文语言的基本特点,还要看不同文体的写作要求。一般偏重议论性的散文,语言要严谨、平实、准确;偏重记叙的散文,语言要形象、优美、生动、鲜活;偏重抒情的散文,语言要细腻、流畅、富有感染力;偏重于写景状物的散文,语言要传神、富有绘画美和音乐美,富有表现力。不仅如此,当代著名散文家秦牧还认为,即使是一个作家,也最好有“几套笔墨”,有时应该像怒潮奔马那样的豪放,有时又要像吹箫踏月那样的清幽,有时应该像咚咚雷鸣的战鼓,有时应该像寒光闪闪的解剖刀……同时,为了增加散文语言的艺术表现力,还要大量使用修辞,如比喻、比拟、夸张、排比等等。
赏手法。散文的手法是个非常复杂的范畴。从表达方式方面说,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统称为散文的四大表现手法,在一篇散文中,或侧重一两个方面或综合运用,这要看具体的写作环境。从篇章结构方面说,散文有自身特殊的结构方式和特征,不同于小说、戏剧等,即不注重情节的完整性和事件的因果关系,没有明显的完整的矛盾冲突线索。而是选取现实生活中的一个横断面,对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有所触动,于是信手拈来,生发开去,或侧重表达含义,或追求传达哲理,或描摹一种景物,运笔如风,不拘成法,这就是典型的“形散神不散”。这种特殊的结构方式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从艺术技巧方面说,还有托物言志、烘云托月、对比、象征、通感、渲染等写作笔法,以及虚实相生、欲擒故纵、欲扬先抑、动静相衬、以形写神等艺术辩证法,本文不再赘述。
散文手法体现最典型的当属茅盾的《风景谈》,作者以大量笔墨描写了六福画面:沙漠驼铃、月夜归耕、延河夕照、石洞雨景、桃林小憩、北国晨号。这六福画面,既不是以时间为顺序,表面上也没有必然的联系,而作者却以每幅画面之后的议论性、抒情性文字,把他们有机地联缀起来,作者肯定是具有崇高精神的人。这里,描写、抒情、议论高度融汇,浑然天就。而纵观全篇,一线串珠,形散神聚,舒展自如,具有高超的篇章结构的剪辑艺术。此外,文中还有其他一些艺术手法,对比、象征、欲扬先抑、动静相间、意象组合以及大量运用修辞等等。
关于散文的鉴赏,需要强调的是,文学欣赏就是一个艺术的再创造过程,是一种高级的感情活动,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文学欣赏离不开个体的文化素养,经验积累;个体的情趣爱好,情感活动。
作为语文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和鉴赏能力。也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更好地去指导学生,提高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刘伟平.初中现代散文有效性教学初探[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1年06期
[2]梁伟燕.让散文教学唱响美的旋律[J]中学教学参考,2011年19期